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二、核心素养与学科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可能只是手势和眼神,一个快球、快攻就发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
1、更重“实践”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实践过程中各种经验及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合力”,它依托于具体任务和领域的实践,由实践经验反思进而形成适应具体问题情境的实际能力,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课堂教学要创设更多让学生语言表达与写作的实践。此“实践”,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也是过程与方法的实践,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的标准,是语文学科素养的具体呈现。
2、发展“个性”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教学需要避免“知识”被异化为“符号”,要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知识产生的过程,既要明确学什么,又要明确怎样学,更要明确学得如何。基于这三个方面,语文教学内容应更为集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应更为宽广,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鼓励更多开放和创意的答案,并分析答案中蕴含的认知结构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说,语文教学更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个性”,凸显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理解和感受,给予学生适合自己的发展和指导。同时,“个性”又是独特性,是创新思维品质中不可或缺的。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实践学习,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最主要的方法是给予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打通课内外的壁垒,让学生有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课内有语文学习实践,课外有语文运用实践,并设置综合性学习(项目学习)实践等。
1、据“起点”定“终点”
要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实效,就需分析学生学习起点,如何分析?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有哪些,也就是他们已经学过什么,知道什么。二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经历中具有哪些实践经验,也就是他们可以做些什么,能做什么。有了这些分析后,我们再去关照语文教学是在他们已有经验基础上发展些什么,要达成什么学习目标。
2、重构适切“学能”
小学语文横跨六个年级、三个学段,每一学段都有主要的学习内容。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内容会越来越多,因此需要教师分析各学段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关键能力是什么,重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能”,使课堂教学实施更有针对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培养现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导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崔宇.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
[2]梁丽萍.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
论文作者:周 立 菊,向子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学生论文; 视域论文; 学科论文; 能力论文; 语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