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理论与革新时期越南的人力资源发展论文

人的发展理论与革新时期越南的人力资源发展论文

人的发展理论与革新时期越南的人力资源发展

邓友全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所,越南河内 )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认为人是现实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存在于自然之中,与自然界紧密相连,具有做自然和社会的主人的能力,人是人类历史文明的创造主体,人通过自我解放,解放社会,促进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对革新时期越南发展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人的发展理论;革新时期;越南;人力资源

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的完整理论体系,它建立在把人作为社会现实的人的观念基础之上,是关于人的本质,人——自然——社会的关系,人的历史创造主体作用和人的解放的理论。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所有问题,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和人的发展的理论已经成为具有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的理论。

今天越南革新事业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已经作为一种理论基础和方法论运用于越南建设和发展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战略中。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

(一)社会现实的人

不同于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抽象思辨、意志、绝对意志本身只是人的一定交往和生产条件的体现与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黑格尔的人的本质的抽象思辨的概念,认为抽象思辨,意志、绝对意志不过是对人的真实本质体系的思想性的扭曲。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已经肯定:“每个个人和每一代当作现成的东西承受下来的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基础,是他们神化了的并与之作斗争的东西的现实基础,这种基础尽管遭到以‘自我意识’和‘唯一者’的身份出现的哲学家们的反抗,但它对人们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却丝毫也不因此而有所削弱。”[1]第三卷:55

从当前国内市场的肥料产品来看,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肥料居多。从生产水平来讲,国内的肥料生产水平除了资源性匮乏的几个品种,其他的肥料产品生产工艺和制成技术并不差,甚至好多产品技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既然如此,以进口高端肥料为优势的外资化肥企业如何继续服务国内的农业生产?《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欧化农业贸易(深圳)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丁振军,听听他对目前外企立足市场的相关思考与见解。

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的观念中,人总是把人类生活与历史的出发点作为思考的首要问题。通过“研究真实、生动的对象,研究历史发展和历史发展的结果”[1]第二十七卷:23,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历史不是对外在世界的承认。历史是人的活动的结果,历史实质也是人的活动的认知,是掌握人的历史进程。

3.4 尽早发现患者的意识状态改变能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表1显示,两组患者因意识状态改变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对高危人群合理进行意识模糊评估,早期发现意识状态改变倾向,及时加强相应护理措施,可使因意识状态改变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对照组发生的4例中,有3例在拔管后经评估为意识状态改变,由于没有明显症状,护士在巡视中没能及时观察到患者已存在意识状态改变,提示临床护士应该特别注意一些不易唤醒,有嗜睡等状态的患者。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最高目标,他们也科学地指出人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的物质前提,人的解放事业的物质前提是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当人类社会达到高水平的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到那个时候,“人的独创而自由的发展”才“不再是一句空话”。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发展正是取决于个人间的联系,而这种个人间的联系则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即经济前提,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必要的团结一致以及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的个人的共同生活方式。”[1]第三卷:632-633,644

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社会生活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创立者认为,人需要以其具体的现实社会生活的现实方式来加以理解。“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第二十七:38马克思恩格斯说:“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并不是任意想出来的,它们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像中才能加以抛开的现实的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1]第三卷:28-29人存在的第一个前提是所有历史的前提——人必须能够活下去才能够“创造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第一个的历史活动是“生产满足这些需求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第三卷:39-40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社会活动中的历史活动是历史性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新需求的出现,生产人本身也是一种总的活动方式,一种人的一定的社会交往形式。

