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研究论文_胡博

路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研究论文_胡博

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6

摘要:在路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成熟、施工成本低,整体的承载性较好,能够有效的控制路桥施工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在路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阐述了路桥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

关键词:路桥工程;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施工技术

在路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施工技术,尤其在进行大中型桥梁以及码头、高层路桥的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更为普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处理技术是目前在桥梁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最普遍也最高效的一项技术,它的使用大大的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以及桥梁的稳定性,提高了桥梁的安全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路桥行业应该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不断完善桥梁自身的缺陷,汲取别人的长处。促使桥梁企业自身得以长远发展。

一、路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断桩问题

断桩是指成桩后探测出的桩身部分没有混凝土,出现泥断层或是截面断裂的问题,对整个路桥的施工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断桩问题一旦出现就会使整个路桥的承载力大大降低,影响到路桥的使用寿命,降低工程的效率。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足,和易性差,或是导管的埋深计算失误,导管的接头处发生渗漏等,造成钻孔灌注桩技术问题,直接影响到路桥的质量。

(二)钢筋笼上浮问题

钢筋笼上浮问题主要是由于在混凝土注入前钢筋笼的结构不固定和导管的位置不正,引起钢筋笼随着混凝土的浮力或是导管的升高而上浮的现象,是钻孔灌注桩技术中常见的问题。钢筋笼上浮问题的出现会使路桥的质量和寿命受到损害,影响到路桥的正常使用。

(三)灌注卡管问题

灌注混凝土时出现堵塞或是流通不畅的问题导致导管卡住的问题即灌注卡管问题。引起卡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密度过大,搅拌不充分或是机械设备的故障。混凝土搅拌不充分,使大量的粗料结合,或是大块的泥石掺杂会引起导管的堵塞,而机械设备故障导致的混凝土注入过程中的凝结也会影响灌注时的混凝土流通,导致卡管,使整个路桥工程质量受到影响,影响人民日常出行。

(四)埋管问题

灌注混凝土时出现的混凝土凝结问题会导致管道无法被拔出,影响工程的继续实施。若是强行拔出管道则会引起管道破裂或是混凝土沉积等问题,损害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效率。埋管问题的出现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可能导致工程无法正常按期完成。

二、路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

(一)制定方案

钻孔灌注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需要提前准备,提前要做好工程的勘查工作,根据勘查结果继而做好施工标准的方案,与此同时,为了不影响整体的桥梁的施工进度和安全质量,在施工中还要制定应急方案,这样可以确保在具体施工过程中;②需要对桥梁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监督检验,需要对材料的进场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减少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实际工程中,继而影响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③灌注桩施工中所使用的水对桥梁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注意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还有沉淀池、泥浆池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泥浆循环系统可以正常运行;④还要注意承包商的工作状况,避免其发生贪污情况,如果在桥梁的实际过程中发生桩位偏差问题要引起重视,除此之外,还要定期抽查成孔时泥浆的进出指标,如果发生异常,就要及时进行修改,做到节约桥梁工程建设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桩孔位置的测量

在进行钻孔灌注作业前,施工单位要根据设计图纸上的要求对桩位的长度以及具体位置等要素进行标注,在桩位的中心点位置标记上标志桩。同时,还要对测放护桩的位置和标志桩四周的绑点位置进行确认,以利于恢复桩位和核对桩位位置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桩孔的钻探作业前,要对钻孔的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设备种类确定之后要进行相应的调试、安装等工作。安装工作结束后,要对钻桩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差错。

(三)钻孔

钻孔的质量对桥梁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首先要对桥梁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针对不同的桥梁工程进行不同的操作,这需要选择合适的钻头及钻孔方式。①检查软土的体质,选择的冲击方式应当尽量为小冲程,冲击施工需要减速,确保施工质量可以达到相关的工程的标准;②坚硬的地质环境,应当对大冲程的冲击方式在情况允许的范围内需要提高冲击力度,保证钻孔的准确性;假如遇到施工中的岩石地质,在进行钻孔前需要相应的爆破工作,对钻头进行适当保护,才能进行钻孔操作。

(四)清孔

一般来说,清孔操作需要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的清孔工作主要是在钻孔操作完成之后立即进行,第二次的清孔工作主要是在钢筋笼安装工作结束之后进行。在进行清孔工作时,施工人员要使用专门的机械设备进行搅拌,使孔底的沉渣快速的搅动起来,再利用流动着的砂浆使该部分的沉积废渣排出。在进行第一次的清孔工作时,如果孔底部的沉渣厚度不足 5cm,那么可以结束相应的清孔工作进而进行钢筋笼的下放安装。在进行第二次清孔工作时,一般要借助导管进行相应的操作,并且第二次清孔工作要在灌注混凝土之前进行。

(五)注浆管制作与安装

在桥梁工程中采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处理技术,涉及到多个环节和步骤。第一步就是注浆管的制作于与安装。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最常用的材料是无缝焊和镀锌管。之后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结合桥梁工程的施工特点,依据施工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管材和管径。

(六)灌注桩注浆施工

在桥梁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在放好钢筋笼后,还不能马上开始混凝土灌注操作,还要对其进行二次清理的步骤,这样才能使施工中的所有杂物都被彻底清除,其次就是检查底部的泥浆和沉淀厚度,如果两项都能符合标准,才能开始灌注施工,从而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质量可以达到标准要求。在进行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要给孔底与导管间留一定的长度,一般距离大概是 0.4m,它的埋设深度最好是在 2~6m 之间。除此之外,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还要根据桥梁的实际情况,需要对导管的位置和灌注速度进行适当调整。注浆施工时灌注桩注浆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整个工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在进行注浆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注浆质量,对其主要因素进行衡量,在知道压水试验结果之后,操作人员根据注浆压力指标对注浆压力进行灌注,如果不合适,需要根据桩长、土体性能、饱和度、地层岩土性状、桩的长度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注浆过程必须依据相应的指标和要求进行灌注。根据相关施工经验进行严格配比,最终需要达到设计要求。除此之外,在注浆水灰进行配比时,应该先采用稀浆液,之后再灌注中等浓度浆液和浓浆液,另外,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对于群桩注浆宜先外围、后内部。所以现场技术人员应该严格的控制水泥量、注浆压力的比例,并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控制。由于这是注浆的最后效果,其施工效果会对整个项目工程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保证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

(七)灌注后处理

灌注工作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做好桩体的养护工作,尤其是钻孔灌注桩的洒水、保温处理以及桩头的处理工作,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一般来说,桩体的通常养护时间要达到一周以上。

综上所述,随着路桥工程的快速发展,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桩基施工形式,虽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但是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问题,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技术的控制、严格把关,全面提升路桥施工质量,确保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饶忠全.路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01)

[2]李万军.路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21)

[3]熊小平,张友新.探究路桥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J].信息化建设,2016,(01)

论文作者:胡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7

标签:;  ;  ;  ;  ;  ;  ;  ;  

路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研究论文_胡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