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彬州市公刘中学 713500
有人说,西方的文化就是几个人的接力赛,而中华文化却是一个人的马拉松。因为西方文化从意大利半岛到英伦三岛再到欧洲大陆,最后又到了美洲。中华文化则在黄河、长江流域沉淀与提升,有明显的民族性。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在课堂上生根发芽最后长成参天大树很有必要,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延续和传承,不断发展和壮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精神支柱。
新课标要求,语文核心素养明确分为“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第四个方面契合得比较紧密,说到底就是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浅谈语文课堂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一、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哪个学科都一样。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涉及面很广,好多方面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学生接触感觉比较枯燥。在语文课堂上,创造性地设置情境,就可以快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二、必须抓住主阵地——语文课堂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而语文课堂就是学生培养提高自己文化素养、丰满生命、锻造生命的乐园。所以,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目前,现代语文课堂实现了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多媒体、电子白板、投影仪、网络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已经全覆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语文教学实际,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接触、感受传统文化的渠道,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甄别、汲取,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文化、体验文化、规范自己言行举止。比如教授《诗经》的篇目,我们就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教孩子们反复吟诵,甚至在网络上搜索唱读。因为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能力。这样既符合先秦诗歌的特征,也容易使学生了解到先秦诗歌的读法。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最终,学生将获得一个灵秀、丰满的生命。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之中,才能实现识字及理解语义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领悟词义的褒贬、文章的抑扬、语言的顿挫、句式的优美及作者笔尖流淌的涓涓真情,从而达到增知识、受教育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课堂上可以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积累与拓展
要求学生每堂课前进行五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分阶段安排:第一轮为背诵一首古典诗文,第二轮讲解一句古代名言警句,第三轮讲读一个中华传统名人故事,第四轮把古典诗文或名言警句运用到写作和语言交流中,从而达到活学活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篇课文上完,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拓展延伸。
四、课内外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内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等。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中国经典作品,可以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论语》《孟子》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孔孟的思想精华。《史记》让学生通过历史故事感受到侠肝义胆、忠贞爱国的内涵,《蜀道难》表现了瑰丽的想象之美,《登高》抒发了诗人暮年悲壮之美,《锦瑟》体现的则是一种朦胧之美……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中国经典作品经过了历史的考验与验证,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传承性,是中学生必须了解与学习的范本。在学习经典名著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真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经典名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体在困厄中挣扎的顽强,我们可以看到民族危亡之时所爆发出的团结与奋斗。这些都是语文课上必须重视、加以推介的重要内容。
五、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1.要求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储备、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社会阅历。
在讲解一篇具体的传统作品时,要引经据典,才能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情,“榜样是一位好老师”,让学生由崇敬到愿意学习。
2.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多样灵活的教学手段。
必须承认,在进行传统文化授课的过程中,难免由于文字的晦涩难懂、时代距离太大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调节课堂,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恰当地拓展、丰富课堂内容。
在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时,不能把作品中的思想、道理硬套在学生身上,而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历史名人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历史人物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以及奋斗的动力。这样的教育会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学生终生难忘。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不仅是将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更是树立当代中学生健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在推介的过程中困难和问题是很多的。
论文作者:高永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中华论文; 文化论文; 知识论文; 语文课堂论文; 《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