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进入新阶段——苏南乡镇企业调查(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南论文,新阶段论文,乡镇论文,企业调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乡镇企业的发源地,苏南地区一直引人注目,近年来更加引人注目。
一直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以特有的“苏南模式”创造了惊人的经济奇迹;更加引人注目,是因为近年来苏南乡镇企业和“苏南模式”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面对部分企业的亏损和困难,许多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苏南乡镇企业怎么了?苏南模式向何处去?
去年底,记者随同农业部的调查组深入到苏州等地调查,欣喜地发现,苏南乡镇企业经过短暂的徘徊之后,正在走出低谷,已经重现曙光,并开始步入又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作为“苏南模式”的一个重要代表,苏州市的乡镇企业可以用“起步早、发展快、水平高”来概括。同整个苏南地区一样,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乡镇企业紧紧抓住两次历史性机遇,经历了两个历史性发展时期:第一次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抓住短缺型经济的环境,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第二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抓住开放型经济的环境,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经过这样两个发展阶段,苏州乡镇企业总量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整体水平不断改善,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规模经营迈上新台阶,外向型经济形成相当规模。
目前,苏州以及整个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与前两次发展阶段不同,这次是靠解决自身存在的体制和机制的问题而获得的发展,是改革和创新带来的发展。
改革和创新的成效正在显现。
苏州市乡镇企业局负责同志重点向我们介绍了1997年以来全市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1—10月,全市乡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4%;营业收入1059.76亿元,增长7.49%; 工业增加值255亿元,增长15.6%;实现利润31.54亿元,增长7.49%。与上年同期相比,乡镇工业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社会积累率及平均利润率均保持增长;与此同时,亏损企业下降3.2%,亏损额下降10.7%,资产负债率下降1.14个百分点。
而就整个苏南地区来讲,虽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亏损面增加的局面,但增势已大大减缓。去年1—10月,亏损面仅增加0.8个百分点,亏损额则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9%。
对一个地区经济来讲,在保持整体增长的同时,少部分企业出现亏损应是正常的。苏南部分乡镇企业亏损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是因为近年来亏损面呈逐年上升趋势,二是因为亏损面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亏损增加,引起乡镇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强烈关注,也引起了决策者的高度重视。遏制亏损,首先要找到导致亏损的原因。在调查中,大家一致认为,乡镇企业低税收、轻负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其原有的机制优势也越来越弱化,自身不足的矛盾日益暴露,一些企业技术落后,产品低档,重复建设,管理粗放,人才短缺,资金短缺等等,制约了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苏州的部分乡镇企业来看,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四高一低”:
一是高负债。1992年以后,苏州乡镇企业进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并一度出现盲目追求速度的倾向,其特征是投资扩大,外延扩张,造成企业负债多,积累少,过分依赖银行甚至社会集资。
二是高负担。同许多乡镇企业发达的地方一样,苏州农民负担不重,不重的原因是乡镇企业承担了其全部负担。乡镇企业创造的利润留作自身积累的一般只占20%左右。税收年增长20%以上,超过速度增长。
三是高消费。一部分企业发展起来之后,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传统,盲目攀比,追求奢华,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不断加大,非生产性人员越来越多。
四是结构高低度化。在产品结构方面,苏南乡镇企业以加工型为主,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在企业结构方面,虽然涌现出一批上规模的企业,但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在行业结构方面,资本密集型和高新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少,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的企业。
五是管理水平低。多数亏损企业内部管理基础薄弱,生产管理无定额;制度不严,纪律松驰,缺乏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物耗过大,浪费严重,非生产性开支过高;资金和设备利用率低,生产要素难以发挥整体效能,等等。
透过现象看本质。苏州市上上下下对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的本质有了统一的认识。他们认为,苏南乡镇企业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主要根子是产权不明晰,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负盈不负亏;分配制度不完善,企业积累、集体资产的保值增殖缺乏必要的保证;投资主体过于单一,制约了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政企关系不顺,减弱了企业的活力。
一句话,苏南乡镇企业的组织形式及营运方式面临着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挑战,其明显暴露出来的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靠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