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对新时期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研究_民族问题论文

切实加强对新时期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研究_民族问题论文

切实加强对新时期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论文,加强对论文,新时期论文,切实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575(2005)01-0005-09

一、如何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把握和处理民族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一项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的重要任务。前不久,中央政治局专门安排集体学习了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几个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就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强调要坚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强调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还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研究。

简单地说,我们要用三个眼光来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一是世界的宽广眼光;二是历史的深邃眼光;三是全局的战略眼光。

(一)用世界的宽广眼光来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也就是说,要从国际大环境来观察和研究我国的民族问题。大家都知道,当今世界有两个热点和难点,有人比喻说,有两座火山一触即发,这就是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当今世界,民族和宗教这两个问题非常突出、非常复杂、非常尖锐,也非常敏感。世界上发生的大部分大事件、大冲突,甚至有些战争,基本上都和民族、宗教有密切联系。据有关部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发生的较大的事件一共有332起,其中248起与民族问题相关,占全世界发生的大事件的83%还要多。这就充分说明:民族、宗教问题对世界局势有重大影响。当今世界是充满了矛盾的世界,也是充满了民族问题的世界。一般来说,基本矛盾、大的矛盾,第一个是表现在相互激烈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西方世界的矛盾,我们叫做“西西矛盾”;第二个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之间的矛盾,我们叫做“南北矛盾”;第三个是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我们叫做“东西矛盾”;第四个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我们叫做“南南矛盾”。不管是“西西矛盾”、“南北矛盾”,还是“东西矛盾”、“南南矛盾”,这几种矛盾都有特定的内容,特定的涵义。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几对矛盾中,自始至终存在的问题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比较普遍的矛盾根源。

根据民族问题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把它具体区分为三个层次的矛盾。

第一个层次的矛盾是全球性的民族矛盾。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侵害其他国家的主权和其他民族的利益,引起世界人民的反抗,也就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斗争。这是当今世界最突出、最基本的矛盾。其表现大体上有这样几种:一个是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直接发动战争或者侵害其他民族的利益,比如科索沃战争;第二个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西化、分化的策略;第三个是打着“维护人权、人权高于一切”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比如美国十几年来一直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出中国的人权问题;第四个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用他们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直接推行其制度、理念、模式,以及他们的价值观,来侵害其他国家或其他民族。

众所周知,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发动了四次侵略战争:一次是越南战争;一次是科索沃战争;一次是阿富汗战争;一次是伊拉克战争。美国在这些战争中采取的策略是什么呢?除了用军事力量打击以外,主要是靠两个力量:一个是靠反政府力量,再一个是靠挑拨民族之间的关系来推翻别国政府。比如说越南战争,就是美国出武装、越南和老挝的一些少数民族充当了战争的炮灰。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也是这样,都涉及到少数民族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的矛盾是地区性的民族问题。

地区性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泛民族主义。泛民族主义是指曾经生存在同一个帝国、同一个国家的民族要求建立大国。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庞大帝国的,比如说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第二种形式是大民族主义。我们常说的大民族主义和这个概念不同,这是指散布在世界上的同一个民族想建立的独立的、统一的民族国家,比如有人就想尽办法要把包括科索沃、马其顿、希腊等地阿尔巴尼亚人居住的地区统一起来,建立一个大的联合共和国。第三种形式是宗教民族主义。主张不分民族、种族,只要信仰是一致的,就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比如说原来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就是政教合一的国家。这是一种极端宗教主义或者说是宗教极端主义的典型,其危害极大。我到埃及访问时,埃及的三大宗教领袖和埃及大学的校长就讲到:我们国家是信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我们坚决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伊斯兰教极端主义。因为大家都知道,1981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就是被宗教极端分子暗杀的。有一年宗教极端分子枪杀了不少外国游客,从那年开始整整三年里埃及的旅游冷冷清清,没有外国游客观光。埃及和中国一样都是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建筑,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到那里观光,但是那三年,没有外国游客,埃及的经济收入一下子下降了许多。后来政府下决心狠狠打击宗教极端分子,到我们去的时候,埃及的旅游热潮又起来了,经济收入一下子又上来了。

