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2例,选取的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通过骨性融合率和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踝关节稳定性都得以提高,患者末次随访AOFAS总评分(80.95±3.38)分优于术前AOFAS总评分(42.27±4.48)分,手术前后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纠正畸形,提高早期骨性融合率,改善足踝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踝关节融合术;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3-0242-02
足踝创伤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软骨退化变性和骨质增生、骨化,是一种由创伤引起的疾病[1]。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早期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关节疼痛和僵硬,疼痛随活动增加而加剧,晚期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关节活动受损、关节积液、畸形和关节内出现游离体且活动时关节出现粗糙摩擦音,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工作能力[2]。踝关节融合术是一种术后能导致关节骨性强硬的手术,由于手术不影响外部美观,且融合后丧失的功能可由跗中关节部分代偿,故术后效果多较满意,更容易被患者接受[3]。为了探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治疗效果,本文观察了我院收治的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所有患者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32.26±5.63)岁;所有患者病程2~6年,平均病程(3.19±1.61)年;其中右足8例,左足4例。选取的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5年,平均(1.12±0.25)年。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被临床诊断为足踝创伤性关节炎;(2)所有患者均于我院行踝关节融合术;(3)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问题及严重沟通障碍者;(2)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者;(3)临近关节骨性强直不宜进行关节融合术者。
1.3 治疗方法
(1)踝关节融合术:患者均取斜卧位,向健侧倾斜至与手术台成45度角,垫好沙袋,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充气止血带,保持术野清晰,沿胫腓骨下缘弧形切开;显露踝关节后再在骨间膜处纵行切开胫骨骨膜,软骨面切除,然后通过足内翻使踝关节脱位并继续清除关节腔内病灶,清洗伤口;再进行腓骨嵌入移植(期间由专业人员保持踝关节功能位:屈曲90°、中立位,注意防止内翻、外翻或内收、外展),松质骨填充关节间隙及植骨缝隙后松开止血带,完全止血后进行逐层缝合。(2)术后处理及随访:患者术后用石膏将踝关节于功能位进行固定。并观察趾端血运情况。2周左右拆线后改用小腿筒形石膏外固定,12周后若骨性愈合可拆除(期间定期更换石膏)。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24周、48周进行踝关节正、侧位X片,通过X片显示情况观察关节融合情况从而决定患者负重行走时间。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
手术前后踝关节情况参照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来进行评估。AOFAS评分系统是由疼痛、功能和对线三个方面构成的,满分100分,其中疼痛占40分,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占10分,最大步行距离(街区数)占5分,地面步行占5分,反常步态占8分,前后活动(屈曲加升展)占8分,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占6分,踝-后足稳定性(前后,内翻-外翻)占8分,足部对线占10分。最终评分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可;50分以下为差。
1.5 统计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描述,采用t或方差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描述,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选取的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5年,所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感染,钢板、螺钉断裂等情况;患者均于术后12~24周骨性愈合,且均未出现外形明显畸形和不良反应。
末次随访的疼痛、功能、对线各项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术前与术后比较,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创伤性踝关节炎是由暴力外伤、承重失衡、过度负重运动等引起的一种疾病[4]。创伤性踝关节炎会导致步态的改变,即行走时,患肢迈步小,健肢迈步大 ,因其负重力的改变容易出现下肢畸形[5]。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早期出现关节疼痛和僵硬等症状,晚期表现为关节活动受损、关节积液、畸形和关节内出现游离体且活动时关节出现粗糙摩擦音,可影响人的正常行走功能,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对创伤性踝关节炎通常采用矫正畸形、药物治疗、理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和关节清理术、截骨术、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治疗方法,但经临床实践证实,其都存在局限性,不能取得理想疗效。踝关节融合术是一种导致关节骨强硬的手术。随着临床科技和水平的不断提升,踝关节融合术已不断应用于临床,临床应用表明,踝关节融合术是一种能够终止病变,缓解疼痛,纠正畸形并提供关节稳定的有效手段[6]。经本文研究表明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末次随访的疼痛、功能、对线各项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术前与术后比较,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踝关节融合术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早期骨性融合率,改善足踝功能等,虽然其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不愈合和畸形愈合会影响疗效,但是依然被视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标准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武继伟,马雷,王晖,等.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5):608-612.
[2]董新春,何星飞,梁成盼,等.BTEPrimus(RS)训练联合Maitland手法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7):1202-1203.
[3]兰汀隆,董伟杰,范俊,等.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结核43例临床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6,38(4):282-286.
[4]赵光辉,马建兵,肖琳,等.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胫骨近端应力性骨折的临床报道[J].实用骨科杂志,2015,21(1):93-95.
[5]张丽桃.综合消肿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1例的护理[J].广东医学,2016,37(3):474-474.
[6]苏忠良,杨杰,董晓敏,等.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与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的对比分析[J].浙江医学,2016,38(6):416-417.
论文作者:夏先学,蔚芃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5
标签:踝关节论文; 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关节炎论文; 创伤性论文; 术后论文; 畸形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