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国际化发展现状及目标模式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及论文,目标论文,模式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化是一国不断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参与世界范围资源配置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简单地抽取某一指标进行评价是不合适的。必须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对国际化进行综合的考量。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在其国际竞争力年鉴中设置了国际化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并非简单地去衡量一国国际化的深度,而是从对本国国际竞争力的促进角度出发,衡量一国在国际化进程中应具备的要素。利用IMD的数据,我们对我国及其他国家的国际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世界各国的国际化呈现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我国的国际化目标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IMD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国际化带来了国际分工与国际资源配置体系对本国核心竞争力——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这一影响必然通过各国的经济联系进行传导。一国与世界其它各国的经济联系首先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贸易,另一是投资。贸易是产品的流动,投资则是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体现了各国间的优势互补,资本流动则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理论上两者都可以提高各国的经济效率。
但是世界的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从来都不是自由竞争的,这中间夹杂着各国各种各样的对外政策,这些政策构成了贸易与投资的外部环境。一些政策对一国参与国际化竞争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一些政策短期来看可能可以缓和一些问题,但长远看来,却是对国际竞争力的一种削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国对外政策正确与否也是评价一国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上可见,国际化直接体现在贸易与投资两个环节,但考察这两个环节时必须综合考虑一国政策的影响。基于此,IMD所设定的指标体系包含如下八个方面,共45个指标:
一、经济项目差额二、商品及服务出口三、商品及服务进口四、汇率
贸易收支差额 商品出口额 商品及服务进口额 贸易条件指数
贸易收支差额占GDP百分比
商品出口额占GDP百分比
商品及服务进口增长汇率稳定度
服务收支差额 商品出口增长进口的三次产业结构本国汇率政策
服务收支差额占GDP百分比
商业服务出口额 进口倾向
经常项目差额 商业服务出口额占GDP百分比
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百分比
商业服务出口增长
出口的产业结构
旅游收入
出口市场多元化
出口信贷与保险
论我国国际化发展现状及目标模式选择
五、证券投资 六、外国直接投资
七、国家保护主义八、开放度
证券投资资产 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国家保护主义
全球化
证券投资负债 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外国投资者 参与区域贸易集团的程度
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增长率 国外与国内公司 外贸依存度
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公共部门合同
民族文化
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存量跨国企业
国家海外形象
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增长率 投资保护计划
投资激励
移民法
二、我国国际化进程特点
整体而言,1999年我国国际化要素排名上升了2位,在47个国家中占据第18位,首次进入20位以内。这一排名显示了国际化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作用在稳步提高,我国在国际化方面的表现稳定,政策对头。但应同时清醒地看到在国际化方面我国还有很多不足,下面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深入评析我国国际化的特点、趋势,以期从中发现有益的启示。
1、中国1999国际化特点
从国际化八个方面的排名来看,我国1999国际化有如下特点:
指标子体系排名
经常项目差额6
出口
37
进口2
汇率
32
证券投资
28
外国直接投资5
国家保护主义
42
开放度 23
(1)经常项目优势较强,但不容忽视的是占经常项目绝大比重的贸易情形不能让人放心。出口排名相当靠后,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出口尚有潜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出口能力低下,而且在东南亚国家货币相继贬值后出口将面临更大压力。如何在出口方面继续挖潜,并对出口结构进行调整,保持经常项目传统的强势是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之一。
(2)各项对外政策、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国际保护主义、汇率两个方面排名都较靠后显示我国外汇政策、对外国企业的管理等宏、微观政策环境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中国国际化发展趋势
从1995年的第34位跃升到今年第18的排名,我国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种进步并非是各方面的整体的提升,而是在一些方面保持传统地位,在一些方面进一步下滑,在另一些方面则呈现出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对这些方面及指标发展变化的分析,有利于寻求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据此确定我国今后对外政策改革的重点,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具体分析我国国际化进程具有以下特点:
(1)强者恒强。在经常项目、进口、外国直接投资三个方面我国的排名这几年都居于世界前列,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我国国际化的强势项目,是我国国际化排名靠前的基石。我国一贯重视对外贸易,并采取了诸如出口退税、出口补贴等措施鼓励出口,在进口方面则有不少限制,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我国经常项目才能高居第六位。而我国外国直接投资的排名居前说到底是政策与市场共同决定的,改革开放要顺利进行,外国企业的投资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我国政府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优惠条件,这是一个因素;我国潜在的巨大的市场容量也是吸引外国投资者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更深入地发展,后者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外国投资者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增加对我国的投资势头仍会很盛,从今年财富论坛在我国上海举行可见一斑。
