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治疗40例溃疡性结肠炎回顾性分析论文_黄杰

参苓白术散治疗40例溃疡性结肠炎回顾性分析论文_黄杰

黄杰

湖南省张家界市中医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参苓白术散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8例实施单纯西医药物治疗,B组40例实施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后,B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5%,明显高于A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76.32%(P<0.05);随访两年,结果提示B组患者复发率5%,明显低于A组患者复发率23.68%(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治疗后疾病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直肠、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患者发病后,其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其临床多以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为主[1]。本病病情可急可缓,患者症状轻重不一,病程多反复发作,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临床尚无特殊有效的手段,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其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次我院对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了该药物的治疗,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接诊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全部患者均表现为持续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经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活检、大便常规等检查证实并符合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入选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29岁到62岁不等,平均年龄(44.7±5.3)岁;患者病程长短8个月到9年不等,平均病程为(4.1±2.7)年;患者病变位于直肠的有29例,位于直肠、乙状结肠的有36例,位于左半结肠的有11例,位于全结肠的有2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8例、B组40例,组间在上述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A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即口服柳氮磺胺吡啶0.5g,每日4此,连续服药1月。B组患者实施参苓白术散治疗,中药基础方组成:扁豆、砂仁各20g,茯苓、薏苡仁、山药、白术各15g,党参、芡实各12g,甘草9g。在基础方上,随症加减,其中对腹泻患者加赤石脂30g,诃子10g;对腹胀患者加陈皮12g,乌药10g;对腹痛患者加白芍15g,木香10g;对粘液血便患者加黄连9g、黄芩12g,白及10g;对神疲乏力、便后坠感明显患者加黄芪30g,升麻10g;对久病入络患者加当归、赤芍各15g。上述中药方剂每日一剂,用水煎后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一个月,治疗期间禁食生冷、刺激、辛辣饮食,以免影响疗效。

1.3疗效评定:参照相关文献,将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如下分级,其中脓血便及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大便质软成行,便常规显示症状,结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病变恢复症状或留有疤痕者记为显效;脓血便及腹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大便略成行,便常规检查显示症状或轻度异常,结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明显改善或轻度血水肿者记为有效;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便常规检查及结肠镜检查显示无明显好转者记为无线。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疾病复发情况,以综合评价临床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6进行处理,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组间比对采取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后,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比对,B组95%明显高于A组76.32%(P<0.05),详见表1;随访两年,A组患者中出现9例复发病例,复发率23.68%;B组患者中出现2例复发病例,复发率5%,组间比对,B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

表1:表示组间临床疗效的比对情况[n(%)]

项目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A组(n=38)16(42.11)13(34.21)9(23.68)29(76.32)

B组(n=40)27(67.5) 11(27.5)2(5) 38(95)*

注:与A组比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大肠炎性疾病,本病具有病情迁延难以、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好发于各个年龄段。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免疫、遗传、精神、感染、饮食等因素有关,在治疗方面应以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为主,但此种治疗虽可获取短期疗效,但药物毒副作用较大,极易引起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肝功能异常、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同时停药后极易引起复发[3]。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病属中医“痢疾”、“泄泻”、“腹痛”等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湿热浊邪蕴结肠腑,气血壅滞,肠络脂膜受损、血败内腐而化为赤白脓血。湿热是本病的根源,久则累及患者脾肾、伤及气血,加之患者饮食不节、复感外邪,则会导致患者出现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4]。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应标本兼治,取健脾渗湿、益气调中之法进行治疗。参苓白术散是中药古方,其方中白术、茯苓均具有益气健脾渗湿功效,配伍山药健脾益气,还可发挥止泻功效。方中薏苡仁、扁豆均为臣药,助茯苓、白术行健脾渗湿之功效,同时扁豆、薏苡仁除具有健脾渗湿功效外,亦可以发挥温脾燥湿的作用;砂仁具有和胃醒脾、行气化滞的功效,为方中佐药。此外,治疗过程中随症加减,根据患者症状配伍中药,粘液血便者加黄连、黄芩可清热燥湿,除湿热余邪;腹胀者加陈皮可行气止痛,燥湿醒脾和胃;久病入络者加当归、赤芍可活血化瘀;对神疲乏力、便后坠感明显者加黄芪、升麻可补中益气,升举清阳,以达清降浊之效[5]。上述诸药调和,工期健脾燥湿、涩肠止痢之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参苓白术散治疗的B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有效率95%,明显高于实施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A组有效率76.32%,且随访结果显示,B组疾病复发率也明显低于A组患者。结合上述理论,笔者认为,临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参苓白术散治疗的疗效是理想的,且疾病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7.

[2]龙再菊,关露春.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3):173-174.

[3]钟英强,詹俊,陈为宪,等.溃疡性结肠炎156例临床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1,21(7):32-34.

[4]陆宇平,王长洪,高文艳,等.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辩治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29(6):1239.

[5]吴文岭,王怀璋.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医学报,2013,9(28):1392-1393.

论文作者:黄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参苓白术散治疗40例溃疡性结肠炎回顾性分析论文_黄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