第三个层次的矛盾是民族内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国内部的民族政策不得当,处理民族关系不得当,由此所产生的民族和民族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发达国家有,不发达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产生以上民族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归纳为五个方面:一个原因是殖民主义统治,也就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所遗留下来的激烈的矛盾,是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好多国家的民族问题、民族矛盾有历史特点,都是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第二个原因是冷战结束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霸权为民族问题的总爆发提供了机会,冷战一结束,过去两个超级大国争夺霸权所造成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就突出了、爆发了。第三个原因是各国在实施民族政策方面以及处理民族问题时存在的问题,是导致民族纷争的现实原因,也是产生民族问题的现实原因。第四个原因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要求、对恐怖主义问题有双重标准,这是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国际政治根源。第五个原因是经济全球化当中的不平等、不合理问题,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国际经济根源,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当今世界是充满着矛盾的世界,也是充满着民族问题的世界。所以,我们只有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中来观察和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才能看得更清楚,看得更全面,看得更深刻。

(二)用历史的深邃眼光来观察和研究民族问题

也就是说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我认为可以从这样三个问题或三个方面来总结一下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第一,要总结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纵观历史,哪个朝代民族问题处理得好,它的经济文化就繁荣,社会政治就稳定,综合国力就强盛。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个鼎盛时期,都是因为能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比较好地处理了民族关系。一个是汉朝的文景之治,也就是汉朝汉文帝、汉景帝包括汉武帝在位的时期,这个时期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发展得非常快;第二个时期是唐朝的贞观之治,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当上皇帝以后,各民族互相支持,当时长安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最繁荣的国际大都市;第三个鼎盛时期是清朝的康乾盛世,也就是清朝的康熙、乾隆包括雍正时期,国力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三个鼎盛时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就是比较好地处理了民族关系,得到了各民族的拥护和支持,也开始有了一系列比较好的民族政策,其中很重要、比较突出的是和平统一政策。汉朝、唐朝、清朝都很重视和平统一政策。西汉与少数民族和亲56次,唐朝29次,清朝把32位公主嫁给蒙古的王公。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西汉的王昭君嫁给了匈奴单于。我去年年末到内蒙去,特意到昭君墓去看了一下,石碑上刻着董必武的一首诗,高度赞扬了这个历史故事。还有唐朝的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西藏的小昭寺就是专门为文成公主修建的;大昭寺正殿里放的最大佛像,就是文成公主从内地带去的。十几年前我到承德参观,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寺庙:一个是普陀宗乘之庙,再一个是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是藏语“布达拉宫”的汉译,又叫小布达拉宫,此庙完全是按照拉萨达赖喇嘛的冬宫布达拉宫的式样建起来的。而须弥福寿之庙则完全是按照西藏日喀则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的式样建起来的。为什么当时清朝的皇帝要把这两个寺庙建在承德避暑山庄?就是因为清朝的皇帝重视蒙古族、藏族信仰的藏传佛教。把这两个寺庙建起来了,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来了,一看达赖、班禅和皇帝在一起,这就从心理上逐步增强了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对皇帝的向心力。据说乾隆皇帝曾讲过“修一座庙,胜过十万兵”的话。这就是民族政策的作用。

第二,要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当然有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种种原因,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问题处理得不好。苏联领导人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错误地判断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开始时极左,后来又极右。学习民族理论的人都知道,1936年苏联公开地提出他们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民族问题,然而当时却是苏联民族问题非常复杂、非常突出、非常尖锐的时候。大家不妨看看当时的情况:1937年和1944年这个时期,苏联根据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需要,开始了涉及11个民族的整体搬迁,从西部到东部整体搬迁至西伯利亚以及中亚地区,在搬迁过程中死了不少人。由于这些极左的做法严重地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民族感情,使民族矛盾越积越多,越积越深,直至不可调和。大家都知道,目前车臣问题非常突出,矛盾非常尖锐,就有这个历史背景问题。到了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一下子又从极左转到极右,彻底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否定了共产党的领导,所以在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民族危机的总爆发下导致了国家的解体。这个血的教训我们必须认真地总结记取。

第三,要总结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经验教训。

世界上近百年来发生过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一次是和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其特点是反对封建主义,要求建立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国家;第二次是与帝国主义和殖民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其特点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政权,要求解放,要求民族独立;第三次是从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蔓延到全球,对于世界民族问题发展的导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看待这种影响,还有待专家研究,但我个人认为,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有三个特点非常明显:即民族意识增强,宗教意识增强,独立意识增强;另一点就是三个否定: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共产党的领导。我讲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起码有以上三个方面要总结。总结这三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以得出五点结论:

第一个结论,在多民族国家中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否则必然影响社会稳定,导致民族纷争、国家分裂。这是历史反复证明了的血的事实。

第二个结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是共产党人的失败,而是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民族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决民族问题。

