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性游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平常心论文,孩子论文,游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儿子的教室在幼儿园一楼。每天送儿子进教室后,我都会在幼儿园教室的卫生间站一会儿,通过卫生间的窗户看看他小便、洗手、喝水。儿子有时也会很得意地向我展示他在幼儿园是多么能干。
有一次,我往窗内看时,却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儿子刚刚小便完,正和另一个没提起裤子的小女孩在互相“观察研究”。两个小家伙一本正经地交流着:“你是女孩,所以那样。”“为什么呢?”我差点儿笑出声,但没有打扰他们,赶紧溜走了。那天晚上接他回家后,我没有提这件事。我觉得,这类问题,只要他不主动说,我们就没必要追究。
通常2岁左右的孩子就会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进行辨别,逐渐建立起性别概念,并且通过日常生活或行为表现出来,比如男孩会喜欢汽车,喜欢扮警察;女孩则爱玩娃娃,扮医生等。他们开始了解男性、女性在社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这也算是一种性游戏。
3~4岁的孩子会向父母提出一些有关性的知识和问题,在玩弄生殖器时会有安静舒适的表现。
5~6岁的孩子会亲近同龄异性并玩性游戏,如果被异性伙伴疏远则会有不愉快的反应。
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性游戏”,这些“性游戏”会不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性游戏”不但不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相反有利于日后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在这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孩子的性游戏,而是父母对待孩子性游戏的态度。
“自娱式”性游戏
有的小男孩闲来无事便不由自主地玩自己的小鸡鸡;而有的小女孩可能会夹紧两腿,反复擦动,同时,两眼瞪得圆圆的,眼光发直,两颊通红,全身出汗。这是两种最常见的儿童“自娱式”性游戏。
当父母发现孩子的“自娱式”性游戏,严厉制止大多未必见效,反而会引起孩子更大的好奇,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最好还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避免诱因
尽量不给孩子穿开裆裤,避免孩子“顺手”摸到外生殖器。
不给孩子穿紧身衣裤,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洁,及时治疗孩子的蛲虫、外阴湿疹等疾病,避免外生殖器发痒。局部发痒时,孩子会用手去摸或用力摩擦,久而久之有可能形成习惯性动作。
养成按时睡觉,醒来后不赖床的良好生活习惯,多数孩子的“自娱式”性游戏是在临睡前或刚醒来时发生的。
大人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生殖器,或者经常拿小鸡鸡当话题逗孩子。
●转移注意
发现孩子触摸生殖器时,给他一个玩具或其它令他感兴趣的东西,把他的小手“占”上。
发现孩子夹腿时,对孩子说些有趣的事,或引导孩子玩游戏,同时不经意地轻轻将其两腿分开。
避免孩子经常感觉无聊,丰富孩子的生活,带孩子多去户外活动等。
给予孩子充分的爱抚和关注,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孩子因心理因素而导致孩子无聊、缺乏安全感。
避免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自娱”行为非常关注,甚至是焦虑紧张。
“互动式”性游戏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的“互动式”性游戏而直接干涉,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做了很坏的事,对孩子今后性心理的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可能认为性是罪恶的。但这种游戏也具备一些危险性,比如弄破女孩的处女膜、让孩子的小鸡鸡发炎等。因此,父母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正确引导
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的爱好,将其注意力转移到他更感兴趣的活动上。
切忌大惊小怪,严厉责罚,或给孩子过重的羞耻感,以免导致孩子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
对孩子的性问题,给予简单、明确的回答即可。躲躲闪闪,只会使孩子感到更神秘,从而加重他的好奇心。
准备几本有关身体、出生、生长发育等内容的书籍,为孩子讲解;也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等,使孩子从小就能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性问题。
利用孩子如厕、洗澡、穿脱衣服等机会,直接告诉他人体器官的名称等,告诉他男女性别的差异,使孩子轻松自然地接受性知识。
●安全教育
养成孩子每天清洗外生殖器的习惯,勤换内衣内裤,同时告诉他,性器官像其他器官一样有它的作用,也要注意洁净卫生。
给孩子穿脱衣服、洗澡时可以讲解,人体都有隐秘的部位,具体给孩子指出来,哪些部位不能给别人看或者摸。
教导孩子尊重别人的身体,不应随便看或摸别人的身体。
和孩子一起探讨,什么情况下可以让父母或者老师碰自己的身体,而对陌生人是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