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格冲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分析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俄格冲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分析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俄格冲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国际关系论文,冲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同一天,格鲁吉亚向南奥塞梯开战,俄罗斯迅速出兵反击,并承认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独立。这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第一次在境外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也是第一次支持独联体国家中“未被承认共和国”独立。当西方媒体反复播放俄罗斯坦克进入格鲁吉亚的镜头时,其刺激眼球的轰动效应不亚于“9·11事件”。西方有记者惊呼,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引起人们对新冷战的恐惧”①。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也公开声称,俄罗斯不害怕“冷战”。但也有专家不同意这种观点,如法国的社论作者雅克·于贝尔-罗迪耶称,“世界没有重回冷战时代”②;美国华盛顿国际安全研究所俄罗斯和亚洲项目主任尼古拉·兹洛宾认为,俄罗斯的行动为西方建设新国际体系扫清了障碍,③为西方建设新的国际秩序放开了手脚。④这些分析都有一定道理,相互间也有一定区别,有些观点一时还难以得到印证,但有一个共识,即认可俄格冲突预示着国际关系体系的某种变化。

西方扩大冷战成果的步伐受阻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首的西方作为“胜利者”,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不断去收获和扩大“战利品”: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战败国”进行“民主改造”,改造了一茬不过瘾,又发动“颜色革命”,将自己的代理人直接推上这些国家的领导宝座;积极推广“休克疗法”,以求迅速改变“战败国”的社会经济体制,将这些国家“驱赶”进西方主导的市场经济;积极推动北约东扩,但凡不服从者,便遭遇南斯拉夫那样被轰炸、被肢解的下场。北约作为昔日俄罗斯的主要对手,从军事上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在扩张至俄罗斯西部后,又包抄其南部,以“囿俄于国门之内”。正当格鲁吉亚、乌克兰可能成为下一批北约新成员时,俄罗斯对北约东扩亮出了“红牌”。

格鲁吉亚率先对南奥塞梯发动战争,直接理由是为了阻止南奥塞梯分裂国家,深层原因则是为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扫清障碍。当地时间8月8日凌晨,即北京奥运会开幕之日,格当局不顾先前由中国提议、在62届联大上通过的《奥林匹克休战决议》,也不顾北京奥运会前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再次发表的《奥林匹克休战》声明⑤,出动约5000兵力,以及飞机、火箭炮、坦克等重型装备,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及其附近村庄发动军事进攻。格领导人企图趁着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伏尔加河上休假、总理普京在北京出席奥运开幕式的机会,出其不意,迅速占领南奥塞梯,对其实现“有效管辖”,为格加入北约扫除障碍。

从武装冲突爆发后美国支持格鲁吉亚的强硬立场不难看出,这一事件与美国有着密切联系。虽然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普京的猜测,即美国某些政治力量为了选举需要,策划了这场军事冲突,但至少有事实可以证明,该事件与美国怂恿政策有关。2005年5月,布什访问第比利斯时就明确表态支持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为了使格军更接近北约的标准,美国不但向格鲁吉亚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还派遣130多名军官按北约的要求培训格军。2008年4月,布什在布加勒斯特北约峰会上就曾积极推荐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成员国行动计划”,因欧洲一些大国的反对,北约峰会推迟了接纳这两国为候选国。7月10日,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第比利斯,在谴责俄罗斯制造地区紧张局势的同时,再次强调“美国坚决支持格鲁吉亚加入北约”⑥。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1650名队员与格军在当地举行了持续近一个月的“立即反应-2008”联合军事演习。几乎在演习结束的同时,格鲁吉亚就打响了进攻南奥塞梯的第一枪。

格鲁吉亚当局很清楚,欧洲大国之所以拒绝格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原因之一是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地闹独立,格政府不能有效管辖其行政疆域;原因之二是德国、法国等欧洲大国不希望因接纳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人约而激怒俄罗斯。同时,格鲁吉亚当局看到,美国是其“入约”的坚定支持者,而且美国在格俄矛盾中始终站在格一边。简言之,格鲁吉亚敢于冒险采取军事行动,是寄希望于美国这一坚强后盾,认定俄罗斯不敢反击,且认为俄罗斯即使敢于动武,美国也不会袖手旁观,而格一旦军事冒险获得成功,就可以收回南奥塞梯,也可以向“老欧洲”证明俄罗斯不可怕。然而,格鲁吉亚失算了,俄罗斯立即反击,对格进行了大规模军事打击。美国除了将格在伊拉克的800名军人运送回国外,并没有对俄采取强硬干涉行动。尽管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呼吁北约对俄进行“十字军东征”,但是没有得到回应。⑦

