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缺失已经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障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思维模式固化,极度缺少广泛阅读以及视觉媒体的普及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重拾良好的阅读习惯,勤于思考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思辨能力,应用型人才,思辨缺失
【关键词】 本文系石家庄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探索"成果之一,立项号:JGXM-201208B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2-004-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界开始审视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状况,结果发现:与其他文科类专业相比,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明显偏低,思辨缺失现象比较普遍,在思想深度和广度、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这种现象引起了外语界的广泛重视,高校英语教师纷纷开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环境下,思辨缺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型大学生思辨缺失现象及对策。
一、思维与思辨能力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柏拉图曾说过:“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因此,所谓的思维就是人脑的活动,是人类大脑储存、遗忘、检索、整理的过程,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爱因斯坦也认为:“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思维方式简言之就是思维的方法,是一定群体的人所习以为常的惯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思维方式的特点能够体现各个不同群体所具有的独特思维习惯。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擅长于从具体的同一性出发,以整体的观念认识对象,将天、地、人以及社会看作是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在看似无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时空结构,以便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自此事物了解彼此事物的目的。
思辨指思考辨析;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对客观事物进行思考辨析的能力(黄源深:1998)。或者说思辩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清晰地进行思维的能力,他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形成自己观点和呈现自己观点的能力。人们只有具备了思辨能力,才能从整体而不是孤立片面地看待一个问题。
在全社会对应用性人才需求的大环境下,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思辨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创造性思维及能力水平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思辨能力是创造性思维发挥的有效保证,在未来的几年中,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之一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思辨能力的培养。英语专业要摆脱目前在大学学科体系中的弱势地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使之成为有思想、有深度、有自主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现状
很多高校教师发现,英语专业的学生无论其英语水平如何,也无论其语言能力有多高,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当要求学生就一件事情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张口结舌,或者简单重复从别人那里看到的观点,或者索性人云亦云,没有任何自己的见解,甚至内容有时候和现实不符,除此之外,学生在表达自己有限的一点看法时还常常没有条理性和逻辑性,而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到哪就说到哪儿,很难抓住其表达的实质内容。例如,在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假期情况时,绝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用几个“stay at home, sleeping, watching TV, playing computer games”之类的短语来回答,如果教师进一步询问时,他们几乎都张口结舌,什么也说不上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更有甚者,有一次笔者给学生的题目是“Talk about Beijing”,六七个学生里居然没有一个能够有条理地相对完整地表达他们对北京的了解,也没有人说出“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and the center of politics and culture”之类的开篇语,只是语无伦次地说了一些“北京是个大城市,有故宫,颐和园等”,甚至有一个学生只说“北京有长城”,然后就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同样,在写作时他们即使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文章粘贴复制凑篇,其条理性和逻辑性也比较混乱,就更谈不到思想性了,凑出来的文字读起来有时候都令人不知所云。类似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而且这是地方应用型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普遍现象。
三、思辨能力缺失原因分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中学的应试教育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中学阶段正是各种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长期以来,在高考这个终极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家长对他们的要求只是成绩好,能考高分就行。学校在家长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再加上各级教育部门唯成绩论的评比考核下,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学生成绩的提高只能以牺牲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培养来实现。为了让学生少出现失误,教师们只能用固定的答案、固化下来的思维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大强度的训练,直到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模式来应对最后的考试。这种情况对文科学生的影响更甚。久而久之,学生只会按照固化在头脑中的模式去说去做,自己的思维能力慢慢退化以致丧失,也就更谈不上思辨能力的养成了。
第二,各类书籍阅读的极度匮乏。中学生在各种考试的巨大压力下几乎没有什么阅读量,阅读是开阔眼界,深化思维,增长知识从而形成思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而现实是,从他们走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他们求学的过程就是应付各种练习和各种考试的过程,激烈的竞争意识早早就灌输在学生们的头脑中,他们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每天听到的几乎都是相同的话: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此情况下,文学名著、哲学思想等各类有益于思维形成和深化的读物成了老师和家长眼里的闲书,即使学生在课下阅读也会受到严格的限制,甚至禁止,因为这些东西和考试无关,阅读这些会耽误学习。渐渐地,很多学生的头脑中除了各种习题外已经少有其它的知识了,他们的思维渐渐狭窄而没有了自己的思想。
第三,视觉媒体的普及对普通阅读的冲击。现代视觉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快餐式的生活方式使得大多数人已经不习惯书卷在手细细品读了,人们把更多时间花在了看电视和各类其他的事情上,同时,互联网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人们渐渐习惯于网络阅读,尤其是近年来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最喜欢的阅读方式,青年学生更是这类阅读的主力军,网络上读物良莠不齐,而且很多只是以情节取胜,缺乏思想性,文学性和哲理性。在这类读物的影响下,学生们很难从中获益,就更谈不上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无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重拾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英语专业要摆脱目前在大学学科体系中的弱势地位,就一定要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并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他们在思维上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时,也养成一种深度思考、辨析、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有效拓展,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同一个问题展开有条理的分析,同时对所做出的分析进行清晰、准确的解释和论证。要达到这个目的,方法之一就是鼓励学生重拾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思辨能力。
另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要改革目前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中除了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强调模仿记忆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组织形式多样的辩论活动来使学生开动脑筋,使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国家所倡导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王建卿,文秋芳.?国外思维能力量具评介及启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研究报告[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7):38-42,77.
[2]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07):1-19.
[3] 张艺琼.英语辩论与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英语辩论规则为指导思想[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06):105-108.
[4] 李洪坤.?论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05):91-94.
[5] 杨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优化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J].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1,(03):36-42.
作者简介:
董丽(1967-)石家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美文学硕士,商务英语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论文作者:董 丽 胡鸿志 成新霞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思辨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自己的论文; 英语专业论文; 缺失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