第三个结论,人为地扩大或缩小民族问题,采取极左或极右的做法是不可能解决好民族问题的,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解决好民族问题。

第四个结论,多民族的国家必须有正确的民族理论、正确的民族法规、正确的民族政策,才能处理好民族问题。

第五个结论,当今世界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做到五个反对,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民族分裂;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反对暴力恐怖主义;反对泛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及狭隘民族主义。

(三)用全局的战略眼光来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在这方面,我认为有三个问题需要很好地加以把握:

一是要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规律。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邓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但是我发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问题上,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大好的时候,发展建设很快,在这个时候,往往忽略了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第二种倾向是在研究经济问题的时候,还能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但是在研究社会问题包括意识形态问题、民族宗教问题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我认为无论研究什么问题,都应该考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

那么,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基本状况如何呢?我概括了五个字:“多”、“长”、“大”、“边”、“穷”。

第一个是“多”。“多”就是我们国家的民族成分多,少数民族人口多,56个民族当中55个是少数民族,人口接近1亿1千万,而且是多元文化。第二个是“长”。“长”是指历史长,56个民族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实现了三个“共同”:56个民族共同缔造和捍卫了伟大的国家;56个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56个民族逐步形成了共同的目标、科益和理想。第三个是“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仅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即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的面积就占整个国土面积的64%还多。第四个是“边”。大部分少数民族居住在边疆地区、边境地区,全国2万多公里陆地边境线有1万9千多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135个边境县有107个在少数民族地区,其中30多个少数民族与国外同一个民族跨境而居。第五个特点,相对来说是“穷”,即和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历史的原因、自然的原因、客观的原因,也包括主观的原因等综合原因,有三个“落后”:生产力水平落后;文化水平落后;生活水平落后。现在全国近3000万的贫困人口当中有将近2000万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这就是相对来说的穷。

这五个字包含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绝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

这是从战略上看要把握的第一个问题。

二是要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环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最大的突破是什么?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要观察和研究民族问题,也应该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环境中,研究出现了哪些新的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少数民族也好,对于民族地区也好,带来了很多好处,促进了各方面的繁荣发展,也是少数民族群众得到最大实惠的时期。但是我最担心的是什么?一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在这个条件下如何制定新的民族政策,如何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和全国市场经济接轨;第二个是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三个是如何解决好差距拉大的问题。

大家都学过《政治经济学》,也有不少同志学过《资本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按照价值规律去竞争,但原来的基础不一样,弄不好就会造成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差距越拉越大,导致新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会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心理上的不平衡弄不好又会导致政治上的不平衡。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好。靠谁来解决?当然要靠政府、靠政策、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比较深刻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民族工作、民族政策就失败了。所以现在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久前,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专门讲到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问题,强调并指示由国家民委牵头,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通力协作,一定要解决好他们的加快发展问题。我们现在正在做准备,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按小民族、大政策、大发展这么一个思路来操作。

三是要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这是个战略问题。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小康所处的水平,也就是经常所说的三句话: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这三句话突出地表现在民族地区,所以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就在民族地区。可以说,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

二、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特别是时代特征相结合,成功地找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可以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阶段。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因素在不断增多,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第二,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第三,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第四,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第五,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不断地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第六,各民族要加强互助合作,努力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第七,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其他各种问题的基础。第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制度。第九,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第十,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交织在一起,在处理民族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对党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怎么贯彻落实?我体会要把握六个问题,就是要把握一条规律、一个主题、一个核心、一个大局、一项制度、一个关键。

(一)把握一条规律

就是说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是五个“性”,即: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这是民族问题基本规律的五个特征。