俄罗斯在格军攻入茨欣瓦利8小时后,便出动9000兵力进入南奥塞梯,用重型武器将格军打得溃不成军。俄军还攻击了格鲁吉亚的十几个军事基地,击沉了一艘格导弹快艇,给格方共造成了20亿欧元的巨额损失。⑧俄罗斯出兵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为了保护俄罗斯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为南奥塞梯90%的居民持俄护照,是俄公民;二是为了履行维和义务,因为根据1992年俄、格及南、北奥塞梯达成的协议,由俄、格、南三方组成维和力量,保障南奥塞梯与格鲁吉亚冲突地区的稳定,该协议得到联合国安理会认可。

8月26日,梅德韦杰夫总统宣布,俄正式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⑨这是俄罗斯进一步阻止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举措。按照北约有关规定,格政府如果不能有效管辖两个独立的共和国,就不可能加入北约,除非北约放弃自己设定的条件、改变自己的性质。如果格鲁吉亚坚持加入北约,就只能放弃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南、阿就成了俄与北约之间新的缓冲地。这也是俄罗斯没有将南、阿两地并入俄联邦,而是承认其独立的原因之一。

俄对格动武,表明其反对北约东扩不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上。冷战结束以来,围绕北约东扩问题,美俄双方多次磋商、谈判,但最终均以美国领导的北约突破一道道红线而结束。1989年5月22日,苏联以华约的名义呼吁同时解散华约和北约,结果华约在1991年解散,而北约不仅没有解散,而且还要扩大。1995年9月,北约理事会通过《东扩可行性研究报告》,决定东扩。虽然俄总统叶利钦表示“坚决断然地反对北约东扩”,但1997年7月的北约马德里峰会仍决定吸收波兰、捷克、匈牙利为新成员。此后,俄罗斯要求不把波罗的海三个原苏联共和国纳入北约,但2004年3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正式入约。北约并未就此停步,在2008年4月的布加勒斯特峰会上,美国推荐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成员国行动计划”;6月24日,美国驻阿塞拜疆大使安·德西透露,7月份美阿磋商安全问题时将“研究阿塞拜疆加入北约的可能性”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抓住格鲁吉亚打响第一枪造成的机会,用武力告诫美国及北约:该驻足了!

美国当然不会因俄罗斯“亮剑”而立即放弃北约东扩计划。9月3-5日,美国副总统切尼访问了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明确表示要在年底前将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纳入“成员国行动计划”。然而,切尼的许诺近期难以兑现。首先是美国本身。在切尼访问阿、格、乌三国的同时,美国务院负责欧洲和欧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弗里德承认,格鲁吉亚侵犯南奥塞梯是个“错误”,并称不以考虑制裁俄罗斯为开始。(11)这一表态被视为美国希望修复与俄关系,同时也表明美决策层出现分歧。由于美国在年底前主要忙于总统选举,其行政当局难以推进一项在国内有争议的政策,下一届美国总统是否能按照切尼的想法做下去,目前还难判断;其次是美国的盟友。欧盟出于安全和能源需求,担心为其供应约1/3油气的俄罗斯制造麻烦。虽然欧盟成员国中也有人叫嚷要对俄制裁,但法、德、意等“老欧洲”坚持不搞“反俄联盟”。无论是萨科齐斡旋形成的“六项原则”,还是欧盟紧急峰会的决议,均以不刺激俄罗斯为准绳;再次是美国的棋子。目前,格领导人通过渲染“俄罗斯入侵”、“反对分裂”在国内赢得支持,但也向美国提出更多要求,包括重建军队。一旦美国纳税人了解真情,未必会同意政府去支持充满冒险性的格鲁吉亚领导人。而在乌克兰,受俄格冲突影响,民主派内部的尤先科与季莫申科再次分道扬镳,“入约”支持者的阵营缩水到不足20%,如果当局硬推“入约”,可能导致社会再度动荡;最后是美国的对手。俄罗斯以强硬姿态向美国表明,如果北约继续东扩,它将不惜对执意加入北约的独联体国家动武。乌克兰东部在亲俄的地区党领导下可能提出与俄合并的要求,俄族人占一半以上的克里米亚会要求“回归”俄罗斯,而那里还有俄军事基地。阿塞拜疆有类似的“纳卡冲突”,摩尔多瓦则有“德河左岸”问题。另外,叙利亚、伊朗、古巴、委内瑞拉、尼加拉瓜等“问题国家”均与俄关系密切。俄既然挑明了立场,又具备能力,就不会允许北约在其家门口肆意妄为。