马克思主义创立者提出以新的方式认识人的现实社会生活,发现人的本质的任务,在他们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观念中已经比较清楚地体现出来。恩格斯在1844年11月19日寄给马克思的信中已经指出,费尔巴哈的“人”是从上帝中派生出来的人。费尔巴哈从上帝到“人”,因此,费尔巴哈的“人”仍然被“神圣的抽象”所覆盖。恩格斯认为,引向“人”的真正道路是完全相反的道路。我们必须从“我”出发,从“经验性的个体出发”,而不是在一个地方停滞不前,原地踏步,我们必须从个人跨越到“人”。如果人的基础不是“有经验性的人”,那么“人”将永远只是一个虚幻的人。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意志”,特别是让我们的“人”成为现实的人,我们必须从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出发。我们要从个别的事例中寻找普遍的真理,“而不是像黑格尔那样从自己本身或者不存在的东西出发。”据恩格斯所言,“肉体的个人是我们的‘人’的真正的基础,真正的出发点。”因此,“这也应该是我们人类爱情的出发点,不然我们的爱情就会成为没着没落的东西。”[1]第二十七卷:23恩格斯认为,我们必须研究具体、经验的个人,研究经验现实中的个人的最终目的是走向“人”。只有从有血有肉的经验个人的概念出发才能真正理解“人”,在此基础上,新的个人不仅仅是个人,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实的人。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沾满鲜血”的原始积累的过程,异化的劳动现状,工人的相对和绝对的贫困化,马克思主义创立者已经认识到发展的矛盾性:“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1]第十二卷:10从此观念出发,马克思恩格斯评价资本主义异化现象:“异化劳动使人同自己的身体,以及自身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1]第四十二卷:138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的观点中,人的现实性和人的本质首先体现在人客观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中,人的存在是真实确凿、感性的存在,而不是那些抽象的东西。

当今时代,当谈到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历史过程中多样性和统一性,马克思关于人和人的发展理论基础上的发展标准和本质时,人们已经有了统一的认识,今天所有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向人的全面解放和发展的目标。这是所有国家总的、必要的、客观的发展趋势,这一发展趋势的发展目标是为了人。为了达到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目标,首先必须发展人,关注、培养和发挥人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二)人的本质

从1843年始,当对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进行批判时,马克思就认为人是一个现实的实体。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肯定“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1]第一卷:569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伴随着“异化劳动”的范畴,马克思已经构建了一种有可能照耀人类解放道路,彻底克服人的异化现状的哲学理论体系。1845年春,在批判费尔巴哈的“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把宗教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时,马克思认为,“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幻想的现实性,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因此,反宗教的斗争间接地也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慰藉的那个世界的斗争。”[1]第一卷:570宗教不能给人带来现实的解放,只是虚幻的解放,正如它是“人民的鸦片”。宗教是人的异化,是被压迫人民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1]570第一卷:570因此,马克思认为宗教批判,批判人的现实性的幻想性质必须直接与人的精神解放相结合。“宗教批判使人摆脱了幻想,使人能够作为摆脱了幻想,具有理性的人来思想,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性……”[4]570帮助人回归到自我的真正现实存在,面对社会关系中的自我。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继续这一观点,他肯定:“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第一卷:11这是马克思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较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观点。这个观点成为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科学研究、解决人的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许多思想家认同,在人类科学认识历史上很难找到一个比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点更深刻和根本,又如此简单明了的真理。

(2)甘肃省土壤亚类自身差异性的影响。从土壤分布的自身特点分析,土壤亚类间土壤物化性质相似性较大,进而导致地面景观(植被)分布差异性小,而以地面光谱反射率为信息源遥感数据表现出的光谱特征区分度不高,这也是遥感手段土壤分类结果与全国第2次土壤调查结果的差异所在。

为了得到这一简明扼要的观点,马克思经历了一个细致入微和严肃的科学研究过程。马克思吸收了以往的哲学成就,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他发现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黑格尔认为人是“绝对意志”的体现,因此,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关于的人的唯心思辨的观点。费尔巴哈把生物性归结于人的本质。把人从社会生活中分离出去,把人的本质融于宗教的本质。因此,他不认为人的积极活动是实践活动,而“只认为理论活动是人的真实活动”。就此,马克思也认识到费尔巴哈观点的形而上学性质,他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第三卷:12而且,在强调实践的巨大作用时,马克思肯定:“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第三卷:12

需要注意的是,像后来有人努力解释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经曲作家观念中关于改造世界的观点没有任何的极端性。即使对于自然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保护环境思想也非常接近现代理念。

