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县明集镇初级中学 2562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泽民同志继“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之后,在“十六大”报告中又强调教育领域要“坚持教育创新”。这个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提出教育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因为创新需要有创新人才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这是其一;其二是,创新要有思想观念创新的前导,教育起着思想观念创新的启动、发动、传播的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进一步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这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挑战,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
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
1.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产生了惧师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创新欲望。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要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知心朋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树立尊重、信任的观念。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因受到教师的尊重而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教师的教育。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要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里话。其次,教师要信任学生,它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教师要淡化过去思想品德课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努力改变学生知识存储器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
1.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比如互相讨论,在讲授新知识时,首先拟定出讨论的问题,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见解和体会,参与到求知的过程中。再如相互质疑,在深化明理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教学的知识点,收集平时生活中同学之间的行为,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在讨论中自己得出正确的结果。
2.创设情境,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辩辩、演演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
新课改中,突出的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养,三是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要教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所以,思想品德课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二是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新课改以后,为教育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创造了时机,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潜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与班队会活动相结合。与班级活动和少先队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课外的延伸,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和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又一有效途径。
四、科学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鼓励中学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导向功能,因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克服智商化倾向。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注重对学生平时行为的评价,重视过程的评价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力求做到知行统一;既要重视学生校内的表现评价,也应试图强调家庭社会的评价。二是评价内容具体、适度、透明。教学前要给学生明确而适度的评价内容、目标和评价细则,使学生对评价有章可循,并使学生的道德评价全面、科学、规范。三是评价方法自主化。在评价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结合家庭评、社会评、教师评,评价结果力求客观、公正、科学。
创新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而是发现、超越,这种发现或超越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才是创新的价值所在。对学生而言,“先进性”必须成为学习活动追求的目标,其具体表现可以是学习方法的科学高效,可以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独到深刻,可以是解决问题方法的简便新颖,可以是知识运用于实践获得某种发现等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持己见,大胆地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批判性,以此来支持他们独特的人格,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论文作者:张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道德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