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中英语阅读课“读后任务”存在的问题
初中英语阅读课一般采用Pre-reading Task(读前任务)、While-reading Task(读中任务) 、Post-reading Task(读后任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然而,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目前英语阅读课“读后任务”设计上存在很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重形式轻内容,忽略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一些读后任务纯粹为了热闹和兴趣,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缺少对文本的深层挖掘、解读和拓展,没有考虑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没有所得。
2. 重预设轻生成。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按照自己备课时的预设,一成不变、按部就班地教学。当学生在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时,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设计,缺乏对学生表达意义的关注。
3. 任务之间缺乏关联性。一些教师在就课文内容提问后,就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开展讨论和角色表演,任务之间严重断层,语言输入和输出之间缺少足够的链接,学生无法将新学知识整合、内化和运用。
4. 偏离教学目标。有些教师设计的“读后任务”严重偏离教学目标,不能为实现课时目标和单元目标服务。
二、 阅读课“读后任务 ”的设计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师设计“读后任务 ”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心理生理特点,给学生创造用英语表达的机会,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任务的主角,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整合和能力的发展。
2. 真实性原则。语言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使用的。如果学生能够在相对完整、真实的情景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语言,他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形式。“读后任务 ”设计时脚上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
3. 预设和生成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在设计“读后任务 ”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和已有知识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激发学生精彩的语言输出。课堂上教师要能精心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在意义协商中促进学更多的语言输出和生成。
4. 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一致性原则。保证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承载信息、知识与技能的输入活动与训练、运用等输出活动在形式、内容、时态、语态方面要一致。教师设计“读后任务 ”应注意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语言输入活动与输出活动相一致,为学生语言发展和输出搭建合适的支架。
三、 阅读课“读后任务 ”的设计方式
1. 复述
复述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先口头再笔头;可以就整篇课文或某一段落进行复述,也可以就某一事件,按照时间、地点、人物来复述。可以结合不同的题材和体裁,选择一定的主线作为线索,供复述时参考。对于一些篇幅较长、词汇量大、语言点多的课文,教师可以板书或投影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复述课文全文或片段;也可以运用“问题串”,先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逐一回答问题,再由学生以适当的连接词将问题的答案连贯起来复述文章。如: 在7B Unit 5 “ A brave young man”中笔者要求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再根据问题复述课文。问题给学生复述课文提供了支架,学生在复述中既巩固了课文的学习,也增强了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2. 表演
“剧场游戏能让教师和学生像游戏伙伴一样,互相影响,随时接触、沟通、体会、回应,一起实验而有新的发现。”学生在表演剧本的过程中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7A Unit 6 “A fashion show”时,笔者在学生理解、熟悉短文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服装和设计理由。在表演过程中,一名组员手持话筒,讲解组内每个成员所穿衣服、风格以及搭配理由等等。
在整个设计和表演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讨论、设计、准备汇报、表演、准备表演解说词,所有组员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真正体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在汇报表演时,一些学生模仿明星,不时摆出一些姿势,做一些模特经常做的动作,引得全场哄堂大笑。
3. 小组讨论
利用阅读后的小组讨论活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8A Uunit 1 “Friends” 的Reading 教学中,笔者以问题“ What kind of person is a good friend?”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是最好的朋友?也就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给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 helpful; keep secret; honest; share my joy and happiness; make me happy; kind; generous; never say a bad word about anyone等。在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同时,学生的择友观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又如:在9A Unit6 “Detective stories”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考:“If you have some clues, will you call the police? Why or why not?”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既有自己的思考,又能聆听别人的意见,在讨论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4. 阅读摘要
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60个意思的单词,还有很多短语和习惯用法,学生大都认为词汇量太大,学习内容多,压力很大。所以笔者经常在阅读后设计阅读摘要的“读后活动”,促进学生对所学词汇和短语的整合、内化和应用。
5. 阅读欣赏
葛文山提出英语教学不仅是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更重要的是英语学习能够也应该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浸润其生命、丰厚其精神。英语教学要多选一些精彩美文,多一些人文内涵丰富、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经典之作。笔者经常在阅读后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增加一些语言优美、内涵丰富的佳句、诗歌等,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笔者在9A Unit 5 “ Audrey Hepburn” 课文阅读后,首先呈现赫本说过的一段话让学生欣赏理解:“I speak for those children who can not speak for themselves, children who have absolutely nothing but their courage and their smiles, their wits and their dreams.”然后以问题启发学生,“Do you like Audrey Hepburn?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er?”学生给出了很多精彩的回答:
S1:She devotes her life to helping the poor children.
S2:She is such a kind woman. We should try to help other people and be kind to the people around us.
S3:Nothing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We must try our best if we want to be successful.
然后笔者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篇描述赫本的诗歌,学生欣赏诗歌的同时,更好地领略赫本的人格魅力。
For attractive lips, speak words of kindness.
For lovely eyes, seek out the good in people.
For a slim figure, share your food with the hungry.
For beautiful hair, let a child run his or her fingers through it once a day.
For poise, walk with the knowledge that you never walk alone.
There was something in her smile, in her eyes, in her timeless and natural elegance...
After the verb “to love”, “to help” is the most beautiful verb in the world.
Maybe we haven’t beautiful appearance,
but we can choose the beautiful soul,
Maybe we can’t help everyone,
but everyone can help someone.
Remember, if you ever need a helping hand,
you will find one at the end of each of your arms.
As you grow older, you will discover that you have two hands;
One for helping yourself, and the other for helping others.
总之,“读后任务”不是简单重复课文中所学内容,而是巩固、拓展、提升课文内容,可以是课文的复述、概括摘要,也可以是针对文章的主题讨论、表演、演讲、辩论等。“读后任务”要能帮助学生深层理解课文,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主旨大意,通过各种口笔头任务实现知识的内化迁移,实现语言技能的综合化,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论文作者:吴水香
论文发表刊物:《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3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3
标签: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读后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笔者论文; 内化论文; 《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3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