(三)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肯定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肯定人的社会本质和人是社会人,肯定人是个体的人,是有个性的人,肯定人个性的丰富多样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个性中的丰富多样性来源于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多样性。在社会共同体中,每一个人不仅是现存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人类历史中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是历史性的现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随着历史发展进程而变动。作为社会共同体中的个人,参加创造社会关系的过程,成为创造自身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促进历史发展进程。

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观点中,人通过自我的劳动活动改变了自身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人不仅仅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还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因此,每个人都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体中。每一个人的生物要素不一定存在于社会要素之外,而是相互融合存在于社会要素之中。人的自然本性转化到人的社会本性之中,并在其中被改变。

人的主要活动是生产劳动活动,改造自然活动,改造社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人改造自己本身,使自身不断完善。正是这些活动,而不是别的什么活动改变人的生物性,使人具有社会性和人性。也正是这些实践活动使人的生物需求变成社会需求。对于这一点,恩格斯已经肯定:“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第二十卷:641人的存在与劳动相联系,通过劳动人满足了生活需要。因此,劳动不仅成为人的共同属性,而且劳动还使人社会化。

基于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发展的最高产物,与自然紧密联系,是自然的无机体。随着人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人的自然属性已经转变成社会本质。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体现自身的社会本质和自然本质,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统一于人的本质。人是存在于社会和自然两方面的统一体。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社会动物”。人不仅与自然联系,而且具有做自然和社会的主人的能力。人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认识的客体。人是现实的人,通过自身极其丰富的实践活动得以体现。通过实践活动,人形成了自身特殊的品质,这些品质是哪一种动物都不具有的社会品质。

人的特殊品质不仅仅体现在人的肉体和血液中,并不体现在一些抽象的品质中,而体现在社会品质中。

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但它并不是相互交织的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的简单总和,而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是一种崭新的、不同于具体社会关系的总和。

(四)人的历史创造的主体作用

对于这一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不是历史把人作为一种达到目的的工具;人既是历史的前提,也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的结果;人既是剧中人也是剧作者,是人创造的环境,又创造了与之相一致的人。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正是人把环境人性化,创造出“适合人性的环境”以发展人的本质和完善人的人格。当人“自觉”地做了自然与社会的主人;当支配人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还像自然规律一样与人相对立,并被“无比自觉地运用自然规律”的人统治着,并因此“为人类所支配”;当自古以来的人的社会存在“还像自然与历史强加给人类的对立”已经变成人本身的自由行动时,与当自古以来“外在客观力量”依然“统治历史”将由人来掌握,并因此人将完全自觉地“通过自身来创造历史”时,人就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有劳动能力和创造潜能的人已经造就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的人类文明时代的若干革命。有创造能力的人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人类历史文明的创造主体。

考虑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位置,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发展进程的总趋势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社会生产力就是人和人创造的劳动工具。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是“人的实践能力的结果”。反过来,这个实践能力是被人的生存条件决定的,因为“在这种生产力之前的一种社会形式已经存在”。每一代的人总是继承上一代创造的生产力,并使用它作为新的生产活动的工具。依靠这个生产力的转移,人已经“形成人类历史的联系,形成人类历史”。生产力发展,人的社会关系也越发展,“历史越成为人类历史”。基于这一观点,马克思总结到:“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1]第二十七卷:657-658基于此,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不仅是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实践活动,自然界打上了人的智慧和劳动创造的烙印,人改造社会生活,并通过这一改造发展和完善人本身。人既是主体,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对象。人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因此,历史是人的历史,来自于人,为了人。历史不仅仅是客观条件创造的简单排列,而且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人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变化的主体。通过能动的实践活动和创造,人改变的不仅是自然还有人的社会。

肯定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提到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而且还分析了人的历史创造作用和主体地位。