首先是民族问题的普遍性。全世界将近30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实际上民族问题非常普遍。当今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世界,也是充满民族问题的世界。民族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第二个是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民族问题长期性主要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民族问题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产生、发展、融合、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是一条客观规律。用强制、同化、暴力、行政的手段去消灭一个民族是不可能的。德国法西斯用战争、暴力的方法杀害了600万犹太人,犹太民族难道就被消灭了吗?用暴力、强制、同化的方法是不可能消灭一个民族的。一些西方国家对待民族问题都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杀戮政策,几十万几十万地杀,有时一次屠杀50万人口,甚至100万;第二个阶段是采取强行同化政策;第三个阶段是保留地政策。对他们的保留地政策也很难评价,我们的同志到某国去参观民族村,那里的男女老少全都没穿衣服,他们的保留地政策搞得跟动物园差不多,这是什么民族政策?这里有什么文明?有什么人权?有什么发展?这就是所谓发达国家对民族文化采取的保护政策。现在开始搞多元文化,确实有的发达国家的多元政策搞得不错,各有千秋,也各有利弊。但是我认为表面上是多元文化,实际上完全是自己的理念。不可否认,民族的差异和民族的特点将长期存在,在不同的国家民族问题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要让各民族充分地发展才能真正地融合,只有真正地发展,才能够使各民族心甘情愿地融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民族问题,解决民族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种事物要自我消亡,必须在高度发展之后才能够走向消亡。解决民族问题也是这样。要搞好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之后,精神文明才能够高度发达,民族才能走向消亡。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首先是阶级的消亡,然后是国家的消亡,最后是民族的消亡,全世界都是如此。这就是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第三是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我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概括为“八个问题交织在一起”:1.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2.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在民族问题比较突出、比较尖锐的地区往往都是历史和现实矛盾比较集中、比较突出的地方);3.国际问题和国内问题交织在一起;4.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交织在一起;5.传统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交织在一起;6.合法的民族宗教活动和非法的民族宗教活动交织在一起;7.民族问题和社会问题,包括教育问题、计划生育问题、资源生态问题、就业问题等等问题交织在一起;8.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

国际上的民族问题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要涉及国家主权问题、领土问题、国际关系、双边关系、多边关系、人权问题等等,所以民族问题非常复杂。

第四是民族问题的国际性。有些民族问题往往超出一国范围成为国际问题。比如,美国入侵伊拉克,使美国与世界伊斯兰国家之间也存在了矛盾;再比如科索沃问题本来是南斯拉夫的问题,结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参与进来,后来俄罗斯也派兵进去,再后来美国炸了我国的大使馆,激起了我国人民的强烈抗议。

第五是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历史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一直把我国的民族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民族问题是关系到我们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建设成功的大问题。

这五个特性就是我们在研究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中必须很好把握的一条规律。

(二)把握一个主题

也就是说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胡锦铸同志去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表的一篇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这两个“共同”的内涵很深刻,是对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客观而精辟的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民族政策的基本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更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新时期、新阶段对民族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新的层次。所以,我们只有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才能把握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才能把握民族工作的重心,才能实现民族工作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上有三次重大的突破,也是三次重大的飞跃。

第一次突破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彻底否定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这一错误观点,实现了民族工作上的拨乱反正,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进一步确定了民族问题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解决民族问题,不能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民族问题,而是要用促进发展的方式来解决民族问题。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当然,这个问题现在看起来似乎比较简单,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彻底搞清“民族问题是不是阶级斗争”却很不容易。

第二次突破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学地阐述了民族问题的内涵,即什么是民族问题,也就是“一个发展,三个关系”(民族自身的发展,民族和民族、民族和阶级、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我们都学过民族理论,我在大学也学过民族理论,但没有看过、没有听过这么全面的详细科学的论述,特别是把发展纳入民族问题当中。一个民族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必须要发展,要朝文明发展。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核心。发展才能解决问题,不发展说明不了一切,更解决不了一切。所以把发展纳入民族问题的内涵是非常正确的,是与时俱进的,也是科学的,是确立科学发展观的一个范例。因此,党中央确定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核心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矫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第三次突破是胡锦涛同志去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提出了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揭示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为我国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对这三次民族理论建设上的大突破,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必须大力宣传,必须全面落实。这也是需要很好地加以把握的。

(三)把握一个核心

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了一系列“兴边富民”的政策和措施。现在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我认为党中央主要是从以下五个因素来考虑的:第一是战略因素(即邓小平同志讲的对“两个大局的考虑”);第二是民族因素(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都居住、生活在西部地区);第三是贫困因素(西部地区人口的贫困面大);第四是安全因素(西部地区的国境线占我国陆地边境线的86%,西部地区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4%还多);第五是生态因素。

这五个因素我们要结合在一起考虑,它们都涉及少数民族,涉及民族问题。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立足点和着眼点这个问题,江泽民同志等很多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都多次提到,就是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为了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三个既要又要”:1.既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又要给予更优惠的政策;2.既要帮助民族地区把经济搞上去,又要帮助民族地区发展各项社会事业;3.既要搞好中央的政策扶持,又要搞好各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

对民族地区的投入,首先是政策投入。少数民族有自己的特点,各民族之间文化上有差异,发展也不平衡,我认为有特点就要有政策,有差异也要有政策,有差距更要有政策。没有政策就搞不了,政策非常重要。这是又一个必须要把握住的。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一个大的方向,维护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胡锦涛同志讲过:“团结就是福,分裂就是祸。”我认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对于民族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非常担心会有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事情发生。当然,如果我们平时工作做得好,扎扎实实,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解决问题,或者当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解决了,有的问题就不可能发生。

