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洪斗争对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有力推动_政治论文

论抗洪斗争对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有力推动_政治论文

论抗洪斗争对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有力推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军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惊心动魄的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使我军经受了一次近似实战的摔打和锤炼。抗洪斗争作为一次几乎是全军性的重大行动,所展示出的我党、我军的时代风貌,对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尤其是对面向新世纪的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抗洪斗争所显示出的我党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强化了全军官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永葆人民军队本色的思想观念。

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英明决策,科学部署,调兵遣将,领导和指挥百万军民与洪魔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在党中央“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战略方针的指引和召唤下,灾区的广大干部群众舍小家保大家,舍局部保全局,奋勇参加抗洪抢险战斗;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聚集了气势磅礴的力量;30多万解放军、武警官兵和500 多万民兵、预备役官兵,火速从四面八方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绘制了一幅与天奋斗、气壮山河的抗洪图,充分展示出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这种凝聚力和号召力使全军官兵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坚强有力的,完全能够驾驭国内外各种复杂局势,是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爱戴和信赖的;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须臾不可离开的魂魄,坚决听从党的指挥,是我军永远不可战胜的法宝。抗洪抢险是一场严峻的政治考验。在考验面前,我军坚决听从党中央、江主席的指挥,用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向党向人民向祖国交了一份“政治合格”的优秀答卷,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全军官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的思想观念。“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敌对势力在推行其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战略图谋的过程中,一直处心积虑地想以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等论调挑拨并离间我们党和军队的关系,诱使我军脱离接受党的绝对领导的轨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局势,总结抗洪斗争的经验,使我军官兵进一步坚信:只有按照江主席关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军队都要以党的目标为目标,要教育广大官兵永远成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忠实执行者和捍卫者”的要求,继续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和首要任务,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军,才能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永远不变。

抗洪斗争所显示出的我军视人民利益重于一切的高度政治觉悟,进一步增强了全军官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几十年来,在这个宗旨的教育和引导下,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翻身解放和幸福生活,我军一代又一代官兵乐于吃苦奉献,甘愿流血牺牲,面对艰险义无反顾,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这种视人民利益重于一切的高度政治觉悟,在这次抗洪斗争中,又一次得到充分展示和升华。参加抗洪战斗的广大官兵,舍弃个人利益,不顾自家安危,或推迟婚期、中断休假,或带着病痛、路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扑在抗洪抢险上。他们心里装的是灾区人民群众的安危,是国家财产的安全,惟独没有自己。以高建成为代表的抗洪烈士,在波涛汹涌、巨浪排空的险要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和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凯歌,向人民献出了赤胆忠心。抗洪部队官兵这种“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了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新形势下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进一步启迪和增强了全军官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当前,国家经济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部队建设和改革的任务相当繁重,其中许多重要工作,如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搞好部队的调整改革,贯彻党中央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决策,积极参与和支持全国反走私的联合行动和专项斗争等等,都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建设和改革大局、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同时,我军官兵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有的家属或亲属下岗,有的家属随军后一时找不到工作,军队体制编制调整中一些同志面临着进退去留的问题,官兵转业退伍后工作安置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坚信,军队面临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牢记我军宗旨,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顾全大局,为国分忧,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人民军队必将伴随着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的富强而逐步地更加强大起来。

抗洪斗争所显示出的官兵一致、生死相依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密切了全军官兵情同手足的内部关系。

官兵一致、尊干爱兵的优良传统,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是我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源泉。60多年前,在长征途中的篝火旁,人们曾被红军干部用马尾给睡熟的战士挑血泡的情景所感动;40多年前,在上甘岭的坑道里,人们也曾被一个苹果传遍全连官兵居然还剩大半的情景所震撼。这一优良传统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扬光大。抗洪部队官兵,在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特大洪峰的坚固堤坝的同时,也以自己所表现出的纯洁真诚的同志爱、战友情,谱写出了新时期人民军队内部关系的新篇章。在抗洪第一线,官兵团结奋战、生死相依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抗洪英雄”高建成生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是把战士奋力推向激流中的一棵树,而自己却被洪水卷走。当洪水冲开防护大庆的两道防线后,某集团军机关干部组成突击队,与基层官兵在最后一道防线上严防死守;当大堤出现洪水漫堤、翻沙、管涌甚至溃口等重大险情的危急关头,各级领导干部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战士,战士们也想方设法地保护干部的安全。110多名将军和5000 多名师团领导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抗洪前线上,人们几乎分不出谁是战士,谁是干部,有时甚至分不清谁是老兵,谁是将军。然而,人们从干部与战士、将军与士兵手挽手、肩并肩共同抗击洪水的壮举中强烈地感受到和解读出凝聚我军内部关系的战友之情、官兵之爱。滔滔洪水,使我军官兵一致、尊干爱兵的优良传统经受了战斗的洗礼,得到了耀眼的升华,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全军官兵情同手足、团结战斗的内部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给我军发展良好的内部关系赋予了新的内涵,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也给官兵关系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遵照江主席关于“官兵一致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变”的指示,认真学习抗洪部队官兵团结战斗、生死相依的经验,着眼形势的发展变化,找准影响官兵关系的主要症结,在工作中努力探索,以爱兵为关键,以端正干部对战士的态度为突破口,从根本上找到密切官兵关系的措施,自觉防止庸俗关系的渗透,切实把新形势下密切官兵关系的工作做实、做细,进一步加强内部团结,为官兵一致、尊干爱兵的优良传统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增添生机和活力。