国际格局尚未发生逆转

俄格冲突究竟给国际格局、地区格局带来什么影响,目前政治家和学者的看法差距比较大。在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看来,俄罗斯是在“重新绘制欧洲地图”(12);英国记者也认为,“美国的单极时代已经过去”(13);俄罗斯专家中也有持相同观点的,认为俄美“两大国间将出现新一轮‘冷战’和全球性对抗”(14)。也有一些更接近现实的判断,如莫斯科卡内基中心副主任特列宁认为,莫斯科力争使前苏联地区摆脱美国的控制;(15)美国一些官员则认为,俄是为了“重申其在高加索的霸主地位”(16)。另一些研究者强调,俄格冲突表明美对俄的忽视政策必须调整,认为华盛顿日后在对待俄罗斯时不得不比现在认真得多,(17)“在国际舞台上忽视俄罗斯的时代已经结束”(18)。上述观点中,有的是政治家为了得到国际支持和帮助而故意夸大其词,有的是为了提醒西方加大对俄遏制而虚张声势,也有的受分析角度限制而未能全面加以考察。

实际上,俄美欧力量对比及相互关系未因俄格冲突发生根本变化。俄罗斯总理普京在9月6日对此作了最好的概括:“西方与俄罗斯关系不会因此而冷淡,因为欧洲需要俄罗斯的资源。”(19)首先,“美强俄弱”、“美攻俄守”的态势并未因俄格冲突而发生扭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俄格冲突,实际是俄美较劲。俄罗斯对美国扶植的格鲁吉亚政权动武,颇有“太岁头上动土”之意。然而“太岁”依然是“太岁”,美国还在推进北约东扩,只是速度可能放慢;美国和波兰围绕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谈判历经18个月未果,却因俄格冲突而迅速突破,8月20日双方正式签署协议,美将在波兰部署10枚远程拦截导弹。美国在中东、高加索、中亚的进逼态势也未改变。俄罗斯虽与白俄罗斯建立统一防空系统,向委内瑞拉出售武器装备,声称要与古巴恢复军事合作关系,已经恢复战略轰炸机“值班巡航”,但其防守性质明显,无法与美国的战略进攻态势相比。与此同时,美俄合作的基本面也未遭破坏。虽然美国有不少人呼吁要“惩罚”、“制裁”俄罗斯,要重新全面评估美俄关系,但官方仍留有余地。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斯蒂文·皮弗指出,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伊朗核问题等领域都需要俄罗斯的合作,因此不可能与俄罗斯彻底摊牌。(20)因而,不管切尼副总统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对俄进行多么严厉的谴责,美国国务院高官还是承认格鲁吉亚入侵了南奥塞梯,并表示不会马上制裁俄。这一切正是美俄相互依赖性使然。

其次,俄欧关系也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俄格冲突爆发后,尤其是俄罗斯承认阿、南两地独立后,欧盟内部在如何对待俄罗斯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声音。英、波、捷及波罗的海三国等主张对俄采取强硬手段,而德、法、意、西等国则希望继续与俄保持密切接触。9月1日,法国召集欧盟紧急峰会,会议未出台对俄制裁决议,只是决定在俄军撤回到格俄冲突前位置之前,推迟与俄双边关系框架协定的谈判。(21)对俄温和政策在欧盟内部仍占主导地位,欧盟轮值主席萨科齐解释说,采取制裁行动或军事行动只会让欧盟和俄罗斯走上新的冷战之路。(22)但同时,欧盟对俄防范成分也在增加,紧急峰会最终宣言提出,加强欧盟东向政策,争取在2009年3月之前完成《欧盟东部伙伴计划》,该计划将涵盖乌克兰、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23)9月9日,法国和乌克兰总统在巴黎会晤后表示,乌克兰有望在2009年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以确立乌克兰的欧盟候选国地位。显然,欧盟试图继续通过加强与俄罗斯关系疏远的国家合作,对俄进行牵制。而在俄罗斯,除了一些媒体把欧盟紧急峰会的结果称作“俄罗斯外交的胜利”(24)外,政界和学界更愿意把欧盟视为“团结对象”。冲突之初,俄罗斯就接受欧盟轮值主席萨科齐的调停,并商签了“六项原则”,给足了欧盟“面子”。9月8日,俄、法两国总统又通过会谈,对“六项原则”增加2项补充措施,即在格作出不动武承诺、欧盟派出200名以上观察员后,俄将完全撤走驻波季港及南、阿附近军队。俄外长拉夫罗夫9月9日会见到访的奥地利外长时表示,俄与欧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立场没有变化。俄学界也普遍认为,“搞好与欧洲的关系非常重要”,甚至认为“俄罗斯如今实际上是在与美国争夺欧洲”。(25)

