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医院针灸科 海南 海口 570203 作者简介:王邦博,男,1972年8月,海南海口,海南省中医院,大学本科,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 [摘要]为了观察血栓通联合针刺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本研究将307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血栓通组和联合组,采用对应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针刺联合血栓通组患者血小板凝集率、实验室阿司匹林抵抗率、临床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低于其余三组(p<0.05或0.01)。本研究中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该研究提示,血栓通联合针刺治疗脑梗塞可明显降低血小板凝集率,降低实验室和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率的发生,改善神经缺损功能和预后,是对脑梗塞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理想方案。
[关键词]血栓通;醒脑开窍针法;脑梗塞;阿司匹林
【中图分类号】R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320-02
脑梗塞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是指因为脑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或血管闭塞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引发的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1-2]。阿司匹林可抑制环氧合酶-1,是AHA/ASA推荐的治疗脑梗塞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3-4]。血栓通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荟萃分析显示,血栓通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应用均可提高治疗脑梗塞的治疗有效率。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血栓通联合针刺对脑梗塞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影响及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中医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组间对照的方式进行设计,将患者分对照组、针刺组、血栓通组和联合组。盲法研究者及操作者均知道患者所处的组别,无法设盲,仅在疗效评价时采用盲法评价,即评价者不参加患者的治疗过程,从而不了解患者的具体分组。本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程跟踪,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标准 本研究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入选标准:①年龄≥50岁,但≤80岁;②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符合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③发病至入院时间不超过24h;④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活动障碍和语言障碍,不伴有意识障碍;⑤患者无阿司匹林过敏情况;⑥患者无活动性出血,凝血机制正常;⑦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加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伴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造血功能障碍者;②对阿司匹林过敏者;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④发病前6个月内有脑出血病史者;⑤因肿瘤、外伤等因素引发的脑梗塞;⑥精神疾病患者不能正确理解和配合研究者;⑦拟纳入其他临床研究的患者。
1.4 筛选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误纳入者。中止标准:研究期间出现颅内或消化道出血;强烈要求退出研究者。脱落标准:随访期间失访者。
1.5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1]制订基础治疗方案,包括阿托伐他汀调脂,胰岛素调控血糖水平,调节血压,肌氨肽苷营养脑神经,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伴发吞咽困难的患者积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等。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按指南标准采用阿司匹林(Bayer Bitterfeld GmbH,注册证号:H20120236,规格:100mg/片)200mg/次,1次/d(指南推荐150~300mg/d)。
血栓通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652,规格:150mg)450mg加250mL 5%的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血糖升高者采用0.9%氯化钠溶液,1次/d。
针刺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主穴:内关(双侧,捻转提插结合泻法)、人中(雀啄法)、三阴交(提插补法),辅穴:极泉(提插泻法)、尺泽(提插泻法)、委中(提插泻法)、风池(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完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翳风(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合谷(提插泻法),每日针刺1次,伴随吞咽困难者加风府、翳风和人迎穴,伴语言不利者加廉泉、金津放血。
联合组同时采用阿司匹林、血栓通和醒脑开窍针法进行治疗,四组治疗时间均为14d。
1.6 观察指标
1.6.1 阿司匹林抵抗 所有患者均于入组后、治疗第14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采用花生四烯酸检测样品的血小板凝集率。观察患者3个月期间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评价四种治疗对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
1.6.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 入组后和治疗14d后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
1.6.3 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所有患者入组后和随访三个月时对患者进行MRS评分,评价治疗方式对患者恢复功能的影响。
1.6.4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
1.7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详见表1)
2.4 不良反应 各组均无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出现轻度牙龈出血2例,胃肠反应3例,发生率为6.84%;针刺组出现轻度牙龈出血1例,针刺部位出血1例,胃肠反应5例,发生率为9.46%;血栓通组轻度牙龈出血3例,胃肠反应2例,皮肤瘀点1例,发生率为8%;联合组轻度牙龈出血2例,针刺部位出血2例,胃肠反应4例,皮肤瘀点1例,发生率为12.33%。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1.480,p=0.687
3 讨论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 COX-1)活性部位丝氨酸-530位点或COX-2活性部位丝氨酸-516位点的乙酰化,灭活COX1或COX2的活性,阻止AA转化为血栓素A2,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临床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经典药物。本研究中,对照组阿司匹林200mg治疗14d后检测AA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率统计实验室阿司匹林抵抗率,结果显示42.47%的患者出现实验室阿司匹林抵抗,和有关研究一致,说明在脑梗塞患者中存在着阿司匹林抵抗。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七总皂苷可明显抑制AA诱导的血小板凝集,抑制血小板凝集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实验室阿司匹林抵抗率低于对照组,但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率两组无显著差异。
针灸治疗脑梗塞是中医特色,本研究结果显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阿司匹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联合血栓通。醒脑开窍针法对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和预后的效果与有关研究一致。不过醒脑开窍针法虽能降低血小板凝集但并未降低实验室和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率的发生。
本研究中,我们对血栓通和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二者联合可明显降低血小板凝集率,降低实验室阿司匹林抵抗率和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率的发生,改善NIHSS和MRS评分,且和阿司匹林组相比,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增加率,我们认为血栓通、醒脑开窍疗法联合阿司匹林是对脑梗塞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理想方案。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病例数量较少,且为单中心研究,但本研究结果提示有进一步纳入病例进行多中心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Jiang Y, Lian YJ. Effects of Danhong injection on hemodynamics and the inflammation-related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Genet Mol Res, 2015, 14(4):16929-16937.
[2]Ma JJ, Zhou CX.Effect-of Angong Niuhuang Pill on Th1/Th2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of phlegm-heat obstructing orifices in China and Indonesia[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 35(3):287-289.
[3]Itoh Y. Antiplatelet and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Rinsho Shinkeigaku, 2013, 53(11):1172-1174.
[4]Kernan WN.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attack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 2014, 45(7):2160-2236.
论文作者:王邦博,罗和平, 杨晓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阿司匹林论文; 患者论文; 血栓论文; 针刺论文; 脑梗塞论文; 血小板论文; 针法论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