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之道与育人之理
宋晓璐 张 云 张 楠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安徽 亳州 236800)
摘 要: 老子之道蕴含着博大精深的育人之理,它是尊重个性之道,潜移默化之道,以身示范之道,爱心感化之道,“有无相生”之道,简朴无欲之道和勤勉践行之道。老子之道尊重学生的个性,讲求因材施教,要求教育者要以身垂范,用爱心感化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简朴品质,这对当今的育人实践具有十分有益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老子之道;育人之理;尊重个性;潜移默化;爱心感化
0 引 言
老子之道博大精深,将其运用于宇宙万物与人文社会诸多领域,有助于揭示出其中的基本规律。其中,老子之道与育人之理就有某些相通之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文明社会的永恒主题,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百年大计。育人是光荣而神圣的事业,也是一门十分讲究方法与艺术的科学。自古至今,人们对育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论述,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教育科学体系。然而,从老子之道的视角探讨育人之理或许是一条崭新的路径,如果能够给育人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1 老子之道是尊重个性之道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159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己本来的样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1]203道永远是因任自然的,然而又在无意之中成就了一切。侯王如果能始终持守它,天地万物都将会自我化育。老子讲的自然无为就是要求侯王们不要干预百姓的生产与生活,任凭他们自主活动。推而广之,就是要顺天地万物之性,任其自我化育。就育人而言,教育者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主体性,顺性而为,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其次,教育者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兴奋点和闪光点,及时鼓励、培养他们的爱好,挖掘他们的潜能,制定个性化的育人方案,使之脱颖而出。老子反复赞美圣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1]254的“玄德”,是值得教育者认真思考的。教育者应该像圣人那样“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1]279,就是说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他们不能用一个标准和模式强求一律,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潜能,泯灭其天赋,不利于发挥其优势,实则是摧残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是对其完全放任自流,而是要因势利导,方法适当,具有针对性。“当然,张扬个性、独立人格,也不是提倡一味孤僻格色,更非相互攻讦,学会各适其天、各全其性,各擅其美,互赏各美,不相为害,既独立自信又善包容和合,互为补台不拆台,才是最可贵也是最难得的。”[2]金岳霖先生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个性,消除野性,使人变得坚定;是在冲突的人生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养成某种节操以便自我控制其他方面;是修养本性从而使受到滋养的本性变得有教养和有文化的内涵。”[3]现行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从小学开始,孩子们便陷入题海之中,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自身的个性和特长发展无从谈起。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规格型号相同,成为考试机器,高分低能。秦春华先生的分析可谓是一针见血:“也许我们正在丢失中国古代教育中的一些最优秀的传统。自孔子以降,教育的核心从来就不是技巧,而是价值观。”“今天,我们似乎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围绕着大一统的高考而进行的应试训练正在把核心价值观事实性地驱逐出教育的领地。”“他只是机械性地完成了家长和学校要求他们必须完成的某项任务而已。”[4]应该承认,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辛劳,也认识到了“钱学森之问”的严峻性,压力很大,然而,并未找到一条摆脱高考怪圈的有效路径,素质教育难以真正实施。当然,把问题都归结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是有失公允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综合施策,既要对现行的教育体制与模式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革,又要对其它领域同步改革,要破除唯学历、唯职称的人才评价、选拔体制机制,重实际贡献,整个社会都要积极配合。
1.4.2 品质圈 又称质量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之一,通常按8个步骤进行,即组圈、选定主题、现况分析、制定活动目标、检查对策、实施对策、确认成效及标准化。如今已广泛应用于病房管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管理的各层各面,实现了护理质量管理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化,体现并强调了全员、全过程、全部门质量控制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对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发展亦有重要实践意义。