第三,美欧并未因俄格冲突走近或疏远。俄格冲突爆发后,美国一边谴责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一边加大对格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将军舰开入格港口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用军机将800名在伊拉克的格军人运送回国;欧洲则如上所述分为两部分,“新欧洲”忙着谴责俄罗斯、声援格鲁吉亚;“老欧洲”忙着在俄格间调停。8月19日,北约外长在布鲁塞尔召开紧急会议,美欧通过协调一致谴责俄“入侵”格、冻结“北约-俄罗斯”合作计划和机制、建立“北约-格鲁吉亚委员会”。该决定表明,美欧都不愿意终止与俄罗斯在安全领域的合作,而“北-格委员会”则是美国希望进一步推动北约东扩、而欧洲大国暂时不愿意纳格入“成员国行动计划”的妥协结果。这种局面与俄格冲突爆发前的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并无重大区别。

“颜色革命”后的欧亚地区格局未变

2003年冬到2005年春,在西方操纵下,独联体地区连续爆发“颜色革命”,改变了原有的欧亚政治版图。格鲁吉亚、乌克兰出现了赤裸裸的亲美政权,明确提出加入北约和欧盟的国家发展目标,客观上已经与俄罗斯领导的独联体分道扬镳;乌兹别克斯坦在经历了2005年5月“安集延事件”后,退出了“古阿姆集团”,于同年11月与俄签署了“联盟关系条约”,并重新返回“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摩尔多瓦领导人搞自我革命,企图“脱俄西靠”,但经不住俄罗斯提高天然气价格及限制进口摩葡萄酒的打压,又重新与俄修好;俄罗斯领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得到加强;阿塞拜疆虽有“西靠”愿望,但顾忌国内政局不稳,仍与俄保持合作关系;土库曼斯坦则坚持中立外交。

这一地区格局并没有因为俄格冲突而发生变化。俄罗斯动了一下美国的“奶酪”——格鲁吉亚,但这块“奶酪”被啃掉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块后,还是美国的“奶酪”。只是俄动手之前,世人不很清楚这块“奶酪”的归属,而当美舰开进巴统港、美提供10亿美元援助后,世人都看清了,格就是美的“奶酪”。俄格冲突后,格领导人以退出独联体、断绝与俄外交关系的方式,走上“西靠”不归路,获得了接近北约的特殊资格,即建立了“北—格委员会”。然而该委员会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尚不清楚,既可以理解为北约早晚会把格纳入,也可以理解为北约暂时还不打算将格列入“成员国行动计划”。严格说来,格鲁吉亚只是面积变小了,但是它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没有改变。乌克兰与格鲁吉亚不同,那里反对加入北约的呼声很高,造成乌“民主派阵营”中总统和总理再次分道扬镳,尤先科总统支持格鲁吉亚,下令限制俄罗斯驻黑海舰队的行动,而季莫申科总理则反对因此挑起俄乌冲突。尽管尤先科总统已不掌握政坛多数,但改变不了他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目标。从格、乌这两个国家情况看,只要领导人不发生更替,“西靠”方向就不会改变。

俄罗斯也仍然保持了它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并且维护了该组织的内部团结。9月5日,俄格冲突后的集安组织成员国首次峰会在莫斯科举行,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7国总统出席,峰会肯定了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为促进和平与合作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赞成应确保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安全与稳定。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对峰会成果表示满意:“最重要的是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就高加索局势找到了一个团结一致的立场。”(26)但俄并未要求各成员国都承认南奥、阿独立,而是允许它们“自行决定”。同时,俄外长表示,目前南、阿还不能加入集安组织。这恐怕也是集安组织协调、妥协的结果。目前,除俄罗斯外,其他集安组织成员国均未承认这两个地区的独立。