人存在于自然之中,与自然界紧密相连,“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肯定这一点,马克思强调:“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第四十二卷:135因此,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总是与一定自然条件相联系,而且人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界定人的自然本质时,马克思恩格斯集中于历史中人的活动。马克思认为,“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1]第一卷:29为了生存动物也必须谋生,但它们的生活方式与人的生产方式不同。对于这一点,马克思指出:“固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建巢穴或居处,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单方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安排也进行生产。”[3]第四十二卷:137马克思还强调:“动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再生产整个自然界。”而且,人的再生产不仅是解决物质需要,而且还为了精神需要。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第四十二卷:137马克思还认为,“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1]第四十二卷:136

就此观点,马克思主义创立者得出结论:社会解放的程度常常体现在社会自由中。个人解放给社会解放创造了动力。反过来,社会解放又成为个人解放的必要条件。人的自我解放给自身带来解放并通过自我解放,解放社会,促进社会进步。

(五)人的解放

考察社会关系中的人,以此肯定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考察人——自然——社会关系中的社会现实的人,以此肯定自然界是人的肉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的社会历史只不过是个人发展的历史,人创造人了本身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创立者以此得出结论:“如果社会不解放每一个个人,它也不能解放自己。”[1]第二十卷:406

旌义坊的文献明确记载为洪熙元年建;金石文字记载(门楣)无“重修(建、立)”,且有明确落款时间——洪熙元年;综合分析推断蒲塘村旌义坊为洪熙元年构筑。

当今时代,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与进步、文化发展、保护环境相联系。不论世界上的哪个国家发展战略的最高目标都必须指向提高社会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的生活质量。当发展经济,经济快速增长与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本色,保证社会平等和公平,同时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之间和谐结合的时候,这一最高目标能够得到实现。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不仅为今天的一代,而且还要为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机会提供基础。

使用频度最高100词中,两表共有13词:“自己、今天、可以、没有、他们、我们、现在、许多、一个、这些、这样、中国、第一”。相同率为13%,大大低于两字表最高100字的相同率。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事业的建设目标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现实矛盾,是建设文明、公平的社会制度,这个社会不再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不再有人被异化的现象,所有人都平等,都有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权利,马克思主义创立者认为新社会制度——无产阶级革命有使命必须建设成功的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的解放。新社会制度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这里的人是“有能力全面利用自己全面发展的能力”。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内容是人类历史的野蛮时期已经结束,人的活动的极限已经被打破,人的本质发展的基础已经奠定,人的解放、社会的解放、人类的解放的条件已经形成。人的解放必须“包含了把人的关系还给人本身。 ”[1]第一卷:557

车田里村民有渡不能用的困局自2016年来就一直存在。如何解决这一困局,笔者进行了几番试验。2017年笔者研发出扯渡船水位变化自动升降立柱(简称升降立柱),2018年在伍家等多个渡口成功试用,为解决车田里渡口有渡不能用的困局带来了希望。本文,笔者将展示用升降立柱在车田里渡口做将机动渡改造成人力扯渡的试验。

“政治解放一方面把人变成市民社会的成员,变成利己的、独立的个人,另一方面把人变成公民,变成法人。”[1]第一卷:557基于此,马克思主义创立者认为,人的解放的起点在于打破社会中人的地位、等级之分。承认人的普遍本质,承认与贯穿人的所有的现实存在和现实区别相左的人的类本质;使劳动、和平、人文、人道、和平等成为人的内在属性,并在整个人类共同体和每个人中得到体现。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人的政治解放是排除了社会中人的地位限制后的人的类本质的自我解放,是作为类本质的人与“抽象个体”的人的对立,是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分割成“利己”的人,交给作为陌生中间人的政治国家。因此,马克思说道:“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体劳动、自己的个体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起来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离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的解放才能完成。”[1]第一卷:558

人类历史是人对自身的类本质和人类本质的认识和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及资本主义中社会实践异化现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创立者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矛盾体现的是人的本质被异化运动中的实践转变,因此,只有把人变回到人的真实本质才能真正意义上解放人,人的解放事业只有通过旨在消除人的异化的人的积极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恩格斯还肯定,通过实践活动,通过人的革命活动,“最终,人成为自己的社会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1]第十九卷:333人的解放过程是人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基础正是资本主义在主要生产资料方面的私有制。因此,“废除私有制”——“消除劳动和资本两极对立的所有制运动”是消除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的基本前提。马克思说:“从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的解放,从奴役制的解放,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且这里不仅涉及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包含全人类的解放”。[1]第四十二卷:143

