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_王帅1周开发2

“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_王帅1周开发2

1.重庆交通职业学院,2.重庆交通大学

1.体制机制的优势。德国本土的双元制是集中了政府、行会、企业和学校的综合体。强调用人导向,注重企业需求。同时对企业行业创办培训中心进行规范化管理。直至上升到德国联邦或各州的法律体系。并出台了各个行业协会的培训条例和具体工种的培训大纲。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明确行会、企业和学校各方责任和权力。德国本土的双元制是带有明显的地域政治特色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对职业教育而言,对我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的学习借鉴价值。

2. 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德国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本位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从中学开始进行职业规划,对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进行分析,对那些有从业意向的学生,寻找企业,签订未来就业双向协议。之后进入企业培训中心或跨企业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再与学校签订协议,进行联合培养。在培训中心和学校接受以能力导向课程的学习。基于过程化的课程体系,通过2-3周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4-6周培训中心或企业实践学习的交互模式进行。该培训持续3年(包括寒暑假)。该种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力导向,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

3.先进完善的课程体系优势。德国双元制的课程,是基于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从行业和企业岗位任务和能力为导向,分析该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提出工作过程的典型行动领域内容。基于提出的行动领域内容,开发与之相对应的学习领域。在每个学习领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创设不同学习情境来训练学生该学习领域的职业能力和需求。工作页分教师上课用和学生用。通过问题引导式的工作页开展课程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一套系统完善的学习过程,已经完全区别于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学习,完全打破了教师为主体的书本教学。

4.自主开放的培训中心优势。培训期间参观了2个企业培训中心,在企业培训中心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同时各个工位分工有序。学生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工作现场进行加工和操作机床。理论的讲解是安排在现场单独的一个教室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是完全自主开放的。同时,培训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培养一些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总结,德国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很有特色也很有优势,但是要想完成双元制本土化的过程,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是否具备一定的德资企业的数量和良好的企业投资环境,学校和政府的政策、资金投入是否及时安全,职业院校教师是否具有双元制教学能力,双元制培训与传统教学活动是否有冲突,培训中心的运营管理,与德资企业的关系处理等等。学生在进入培训中心后,能不能与德国一样,与企业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毕业双向选择,更是一个问题。毕业后学生和企业违约,或是大量流失,校企合作能否进一步持续也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潘云忠 ,刘琳霞.AHK 德国"双元制"机电一体化工毕业考试本土化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89-91.

[2]韩树明.基于"双元制"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5):5-9.

[3]魏晓锋.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92-95.

论文作者:王帅1周开发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_王帅1周开发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