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分析_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情意领域教学目标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意论文,教学目标论文,领域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情意领域”(affective domain)一词最早出现在1964年由克拉斯沃尔、布卢姆等所著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意领域》一书中,主要从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的性格化等方面对情意领域教育目标进行了阐述。从这一点而言,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恰好对应了布卢姆等提出的“情意领域”的教育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重视认知目标的研究和表述,而对情意领域的教学目标研究不够,表述也往往大而无当,诸如“激发……动机”、“树立……精神”、“增强……情感”等,既没有目标水平层次的划分,也缺乏可操作的步骤。这样,既不利于情意目标的达成,也不利于它的评价,甚至出现用认知目标评价代替情意目标评价的做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课程目标进行了表述,这使得以往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认知目标代替情意目标,使得学校教育目的沦为应付认知性考试的现象有所改善,同时也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地理教育中的核心价值,使得情意领域教学目标的建构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地理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制定出适合学生成长的情意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地理教育本质功能的回归,也是地理教育“元”价值的实现。

一、地理课程情意目标的内容结构

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拥有丰富的内涵:情感不仅指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和动机,还包括学习的快乐、地理审美情趣、爱家乡、爱祖国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生存能力、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善待环境的态度等;价值观则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自然价值与人类价值的统一。从横向上来看,这三者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组成了地理教学情意目标的整体;而在纵向上,这三者又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情意发展连续体。

课程目标是指在课程编制和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所以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细化。因此,地理教学实践中的每一课时或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都应是对地理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具体表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详尽地阐明了情意领域的课程目标(参见表1),这方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已有情感与教学目标的差距,有利于教师选择教学材料、组织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情意目标的达成。

二、地理课程情意目标的层次结构

情意目标是一个按不同心理等级层次排列的连续体。在《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意领域》里,布卢姆等把情意领域的教育目标按等级分为五个水平层次: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判断、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它们构成了层层递进、紧密衔接的情感心理的内化过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情意目标连续体:从单纯的接受和反应开始,经过复杂的内心体验,最终达到性格化,完成由外显到内化的情感心理变化过程。情意目标的这种层次结构反映了学生内心情感体验过程中心理的变化,这是地理课程情意目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因此,地理情意目标的设计也应体现并适应这种层次结构的要求,即教师在某一特定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表述时,要反映出情意目标的层次性,参见表2。

情意目标的层次是按照“接受——价值性格化”的方向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的。而且,各层次目标不是孤立的,较高层次目标是建立在已实现的较低层次目标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学生只有从心理上“接受”了地理课程,关注地理问题,才能认真参加地理学习活动,对地理问题产生积极“反应”,做出价值判断,并最终达到内化过程的最高层次——价值性格化。这种情意目标的层次结构为教师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制定实现情意目标的步骤,培养学生对生命和环境的情感,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三、地理教学情意目标的确定

在确定地理教学情意目标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情意目标的主体是学生。也就是说,在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生了或者应该发生什么变化。当然也不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情意受到的影响。下面主要从情意目标的结构、设置和陈述三方面来介绍地理教学情意目标的确定。

1.情意目标的结构

现在我们以一位教师对“珍贵的水资源”一节设置的情意目标为例,介绍情意目标的组成要素。教师设置的情意目标如下:“通过水资源知识的学习,学生能体验到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体会到我国水资源的短缺,认识到实行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学生能够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中去;能树立节水意识,养成爱水护水的良好习惯。”情意目标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学生应养成的外显行为,外显行为达成的条件和公众可接受的标准。

第一,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能够表现出来的行为。它常常是情意目标表述语句中的谓语动词。如“学生体验到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体会到水资源的短缺”,“参与到宣传活动中去”,“树立节水意识”等中的“体验”、“体会”、“参与”、“树立”等行为动词,就是学生应该表现出来的外显性行为。这些行为按情意目标的等级层次表现出层层递进的关系:体验—体会—参与—树立。

第二,促使学生上述外显行为产生的条件。即这些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表征为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对应关系,常常是情意目标句中的状语。如“通过水资源知识的学习”,这是学生“树立节水意识”的条件。没有知识的学习,情意培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或者仅仅停留在标语口号上。所以,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再是学科本位主义,但知识并非价值中立,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所以,情意教育并不丧失学问的理智性质。所以,情意教学的重要原则是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原则。

第三,公众接受的行为标准。即上述行为应达到的程度和标准,也是学科教育应该达到的情意目标:学生行为的变化与改良。一般是情意目标句中的宾语。由于把情意转化为可观测的外显行为比较困难,因此,情意目标的表述一般是具体的价值内容,如节水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环境观等。

2.情意目标的设置

情意目标的设置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解读、学生背景分析、教法选择以及社会生活研究基础之上的。在这些分析、选择和研究过程中,建立起知识、技能、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情意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也是一个将情意目标类别化、层次化、系统化的过程。所以,情意目标的制定应该建立在精心选定的学习内容、精心选择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以及精心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上,离开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例如在“珍贵的水资源”一节的教学中,老师先借助多媒体等手段介绍水的知识及其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通过观看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水污染的原因及其影响;通过数据和资料介绍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节约用水;最后达成共识:珍惜地球上每一滴水,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并逐渐形成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

通过学习有关知识(水)及其重要性(认知),并借助影视资料和各种数据(方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形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达到情意目标)。

3.情意目标的陈述

情意目标的陈述要建立在对情意要素分析的基础之上。因此在陈述情意目标时,要注意陈述的层次、陈述的方式、陈述的基本要素以及陈述的主体等。在系统化、层次化、具体化的前提下,对情意目标的陈述应该坚持形式多样化:既可以单独陈述,也可以与认知领域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进行陈述;既可以就某一节课进行情意目标的陈述,也可以某一章、某一单元的教学进行情意目标的陈述。在陈述情意目标时,要明确行为的主体是学生,尽量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体验以及学生表现、展示的机会和内容,所用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可评价的、具有操作性的动词。

无论是在目标层次上,还是在目标要素上,情意目标都应该是渐进的、由浅入深的。同时,在设计单元、章(节)等的情意目标时,要体现出这样的观念:要想制定出一份层次分明、要素完备、能够实现的地理教学情意目标,必须要对情意目标的要素进行分析,对相关知识以及学生进行深刻理解。这是制定可行的情意目标的前提。

四、地理教学情意目标的评价

情意领域目标的顶峰是由价值形成的性格化。这也是地理教学情意目标评价的主要参照物。当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个顶峰。所以,在进行地理教学情意目标的评价时,要注意学生诸多方面的情感:

第一,对地理学科的情绪。在评价时要看:学生能否自由地、不受压抑地表达出对地理学科的喜恶,对地理学科是否感兴趣,对地理学科有无正确的学习动机,能否表现出地理审美情趣和鉴赏力,是否具备地理科学所需要的创新精神。

第二,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态度和责任感。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生能否在生活中表现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否自觉地表现出爱护环境的行动,是否形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等,是地理情意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三,地理人文素养的发展。地理人文素养对地理情意素养的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因此,地理人文素养的提高可以促进情意素养的发展。评价时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否具备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是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获得了地理学习能力和独立生存的能力等。

在地理情意目标的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收集学生的各种资料,如学生的作业、日记、实作表现材料、生活行为表现等,从而为进行有针对的评价提供依据。

当然,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不是仅仅通过制定一个情意目标就能实现的,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能够通过学生的行为外显出来,这是一个价值不断内化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一个需要地理教师真心付出的过程。

标签:;  ;  ;  ;  ;  

高中地理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分析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