为了防止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模式被迅速复制、造成地区局势紧张,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先后与亚美尼亚总统萨尔基相、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以及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领导人进行会谈,分别做他们的工作。目前看,“纳卡问题”和“德河左岸问题”尚无引发严重冲突的迹象。俄此举既有利于维护地区局势稳定,也有利于将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定格在不反俄的立场上。

表面看,俄罗斯通过军事行动,换来了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独立,扩大了在高加索地区的影响力。实际上,俄罗斯只是巩固了对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影响力,因为在俄格冲突前,这两个地区一直处于俄罗斯的实际影响之下。俄罗斯只是有效阻止了格鲁吉亚以军事行动使这两个地区摆脱俄影响的努力。俄罗斯在欧亚地区并未改变“守势”,仅仅表达了“一个志在地区的世界大国”(27)的政治意志和军事实力。

国际关系准则面临严峻挑战

俄格冲突带来的最主要影响是:冷战结束以来一系列国际关系准则遭遇挑战的现实被再次挑明了。这一事实应该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尽快将已经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关上已刻不容缓!

第一,捍卫人道主义的国际维和体制遭遇了严峻挑战。1992年,为了防止南奥塞梯与格鲁吉亚冲突加剧,由俄罗斯、格鲁吉亚及南、北奥塞梯四方协商,决定由俄罗斯、格鲁吉亚、南奥塞梯三方各派500名军人组成维和力量,确保南奥塞梯的和平,防止当地出现人道主义灾难。该协议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受到国际法保护。然而,格鲁吉亚当局在当地时间2008年8月8日凌晨,首先将驻扎在维和地区的格军撤离,过了约1小时后,便以“统一国家领土”为由,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及附近村庄进行猛烈炮击,然后出动5000名正规军,在战机、坦克、步兵战车的护送下攻入茨欣瓦利,打死10名俄罗斯维和人员,并造成约2000平民死亡。

遗憾的是,对于这场人道主义灾难、对于这次国际维和体制所遭遇的挑战,国际社会不仅没有进行应有的谴责,一些国家还大力支持和怂恿。如果这种现象不予纠正,联合国领导的国际维和体制将难以为继。

第二,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际准则不断遭到破坏。当一个主权国家的部分居民要求独立时,另一个或另一些国家强力支持这些居民独立,这是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背叛,而这种现象,冷战结束以后时有发生,仅2008年就发生两起。2008年2月,美国和欧洲一些大国,无视塞尔维亚国家的强烈反对,支持科索沃独立。这可以被视为冷战后大国肢解小国的一种模式,可以简称“科索沃模式”。这种模式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得到延续。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际准则若得不到严格遵守,将引发国际秩序大乱。

第三,民族自决原则被严重歪曲。我们所承认的民族自决原则应该是:当一个主权国家中部分居民要求独立时,不仅应在要求独立的居民中形成多数,而且应在这些居民所居住的主权母国中得到多数人赞成。然而,无论是科索沃,还是南奥塞梯,抑或是阿布哈兹,均片面强调了部分要求独立居民的“自决权”,而忽视了他们所生活的母国中其他居民的“自决权”。这是一种危险的趋势,会使得今天已经十分不太平的世界变得更不太平,最终也会危及主张片面自决权的国家本身。

第四,国际关系准则的双重标准将引发世界大乱。冷战结束后,美国和北约成为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和唯一超强军事联盟集团,他们自恃超强的力量,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无视国际关系准则,肆意妄为,赤裸裸地推行强权政治。当美国要侵略伊拉克时,硬说那里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找不到任何证据后,又改称是为了推翻一个专制政权;当美国要强行把科索沃从塞尔维亚分裂出来时,就高调支持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民族自决”;但为了支持格鲁吉亚“脱俄入约”,美和北约又在南奥塞梯问题上强调“主权和领土完整”。目前美国仍十分强大,似乎还可以推行强权政治,一旦其力量有所削弱,别的国家便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难怪在俄格冲突爆发后的联合国安理会辩论会上,当美国代表谴责俄罗斯“侵略”格鲁吉亚时,俄罗斯代表丘尔京严厉驳斥说:“你没有资格说侵略。”

世界如果按“以强制强”的逻辑发展下去,将永远不得安宁,因为任何一个强国总有弱的时候和弱的地方。当强国弱点暴露或不再强大时,它就会在某个时间和某个地点遭到相对强国的报复。国际社会必须警醒,必须一起回到国际关系准则上来!