抗洪斗争所显示出的我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气概,进一步激发了全军官兵压倒一切困难和敌人而不被困难和敌人所压倒的革命英雄主义。

我军素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而享誉于世。但我军官兵的“特别能吃苦”绝不是那种苦行僧式的“自虐”行为,也不是那种无端的“自找苦吃”,而是一种为实现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而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壮举;我军官兵也并非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宁愿做出个人的最大牺牲。抗洪部队打硬仗、打恶仗、打持久战的事迹,集中展示了我军英勇顽强、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大无畏气概。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军抢堵决口、排除险情5762处,抢修加固大堤7620公里,转移物资7892万吨,抢救转移群众420万人,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赢得了抗击长江8次特大洪峰和嫩江、松花江3次特大洪峰的辉煌胜利。抗洪抢险战斗, 既是人与自然灾害的生死搏斗,也是对官兵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极限的严峻挑战。高难度的抢险,高强度的劳作,高温酷暑的煎熬,洪水雨水的浸泡,连续几十天的持续作战,分分秒秒都在考验着全体将士。无论是年长的将军,还是年轻的士兵,在这场特殊较量中,都忍受住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洪水涨一尺,斗志高一丈,情况越是危险,官兵越是不屈不挠,表现出了超人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全军官兵压倒一切困难和敌人而不被困难和敌人所压倒的革命英雄主义。抗洪部队的经验告诉我们,官兵在危险时刻的英勇顽强,绝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和“感情冲动”,而是平时长期培养和熏陶的必然结果。树有根,水有源,将士勇猛党哺育。江泽民同志任军委主席以来,十分重视对全军官兵进行我军优良传统教育,号召全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本色,使部队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和奋发拼搏的精神状态。抗洪抢险的实践还证明,不仅在战争年代我军能保持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在和平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只要我们把继承与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依据新的实践赋予老传统以新的时代内容,就能使我军优良传统作风得到更好的发扬,永远保持高昂的战斗作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更大的胜利。

抗洪斗争所显示出的军队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进一步焕发了全军官兵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的政治热情。

我军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人民的子弟兵。70多年来,我军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最紧密的血肉联系。“军队上前线,人民是靠山;人民遇危难,军队冲上前”。军政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又一次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滔滔江水,千里江堤,随处都可以看到军民挽手并肩、共御洪水的场景: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闪耀的红星;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官兵奋不顾身的身影;哪里有将士,哪里的群众就有安全感。正是靠这种“视人民为亲人,为人民勇舍身”的行动和精神,我军才让人民信赖,让群众放心;正是有了这样一种无声的承诺,人民群众才与我们肝胆相照,休戚与共。军队为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人民对自己的军队一往情深、全力支援。在同洪魔搏斗的日日夜夜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抗洪部队有多少次紧急行动,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就有多少次紧急支前。没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子弟兵就寸步难行。为了支援抗洪部队紧急空运,地方民用交通管制部门首次调度指挥了军用兵员物资运输机并保障了飞机的安全起降;为了支援抗洪部队,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筹措粮秣、征调车船、收集器材、购置衣被;为了支援抗洪部队,人民群众或腾出最好的房子给部队住,或免费提供电话、修车和加油服务,或给子弟兵送饭送水、送医送药。据统计,抗洪期间,灾区地方政府为抗洪部队提供了 980吨油料保障,18万元的卫生药品和 300万元的伙食补助。在抗洪大堤上随处可见人民群众支前拥军的感人场景,涌现了用自己的乳汁解救中蜂毒的护堤战士的“新时期红嫂”;“抗洪英雄”牺牲后,又把烈士的哥哥送上抗洪第一线的“英雄好母亲”;惊悉儿子牺牲,从外地赶赴抗洪前线接替儿子再战洪魔的英雄父亲;以及成千上万节衣缩食、箪食壶浆慰问抗洪子弟兵的人民群众。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新时期军民团结的纽带不是来自钱物,更不是来自市场交换,而是多年来延续下来的军民鱼水情。人心换人心。子弟兵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行动,深深打动了人民群众的心,因此,当这支军队遇到困难和危险之时,人民群众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军队;会像疼爱自己的骨肉一样百般疼爱自己的官兵。这次军民携手抗洪的斗争实践还证明,和平建设时期,军队为人民的安宁、国家的昌盛和繁荣而存在而发展;人民群众则始终是军队建设的坚强后盾。军队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的空前加强,这是抗洪斗争取得的一个宝贵的政治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只要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标签:;  ;  ;  ;  ;  

论抗洪斗争对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有力推动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