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和延续护理模式的价值论文_李晓岚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共有75例患者接受冠心病(CHD)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实验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结果 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 使用协同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显着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临床应用价值显着,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情况;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护理模式的价值。

冠心病是中国成人心血管疾病住院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它的主要症状有: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1]疼痛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胸痛也可出现在安静状态下或夜间,由冠脉痉挛所致。疼痛逐渐加剧、变频,持续时间延长,祛除诱因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此时有可能发生心肌梗死。

介入性心脏导管越来越多地用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大大改善了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方式和手段。护理模式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被广泛应用,具有简单有效的优点,目前接受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成功率为91%?97%。冠心病介入治疗适应症也是因为入侵手术,术中和术后均需使用抗凝药物,术后患者常伴有血管并发症,腹胀,尿潴留,背痛,失眠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疾病康复。[2]协同护理模式(CCM)是以护理责任为基础,发挥自我照顾能力,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照顾患者。医生和护士不仅掌握其临床表现并确定各种并发症,而且还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协同治疗,将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降低死亡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 - 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45例冠心病作为观察组,然后选择同期3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3]患者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25±2.55)岁,男37例,女38例。对照组年龄40?65岁,男15例,女15例;观察组为50-75岁。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1.2.1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的冠心病危害教育,使他们形成积极配合的意识。要求患者及时接受护理,包括基本药物的护理,使患者能够保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引导患者控制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1.3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连续性的护理干预

1.3.1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

完全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治疗案例,先后探讨试行方案,最终确定后要求患者在出院后立即实施。

1.3.2文件的建立

为所有患者准备健康记录,详细说明入院和出院时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和一般健康信息。详细记录患者在院期间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保证患者的自身情况能一目了然。

1.3.3护理干预

患者出院后要立即进行随访。前三个月,每月随访病人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方面应尤其注意以下三点;①心理干预:冠心病患者因疾病容易引起心理压力,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沟通治疗。面对患者时一定要做到积极和认真,积极听他们反映的各种情况,认真地记录。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若 患者出现烦躁不安,不安的情况要用缓慢的语气加以引导。②日常干预:强制患者戒烟戒酒并适当增加运动量,每周3-5次,每30?60分钟提高适应心血管调节能力。③出院后3个月通过电话跟进方式,根据患者情况填写“持续性护理电话回访记录表”,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的回归程度制定相关护理措施,耐心回答各种患者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耐心,只有耐心地倾听,耐心地解答才能真正了解到患者的真实情况。讨论稳定可以使疾病创伤患者恢复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CCM是一种新型的护理,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模式的变化而出现,旨在为住院期间和接受手术之后的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与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相比,更注重护士的作用,体现了医生,护士,病人以及家庭成员等在各方面的协调作用。

2、结果

2.1共有75例冠心病患者参与本研究,其中实验组45例,对照组30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合作护理组实施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非常满意70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98.00%,对照组非常满意50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15例,护理满意度为7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两组患者频率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出院冠心病发生频率表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为(1.4±0.2)次,对照组为(5.8±2.3)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4两组患者效果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CCM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CCM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CM充分调动医生,护士,家属等方面对患者的支持帮助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改善健康行为,不仅要更好地获得相关治疗奠定基础,而且要改变患者的疾病意识和自我,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3、讨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是以病人为主要护理方式,使患者能够对疾病有正确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同时进行积极恢复身体。

心理调整有效提高了康复率,也缓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该模式是护理人员和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为病人改善疾病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治疗依从性,对疾病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在这项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接受持续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观察满意度是98.00%,冠心病数也低于对照组,证实了持续性护理干预模型的有效性。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简称,是指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出现了动脉硬化病变而导致的血管腔出现堵塞或者狭窄的情况,从而造成了心肌缺血、坏死或者缺氧情况而导致了心脏病的发生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治疗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采取护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选取的75例冠心病出院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模式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疗效证明,冠心病患者连续护理模式得到明显的改善,当然,这种护理模式不仅改善了患者预后,同时也能降低冠心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彦,杜小静、张莉莉,等.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现状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79-80.

[2]潘正群,范秀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感知不适机器对应方式和能力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1,26(1):21-23.

[3]邓文霞.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实用医学,2008,3(29):142-143.

论文作者:李晓岚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和延续护理模式的价值论文_李晓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