(2)一些弱项趋强。证券投资、开放度自96年以来排名一直不断提前,显示我国国际形象的提高及参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层次程度进一步加深。毫无疑问,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关起门来是没有出路的。只有真正面对国际市场,积极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证券投资及开放度排名的提前体现了我国在这方面的进步与决心。
(3)国家保护主义、出口和汇率方面仍逡巡不前。国家保护主义与汇率方面在四年中排名不断下降,显示我国在一些宏、微观对外政策上改革力度仍嫌不够,无论在外汇、外资公司投资的控制还是在资本项目的管制上,我国相对其他国家计划调节仍显太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在一些方面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虽然历经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但我国明确指出,我国将坚持既定改革方向,外汇管理并不会退到原来的完全管制,而是会渐进地过渡到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
三、各国国际化模式的比较及我国的目标模式
国际化与一国政策、发展阶段及本国国情极为相关。我国在国际化方面虽然取得不断的进步,但如果能根据现实各国国际化的特点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据以确定一个适当的发展模式,对于我国将具有重要意义。
1、国际化模式特征
对前21个国家的国际化数据作了聚类分析后,可以发现排名靠前国家的国际化可以区分为如下几种模式:
排名 国家类 距离
1美国 121.242
2新加坡221.122
3卢森堡223.719
4英国 120.629
5中国香港 226.878
6荷兰 221.847
7德国 110.703
8爱尔兰621.169
9法国 514.357
10
比利时221.401
11
芬兰 230.722
12
丹麦 225.054
13
意大利519.090
14
西班牙623.821
15
瑞典 425.643
16
智利 421.309
17
匈牙利418.508
18
中国 3 0.000
19
葡萄牙429.199
20
菲律宾618.950
21
日本 520.691
国际化模式特征
指标 1 2 3 4 56
经常项目差额 32.679.146.00
32.505.00 16.67
出口
5.33
15.43
37.00
29.25
14.33
9.00
进口 21.00
18.712.00
26.75
31.33 35.33
汇率 22.33
16.43
32.00
26.00
11.67 10.00
证券投资
2.33
14.29
28.00
37.004.67 32.67
外国直接投资
3.33
23.295.00
18.25
13.33 30.67
国家保护 17.006.57
42.006.75
32.67 18.00
开放度20.004.57
23.00
14.25
34.33 16.00
(1)主导性大国模式:此种模式包括美国、英国和德国,其特点为出口强劲,资本流动规模大,但存在一定的保护。
(2)高度自由化小国模式:卢森堡、香港、荷兰、比利时、芬兰和丹麦属于这一模式。突出特点为开放度高,保护较小,经常项目状况较好,参与国际资本流动程度一般。
(3)保护少的一般模式:瑞典、智利、匈牙利和葡萄牙保护程度低,但其它方面都不突出。
(4)高度保护下经济大国模式:法国、意大利、日本保护程度相当高,经常项目状况好,具有相当的资本流动规模。
(5)渐行开放的发展中国家模式:爱尔兰、西班牙和菲律宾在开放和保护方面已逐渐放开,但优势仍只体现在经常项目中的出口,参与国际资本的流动程度也嫌不够。
我国的国际化模式与上述五种都不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2.国际化模式的特点
由上述五种模式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国际化模式具有如下较为突出的特点: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的国际化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异。
进入前21位的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归入发展中国家的第五种模式的三个国家其国际化与其他国家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如果具有较好的国际化排名,往往表现在出口上,在开放度及国家保护方面排名也会相对靠前。这一特点暗示着,在国际化模式上存在着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往往会发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在世界商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发达国家由于其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在服务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而且其竞争的中心也开始转向资本的竞争,利用世界资本的流动,最大限度地进行优势互补。
(2)国家间由于国情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国际化模式。
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由于国情的不同,其国际化模式也会不同。一些较小的国家或地区本身无多少资源优势可言,但其在本地区实行自由化,对商品及资本的流动不加限制,这种不加限制与其他地区的保护措施相比本身就是一种优惠。这些国家或地区通过对商品及资本的流动提供服务,带动本地区的发展。这样的一种模式较为适合一些比较小的国家和地区。而一些发达国家则较重视本国企业的发展,注重扶持本国的产业,这些国家往往仍存在相当程度的保护。如法国、日本等。
显然,在发展阶段的大前提下,各国的文化、资源、对全球化的不同理解等因素都在某种程度影响各国的国际化竞争力模式。
3.我国国际化目标模式及政策
就我国而言,在面临全球化挑战的今天,必须对自己的国际化发展方向有个清醒的认识。在各种模式的比较中,笔者认为,主导性大国的模式可作为我国未来国际化发展模式的借鉴。这样的判断基于以下几点:
(1)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位居世界前列,在国际上的经济影响日益扩大。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我国坚持货币不贬值,保证世界经济不至雪上加霜,凸现了我国的经济影响力。
(2)主导性大国的模式代表着现实的先进模式。全球化是一种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完全自由化,各种限制与壁垒仍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存在,所以维持一定程度的保护也是必要。另外国际资本的流动无疑将成为未来国际经济关系最为重要的方面,在国际资本流动方面占据优势,不能仅体现在吸引外资上,只有积极对外投资及参与证券投资,才能极大提高资本的效率。
(3)主导性大国模式的经济项目特点对我国也是一个相当好的借鉴。美国、德国、英国这三个国家都保持着强劲的出口劲头,对其出口结构进行细分,可知它们的出口大部分集中在服务与高附加值的有形产品上。这样的一种出口结构,既可节约资源又能在对外贸易上保持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优势,代表着未来的出口趋势。
为了完成国际化目标模式的转化,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走。针对我国的国际化现状及未来的模式选择,我国应在以下几个方尝试突破:
(1)产业结构的演进。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在未来的竞争中已很难有优势可言,科技将掌握一国未来发展的命脉。谁能在科技方面占据领先地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我国应借国企改革的这一契机,推动产业结构的转换。
(2)金融体系的改革。要参与国际资本流动,健全的金融体系是必备的前提。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一惨痛的教训。我国应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金融的改革,创建健全的金融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资本的流动。
(3)保护程度的确定。无原则的开放只能给本国经济带来灾难。世界的竞争也是一种博奕,我国应在竞争与协作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既不寻求过多的保护,但亦不能过多地开放。应在宏观稳定、微观搞活前提下进行恰当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