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影响分析_金融风暴论文

泰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影响分析_金融风暴论文

泰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影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泰国论文,金融危机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泰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发展

泰国曾是创造“东南亚奇迹”的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 从1987 —1996年,泰国曾以每年经济增长8%的速度, 成为东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然而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泰国成为危机的首先爆发和受害最严重的国家。投资者对泰国经济失去信心,大量资金外流,股指和泰铢汇率下跌不止,部分金融机构暂时停业。泰国的金融危机使泰国经济严重衰退。1997年经济增长由原计划的2.5%下降到0.6%,1998年可能为零增长,通胀率将由4.8%上升到10%。 危机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失业问题。据泰国劳工和社会福利部公布,1997年年末,泰国失业人口达117万,1997年将会增至200万。

泰国的金融危机是什么引发的呢?

泰国金融危机是在1997年1月到4月开始萌发的,其萌发的直接原因是大批资金从泰国出逃转移。

1997年2月,由于房地产市场呆滞, 积累太多未偿还的房地产债务,泰国金融机构今年出现了严重的现金周转问题。1997年3月4日,泰国发生挤提和金融银行股暴跌事件,几天内存在问题的金融公司的8 亿美元存款被公众提出。4月下旬, 以美国避难基金为首的巨额国际游资大量抛出泰铢,买入美元,这时泰铢对外价值由1美元兑24.5 铢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9铢。国际投机商是通过高卖低买的手段来进行的, 他们大都从当地银行贷出该国货币,抛向外汇市场,兑换美元为硬通货,待该国货币贬值后再以较低价格收回,而泰国央行在这次保卫泰铢的较量中损失了几十个亿的美元储备。

泰国金融危机形成于1997年5月至7月份。1997年5月, 外汇市场上对泰铢的压力再度增强,促使泰国央行加大对即期外汇与远期外汇市场的干预,并于5月15日宣布对资本和商品市场进行控制, 允许利率上升,但这些措施并未能恢复对泰铢的信心。到5月下半月和6月,强大的压力继续存在,大批资金仍在源源不断地外逃,迫使泰国中央银行于7 月2日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取代原来的泰铢对美元的盯住汇率制, 当天泰铢下跌20%。国内居民为了保值也纷纷提出银行存款,购买黄金,导致黄金价格(曼谷)一周内暴涨7.2%。与此同时, 泰国金融危机很快彼及东南亚三国,菲、马、印尼等国货币纷纷贬值。紧接着危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新加坡、香港、韩国股市急转直下,到1997年10月中旬,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

二、泰国金融危机形成原因分析

1.经济结构的脆弱性

(1)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形成了对发达经济市场的高度依赖。

泰国经济的起飞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口产业,表现出产业结构的单一性。60—70年代,出口品主要来自农业和矿产业的初级产品,80—90年代,转向制造业。在1985—1996年间,泰国的制造业占出口产品比例从44%上升到68%,其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单一。

同时,泰国的基础工业产业能力低,技术水平低,劳动力成本上升快,对进口技术和设备依赖很强,很容易受到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再者,泰国的产业发展过程依赖外资,国内许多行业成为外资的一统天下,如纺织业、集成电路产业,使国家经济不可能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2)房地产业的畸型发展给金融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过去的几年中,泰国房地产开发商从银行和金融公司大量借钱进行房地产开发。到1996年泰国首都曼谷建成的60万平方米写字楼50%无人问津。到目前,泰国办公楼的空置率达21%。泰国金融机构1996年贷放给房地产业的资金约占总贷款的50%,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泰国房地产领域的总投资达2300亿法郎,其中无力偿还的达30%。

(3)国内市场发展的滞后,使国家经济的发展缺乏自主性。

首先,尽管泰国的经济增长较快,但城市化水平比较低。1980年城市化比重为17%,1994年为20%,15年间仅提高了3%, 是东南亚国家中比较低的(同期印尼提高12%,菲律宾15%,中国大陆10%)。

其二,泰国的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发展相对微弱。这也说明泰国的国内市场的发展有相当突出的断层,人们要么安守在较为闭塞的乡下,要么在高开放的特大城市寻找机会。

其三,人们的收入分配也出现了较大的差距,收入分配的高度不平等也会妨碍经济持续增长,因为这也会导致国内市场的相对缩小,国内市场发展滞后,和规模的相对狭小,会使以调节总需求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大大弱化,则使政府应付意外冲击的能力大大下降。

2.金融管理上的缺陷性

(1)利息率自由化使大量的短期外资流入。

泰国从1989年开始实行利率自由化,解除了对一年以上储蓄存款利息的上限。此后利息率由原来的上限9.5%上升到10.5%—11%, 到1992年6月,所有的存款利率都实现了自由化。 同时泰国央行允许外国居民在泰国开立非居民泰铢帐户。由于泰国的利息率较高,且汇率一直比较稳定,大批短期资金被吸引到泰国变成泰铢存款以坐吃利差。1996年通过国外居民泰国帐户的资金10万亿铢是泰国私人国际资本流动中交易量最大的一项。这一类型短期资金逐利性极强且极不稳定,使泰国的外资流入结构十分脆弱。

(2)外汇管制的自由化,使得国内信贷规模失控。

1992年,泰国实行外汇管制自由化,泰国商业银行获得了从事外汇买卖的极大自由,政府的控制被减小到最低限度。1993年3月, 曼谷国际银行业务便利建立,46家泰国银行和外国银行及其他海外金融机构得到许可证,开办吸收国外泰铢、外币存款、发放泰铢或外币贷款等业务,并取消了泰国商业银行必须持有一定数量政策债券的规定。

