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安全是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展的基础,对建筑工程的长期发展具有很大作用,但是从当前建筑机械使用现状来看,由于机械维修不及时,或未建立安全管理模式,导致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很多安全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进展。本文主要对建筑机械维修改进措施与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措施,以期给同行研究学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机械;维修改进措施;安全管理模式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工艺、新设备与新材料开始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提升了建筑工程作业效率,同时也产生了较多的安全隐患,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发展。施工机械与安全管理模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具有很大联系,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
一、建筑工程机械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
(一)工程自身特点影响
建筑工程任务较繁重,受工期影响,很多建筑项目长时间运行机械,出现了超负荷运行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带病作业,给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但是很多建筑企业还不能认识到此种问题的严重性,不能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缩短了机械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将出现各种安全事故。
(二)工程设备调用现象较严重
建筑工程项目分布较广,各个项目应用机械设备的不确定性较大,同一台机械设备刚完成工作,就要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应用,未能给设备留有足够的缓冲时间。对机械设备需求的不确定与盲目性导致公司机械设备调用现象较严重,严重时就会出现不良的施工问题。
(三)忽略了建筑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受传统理念影响,很多建筑企业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盲目的追赶施工进度,导致设备使用频率较频繁,而且不能及时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长期在此种环境下作业,不仅容易将小问题转变为大问题,耗费了大量修理成本,同时还增加了安全隐患,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四)操作人员专业技能不强,综合素质较低下
从建筑施工情况来看,施工现场操作机械设备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操作人员自身文化水平较低下,但未参加培训直接上岗,在后期作业中再补办操作证。另外施工中还出现顶替情况,为了应急,施工现场经常随意寻找略懂操作的人员工作,出现了很多操作不规范问题。除此之外,机械设备操作员工开展的岗前培训较随意,不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出现了千篇一律现象。
二、提升建筑工程机械维修的措施
为了提升建筑工程机械维修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第一,制定机械设备维修计划。受建筑工程自身特点影响,导致施工中应用的机械设备较多,因此必须结合设备型号制定合理的工程任务、施工计划、维修周期与维修作业时间,必要时可制定专门的维修保养制度,将责任分配到人,一旦出现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确定维修组织方式。为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保证建筑施工现场作业的开展,必须构建现场组织,一般可根据建筑施工情况自定。当工程建筑规模较多或周期较长时,可以设置临床机械设备维修所,主要负责建筑施工中维修作业;如果项目规模较小或建筑时间较短暂,可设置工程修理车进行流动作业。
第三,合理配备维修人员。建筑工程使用的设备较多,而且不同设备内部结构差异较大,因此,可以结合设备种类,合理配合建筑机械设备维修人员,一般机械设备人数为总建筑机械的10%左右。
第四,提升故障诊断和维修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已经广泛应用到机械工程中,对机械设备的维修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从维修实践来看,使用的机械设备越先进,维修难度就越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必须将先进的监控和维修仪器应用到故障检测和处理中,及时对现场作业中出现的故障经常护理,并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减少机械设备故障与建筑工程造成的影响,减少建筑企业的经济损失。
三、构建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
目前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结合构建安全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力度,减少不良隐患的发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成立专业化机械施工与设备租赁公司
组织专业的机械施工与设备租赁公司可实现集中管理,能够将大型机械出租给租赁公司使用,实现了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的一体化管理,同时还可以合理的安片机械设备使用、调用及维修等工作。此外,此种操作方式还可以解决施工设备维修中出现的不良问题,实现了设备互换,减少了维修问题。
(二)构建工地维修组
工地维修组承担着建筑工程作业中的管理工作,主要进行现场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操作,可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处理好现场故障;结合设备应用制定了详细了维修计划,解决了机械设备维修中产生的不良影响。此外,加强对工地设备的应用管理,发挥了各个设备的作用。
(三)认真做好机械设备采购供应与管理等工作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机械的合理应用,提升设备应用效率,减少流动资金,必须制定配件供应计划,并控制好配件来源,提升配件仓库管理水平。同时进行配件与材料采购时,还要按照以下原则操作:(1)考虑重点,兼顾普通;(2)按计划供应,定额发放材料;(3)控制好库存,减少资金。实际操作中可应用数学模式合理计算储备量,并保证设备量符合使用要求,减少采购资金;(4)充分挖掘潜力,节约资源的应用。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建筑工程情况,认真开展建筑工程设备资料收集与管理等工作,及时对维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了解故障出现的原因,并提供单机经济核算依据,延长机械设备寿命。
(四)实现修正、改造与更新的结合
目前国家能源政策中已经明确指出,必须及时淘汰并改造落后的设备。如果建筑机械可通过改造或升级继续应用,可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实际操作中必须综合分析,避免技术改造完成后机械设备很短时间内又出现问题,同时多进行论证分析,站在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一般可报废没有维修价值的设备。
(五)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较复杂,涉及的邻域较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同时安全管理覆盖多个方面,因此对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要求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先进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开展高效率的管理,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风险识别意识,结合工程情况,及时判断机械设备的应用期限,并制定合理的措施,减少安全隐患问题的产生。因此必须对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开展系统全面的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让其掌握较强的安全管理技能与施工知识,促进施工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机械已经开始向智能化发展,提高了建筑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提高思想认识,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机械维修措施,并完善安全管理模式,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泉.浅谈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模式创新[J].商,2015,(12).
[2]诸永清.建筑机械安全管理中的不利因素及其安全检测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J].科技视界,2015,(10).
[3]侯磊。提高建筑机械维修效果的途径[J].智富时代,2016,(02).
[4]雄焕仲.关于施工设备管理维护的几点思考[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5,(04).
[5]王琳.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监测的常用方法及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管理技术其发展趋势[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13,(06).
[6]刘士伟.新时期建筑工程机械管理与维修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08).
论文作者:李恒谦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机械设备论文; 作业论文; 设备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机械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科技中国》2017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