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结点空间布局规划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点论文,探析论文,物流论文,空间布局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1]。城市作为商品主要的生产与消费地,是商品集散的重要场所,也是物流活动最为活跃的地方。因此,实现货物高效、经济地空间移动,是城市物流系统规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般而言,完整的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包括物流结点空间布局、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产业发展政策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物流结点空间布局规划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它主要是解决结点之间功能关系、空间关联以及结点的具体选址、规模等问题。在当前国内很多城市将物流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进行规划时,如何认识各类物流结点的作用、分析物流结点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确定物流结点空间布局的原则以及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常州市物流结点空间布局规划为实例,对这些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2 城市物流结点的分类及其关系
2.1 城市物流结点的分类
城市物流结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按物流结点的主要功能与服务范围可以划分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三种。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2],物流园区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按照服务对象和范围划分,物流园区一般可分成国际型、区域型和市域型三种类型;按照依托对象划分,物流园区又可分成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四种类型。
城市物流中心是若干城市物流功能的集中,是部分相关物流企业集聚的专业型城市物流结点,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的城市物流服务。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
城市配送中心是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城市物流场所或组织,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具有健全的配送功能和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小,物流活动以多品种、小批量为特点,一般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布设。
2.2 城市物流结点之间关系
从物流结点承担的功能来看,物流园区处于城市物流结点的最高层次,一般具有广泛、复杂的综合功能,是综合集约性、专业独立性与公共公益性的完整统一,它不仅包括基本的物流功能,还包括物流的延伸功能,比如展示功能、交易功能、信息功能以及服务功能等[3];物流园区作为最高层次的城市物流结点,在城市参与区域物流的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区域物流与城市物流衔接的主要场所。物流中心处于城市物流结点的中间层次,其功能主要是承接与处理来自区域和物流园区的物流业务,并将部分物流业务转移给下端的配送中心,因此具有较高的专业独立性和中间连接性。配送中心在城市物流结点中心处于最低层次,主要承接来自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的物流业务,直接面向客户提供配送服务,是物流活动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是解决城市物流最基本也是较为合理的物流模式[4],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物流结点功能关系示意图
从物流结点空间的关联来看,物流园区作为城市物流资源的空间聚集,是城市土地利用按功能划分思想的产物,通过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实现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社会效益的目的。从这种意义上讲,物流园区应该是企业属性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空间聚集,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依托物流园区作为社会公共物流平台资源集聚的优势,促进物流运作的集约化、规模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从而实现它们作为企业属性的经济效益。社会属性的物流中心一般是企业属性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空间集聚,而配送中心则是根据市场需要,独立、广泛布设于靠近消费终端地区。简单地说,物流园区是企业属性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空间载体,社会属性的物流中心也可以是企业属性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空间载体,如图2所示。
图2 城市物流结点空间关系示意图
3 物流结点的选址
城市物流结点的选址不同于企业属性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选址,因其它属于中观经济的范畴,一般很难采用诸如数学规划等方法。目前,对于城市物流结点的选址多是采用城市物流结点布局理论模型[5],如图3所示。
图3 城市物流结点布局理论模型
城市物流结点布局理论主要有以下要求:
(1)便利的交通条件。交通条件是城市物流结点选址的优先性原则,物流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对运输成本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靠近交通枢纽或交通主干线,一方面可以保证物流结点与区域物流活动实现高效的衔接;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城市物流的快速集散;此外,交通枢纽本来就是物流集散点,物流结点靠近交通枢纽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投资浪费。这一点对于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而言,较为关键。
(2)靠近物流需求地。物流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这一特性决定了城市物流结点应尽量靠近物流服务需求地。靠近物流需求地,一方面可以降低需求者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响应需求者的需求变化。这一点对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而言,较为重要。
(3)充足的用地条件。城市物流结点是物流资源的空间集聚,各类物流企业、各种物流设施需要一定的占地(仓储设施占地要求更大),不同物流作业的实施也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因此城市物流结点必须有充足的用地进行支撑。考虑物流结点的未来发展,用地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除上面三种核心要求外,城市物流结点选址还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以及产业布局规划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市、交通与物流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物流结点布局规划的社会效益。
4 物流结点的规模
通常物流结点的占地规模受其战略发展定位、货运发生量、用地条件、交通依托条件、设施设备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有些可以量化而有些只能定性地分析。因此一般很难采用精确的计算方式对物流结点的占地规模进行具体确定。在实际的物流结点布局规划中,多采用半经验方法进行确定[6],其步骤如下:
5 实例研究
以常州市物流结点空间布局为例,在综合考虑常州城市经济区位条件、交通区位条件、城市发展战略、产业规模及布局、现有物流资源及用地条件等各种相关因素,提出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十一个结点的城市物流空间布局形态,如表1和图4所示。
图4 常州市物流结点空间布局图
根据上述城市物流结点规模确定方法,常州市规划目标年物流结点总体建设规模、不同物流通道方向上的物流结点建设规模分别如表2、表3所示。根据表2、表3的计算结果,综合考虑每个物流结点具体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物流需求量、用地条件等各种因素,并广泛借鉴国内外城市物流结点规划的经验参数,最终确定了常州市主要物流结点的具体建设规模,如表4所示。
6 结语
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物流总体规划范本作为指导,也没有标准的物流规划技术作为规范,这导致了当前我国城市物流规划出现了较为混乱的状况。本文提出的基于城市物流结点布局理论模型与半经验方法的城市物流结点布局思路,是对城市物流结点空间布局的有益探索,可以作为其它城市物流规划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