2 老子之道是潜移默化之道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1]86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之相争,居于众人所厌恶的卑下之地,所以最接近于道。“弱者道之用”[1]217,道的作用是柔弱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1]337老子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它维系着万物的生命,万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5]540然而,道又不可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形无影,恍恍惚惚,玄妙幽深,老子只好以水喻道,便于人们理解,其用意十分深远,给人以丰富联想。水以其柔弱无比的品性利益万物,靠的是持续不断地渗透、滋润、涵育,给万物以养分,正如人们所云润物细无声之意。水性柔弱,但是,其柔韧性与耐性十足,水经过日积月累的润化作用,使万物得以生长、成熟。因此,水的柔弱性中蕴含着无限的活力因子与巨大的势能。水以其柔弱性利万物的无私行为对于育人是比较贴切的。育人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事业,需要教育者注意讲求方式、方法,有足够的耐心和耐性,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像孔夫子所讲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6]91,容不得半点简单粗暴或急功近利的方法和手段。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说过:“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7]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要把握好以下要点:教育者要与学生做朋友,深入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把握住他们的思想脉搏,注意观察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把工作做在前面;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避免空洞,方法、方式要新颖、多样化;注重发挥学生榜样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教育者要做好家访,经常与家长沟通、互动,有利于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内部各方面以及整个社会都要合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 老子之道是以身示范之道
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1]60河上公释曰:“以身帅导之也。”[8]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1]232不言的教诲,无为的好处,天下很少有能赶得上它的了。“希言自然。”[1]153不发号施令才符合自然无为之道。老子的“不言之教”虽然是对当时统治者讲的,但是,对于育人也是有现实意义的。教育者应该少说多做,以身示范,时常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身修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9],教育者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对未成年学生更显重要。因为未成年学生的心理、思想正处于发育期,“三观”尚未定型,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外界对他们的影响力巨大,教师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无以伦比,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方式。一个品行高尚、学识渊博、温文儒雅的教师往往会带出一大批优秀学生,反之,一个不负责任、信口开河或者品行不端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学生一生中往往对优秀教师的记忆最深刻。不仅教师的品德思想、待人接物方式会对学生产生抹不去的印迹,而且教师的教学艺术、治学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一个教学风格独特、特点鲜明、治学严谨的教师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教师的身教大于言传,对学生的道德接受和内化发生作用的,绝不只是写进文件中的道德条例、写进教科书中的道德规约、人们嘴上说的道德口号、墙上挂的道德训示,更为主要的是教育者对道德的实际践行所产生的示范作用。”[10]25江泽民曾经说过:“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11]267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发现,一些名校的学生常常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出突出的业绩,也证实了这个道理。言传身教对教师的要求极高,可以说是几近苛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爱岗敬业,忠诚教育事业,要自觉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紧跟科技发展趋势,认真钻研教育科学,并以此为乐。唯有如此,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教师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处理问题,经得起考验与诱惑,保持定力,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作风正派,情趣高雅,热爱学生。
“她只是吻了他而已。”艾尔皱着眉看着我。一皱眉,他浓密的眉毛和睫毛就挤到了一起,“又不是脱光了衣服什么的。”
4 老子之道是爱心感化之道
老子胸怀大爱之心:“人之不善,何弃之有?”[1]290“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1]169得道人经常善于救人、救物,使之各得其宜,系因顺大道之举。“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1]246老子认为,人们应以自己的善心和诚信去感化那些不善和不诚信的人,使得他们都变得善良、诚信。这对于整个社会是善莫大焉。老子关于以善心和诚信去感化他人的主张对育人是极其重要的。育人的灵魂与要义就是爱心,没有爱心的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这种爱心是不能期望任何回报的,因而是没有代价的,就是无私奉献,又是无差别、无选择的,这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要求,也应该是教育者的天性和本能。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了爱,才会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激发出创造力,从中体会到育人的无限乐趣。其实,教师对学生的爱,并非是单向的。学生感受到了爱,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爱自己的老师,双方都会从中收获幸福感。“爱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你真诚地爱着别人,别人也会同样对你,这样的生活将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将更加融洽。彼此真正关怀的爱是幸福之源。”[12]158进一步讲,教师只有在育人过程中真诚无私地付出了爱,培养出了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才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人在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13]92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是肯定做不好工作,担负不了育人重任的,甚至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自私、孤僻、冷酷、无情等消极情绪和性格,结果只能误人子弟,因而对社会不仅没有任何积极价值,而且还会是负面的。