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论文_万生亮

万生亮

(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甘肃金昌 737100)

【摘要】目的:探析罗哌卡因、地佐辛联合应用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收的上肢骨折患者94例作为样本,按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甲磺酸罗哌卡因麻醉;后者实施甲磺酸罗哌卡因+地佐辛麻醉。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以及镇痛效果。结果:干预组麻醉效果优于常规组,镇痛评分低于常规组,镇痛持续时间大于常规组,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地佐辛联合运用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可获得确切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佳,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地佐辛;麻醉效果;罗哌卡因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136-02

臂丛神经阻滞常常应用在临床上肢手术患者中,其是将麻醉药物于患者臂丛神经干周围注入[1],使对应区域形成神经传导阻滞,值得注意的是,此种麻醉方式常常会引起阻滞不全,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有学者[2]建议采取辅助麻醉措施。现就医院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94例上肢骨折患者采取两种阻滞麻醉的效果予以探析,陈述如下。

1.资料、方法

1.1 常规资料

研究94例样本均于本院接受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纳入起始时间在2016年10月,终止时间在2017年10月,分为例数一致的两组,常规组女20例,男27例;年龄均值(41.68±10.49)岁。干预组19例女,28例男;年龄均值(41.47±10.53)岁。所选患者对本次麻醉方式均无禁忌证,自愿签署同意书。两组病患基线资料(性别和年龄)对比差异较小,P>0.05,具备研究指征。

1.2 方法

术前两组均给予0.5mg阿托品+0.1g的苯巴比妥钠肌注,待入室后将静脉通道常规开放,同时对其各项生命指标进行监测,全部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帮助患者选取仰卧位,于体侧自然放置双臂,头部向对侧旋转40°至60°,将薄枕垫于患者肩下,以松弛颈部肌肉,起点为患者锁骨中点两厘米之处,顺着深处触压同时定位前中斜角肌间隙,肌间沟顶端顺着后、向下以左手示指将肌间沟撑开,右手则持针触及C6横突或有异感稍微退针,至反复回抽无脑脊液、血液等。在此前提下:

常规组:将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25ml注人。

干预组:将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5mg地佐辛混合液25ml注入。

1.3 效果评价(观察)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用时、感觉阻滞持续用时以及镇痛持续用时)、术后镇痛评分(2h、4h与8h)以及不良反应(呕吐恶心、头晕与嗜睡)发生情况。镇痛评分参照VAS评分[3]进行评定,其中无痛:0分;良好:<3分;基本满意:4分~3分;差:>5分;剧痛: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麻醉效果

干预组整体麻醉效果优于常规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疼痛评分

常规组术后2h疼痛评分为(1.69±0.31)分,术后4h为(1.81±0.69)分,术后8h为(3.81±2.00)分;干预组术后疼痛评分依次为(1.19±0.51)分、(1.29±0.41)分与(1.51±0.09)分。两组各时间点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显著,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常规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肩部、上臂、前臂等诸多手术中,最为常用的便是肌间沟法[4],但无法避免阻滞不全情况的发生,为使阻滞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可应用不同局麻药物或改变阻滞方法。

罗哌卡因主要应用在外科手术麻醉、急性疼痛控制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缺点在于起效较慢,因此常与其他的麻药联合应用。本次研究将选取的94例上肢骨折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分别给予甲磺酸罗哌卡因+地佐辛、甲磺酸罗哌卡因麻醉,结果显示尽管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接近,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干预组感觉阻滞时间(8.21±1.63)h,镇痛持续时间(11.34±1.89)h均大于常规组,P<0.05,说明干预组麻醉效果优于常规组,可保障手术顺利开展;另外通过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镇痛效果得出,干预组各时间段镇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进一步说明联合麻醉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进而获得最佳镇痛效果;最后对比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现,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低于干预组6.4%,但组间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地佐辛属于阿片受体镇痛药,其以μ受体拮抗与k受体激动作用为主,可发挥出中枢性镇痛作用;此外,还具有轻度镇静效果。

总之,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给予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能获得确切的麻醉效果,临床治疗时可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地佐辛辅助麻醉,以保障最佳阻滞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夏登云,李建东等.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5):556-558.

[2]蒋建牛.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92-93.

[3]徐峰峰,匡龙祝,廖英等.硫酸镁对罗哌卡因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7,38(1):41-43,44.

[4]施明花.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20):22-23.

论文作者:万生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  ;  ;  ;  ;  ;  ;  ;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论文_万生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