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评价量规,指导学生习作修改的有效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量规论文,习作论文,指导学生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科学制定分项作文评价量规 作文评价量规(以下简称“量规”)是对学生习作水平或等级进行评定的一套细化的标准,也是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工具。在写作评分中,通常有两种评分方法:整体评分法和分项评分法。整体评分法的评分标准是综合性的,评分者依据对作文的总体印象给作文打分。它具有关注整体,评分高效、灵活的特点,但是整体评分法不能很好地解释每篇作文的分数及作者的能力水平。比如同样是28分的作文,甲学生可能是语言表达好而组织结构较弱,乙学生则正相反。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希望得到的不仅是学生的分数,还希望了解学生在每一个能力点上的发展情况,为教学提供具有诊断性的具体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这便是分项评分法的优势所在。分项法对写作能力的各个方面都有具体描述和分值规定,评分者需对文章的各个写作能力要素单独赋分,从而给出更为详细的诊断性信息,有利于学生从反馈的信息中认清问题并不断改进提高。笔者依据课标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和北师大版教材中对作文的要求,通过与一线教师、专家的讨论,然后细化指标、补充样例文,几经修改,最终制定了本年段记叙文的作文评价量规(见下页表1)。该量规从“内容选择”“组织结构”“语言表达”“其他”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评价,大到谋篇布局,小到一个标点符号,都会给出相应的分数,每一项指标又有具体的评价细则和样例文进行比照。此量规附在学生每篇作文后方便评价。采用这种分项作文评价量规的目的在于,可以清晰地、直观地呈现每个分数所对应的能力水平,让学生不仅知道自己得了多少分,而且清楚自己的优缺点,知道分数背后的意义;让教师明确学生问题,从而使作文指导有的放矢。 二、运用作文评价量规指导作文修改 笔者从北师大版教材的作文题目和练习卷中选取了五篇记叙文主题,分别是:错误、成长、礼物、乐趣、冲突,以此指导学生运用量规进行作文互评和修改。步骤如下: (一)教师讲解,示范评分 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量规的作用及实验意义,进而结合样例文逐一讲解评价量规各项指标,然后依照量规示范评价。之后,每一次学生互评前教师都要对量规的标准及使用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标准的理解逐步深化,对各指标内涵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二)同学互评,教师指导 学生依照量规互评作文。在互评的过程中,教师要相继指导。如有的学生不能根据标准给分,比较随意,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样例文,通过测评作文与样例文之间的差别,进行恰当的赋分。最初在写评语时,很多学生写得过于简单,只写“好”或者写一些套话,如“内容具体,语句生动”,语言比较笼统。于是我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用红笔画出精彩的语句,适当批注。二是参考评价标准写出具体内容,如文章的优点要说透:什么地方生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的不足、缺点是什么,建议怎样修改,使评语更有针对性。

(三)教师反馈 教师收齐同学互评后的习作,查看评价结果作出反馈:对认真学习量规、正确使用量规并作出客观评价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评改后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 (四)二次创作 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或二次创作。最终完成作文终稿。 三、运用作文评价量规的教学效果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唤起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课标中对写作也提出了这样的评价建议:“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而现实中通常是学生拿到作文后,只看个分数就放到一边,或者被动地接受,仅仅对教师指出的地方加以修改;还有些学生认为评价和修改是老师的工作,与自己无关。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既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也是学生作文的审判者。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会感到乏味,甚至会有意迎合教师的好恶,难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作文修改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他们对修改重要性的认识?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运用评价量规,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就是在增加学生作文的真实读者,而伴随着作文读者群的增加,学生作文的读者意识和写作成就感也随之提升。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验以后,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作文评价量规对自己的写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作文评价量规可以让我更清楚优秀作文的标准,按照标准来写作”;“样例文让我知道了作文的不同等级,评起分来更有参考性”;“用作文评价量规评价同学的作文,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文章的优点和不足”……此外,统计发现,能够主动对照量规评价自己作文以及多次修改的学生人数增加了,这说明作文评价量规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详情如表2所示。