注释:

①詹姆斯·海德尔:“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引起人们对新冷战的恐惧”,[英]《泰晤士报》, 2008年8月26日。

②雅克·于贝尔-罗迪耶:“可以抵抗的超级大国俄罗斯”,[法]《回声报》,2008年8月19日。

③尼古拉·兹洛宾:“俄罗斯离西方更近”,[俄]《新闻时报》,2008年8月28日。

④尼古拉·兹洛宾:“世界秩序:俄罗斯让所有人放开手脚”,[俄]《导报》,2008年8月27日。

⑤“潘基文在北京奥运开幕前夕呼吁实行奥林匹克休战”,http://www.chinanews.com.cn/olympic/news/2008/07-29/1327400.shtml.

⑥Гoссекpетаpь CIIIA Koндoлиза Pайс oсyлила пoзицию Poссии в οтношении Гpyзии."Po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8 июля 2008 г.

⑦Boлкн и oвцы:Пpезидент Гpyзии мечтает o нoвoй "xoлoднoй вoйне"."Po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14 авгyста 2008 г.

⑧张书畅:“战争耗费格鲁吉亚20亿欧元”,《环球时报》,2008年9月5日。

⑨Заявление пpезидента Дмитpня Mедведева в связи с пpизнанием независимoсти Южнoй Oсетин и Aбxазии."Po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26 авгyста 2008 г.

⑩Юpий Poкс:База в Aзеpбаиджане."H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5 июня 2008 г.

(11)美国《华盛顿时报》,2008年9月3日。

(12)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俄罗斯打算重绘欧洲地图”,[英]《金融时报》,2008年8月28日。

(13)谢默斯·米尔恩:“格鲁吉亚是美国单极世界的墓地”,[英]《卫报》,2008年8月28日。

(14)[俄]伊利亚·克拉姆尼克;“南奥塞梯冲突:结果和预测”,俄新社,2008年8月20日。

(15)德米特里·特列宁:“摆脱美国——华盛顿一致认为必须阻止复仇主义的俄罗斯,否则就太晚了”,[美]《新闻周刊》,2008年9月1日。

(16)杰伊·所罗门:“布什将尽的任期使对手有时间施展策略——格鲁吉亚危机凸显华盛顿面临的困局”,[美]《华尔街日报》,2008年8月11日。

(17)罗纳德·斯蒂尔:“一个超级大国的重生”,[美]《纽约时报》,2008年8月24日。

(18)纳比·阿卜杜拉耶夫:“俄罗斯的进攻迫使西方重新评估”,[美]《防务新闻》周刊,2008年8月18日。

(19)“普京:没有俄罗斯的资源欧洲将无法生存”,新华网,http://nеws.xinhuаnеt.сom/world/2008-09/07/сontеnt_9823057.htm.

(20)“俄美距离‘新冷战’有多远?”,新华网,http://nеws.xinhuаnеt.сom/world/2008-08/28/сontеnt_9725125.htm.

(21)谢栋风、张碧弘:“格俄冲突:欧盟续打‘促和’牌”,http://nеws.xinhuаnеt.сom/world/2008-09/02/сontеnt_9756504.htm.

(22)“‘纸老虎’欧盟派观察员到格鲁吉亚核查俄罗斯撤军情况”,[英]《泰晤士报》,2008年9月8日。

(23)罗曼·费奥多谢耶夫:“欧洲选择了妥协”,[俄]《观点报》,2008年9月1日。

(24)"Po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Koммеpсантъ","Известня",2 сентябpя 2008 г.

(25)拉里莎·卡夫坦:“美国将处处排斥俄罗斯,而欧洲不会和我们断绝来往——知名政治学家谈论近期高加索战争之后的世界局势”,[俄]《共青团真理报》,2008年8月16日。

(26)“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首脑峰会举行”,《光明日报》,2008年9月7日。

(27)多米尼克·莫伊西:“俄罗斯帝国大倒退”,(香港)《南华早报》,2008年8月27日。

标签:;  ;  ;  ;  ;  ;  ;  ;  ;  ;  ;  ;  ;  ;  ;  

俄格冲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分析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