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成长为“地理专家”的有效途径_地理论文

地理教师成长为“地理专家”的有效途径_地理论文

地理教师成长为生活中“地理专家”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有效途径论文,教师论文,专家论文,生活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司马迁“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遂有《史记》一书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地理学家就是在“究天人之际”中推动了地理学科的不断发展,由此扩大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范围。例如,躺在病床上的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因在地图上无意中发现了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相似,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为当前世界海陆分布的现状提供了一种可以接受的解释。

      正如有学者所言:“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所包含的事物,既有自然方面的,也有文化方面的,而地理学始终涉及对这二者的了解。”[1]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专业人员,地理教师应敏感于对生活中各种地理现象的观察、探究与解释,致力于成为生活中的“地理专家”。这样就能逐渐形成用地理学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与生活的习惯,促进地理教师学科素养的积淀与专业能力的提升。实现这一专业成长目标需要地理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地理现象的敏锐观察者

      地理现象是指地理事物在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外部形式和表面特征。具有深厚学科素养的地理教师能够敏感于各种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变化。他能够发现夏季一场暴雨与河水突然泛滥之间的关联,能够从大气状况的分析中预见到大气污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能够从中东乱局的新闻中读出石油价格上涨的未来趋势……

      地理观察的对象包括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地理过程等。教师在地理现象的观察中应做到以下三点:

      1.要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目的、要求越明确,观察者对知觉对象的反映越完整、越清晰,观察效果就越好。地理教师平时需要有意梳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特别是那些与中学地理课程内容关系密切的地理现象,对这些地理现象形成的原因、呈现的特征以及发展的趋势等进行思考。还要在某段时间内特别关注某个具体的地理现象,整理与此地理现象相关的知识内容、原理规律、观点论述等资料,梳理自己在深入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和猜想等,并尝试解决这些疑问或验证这些猜想。这样才会有意识地去观察地理事物、现象的主要方面,使知觉的选择性服从于观察的目的要求,提高观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观察当地某条河流水质变化的情况,可选择流经城区的不同河段作为观测点,连续观测其水质情况并及时记录。

      2.要全面兼顾重点

      观察是思维的触媒,是思维活动的启动开关。观察的片面性必然导致思维的局限性,所以必须避免陷入挂一漏万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观察时,要尽可能地调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形成地理观点,得出地理结论。需要提醒的是,观察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在强调全面观察把握整体的同时,还要注意抓住有关要素进行重点观察。

      3.要坚持长期观察

      要了解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有时还需要对其进行长期观察,如地形的变化、气候的变迁、月相的变化等等。只有通过长期观察,不断积累诸如观察记录、调查资料、照片录像等成果,才能对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作出正确的结论。观察越持久,思考的问题点就越多,对有关地理知识的理解就会越深入。

      二、做地理现象的主动探究者

      宋代大儒程颢说:“凡事思所以然,天下第一学问人”。敏感地捕捉并观察地理现象是地理探究的前提,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地理现象进行专业的分析、思考与结论的提炼,长此以往地理教师才有可能发展为生活中的“地理学家”。

      此处的探究可以理解为“一探究竟”,指的是对地理现象背后的地理知识、原理、规律、过程等的还原与解释。通俗地讲,探究地理现象就是应用包括地理思想在内的科学方法对某一地理现象引发的问题探究的过程。比如对所在城市某一区域暴雨后内涝的问题;媒体所关注的我国南方稻米主产区大面积双季稻改种单季稻等问题的探究。对地理现象的探究,需要在观察一段时间以后,确定探究的方向,提出若干问题,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去进行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用理论进行逻辑推理,再以实地考察和数据验证最初的猜想与推理。

      1.认识世界的地理科学图景

      世界的解释与改变,构成了人类的全部实践活动。这种解释与改变在地理科学上则可以诠释为对作为地理学研究核心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规律的认识及其未来的优化。

      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地理科学的角度看,地理科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地理常识的方式、地理科学的方式和地理哲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构成了地理常识意义上的世界图景、地理科学意义上的世界图景和地理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图景。”[2]在日常生活中,地理教师应努力用地理科学的方式去构建科学的世界图景,也即对地理现象进行科学的探究。

      地理教师对各种地理现象的探究,与专业地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既有相通之处,也有较大的区别。共同之处在于都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要以地理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思维为基础。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专业的研究人员,我们中学地理教师的研究在创新性、理论性等方面要求要低一些,主要表现为对生活中有关地理现象的解释。