据此,可以说,成功实现人的解放事业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使命的社会力量是无产阶级。“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1]第十九卷:333在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无产阶级有巨大的历史使命,是“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回复才能回复自己本身”,无产阶级“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并同时解放其他一切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当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只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的秘密,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5]589

因此,当提及无产阶级的自我解放和通过革命,通过与人性相左的现存社会关系的一切实践活动,通过使人以人的真实本质生活的斗争,斗争使人按照人道精神生活,把“现实人道主义”转变为无产阶级自我解放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创立者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观念建设人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2.电力自动化技术按照内容可分为调度、发电厂以及变电站自动化三部分,主要技术要求包括:电网调度中电力终端电网信息的采集与分析,通信网络中的信息传输以及整理预测;发电厂自动化中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发电量控制系统以及电压控制系统等的自动化控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变电站相关设备的重新组合优化综合运用信息、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设备、线路等的实时监控、测量、保护与历史存档等功能;配电网自动化则主要实现配电网调度系统、馈线系统、用电管理系统等的自动化管理,完成电网信息数据采集监控、故障预测与故障恢复等自动化功能。

对于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家们关于人性和非人性,人和非人的关系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是完全抽象的概念。这些人性和非人性的推论如果归于适应与人的需求的方式和生产发展的辩证的推论才是有意义和合理的。这些哲学家说,“‘人的’这一正面说法是同某一生产发展的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一定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决定的满足需要的方式相适应的。同样,‘非人的’这一反面说法是同那些想在现存生产方式内部把这种统治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满足需要的方式加以否定的意图相适应的,而这种意图每天都由这一生产发展的阶段不断地产生着。”[1]第三卷633-634

基于这一观点,马克思主义创立者肯定,人类正在走向的未来社会制度不仅创造出新的基础,一种为人类的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而且构建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关系。因此,在真正社会共同体出现这一条件下,当个人之间联合和依靠这一联合时个人才将得到自由。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共同体中——“在这样一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和控制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有个人自由,个人才能真正解放。

因此,很显然,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的观念中,人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自然、社会、具体历史性的产物。人是现实的人,具体的人。人的本质在生产劳动中,在征服自然和改造人的社会中得以体现、存在和发展。人的本质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

当今时代的人的发展使得我们肯定,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已经体现了一个新的、辩证的、科学视角,创造了人与社会思想领域革命性的转折点。这个观点褪去了围绕在人周围的神秘面纱。同时,也概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真实的人。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观点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都具有重大价值,成为科学界研究人的理论基础,同时它也是人从劳动被异化,被压迫剥削、不公中解脱出来的人的解放理论的坚实基础,使人的真正价值得以回归,给的人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创立者回答了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他们的目的不只是建构理论,而且还在于解放人。人的解放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中,他们把所有的都贡献给了人的解放斗争。对于这一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已经确定了他们理论的基本:人是出发点,人的解放是人类实现的终极最高目标。

(六)人的全面发展

当论述人的本质,人的历史创造主体作用时,马克思也谈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准。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趋向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社会生产力包括人和人制造的劳动工具。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通过人占领和使用越来越多的自然力量作为人活动的物质基础的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如恩格斯所肯定的,生产越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增加,通过全社会力量进行有计划的集体生产和由此带来的社会生产的新发展“将要求有全新的人”——“有全面发展能力的人满足整个生产系统”。反过来,社会生产又将创造出全新的人,将使社会成员有全面发展自身的全面能力。因此,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生产发展为了社会繁荣,为了社会共同体中每个成员幸福生活和全面发展,这是“增加社会生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过程。而且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紧密结合是改造现存社会,是建设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最有力的方法之一。

