摘要 目的 探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科室的应用效果 方法 比较应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前后静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预约置管及护理记录时间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应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后静脉治疗并发症明显降低、预约置管和护理记录时间少于应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前,患者满意度上升。结论 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工作中实用性强,有利于提升静脉治疗专项护理质量水平。
关键词: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静脉治疗并发症
Application effec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n the management of intravenous therapy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clinical departments effect. Methods: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ntravenous treatment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nursing and reservation record tim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Results: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mplications of venous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time of appointment catheterization and nursing record was less than that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as increased. Conclusion: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in clinical work,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pecial nursing for venous treatment.
Key words intravenous therap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travenous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常见的技术操作[1-2]。近年来,随着静脉治疗工具、技术、药物配置等的不断革新,静脉治疗已从一项单纯的护理操作技术发展成为设计多学科、多层面的知识与技能;疾病的复杂化、医嘱给药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也使静脉治疗出现多途径、快速度、长留置的趋势[3-5]。现阶段静脉治疗管理存在门急诊和住院未有效衔接,历史带管情况无法追溯,并发症无法实时监控,护理记录耗时长、欠严谨等问题。因此,发展静脉治疗专科护理、使用专业系统的管理软件平台,是静脉治疗科学化、专业化的大势所趋;也是提升静脉治疗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一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应用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前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538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应用该系统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607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系统功能介绍
该系统主要包括专家监控核心模块、住院核心模块、门诊核心模块和外围模块。
1.2.1.1专家监控核心模块
监控静脉治疗病人带管及全院静脉治疗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图形及表格的方式来显示全院的置管数据、维护数据、工作量、及千例病人住院日并发症数量,并细化到日、周、月、季、年报表,便于统计和提取。
1.2.1.2住院核心模块 该模块包括中心静脉的置入和拔除、维护、并发症、会诊和随访。
①置入和拔除 信息系统与his系统对接,可识别置管或拔管医嘱并内置同意书打印窗口。此外,置管前系统可自动从his中提取并上传患者血常规、D-二聚体等检验结果,以便置管科室查看。
②维护 系统在首次置管后自动生成维护时间,智能弹窗提醒,取代了护士床旁提醒,有效防止遗漏。维护时正常情况下自动保存数据,异常情况下录入维护数据,录入选项均为下拉框,取代人工手写,节省了护理记录的时间。
③并发症及会诊 系统可直接上报整个静脉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并追踪观察。并发症的类型、例数、处理措施和转归自动统计成表,取代了人工统计的繁琐流程。出现疑难并发症时,可通过该系统申请会诊,申请确认后会有专人到申请科室查看病人并填写会诊意见和留存资料。取代了电话通知护理部,护理部安排会诊等耗时环节。
④随访 根据科室的特点制定随访的计划,包括随访的频率、次数,系统根据计划自动提醒病房护士进行随访,避免工作遗漏,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1.2.1.3门诊模块 工作内容同住院核心模块,通过His接口获取数据,并可以查看历次导管的信息,工作井然有序。
1.2.1.4外围模块 此模块主要包含静脉治疗的制度指南、静脉治疗知识库扩展、发送短信等。
1.2.2应用方法
1.2.2.1提取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系统内汇总的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607例患者并发症相关数据,与未使用该系统时留存的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538例患者的并发症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1.2.2.2记录应用该系统后预约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和填写护理记录的时间,与未使用该系统时的时间进行比较。其中,预约置管的时间计算为:从医生开具置管医嘱开始,到预约成功告知患者预约时间结束;填写记录的时间计算为置管或维护结束后填写一次完整的护理记录时间。
1.3观察指标
1.3.1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使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后,系统留存并汇总的并发症数据。
对照组:使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前人工填写的报表进行汇总的并发症数据。
1.3.2预约置管和护理记录的时间
1.3.2.1预约置管时间
观察组:医生开具置管医嘱后,管床护士在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系统里打印置管同意书,评估病人并谈话签字后在系统内录入评估资料,提交置管申请。置管科室收到网报申请后给予时间确认,管床护士将预约时间告知患者。
对照组:医生开具置管医嘱后,管床护士打印置管同意书和评估单,评估病人并谈话签字,护士将评估结果和置管申请电话报给置管科室,置管科室登记后安排时间,将已确认的时间电话回报给申请科室,管床护士将预约时间告知患者。
1.3.2.2护理记录时间
观察组:记录的时间为护士在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系统中录入置管或维护数据的时间,包括:床号、姓名、住院号、置管日期、置入长度、外露刻度、臂围/维护日期、有无更换接头、有无冲封管道、有无并发症、穿刺点局部情况和导管外露刻度等。
对照组:记录时间为护士手动填写记录单并保存。记录项目同观察组。
1.3.3患者满意度
对比应用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系统前后在院患者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时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血栓例数分别为7例、4例和12例;对照组分别为15例、8例和14例,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两组预约置管和护理记录时间比较
对照组的预约置管时间为(12.34±1.22)min,观察组为(8.11± 1.65)min;对照组的护理记录填写时间为(3.98±0.6)min,观察组为(1.92± 1.65)min,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3.1有利于提升专项护理质量水平,减少静脉并发症发生率
应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静脉治疗管理,可以推荐合适的输液工具、置管申请和提醒导管维护、输液工具留置超时报警等。可以在全程静脉治疗中变被动为主动,降低了因监管不力导致的维护不及时的问题,从而达到减少静脉并发症发生的目的,提升静脉治疗专项护理质量水平。
3.2有利于管道历史数据追溯和开展延伸护理
电子信息系统开展的住院-门诊模块相连接,同步住院-门诊数据,使历史信息清晰可查,便于给出院病人开展延伸护理,随访提供相关知识指导,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3.3 有利于为静疗质控提供数据和制度规范,支持特色专科发展
电子信息系统采集真实完整的数据,便于静脉治疗管理小组提取并从多个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充分利用和挖掘资料所包涵的信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护理措施有证可循,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提高静脉治疗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促进静脉治疗专科长足发展。
3.4有利于实现全院科室知识共享,增加护理人员科研便利
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系统在临床科室的应用,便于护理人员根据需求在系统中查询相关案例、相关疑难并发症的处理办法,提高静脉治疗专业水平;有利于护理人员学习专家课件、接触最新指南和讨论病例;有利于科室之间实现知识共享和交流,逐步提高临床护士相关理论和实践水平乃至科研能力。
4 讨论
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静脉治疗的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和专科护理质量[6]。此类系统在国内临床护理工作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有一些潜力可供挖掘,主要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建立统一的外网平台,支持内外网相融合,实现数据更加实时地上传和下载;建立面向护患的APP平台,添加健康教育板块,实现以 “静脉治疗”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推送,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建立省级数据大平台,实现医院间的大数据共享,互相借鉴、共同学习,最大化发挥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系统的优势,促进静脉治疗专科护理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月英,早蕊娟,苏 琳.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解读与临床实践[J].护理科研,2014,33(11):4179 -4180.
[2] 毕 娜,吴冬梅,王建荣.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3 -1615.
[3] 张 慧,陈 凤,杨琼芝.改良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对静脉治疗质量管理临床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8):4298 -4299.
[4] 罗艳丽,杨小玲.静脉治疗穿刺工具的合理选择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573-575.
[5] 杨 英,周建芳,何晓英.质量管理工具在静脉治疗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18):4240-4242.
[6]王丽芹,盛莉,王蒙.静脉治疗管理信息系统开发[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3):241-242.
论文作者:韩敏 饶翮 王与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静脉论文; 并发症论文; 时间论文; 患者论文; 信息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科室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