(二)聚焦各能力水平,增加评价的科学性 目前教师日常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是整体性评价。因为缺少明确的标准,评价时主观随意性较大。写评语时套话比较多,更多的时候是抓住自己感觉印象深刻的地方予以评价,有时甚至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比如,学生的一篇作文可能在语言表达方面还不错,但在选材上出现了问题,很容易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现象。分项式评价量规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笼统的分数,更是用数据说话,解释得分的含义,聚焦各能力水平,探讨每个能力的呈现。测试发现,针对同一篇文章,教师、学生的评分比较趋中,一致性较高。因篇幅有限,对评分的统计不再赘述。同时笔者发现,同样的27分,背后的能力表现是不一样的。这样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作文水平,使评价结果更透明、公平。 (三)主客体的切换,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标在评价建议中特别提出:“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通常学生的角色是写作主体,他们只管写。但是在运用量规评价、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他们会以读者的身份,即写作客体的角色去审视他人的文章,在评价他人作文的同时也会对照自己的作文进行思考。而这种审视、这种换位思考又会使他们提高对自己文章的把握表现力,以及对写作能力要素的认识。他们也能清晰地知道优秀的作文好在哪里、为什么好、教师常挂在嘴边的“具体”“结构完整”等词语到底是什么含义。他们更能知道自己为什么得这个分数,怎么修改才能更好。某生选材方面的成绩变化和全班五次习作成绩的数据显示(见表3和表4),学生习作能力的确有所提高。


(四)教师有的放矢,提高了指导的针对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使得教师对个别学生及班级整体的写作问题也多是靠感觉经验型、印象型的,其指导的效果不好。采用分项式评价量规评价,既能够帮助教师在微观层面清晰地了解每位学生的能力表现,细化每个指标上的情况,也能在宏观上整体把握,了解本班乃至本学段孩子的整体能力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师作文指导的针对性。 (五)合理运用量规,减轻教师的负担 当前的作文教学,教师费了不少力气,对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不仅有总批、旁批,还要找出佳句、指出病句,甚至是错别字,可以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改作文成了每一语文老师“心中说不出的痛”,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在修改的过程中,教师越俎代庖,替代了本该属于学生的责任和任务,学生只负责写,评和改成了老师的事儿。运用评价量规,就是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同时由于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已经将一些基本的、琐碎的问题找出来了,一些过程性的问题也已经解决。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问题突出的方面以及终评结果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四、对作文评价量规的思考 首先,作文评价量规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作文的不同要求与学生整体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不同年段的教学重点、不同教学班的学生情况,对评价内容和权重进行恰当的调整,根据实际的需求制定符合本班级学生的量规。需要注意不同年段在能力培养要素上应该有所区别,可以通过其权重值来凸显重点。动态的作文评价量规,会更好地发挥作文评价的导向与调控功能,使量规真正适应于学生、适应于教学。 其次,本量规在操作上与传统的评分相比,比较费时。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评价,给足评价的时间,保证评价过程不流于形式,以免学生没有仔细阅读就草草给出了分数。 再次,运用作文评价量规评价作文,其主体不再是教师一人,主要是学生的互评,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评价。相信学生有能力参与作文评价,相信学生能够对自己和别人的作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参与评价中的失误和差错。出现学生感情用事,没有仔细读文章就给出分数的情况时,教师要耐心引导,让学生明确评价的目的,从而进行正确的评价。真正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意识、自我鉴别、自我诊断、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自主学习过程。 最后,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方式也需要适应这样的评价方法。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是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学生的作文,然后用相同的方式讲评作文的主要问题,所有的学生要尽力适应教师单一的教学。而运用作文评价量规进行评价,会促使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关注到个性差异,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标签:评价量规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文学论文;
用评价量表指导学生修改习题的有效尝试_评价量规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