      2.遵循地理现象探究的主要原则

      中学地理教师的这种探究活动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需要性原则,即在选择探究方向、对象、内容等时,要考虑它是否有利于具体课程内容、知识原理的理解,是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学科理解,并最终有利于地理教学。

      二是可能性原则,即在选择研究内容时,要考虑是否具备完成该研究的现实可能性,从人力、物力、财力、社会背景等各方面全面考虑,看是否具备完成该研究的必要条件。就中学地理教师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这种“业余式”的研究,意在将中学涉及的地理原理、地理思维用于解释生活,由此深化教师本人的课程理解和学科理解。因此要考虑自身知识背景、研究能力等内外部条件。

      3.了解地理现象探究的一般过程

      传统的研究程序主要是指科研人员所遵循的一种常规程序。它通常都采用归纳法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本文所说的地理现象探究一般包含如下的基本环节。

      (1)选择研究对象

      进行任何一项具体的科学研究,首先都需要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或探究主题的提出应建立在长期追踪某一个地理问题或地理现象的基础上。可以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梳理出一些地理问题,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在众多的问题中选出一个能转化为研究课题的问题,这样就确定了研究的对象。

      (2)搜集整理资料

      资料是研究的前提,任何研究都要以必要的资料作为基础。没有资料,就无从研究,更谈不上观点和创见。资料是研究过程观点形成的基础,也是结论形成的重要依据。

      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如做卡片、做笔记、剪贴报纸、搜集网络资料等。凡是与探究主题有关的理论、学说、概念、观念、经验事实、感性材料等,都要尽可能地搜集全。所获取的信息资料需要经过真伪辨别后再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使原来分散的、个别的、局部的、无系统的信息资料,变成能说明地理事物的过程或整体,显示其变化的轨迹或状态,论证其原理或指出其规律的系统的信息资料。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有利于对探究主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更深入地了解,有助于弄清问题所涉及的各方面概念,有助于在别人的思想启发下发现新问题、形成新观点。

      (3)进行实地考察

      一些地理现象的探究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有着其他调查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真实、有深度、灵活。有些情况下,它的重要性或许要远远大于纯粹的理论研究,对于地理现象的观察与研究更是如此。

      4.地理现象探究举例

      2012年北京“7·21水灾”发生后,笔者即对其进行了持续关注与专题探究。

      笔者的探究是从查找受灾地区的分布范围开始的。之前,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都误以为这次水灾只不过是又一次暴雨之后城市内涝的上演,受灾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西部局部城区。后来通过对多方面资料的搜集与梳理,才发现此次北京“7·21水灾”受灾地区其实包括自河北野山坡风景区及其往东直至北京城区的拒马河沿岸广大的地区。这才发现最初想当然认为的“城市内涝”判断,不过是此次遭灾地区的一小部分而已。就面积统计而言,北京城西部房山区拒马河沿岸的乡村是主要重灾区之一,后期的救援和恢复重建也多集中在沿河两岸地区。

      然后,为分析探究此次水灾的成因,大量地查找、搜集包括北京西部、河北在内的更广范围内降水、河流、地形、泄洪管道等多方面的资料与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结论梳理等探究过程,发现此次水灾的成因至少包括气候气象、地形地势、河流水文、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其中“地质地貌”方面的原因梳理如下:

      北京西部地区的地形大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山为太行山系,沉积岩类大面积分布,山高谷深,河谷纵比降大。所以发源于西部的河流如拒马河等,在上游地区水流湍急;而到了下游平原地区,则因比降变小导致泄水条件差,容易泛滥成灾。

      另外,“北京西部、北部环山的特殊地形,则使被堵截的气流更加‘勤奋’地做抬升运动。这种情形下,一遇到冷空气活动,对流云团就即刻得到强烈发展,诱发高强度的降雨过程。同时,西部和北部的山地则阻挡了降水天气系统的移动,使得其长时间停留在北京地区,延长了降雨过程,降水量因此大增。”[3]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这次事件以近似直播的方式从始至终都吸引了众多公民的关注。透过舆论的众声喧哗,地理教师应该能捕捉到事件背后的地理研究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是对事件进行学科角度的解释,而且也因为此探究活动更多地提醒人们了解并尊重地理环境的存在特点与运行规律,并努力使人类的活动适应而不是破坏地理环境,保持人地关系持久的和谐,减少或杜绝如本次事件中那些无辜生命的消逝等不该发生的故事。