外汇管制自由化的结果,首先使得外资大量涌入泰国股市,泰国股市交易中外国资金所占份额显著增加。最近几年,外资在股票市场的日交易量中所占比重达20%以上。

外汇管制自由化的结果其次表现为泰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银行的负债结构中,国外债务的比重由1992年的6.56%上升到1994年的19.23%。这些外国债务中的大部分都是短期债务。 国内商行负债结构的改变使货币当局越来越难以控制国内的信贷扩张。1995年泰国信贷扩张30%。

(3)银行监管的失控,使银行资产质量低下。

在泰国,普遍存在着不适当的银行监督,缺乏透明度,尤其是银行资产对房地产的过度的投入,而房地产的萧条使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迅速膨胀,动摇了存户的信任,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直接因素。

3.国际收支的长期恶化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泰国经常项目赤字在1995 年就增至135亿美元,而1997年第一季度泰国贸易逆差已达33亿美元。国际贸易收支的逆差是由出口的不利所引起的。1995年上半年,泰国出口增长23%,1996年上半年只增长了5.8%,1997年以来的出口增长为零。 在国际市场上,美国进口不断增加的份额来自拉美和中国,而欧洲的进口正越来越多地来自东欧。泰国经常项目赤字状况的恶化,已无法依靠国际上长期资本的流动来弥补,因为根据经验估算,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长期资本只能弥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5%或低于5%的经常项目赤字。因此泰国不得不大力吸收国外短期资金以勉强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而短期资金的不稳定性又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三、泰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是泰国的近邻,同属于发展中国家。泰国的金融危机已波及亚洲许多国家,那么对中国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从货币的角度而言,人民币不会贬值

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总会以货币贬值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泰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不大就表现在人民币不会贬值,这是因为:(1)改革开放已经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现在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良好;(2)中国近年来一直外贸顺差, 形成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顺差的“双顺差”,外汇储备每年增长200—300亿美元。目前国家外汇储备达1400亿美元,形成了强大的支付能力;(3 )人民币仍然是不可兑换货币,中国政府对于诸如直接投资和股票投资等资本项目以及对外汇交易实施限制,外商不能随意购买人民币;(4 )我国吸引的外资以外国直接投资为主,以长期资本为主,中国目前利用外资3200亿美元,其中2000亿属于外商投资,1200亿属于国际融资。外商投资中64%是直接投资,国际融资中近90%为长期贷款;(5 )近年来中国进行了金融秩序整顿,限制了金融机构在房地产和股票方面的投机炒作。以上分析说明影响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一些关键性变量都反映出人民币汇率具有升值的潜力,而并非面临贬值的压力。同时,从中国的外汇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中国的外汇市场仍只作简单的即期外汇买卖,并且主要为经常帐户项目上的一些交易,市场规模显得狭小,对企业和投资者在本币和外币资产组合的选择上还存在着各种官方限制,但从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行为中可以看出,典型的市场参与者对本币的需求超过了对外币的需求,使人民币变得更加坚挺。

2.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影响有限

(1)由于泰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泰铢贬值40%以上。 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均大幅度贬值,我国人民币事实上已经相对升值,客观上对我国出口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

(2)东南亚直至整个亚洲会步入一个经济低速时期, 将明显减少对中国出口的需求,而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中国对亚洲地区的出口占出口总量的60%以上。因而必然会导致我国出口增长水平下降。

(3)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相比, 我国出口产品具有亚洲其他国家不可替代的特点,且结构多样化,因此不会受到汇率变动的直接影响。更何况中国的最主要出口商品纺织品的数量主要不是价格竞争来影响的,而是由其“进口配额”决定的,因而不会受到汇率变化的影响。

3.从长远来看,我国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1)金融体制尚不完善,风险抵御能力较低。

我国商行主体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受政府干预程度较高,且负债资产比例相当高,达80%,资产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坏帐占总额的20%。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工程尚未完成,国有商业银行不仅要承担庞大的存量呆帐,而且还要继续为那些管理不善,市场竞争力不强等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注入资金。这是新的、潜在的呆帐,是流量的呆帐。它不仅无助于化解银行的金融风险,反而会进一步加大风险。

(2)金融法规不健全。

在我国的金融系统内,腐败现象严重,违规经营现象屡屡发生,金融案件率年年上升,并开始出现个别金融机构因到期债务偿付率不到10%而被迫歇业的现象。

(3)金融资产配置不尽合理。

前几年,大量的金融资产通过各种渠道被投入房地产、证券业等行业,虽经治理,但由于房地产业的低速,仍有大量金融资产滞留在其中,无法流回。

同时,还有大量的金融资产受其各种因素的影响流入一些过度饱和的制造业、加工业,而使一些急需发展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行业发展滞后,造成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4)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密切联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尤其是香港的回归,我国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据世行1997年报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的第二大国,也是世行的最大贷款国。与此同时,外国的金融机构已在我国开展各项金融业务,上海浦东的外资银行已开始开办人民币业务,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也开展了离岸金融业务,我国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国际金融与我国金融体系的联系也达到了一天也不能中断的程度。因此,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任何风云变幻,都不可避免地通过以上各种联系影响到我国国内,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综上所述,泰国及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有必要强化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确保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标签:;  ;  ;  ;  ;  

泰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影响分析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