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方法论文_谭界娇

株洲市恺德心血管疾病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分析在实施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患者在治疗后各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变化,PH值,SaO2和PaO2较治疗前增大,PaCO2值较治疗前减小,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联合呼吸衰竭疾病的病人选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案,可以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与缓解,并且非常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样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助于身体康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目前,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就是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能够使得病人缺氧与CO2潴留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且能够呼吸功能障碍的阶段中病人的安全得到保障,此外能够使得病人的呼吸肌疲劳减轻,并且减小病死率。科室这种治疗方案效果的影响因素不但包括通气技术,护理配合程度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治疗效果。本院运用护理干预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 COPD 伴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康复,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8例,女性22例,年龄59-88岁,平均年龄68.42±6.38岁。

1.2方法

治疗方案:对照组和观察组都接受抗感染、平喘、支气管扩张药、祛痰等诊治,并且针对动脉血气进行诊断,之后患者还要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通气模式S/T模式,控制模式为压力S/T控制,PSV的起始点是8-10cmH2O,之后渐渐提升到最佳的模式,吸入氧浓度(FiO2)40%-50%、呼吸频率是1216次/min。通气是4小时/次,1天2次,根据规范进行常规护理。

护理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比如翻身,遵医嘱给予吸氧,生命体征实时监测,输入营养液等。观察组接受规范化护理服务:(1)居家指导和护理。患者在康复出院之前,责任护士应该将无创呼吸机的消毒、保养以及操作技巧教授给病人与家属,还要使其掌握相关参数和S/T模式调整、监测的技能。在病人出院1个月里,电话随访的频率保持在1周/次,并且随访的执行人是专职护理人员或是医生。假如在电话随访中存在不能处理的问题,就应该提供上门指导的服务。在干预之前和之后随机选择两组病人桡动脉血展开血气检查。(2)营养支持。一些患者由于在治疗阶段中存在进食障碍或是进食情况不理想,就应该依照实际情况适当输入营养,若是有必要还要进行肠内营养补充。(3)心理干预。责任护士应该在每天早晨查房时坚持到病人床旁展开面对面的交流,进而分析病人的性格特点与情绪,并基于此编制具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使得病人心中的压力得到舒缓,形成积极向上的护患交流关系,使得病人更加信任对医护工作者,进而提升治疗的依从性。此外,借助现场宣教的方式,将一些宣传手册发放到患者手中,若是一些患者因为特殊原因并不能接受宣教,就能够将宣教目标扩展至其家属。(4)观察并且监测各项体征:无创呼吸设备架构极为简单,并不具备较为成熟的监测流程与功能,因此监护工作就非常关键,务必实时观察病患的意识情况,并且将患者的自主呼吸频率记录下来,观察其呼吸节律是不是和呼吸机保持在同步的状态,通气量与缺氧情况是不是得到改善。此外,务必实时监测以下几个重要参数:T、R、P、Sp02、BP、血常规、血气分析、其他各项体征等,并且及时将这些参数记录下来。优质的通气能够让昏迷病患的神志恢复清醒,并且能够使其血压渐渐平稳下来;当然,假若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甚至心率加速、球结膜明显出现充血情况,就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生,还要及时进行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并且正确调整呼吸机各项参数,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创机械通气的方式。(5)强化护患沟通:若是患者不方便将面罩取掉,若是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还可以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沟通,把常用的图片标识卡片置于患者轻易就可触及的地方,若是患者自己又需求,就会将图片金标识卡片拿出,如此护理人员就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6)呼吸肌练习,教导缩唇呼吸法,使得患者的呼吸肌得到有效锻炼。患者以端坐姿势,口唇呈现“吹口哨”状,在吸气期间经由鼻孔吸气,屏气一小段时间之后,再采取缩唇呼气的方式,而呼气期间缩拢口唇作吹哨状,让气体经由狭窄的口形缓慢吹出,呼气时间控制在4-6s,之后就可以经由鼻子缓慢吸气。呼气应尽量维持长一些的时间,并且气体呼出的量尽量多,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控制在1:2。根据上述方式每日进行锻炼,频次是3-4次/天,15-30min/次。

1.3观察指标

针对病人接受治疗之前和治疗结束之后的血气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研究,血气参数: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自治满意度调查表展开评估,条目数量是10个,一个条目的分数是10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的分数分别是>90分、、70-90分、<70分。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2.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运用t检验的方式,并且用(x±s)表示计量资料,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如下表1所示,患者在治疗后各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变化,PH值,SaO2和PaO2较治疗前增大,PaCO2值较治疗前减小,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患者在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伴呼吸衰竭疾病的高发人群是中老年群体,并且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咳嗽、喘气、胸闷、咳痰等,并且病程相对较缓,若是长时间没有接受有效的治疗,就会使得病人的正常劳动能力与生活水平严重受到影响。这种病症现今临床上主要是采取控制病情,改善疾病症状,避免出现并发症的治疗方式[1]。例如采取机械通气方式的治疗方案,患者接受这种治疗方案时产生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高,并且会使得肺炎感染的几率增加,进而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现代化的治疗方案,并且渐渐得到临床界的广泛认可,其实就是借助鼻面罩把呼吸机和病人连接起来,呼吸机能够发挥辅助通气的作用。相对于机械通气治疗方式,这种方式操作非常便捷、治疗创伤相对较小等,因此病人治疗依从性相对较高,并且并不会出现呼吸机超负荷的问题,能够使得病人肺部血流情况得到改善,提升肺顺应性,使得通气血流比得到优化,进而有利于低氧血症与二氧化碳潴留症状的改善,此外,患者呼吸功能能够得到显著的恢复[2]。假如在病人接受治疗的阶段中进行护理干预,则可以使得病人更好的恢复。本文通过研究之后得出慢性阻塞性肺伴呼吸衰竭疾病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无创正压通气方案,并且结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够使得病人的生活质量、劳动能力得到改善与优化,进而使得病人的生存率得到提高。

简而言之,针对慢性阻塞性肺联合呼吸衰竭疾病的病人选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案,可以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与缓解,并且非常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样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助于身体康复,具备极大的临床推广与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鲁向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9):1160-1161.

[2]符梦楠,钟婉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217-220.

论文作者:谭界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方法论文_谭界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