教师对学生爱心的养成源自于对教育的热爱,源自于责任心、使命感。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对照工作职责与党和人民的要求反思自身,心存敬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及时消除一些不良念头,拨正前进方向,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全社会也要进一步强化尊师重教的氛围,改善教师的生活,提高教师的地位,使其不断增强职业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三代稀土永磁钕铁硼是当代磁体中性能最强的永磁体,它不仅具有高剩磁,高矫顽力、高磁能积、高性能价格比等特性,而且容易加工成各种尺寸,现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声、机电、仪器、仪表、天线等,医疗技术及其它需用永磁场的装置的设备中,特别适用于研制高性能、小型化、轻型化的各种换代产品。工作温度80~240℃。
5 老子之道是“有无相生”之道
老子说:“有无相生。”[1]60“有”与“无”相互生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00王弼解曰:“言无者,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14]27王弼正确指出了“有”与“无”的关系,即“有”生于“无”。“有”给人提供了便利,“无”才能发挥出实际功用。老子之所以称道为“无”,是因为道是不可道的,无影无形;又称道为“有”,是因为道确实存在着,并发挥着作用。所以,“有”与“无”是道的一体两面,不可分离。《老子》第十一章中的“有”是指有形的车的辐条、器皿的壁与室的墙壁、户牖,“无”是其中的空间部分。在生活中,人们通常重视有形的、具体的事物,而相对忽视无形和隐形的事物的作用。其实,“有”与“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应该把它们统一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出实际功能,如果人为地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忽视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人们借用这一原理,对于正确处理好育人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辩证关系是极为有益的。毋庸置疑,在育人过程中,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智力培养可以说是倾尽了全部力量,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运转的。学生做各种大量的作业、习题,以及各种练习,参加形形色色的课外补习班、速成班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果学生的考试分数提高了,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却被忽略了,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一些青少年不懂得感恩,只会伸手向父母索取,贪图享受,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有的毕业后在家里成为“啃老族”。提高学生的智力、智商固然重要,然而,在某种程度上,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加重要。诸如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等对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再如,对于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而言,人们更多地关注其科学素质,对于其人文素质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十分不利的。邹文广先生认为:“加强人文关怀、重建人文精神已成了我们今天社会发展实践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什么是人文精神?简单说来是一种为了人、关注人、理解人、把人当成人的思想情怀,倡导人文精神就是要求我们要在目的层面关心人的发展。”[15]袁行霈先生高度概括了人文科学的育人功能:“它能丰富人的精神,美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德,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人文无用之大用。”[16]因此,加快补齐学生人文素质的短板刻不容缓。应该加大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提升其人文素养,使学生懂得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尊老爱幼,学会感恩,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从而为社会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6 老子之道是简朴无欲之道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104老子认为,人如若放纵贪欲,沉溺于声色享受不仅不能延寿,而且还会伤害身体,惑乱心性,反而导致早衰,因而要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1]134老子崇尚朴,有时直接称道为“朴”。道家都推崇简朴的生活。庄子对生活很恬淡,他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5]14《淮南子·精神训》指出:“嗜欲者使人之气越”[17]223,所以,“圣人食足以接气,衣足以盖形,适情不求余。”[17]238。道家反对嗜欲,追求简朴,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嗜欲违背天道,简朴符合人的本性。抑制嗜欲膨胀,抵制外在诱惑,需要人们毫无懈怠地持守大道,保持坚强的定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俭朴是美德。俭朴能够量入为出;俭朴可以养廉、养性;俭朴是强业、强国之基。[18]107老子和其他道家对简朴无欲生活方式的论断,即使在今天也富有生命力。在当代,由于物质财富比较富足,人的思想观念多元化,使得一些青少年不懂得艰苦朴素的重要性,盲目追求享受,生活上互相攀比,遇到所谓新潮的思想没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与鉴别力,容易迷失自我,这不利于青少年养成优良的思想品德。教育者应该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分析腐朽生活方式的危害性,使之树立远大的志向,保持旺盛的斗志,实现人生梦想;使他们真切认识到不能因为贪图享受,痴迷于物欲而自暴自弃,贻误了宝贵的年华,懂得人生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道理;使他们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相对贫乏,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要运用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之从革命先烈身上学到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高贵品质,也应该运用身边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激励他们创业创新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青春,用实际行动谱写光辉的人生乐章。
