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无痛病房模式的临床效果论文_易萍萍,张丽苹

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分院 温江区人民医院 611130

【摘 要】目的:探讨骨科无痛病房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基层医院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具体方法包括:明确个人职责,进行持续性的人员培训、教育与考核,制定及实施疼痛控制程序,进行阶段总结与反馈。结果:无痛病房组患者12小时、24小时、72小时国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明显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科无痛病房以患者为中心,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使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

【关键词】无痛病房;案例;效果

Abstract:The orthopedic ward painless mode of clinical effect.METHODS:Primary Hospital orthopedic ward nursing painless mode,specific methods include:a clear personal responsibility,conduct continuous training,education and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pain control procedures,summary and feedback phase.Results:Patients group painless ward 12 hours,24 hours,72 hours international visual analog pain scores with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Conclusion:painless orthopedic ward patient-centered,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pain management,so that patients receive the highest quality pain care.

Keywords:painless ward;Case;effect

临床工作中,疼痛是骨科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创伤、手术、术后固定与特殊体位、功能锻炼、特殊治疗等均可引发疼痛。合理、有效的阵痛可减轻或防止疼痛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促进康复进程。因此,疼痛管理不止是一些大型医院对于骨科病房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基层医院评定医务人员服务质量的标杆[1]。疼痛管理是骨科病房护理的重要内容,是评定医护服务质量的指标之一,为了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使其在无痛或尽可能轻的疼痛中获得治疗,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我院骨科建立了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近半年来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 月~2015年3月骨科住院患者8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17~74岁,平均38±25.8 岁。入组患者均需手术治疗且排除以下情况:严重消化性溃疡者、严重血液学异常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妊娠晚期及哺乳期妇女。将患者根据是否行无痛干预治疗分为2组,常规术后护理组40例,无痛病房术后护理组40例,2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疼痛评估

疼痛尺为工具,采用国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将一直线平分为10分,用0~10分表示疼痛程 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1~3分为轻度疼痛(疼痛尚不影响睡眠),4~6分为中度疼痛,7 ~9分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让患者自行评估疼痛的程度,并在直尺的相应位置上加以标注,该刻度即为患者的疼痛评分。使用疼痛评估记录单,具体项目包括评估日期、时间、部位、疼痛评分、持续时间、睡眠影响情况。

1.2方法

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的处理大致包括3个阶段:术前,术中及术后。手术中镇痛主要由麻醉科医生负责处理,保证良好的手术麻醉是顺利手术的保障。骨科患者术前镇痛主要局限在骨肿瘤侵犯骨膜、严重的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以及考虑到术中需行截肢术等术后可能重度疼痛的患者,术前3天使用塞来昔布200毫克,1天2次,常规停止使用阿司匹林。术后镇痛是无痛病房的主要处理方式,方法较多包括:多途径镇痛方式的选择如留置硬膜外导管、外周静脉和局 部封闭麻醉、口服,外敷等;多种药物的选择如阿片类镇痛药物与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物其他的联合应用;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的应用包括选择药物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均应个体化,并关注儿童,老年人,疾病晚期,认知、交流有障碍等特殊人群。

常规治疗组采取以上治疗措施,无痛病房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后,与主管医生一起,实施疼痛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内容。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运用同情、倾听等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②避免引起疼痛加重的因素,如体位不当、固定过紧、伤肢的位置、角度异常、操作频繁等。③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患者教育、物理治疗(冷敷、按摩、热敷等)、心理疏导、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等。④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为患者进行疼痛干预后,评价措施实施后的效果,如患者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观念与行为,是否达到了患者期待的镇痛效果等,是否达到疼痛控制的目标,包括疼痛评分<5分、24h疼痛频率≤3次、24h内需要临时止痛药物≤2次、消除患者对手术恐惧及焦虑情绪、除要求制动以外的患者能尽早进行无痛功能锻炼。如果措施无法实施或无效果,未达到疼痛控制目标,要分析原因,重新制定定新的护理措施并记录。落实疼痛教育:研究表明,疼痛控制教育的满意程度能预测整体满意度,不论患者疼痛程度如何,如果对患者进行疼痛控制知识的教育,即可改善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评分[3]。因此,对患者及家属的疼痛教育应贯穿住院过程的始终。在病房张贴无痛病房相关宣传资料,派发疼痛教育小册子。在入院2h内完成首次疼痛教育,主管护士了解患者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体验经历及需求,向患者讲解镇痛的新观念及疼痛评估的方法。术前教会患者非药物镇痛方法措施,术后有针对性地强化疼痛相关知识的教育,重点是讲解药物镇痛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功能锻炼与疼痛的控制等。

2 结果

无痛病房组患者12小时、24小时、72小时国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明显偏低,有统计学差异。见下表。

3 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对疼痛控制非常重视,1999年国际上已经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建国教授2010年10月11日在世界镇痛日座谈会披露,借鉴国际疼痛管理经验,中国将建立“无痛病房”。同时,他还提出,从伦理及人道的角度看,缓解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2]。在这之后,“无痛病房”在北京、深圳、广州、云南等各地三级医院应运而生,而在基层医院,据权威机构查新结果提示,还未见相关研究。作为基层医院,我科收治的骨科病人中,因创伤就诊的患者占到总人数的60%---80%,患者从入院就有疼痛,疼痛级别较高,很多患者难以忍受,影响睡眠质量和康复效果,甚至出现术后关节强硬、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对疼痛的管理势在必行[3],所以探讨建立适合基层医院创伤骨科无痛病房模式具有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护士的疼痛知识水平与实践尚待改善。国内学者建议借鉴国外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使用及美国疼痛治疗认证的做法,加强疼痛护理的基础教育和在职培训,发展疼痛专科护理,培养疼痛专科护理人才[4]。各医院使用疼痛评估的工具各式各样,疼痛管理培训课程的质量参差不齐,疼痛记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一系列因素均影响临床上疼痛实践管理的效果。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①从医院甚至政府管理部门的层面上制定疼痛控制规章制度和实践指南,将疼痛管理各个实践过程及细节标准化、正规化、系统化,减少疼痛管理的差异。②在医院建立疼痛护理专业架构,成立疼痛专科护理小组。专业构架包括组织结构、人员结构、小组成员组成、任职资格与岗位职责、目的、目标、活动计划、会诊制度评价标准等。疼痛专科护理小组致力于发展疼痛专业,培养疼痛专科护士,提高疼痛专科知识,建立疼痛专科护理工作指导,制定并审核疼痛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评估标准,规范护理行为等[5]。③在各科专科推广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结合实际对开展无痛病房的人员结构、工作分工、人员职责、人员培训、工作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进行无痛病房的持续质量控制,与疼痛专科护理小组紧密配合,促进疼痛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6]。

通过采取无痛病房的干预模式本组研究显示,2组患者术后12小时、24小时、72小时 VAS 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所提倡的无痛病房管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改善是比较明显的。综上所述,更新医师、护师、患者3方对无痛理念的认识,建立系统而规范的疼痛管理模式,可以明显减少了阿片类止痛药物的用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继军,崔静.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3-384.

[2]沈曲,李峥,Gwen Sherwood,et al.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197-201.

[3]梁立.提高护士人文修养体现护理人文关怀[J].护理与康复,2006,5(1):3-5.

[4]孙永波,孙艳玲.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运作特征之管见[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1):116-117.

[5]许凤仙.护理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医院,2005,9(8):68-71.

[6]李漓,刘雪琴.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6):633-635.

论文作者:易萍萍,张丽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骨科无痛病房模式的临床效果论文_易萍萍,张丽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