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江苏 苏州 215122
摘 要:
利用信息技术上好物理课,并不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的简单叠加,而是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发展学习物理的兴趣、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在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得到培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时间应用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传统的实验教学由于诸多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它不仅能打破物理实验中的时空限制、形象直观的揭示出一些实验规律,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整个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按照实验任务类型可以分为测量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测量型实验有长度的测量、密度的测量等;探究型实验有晶体融化过程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重力和质量关系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探究……,这些实验按照实验目标又可以分成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其中,在演示实验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可以很好的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及规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实验具体化、使物理实验情境再现。
例如在探究浮力产生的时候,力对初中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一个概念,此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出视频,如下图1,视频中可以通过调节水箱中的水位来实现潜水艇在水中的沉浮,这样学生从视频中能够清晰的感受到物体在水中各个面所受到的压力,浮力的产生就变得直观易懂起来。
图1 浮力的产生模拟实验
二、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一些操作较危险或者很难成功的实验。
例如在大气压的测量实验——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材料中有水银和1米长以上的长玻璃管,其中水银是一种有毒液体,在常规实验条件下人工操作且安全性非常低,而且1米长的玻璃管在课堂上演示起来也非常困难,此时引入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利用视频资源(如图2)不仅可以清晰的呈现出实验的具体过程,还可以将玻璃管倾斜、变粗、变细……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不管是玻璃管倾斜还是变粗,水银面的高度差始终保持不变,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实验印象,还轻松的完成了实验的难点突破。此外,还有马德堡半球实验、失重实验等,对这些耗时长且操作精度要求非常高、现有条件很难完成的实验,利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手段不仅可以打破局限、弥补不足,还可以提高演示效果,突破学生理解难点的问题。
图2 托里拆利实验模拟
三、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微观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
对于一些微观世界中的物理现象,因为没有存在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学生无法去建立感性认识,因此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更多的时候只能靠死记硬背。例如对于布朗运动、分子扩散现象等微观现象,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以把它们直观具体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在分子扩散这一实验中,比如对于固体分子之间的扩散,由于扩散非常缓慢,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这一知识点,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快进、暂停、剪辑等功能可以将这漫长的过程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形象的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在温度影响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自由的对温度进行调节,学生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个的分子,还可以看到随温度变化分子的运动情况。
利用信息技术上好物理课,并不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的简单叠加,而是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发展学习物理的兴趣、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在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得到培养。
论文作者:徐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这一论文; 物理实验论文; 托里论文; 分子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