      三、做地理现象的自觉解释者

      对生活中地理现象的探究既是地理教师学科素养累积的重要途径,是其加深地理学科理解、地理课程理解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沟通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重要桥梁,教师因此也获得了用地理科学来解释世界图景的方法。对地理现象探究的最终成果是思考之后的结论提炼与表述,也即完成了对地理现象学科视角的解释。

      1.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作为地理课程的实践者,具有丰富地理学养的地理教师应当了解空间地理诸事象配置的意义,应当了解区域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应具有发现地理问题、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方法等技能。他能够对身边习以为常的地理现象产生思考、探究的兴趣,能够自觉地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去分析、解释这些现象。

      有一年暑期,笔者与一帮朋友到重庆游玩。在感受、品味重庆时尚风情时,有细心的同行女同胞发现“怎么没看见一辆自行车?”其实,作为地理教师的笔者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而且已经暗暗做了地理学科角度的思考。所以笔者不失时机地给他们普及了一下地理知识:与我们生活的江淮平原地势平坦不同,重庆地处山区,地面起伏较大。在这种地形之下,蹬着自行车上坡非常费劲、下坡则非常危险,自行车自然难得一见了。接着又乘机“卖弄”一番:在我们家乡江苏省海安县境内,地势平坦、公路纵横,所以自行车、汽车、摩托车成为最常见的交通工具;而在相邻的兴化市境内,因河网密布,船只成为一些地方乡村人家每户必备的交通工具。这就是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

      相信许多地理老师有过上述类似的经历,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地理专家”的角色,从学科的角度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了阐释。

      需要提醒的是,地理教师在对某一地理现象进行探究、解释时,面临着空间尺度选择的问题。一般而言,我们身边小尺度的地理现象往往更容易进入我们的视野,也更容易为我们所把握、驾驭。像“夏季所亲身经历的城市内涝”“旅游过程中遭遇的暴雨”等等,这些小尺度的地理现象,易于被感知、易于被发现。而如“当地主要种植制度的改变”等地理现象在空间尺度上要大一些、时间尺度也较长,就不容易进入我们观察的视野,因而探究与解释的难度也随之更大一些。需要对该现象进行有关数字的统计、规律的归纳、思维的抽象,然后借助农业发展、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人文地理理论知识的支撑进行系统、深入地探究。

      2.推动地理科学的普及

      地理教师作为地理专业知识、理论、思维的拥有者,还应该自觉地担当起地理科学普及者、推广者的角色,让身边更多的人从地理视角认识这个世界。

      (1)了解地理科普的意义

      地理科普能够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还能够指导人们的生活生产。人是充满求知欲的动物,对于未知的世界总是心存向往,科普可以满足大家求知的欲望,就如同看动作片追求刺激是一个道理。在人类的内心深处,总有着对远古和远方未知世界的好奇。通过地理科学的普及,许多地理知识成为大众的常识,对一些地理现象就能有科学的理解。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麻烦可以用科普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去解决,了解地理现象的来龙去脉可以帮助人们规避风险。比如,假如当初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的决策人了解泥石流灾害的相关知识,就不会将沙兰镇中心小学布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了,也就不会有64名无辜的生命因2005年夏季的一场泥石流而消失。

      (2)熟悉地理科普的主要内容

      地理科普的内容按照科普的性质和任务分为三个部分:

      地理知识。关于地理环境的结构、组成、演变的自然地理知识;关于人类社会经济、社会、文化、人口发展的区域、空间分布规律的人文地理知识;以及关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人地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常识。

      地理方法。人类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和其他科学技术改造自然、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和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气象观测技术、资源普查技术、产业统计分析方法、人口与经济分析方法等。

      地理思想。正确、科学地认识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如辩证唯物的自然观,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协调发展的“人地关系”观,适度增长、协调平衡的发展观等。

      地理知识在其中处于基础性的、核心的地位。地理方法和地理思想蕴涵在丰富的地理知识之中,是在了解和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基础上才能获得的。

      地理教师只有具备了充分的地理素养之后,才能在生活中自觉地从地理学的视角去观察、探究与解释这个世界中的有关地理现象。

标签:;  ;  ;  ;  

地理教师成长为“地理专家”的有效途径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