马克思的观念中,人不仅是有意识、真正的自然界的主宰力量,也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首要因素,这一因素在社会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而且,人也是自己社会生活的主人,扮演着历史进程中活动主体的作用,是历史的创造力量。通过物质生产活动,人已经创造了自身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以完全自觉的方式创造了人自身的历史。”这一观点中,马克思肯定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首要的是“人的本质的丰富发展,正如自身目的”。[1]第二十六卷:168因此,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历史意义是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能力和尊严,解放人,排除人的生活被异化,使人真实生活。这一途径中最重要的一步是解放人的社会一面。

由此认为,马克思的观点中,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实质是为了人,为了人美好的生活,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解放。恩格斯也认为,这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最终使人可以成为自身社会存在的主人,并由此做自然的主人,做自身的主人,以此成为自由人。这也正是人类自身创造条件、能力给自身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给人类共同体中的每个人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给人创造出自主掌握自己历史,改造世界和完善世界解放事业的能力。

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方向的观点是置于人的发展之前的这一观念得到人类历史实践的肯定。今天,在人类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正确观点仍需要肯定。顺便提及的是,当今时代,人类正生活在动荡的国际背景中,世界正清晰地体现着它发展形式的多样性。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复杂多面的系统。正是人类社会的复杂多面性使得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大陆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反过来说,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形成了社会发展方向上的多样图景。但不管发展方向如何,所有的发展方向仍然指向人类社会的人文价值——指向人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金属矿山供电系统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将直接影响到生产运行的安全。金属矿山本身所处的环境复杂,对电力安全稳定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作为相关管理部门,供电系统的硬件管理和维护需要进一步加强,使供电管理系统更加完善。

据此,可以说,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核心是为了人、人的解放、人类的解放的思想。

国内某机床厂家所需的大型卧式加工中心床身(底座)铸件生产采用实型消失模铸造工艺,产品基本结构特点如下:

底物消除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药物代谢酶动力学参数的方法[17]。由于本课题组暂未能确证ZG02的代谢产物,故采用底物消除法来评估该化合物的体外代谢情况。为了能够排除系统误差的干扰以准确检测ZG02的代谢情况,本课题组在预试验中对孵育体系中的药物质量浓度(25、100、1 000 μg/L)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当ZG02的质量浓度为100 μg/L时,孵育后剩余药物质量浓度并不算太高,且至少有20%的药物被清除[15],故以此作为孵育体系中ZG02的质量浓度。

与此同时,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过程、生产活动、商业、科学技术信息交流、技术转让、共同解决的政治、社会、文化问题在各个国家、地区,不同社会生活领域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深刻,已经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人文价值,因为人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而相联系。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人类本身的生存危机越来越有特别意义,这也使人为了人类的共同命运更加相互依赖。这一过程的规模和深度要求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按照关于人类发展——人类社会的整体和统一发展,发展是为了人类社会的继续进步——的新哲学原理精神来改变价值尺度。

二 革新时期越南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发展

在进行红豆杉种子育苗播种期间,主要有撒播与条播两种形式。在进行播种前需要对种植的土地进行湿润,保证种子播散后的生长环境符合各项要求。播种后需要对种子进行覆土,保证不会被阳光直接照射。

(一)越南共产党对越南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发展的必要性的认识

越南共产党六大,提出按照社会主义方向实行国家全面革新道路30年后的今天,越南正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与知识经济相结合的促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时期。正如越南共产党多次强调:越南的发展方向是为了把越南建设成有现代技术的物质基础,经济结构合理,生产关系进步,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代工业国家;高度发挥内力,又争取外部资源,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经济以迅速、高效、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科学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等日益增强;经济增长与文化发展紧密相关,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实现社会公平和进步,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与增强国防安全紧密结合;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实质上,这一发展方向是发展为了人,为了劳动人民群众生活安康幸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中的所有发展都是由人决定的,也是为了人,为了越南民族社会中的每个人、每个家庭生活越来越美好。按照社会主义方向,“促进与知识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工业化、现代化。”为了人的目标必须把发展越南人作为首要措施。

而今,中山医院MDT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地逐渐发展壮大,截至2018年5月份,中山医院已建立了43个MDT团队,获得各类奖项逾70项。

