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市 401120
摘要:盾构施工中经常遇到要穿越高架道路或跨河桥梁的桩基基础,在穿越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文详细介绍了盾构工程穿越大流量通行桥梁基础异形托换的施工工艺,具有成本底、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不影响车辆正常运行等优点,减小了盾构穿越桩基施工对桥体的影响。
关键词:穿越桥桩;基础托换;盾构法施工
导言
盾构穿越施工技术在城市交通事业拓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在桥梁桩基础施工过程中辅助增强其稳定性和牢固性,促进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要想充分发挥桥梁桩基础的实际作用,须严格控制其施工质量,不断引入全新的、科学的施工技术,才可符合施工要求和规范,真正为居民提供便利,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盾构法简述
作为一种全机械施工方法,盾构法在暗挖施工中具有重要地位。该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特定器械在地中推进施工,将管片支承和盾构外壳通过技术处理避免隧道内发生坍塌,同时还应在开挖面前方利用切削器械对土体开挖。挖出的土体需利用出土器械运出洞外,主要依靠千斤顶在后面进行加压提供助力,然后联合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最终通过一系列处理形成隧道结构。在此施工过程中所用的破岩方法分为切削破碎和挤压破碎,所用的装置主要有切削破碎器械、驱动装置、行走推进装置和装渣运输设备等。
2桥梁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分析
桥梁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各环节的质量才可从整体上保证桥梁桩基础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在保证其使用寿命的同时真正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一旦桥梁桩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很可能会影响通车安全,甚至导致灾难性后果。
2.1严格遵照图纸和施工要求及规范
设计图纸需经过多个程序的审查才能保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须严格按图纸设计进行施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在桥梁中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JGJ 94-2008《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等要求才可全面保证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2.2收集和整理资料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保证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操作手段,开始施工前须首先完成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反复审核明确具体施工要求,才能真正高质量地完成桥梁桩基础施工要求。从施工准备到最后交工,均须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按施工规范要求,根据收集和整理的资料逐步完成每个流程,需要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包括预制桩合格证、测量放线资料、成桩记录、质量检验评定资料及竣工测量资料等。
2.3桥梁桩基拙施工的质量控制
桥梁桩基础施工整体质量关系到整个桥梁工程建设是否合格,对原材料、半成品等材料须严格把控质量,同时还要保证在桩柱、桥梁桩基础等成品质量进行严格、全面、细致地检测之后才能进入下个阶段的施工任务,避免为了赶进度不顾施工质量,也要避免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偷工减料。施工完成后,须对其实际情况进行明确检测,如桩长、桩位置偏差、桩截面尺寸、桥身断裂等情况,保证整个桥梁桩基础设施的完整性、牢固性和预期承载能力。
2.4施工风险过程控制措施要点
2.4.1施工前期工作主要为端头、区间加固、始发架及反力架安装
加固前应付占用道路进行封闭围挡,设置交通车辆防撞警示,机械操作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且保证施工机械的运行状况良好,安全设施到位。保证始发架和反力架材料质量符合要求,焊接质量符合规范标准,起重设备辅助作业保证设备的安全性能,现场安装登高作业完善防坠落措施。
2.4.2盾构施工过程风险控制要点
盾构进场运输。出车前对运输线路进行考察,避免交通高峰期,遵守交通法规。盾构吊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吊装前制定专项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评审论证。吊装作业时,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所需吊索吊具符合方案及设计要求,并严格吊装前的试吊工作。盾构始发、接收。制定专项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论证评审。保证基座、反力架、导轨安装的精确度和坚固度,通过受力验算、精确测量,壁后注浆及时饱满,符合设计要求。盾构掘进。严格出土控制,避免超挖,同步注浆及时,浆液质量和压力满足要求,重点对沉降控制。管片运送、拼装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无关人员停留拼装范围,作业人员配合协调,运行时严禁人员站在拼装机的下方或上方,必须在安全平台上进行操作,管片对位时禁止将手放在管片缝隙中。落实班前气体检测工作,保证隧道空气正常循环,严禁吸烟或焚烧废弃物。
2.4.3盾构法施工配套设备(设施)风险控制要点
配套设施主要以施工机械、施工用电为主,存在的危害因素也不尽相同。因此,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专人指挥、遵守操作规程,对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设施)安全性能、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控制要点。
3桥梁桩基础施工中盾构法隧道穿越技术的实践应用
盾构法隧道穿越技术在桥梁桩基础施工中的应用成效理想,在不同施工阶段均至关重要,因此可全面保障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
3.1盾构进出洞
盾构法穿越技术在此种情况的应用主要分为两方面。(1)调查洞口状况。一般采用沉井法设置工作井,但对大型结构工作或密集地区的工作井需要采用钻孔灌注桩和连续墙建造,以保证其安全性。在制作沉井的同时必须注意预留洞口,尽可能利用设置科学合理的井壁厚度,采取适当、合理和经济的技术措施完成施工任务。(2)合理处理盾构进出洞。洞门外的土体容易流失造成塌方,甚至可能会影响整个盾构的施工质量,因此需在施工前认真考察地质和环境,选择合适的位置开始施工,保证盾构进出洞整体质量。
3.2洞门外加固和洞门处理
洞门外土体加固主要采用注浆或井点降水的方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前者一般将分层劈裂注浆充分结合水泥土搅拌桩在洞门外土体加固中得到广泛应用,后者可导致地层出现固结沉降的情况,因此若施工位置在市中心,则一般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实际施工中有关部门须严格把控施工工艺技术和质量,对需加固处理的土体强度的均匀性,以免导致地表坍塌事故,危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另外在出洞前需首先破除地下连续墙构成的钢筋混凝土洞门,并在洞门被凿除后采用水泥处理以建立并长时间保持土压力的平衡状态。但此过程中需注意选用淤泥质粘土材料,同时需保证含水量大致为60%,可起到最佳的加固效果。
3.3合理处理井内和洞门口
井内和洞门口的处理形式主要分为外封门、内封门和特殊封门3种。外封门形式下应在洞门口设置钢板柱,若采用的是沉井下沉施工工艺,则应在洞口安装封门,并与沉井同时下沉。若沉井下沉到位后再将封门板桩紧贴着井外壁打入,则需在沉井下沉施工中必须首先对预留的洞口进行封闭处理,等待封门板桩打入后在将其拆除。内封门形式一般用于盾构进洞,可考虑采用型钢组合材料将其固定于井内壁的洞口位置。特殊封门形式一般适用于埋深大、地下水位高、渗透系数大的工程中,此种情况下常难以平衡地下水压力,但需注意在出洞施工时,应将钢板桩逐根拔除,且每当拔除1根钢板桩均需将往上的开口及时进行封堵处理。
结束语
在施工过程中,彻底消除隐患是不可能的事,只有加强过程控制,以降低或规避风险,避免发生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因此,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改善安全状况,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以人为本,铲除违章,使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企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安定有序。
参考文献:
[1]项培林,李民.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M 1线)一期工程-溧阳路站~曲阳路站区间(R 1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2006.
[2]高大钊,袁聚云.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1(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论文作者:王子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盾构论文; 桥梁论文; 桩基础论文; 沉井论文; 管片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