(四)把握一个大局

中国解决民族问题有“三个最好”:一是中国的民族理论研究得最好;二是民族政策制定得最好;三是民族关系处理得最好。之所以有三个最好,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党和国家对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高度重视。第二,实事求是,在民族工作中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会有曲折,或犯过错误,但是我们做到了实事求是。第三,博大胸怀,我们党在对待和解决民族问题上有博大胸怀。比如,解放初的1950年,中央政府组织访问团到民族地区访问。出发前,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把访问团的全部成员召集到一起,指示说,过去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剥削、压迫、排斥少数民族,你们这次到少数民族地区去访问,要怀着赔礼道歉的心情、还债的心情去慰问少数民族。当时,南方访问团的一位副团长站起来说:过去是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少数民族,现在怎么还让我们赔礼道歉?周总理非常动情地说,我们既然接受了整个家业,还不能接受他们所欠下的债务吗!周总理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我再举一个例子:1954年全国开人大会,19岁的达赖和16岁的班禅到北京后,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几次接见他们。达赖、班禅准备返藏的头天晚上,他们找到工作人员,请求再见毛主席一面。当时已是深夜,工作人员劝他们:“你们都见过主席几次了,而且毛主席工作很疲劳,让主席休息吧。”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当毛主席知道达赖和班禅明天一早就要回去时,便连夜到他们的住地看望他们,使他们非常感动。毛主席深夜看望达赖和班禅看起来是小事,但却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博大的情怀。还有一个例子:1995年12月,十一世班禅座床典礼结束后,按惯例到北京接受国家主席的接见。当时十一世班禅年仅5岁,但江泽民同志跟他谈话时,每一句都尊称他为十一世班禅大师。参加会见的同志深受感动,十一世班禅大师由衷地讲了三句话:感谢党中央、感谢江泽民主席;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好好学习宗教知识;一定要成为爱国、爱教、爱西藏的好活佛。这个例子也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同志的博大胸怀。

那么,如何做好民族工作呢?首先要坚持“三个基本教育”: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教育;第二是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教育;第三是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常识教育。我们呼吁各级领导都来关心这个问题,让小学生尝试接受民族宗教基本常识的教育,中学进行民族问题基本政策的教育,大学进行基本理论的教育。我们要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民族和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常识。

同时,要进行“四个维护”的教育,即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这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再就是要加强“三爱”教育,即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的教育。其中爱国主义是最根本、最基本的教育,因为只能有了大家才可能有小家。

总之,在我们这样的国家,一定要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维护整个国家的大统一。所以在我国,讲任务一定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一定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团结一定是56个民族的共同团结,讲前途一定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

(五)把握一个制度

这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党的十五大明确的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一个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再一个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们正在逐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条例。

(六)把握一个关键

这就是要抓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长远的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讲过,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民族的发展怎么样,关键是领导干部。民族工作要搞好三个形象:在国际上搞好中华民族的形象;在中华民族中要搞好少数民族的形象;在少数民族中要搞好民族干部的形象。这三个形象中关键是干部形象。中央民族大学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少数民族地区的省市、自治区、自治州,很多骨干是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的,省部级领导就有60多个,厅级领导干部也很多,处级干部更多。可以说少数民族地区的骨干力量相当一部分是中央民大毕业的,当然还有其他民族大学毕业的,如西南民大、西北民大、中南民大等。我们在西山办的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今年已经培训了一万多人。今年的大培训搞得不错,就是因为有了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其中,中央民族大学也做出了贡献。我们有许多同志都为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干部培养、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要搞好民族工作,关键是要培养好一大批民族干部,这是非常重要的。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目前培养的少数民族干部结构还不太合理,有“四多四少”的现象:即政治型干部多,经济型干部少;行政型干部多,管理型干部少;文化型干部多,科技型干部少;封闭型干部多,开放型干部少。这种干部结构,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是不利的,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我们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方面已实施了“七大工程”。

当前,我国的民族关系处于最好的时期。我们找到了一条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将继续谱写民族工作的新篇章。

(本文根据李德洙同志2004年11月5日在中央民族大学所做报告的录音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题目为编者所加)

〔收稿日期〕2004-12-02

标签:;  ;  ;  ;  ;  ;  ;  ;  ;  

切实加强对新时期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研究_民族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