并非今天越南共产党才认识到这一点,在越南革命事业开始之初,越南共产党已经多次肯定:“人是最珍贵的,关心人的幸福是越南共产党的最高奋斗目标。”越南共产党把关心每个人、每一家的幸福提升到首要位置,并称之为中心任务。为了贯彻这一观点,越南共产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已经肯定:“社会政策的最大方向是:保证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公平、平等基础上发挥人的因素,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满足当前需求和关注长远利益,个人与社会共同体和集体之间,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充分结合。”[2]

至今为止,越南才迈出欠发达国家行列,迈入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行列。因此,对于今天的越南,除了按照社会主义方向,“促进与发展知识经济相结合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之外没有别的什么道路。这不只是必须的道路,而且也是达到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目标最优的道路,这个事业是“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中深刻、全面的革命”——人的革命,为了人和来自人。顺便提及的是,当“谈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时,我们必须肯定“这一优越性不是由谁带给我们的,也不是自然拥有的。这是全体人民持久艰苦努力的结果,这里的人民是指在智力、体能,劳动能力,对社会政治的积极性,在良好的道德情操方面得到发展的人。”[3]除此之外,我们无话可说。

(二)越南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按照促进与知识经济相结合的工业化、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方向,目的是为了发展越南人,这是从现在到2020年这个新发展时期的重要一步。革新事业要求必须集中更多智慧、人力、物力、集中所有力量,争取时机,跨越挑战,进而全面、同步促进革新事业,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越南共产党在越共十二大上通过的2016——2020年五年国家发展战略总目标和总任务:“全面、同步促进革新事业,快速、持续发展经济,按照现代方向早日实现越南的基本工业化,人力资源逐步增加,教育、培训、科学技术的头等国策作用得到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潜能、国防安全得到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越南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建设先进、浓郁民族本色的越南文化,全面培育适应国家持续发展需求的越南人……”[4]

从这个总目标和总任务可以看到,我们的全部改革事业中,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中有关于人和人的发展的理论是我们革新事业的理论基础,是行动指南,越南共产党时常提及的越南人的发展——“发展智力高超,体质健壮,精神丰富,道德情操纯洁的人”——既是新社会建设事业的动力又是目标。越南人的发展,这正是动力,是人文目标,是基础,是长期的基础,也进一步给越南共产党领导越南人民逐步实现促进与知识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越南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发展的具体策略

实践越来越证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观点没有改变,依然具有正确性。除了越南,中国和亚洲新型工业化国家已经在人力资源提高战略中取得了成功,他们把人作为无价的资源和最大的投资,来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他们把人力资源作为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越南共产党正逐步实现的与知识经济相结合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本身已经取得初步成功,这也越来越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人的因素的决定意义和巨大价值”,认清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人的作用。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观念中,人作为“各个国家的文明,物质和文化的资源,创造的主体”的作用体现的越来越清楚。因此,越南也制定了人的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发展的具体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按照社会主义方向迅速促进工业化、现代化,把像越南这样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伟大的革命事业引向成功,必须从深刻的人文精神出发,必须发展全面的越南人,把越南劳动人口提升到高质量水准,建设发展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而且,这也被看作帮助越南迅速摆脱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公平、仁爱”“真正美好和进步”,具有现代和民族本色的社会的最强有力动力。越南共产党在党的十大、十一大、十二大会议决议中多次肯定:提高民智,培养和发挥越南人的巨大人力,发展全面发展的越南人,建设发展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方向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胜利的决定因素,是发展社会,快速、持续实现经济增长,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基本要素。

第二,结合当今越南实践和当前国际背景,发展越南人就是要培养和发挥人力因素,发挥人力资源,发展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这是发展社会,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基本要素,在促进工业化、现代化逐步实现社会生活和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越南“必须也可以缩短时间,既按步骤又可以跨跃”。当科学技术与教育培训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头等国策”,成为动力和基础;发挥越南人的精神力量和智力资源时;特别是教育、文化、异化、健康、人口和家庭计划与继承和发扬民族本色、传统价值方面的现代化过程相结合时,越南才能够增强人力资源。正因为如此,所有建设和发展社会、经济的计划都不能脱离对越南民族共同体和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幸福与快乐,情感、智慧、个性的发展相关的投资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算。