7 老子之道是勤勉践行之道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1]221“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1]192勤勉践行理想的人才是有志气,不失去本根的人才能恒久。育人之道并无难以理解的深奥道理,重在践行,关键在持之以恒。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从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起步,日积月累,久久为功。诚如老子所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29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1]296践行育人之道需要育人者有奉献意识。育人是崇高的事业,对育人者的人格有着极高的要求。育人者要学习老一辈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优良美德,志存高远,矢志不移,心无杂念,摒弃功利、浮躁的心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育人者要全身心投入实属不易,为了学生讲良心,静下心来潜心教育,不图安逸,不计报酬,不畏浮云遮望眼,必要时勇于牺牲个人利益。育人不仅仅是教师、学校领导者的职责,学校的全体职工都要有育人观念。不仅如此,全社会也都应该增强育人意识,尽育人之责。学校和整个社会形成了育人合力,做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修订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陈浩.大学之大与大学之道[N].光明日报,2015-08-06(16).
[3] 刘梦溪.大学之道如何“止于至善”[N].社会科学报,2015-06-18(8).
[4] 秦春华.何谓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14-09-16(13).
[5] 郭象.成玄英.庄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 冯梦龙.论语指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7] 丁雅诵.一流本科怎样建成[N].人民日报,2018-06-28(18).
[8]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3.
[9] 黄小华.为国育才 铸就梦想[N].人民日报,2018-06-28(18).
[10] 王淑芹.教师道德:正当性、价值及特征[J].道德与文明,2015(4).
[11] 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02.
[12] 伯特兰·罗素.罗素的道德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13] 阿尔费雷德·阿德勒.阿德勒的人格哲学[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14] 王弼,楼宇烈.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5] 邹文广.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N].光明日报,2016-04-07(11).
[16] 袁行霈.呼唤人文精神[N].光明日报,2015-09-15(13).
[17]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8] 王永智.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根本观念[J].道德与文明,2015(3).
On the Way of Lao Tzu and the Principle of Educating People
SONG Xiaolu ,ZHANG Yun ,ZHANG Nan
(Depart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ozhou ,Anhui ,236800,China )
Abstract : The Way of Lao Tzu contains profound principles of education people,which is the way of respecting personality,influencing character by environment,demonstrating by example,influencing by love,existing between to or not to be,being simple without desires,and having diligence in practice.Lao Tzu' Tao values individual characters of students,educate someone according to his natural ability,requires educators to demonstrate by examples,conducts reformation education by love,pays much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humanistic accomplishment and simplicity personality.This has much significant reference in the present education practice of educating people
Key words : The Way of Lao Tzu;the principle of educating people;respecting individuality;influencing by environment;conducting reformation education by love
中图分类号: B23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645(2019)03-0076-05
收稿日期: 2018-12-23
作者简介: 宋晓璐,女,安徽亳州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国哲学。
基金项目: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规划课题“中国文化特色的高职英语课程建设研究”(AGZ18082);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英语课程实践教学路径研究——以亳州市为例(2017bzjyxm29)。
(责任编辑 王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