第三,忠诚于马克思的人类共同体发展和解放,人的发展和解放,以及人的理论,在我们的全部革命事业中,越南共产党已经把人民幸福作为最高目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人民有利的工作,必须尽力做,对人民有害的工作,必须尽力避免”的论点是胡志明思想的关键,这一观点已经成为贯穿共产党全部事业的思想。作为执政党,党的所有路线、政策、主张都贯彻和指向全面发展的越南人的目标。越南共产党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2011年补充)清楚地指出:“‘为了人’的正确、公平的社会政策是发挥建设、保卫祖国事业中人的所有创造潜能的强大动力。”[5]按照社会主义方向,连续进行国家全面革新事业的这些年中,越南共产党已经颁布了与关心、培养和发挥人的因素,人力资源,高质量人力资源事业直接联系的许多领域的方针、目标、条件和方法措施的决议。促进与知识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工业化、现代化紧密相连也是为了这一伟大事业。

第四,与知识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工业化、现代化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作为基础,并不是说先发展经济而后发展人,而是“增长经济与改善人的生活,发展文化、教育,实现社会公平与进步相结合。”像越南这样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迅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首先需要优先发展经济。以前受主观意志弊病影响,越南正是这样做的,也犯了错误。现在,为了避免再次犯这样的错误,发展经济不能不从与社会生活现代化相结合的深刻人文精神、现实人道主义出发。顺便提及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正是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和增长经济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此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第五,按照市场机制发展经济,我们不能不注意到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中人的“异化”。马克思提醒我们发展经济必须把“人的解放事业”与“抵制人的异化的极端实践表现作斗争”。[1]第一卷:561今天,按照市场机制发展经济和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须与民族起源、传统价值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异化危机”“不失民族本色,不失去自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战略,发展高质量人力资源战略也必须按照这个方向去规划。另外,这一战略也必须从马克思关于个人的自由和谐发展与共同体中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相结合的要点出发。同时,“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1]第三卷:108

因此,从马克思关于人、人的发展、人的解放事业、人类的解放事业出发,可以肯定目标是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方向的社会现代化、工业化正是一场革命——关于人的革命。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已肯定:“为了造就出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必须创造出发达的经济,新的文化,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教育。如马克思强调,创造出这样的社会经济成就“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一种为了人的社会制度的真正主人。[1]第二十三卷:688意识到人是按照促进与知识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工业化、现代化方向的革新事业胜利的决定因素。因而,越南共产党确定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发挥人力资源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以此快速持续的发展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经济把培养和发挥人力资源,发展全面的越南人作为基础,以发展高质量人力资源为“战略突破”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人的发展是现实人道主义的基础,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目标和绝对价值,是持续发展的决定动力。

参考文献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河内: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1995.

[2]越南共产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M].河内:越南事实出版社,1991:13.

[3]越南共产党.第七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文件[M].河内:越南事实出版社,1993:5-6.

[4]越南共产党.越南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M].河内: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2016:76-79.

[5]越南共产党.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M].河内: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2011:79.

The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in Vietnam During the Period of Innovation

DENG You-quan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of Vietnam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anoi, Vietnam)

Abstract : The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of Marxist holds that man is a reality; human essence is the sum of all social relations;man exists in natu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nature, has the ability to be the master of nature and society; man is creator of civilization of human history; Human self-liberation, liberate society, and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of Marxist is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ing of high-quality human resources in Vietnam during the period of innovation.

Key words : The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Period of innovation; Vietnam; Human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28(2019)02-0010-08

DOI :10.13963/j.cnki.hhuxb.2019.02.003

收稿日期 :2018-12-18

作者简介 :邓友全(Dang Huu Toan)(1953-),男(京族),越南宁平人,博士,副教授,越南《哲学》 杂志原副总编辑,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社会哲学。

[责任编辑 自正发]

标签:;  ;  ;  ;  ;  

人的发展理论与革新时期越南的人力资源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