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唐 黄
(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摘 要] 本文总结梳理了六盘水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深度贫困地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在“后脱贫”时代提出合理科学的发展方案,为六盘水市在全面小康最后冲刺阶段实现脱贫攻坚任务、消除绝对贫困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六盘水
1 存在的问题
六盘水在脱贫攻坚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主观上看,剩下的扶贫对象大多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不足,部分贫困农户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要我脱贫”转向“我要脱贫”的主体意识不强,成为摆脱贫困的内在障碍。客观上看,六盘水自然条件恶劣,喀斯特地貌突出,耕地破碎,生态脆弱,石漠化严重,山高坡陡,居住分散,工程性缺水严重,贫困程度深。极贫乡镇的贫困群众居住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生态条件极其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贫困问题呈现出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
另外,极贫乡镇交通基础设施、教育、文化以及卫生等方面建设发展滞后。精准扶贫面临综合性特征,突出体现为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领域存在问题多、难度大,且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机制并未形成,乡村可持续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未形成联动机制。
1.1 主观上
1.1.1“思想贫困”问题突出。中国农村发展的固有模式是小农经济,一定程度上农民存在“患寡”的思想。脱贫攻坚到后期,剩下的都是观念落后、思想守旧的村民,加之扶贫对象文化水平低、脱贫观念淡薄,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需要时间。“观念不通,贫穷不脱”,农民观念素质限制了就业能力,相应的就业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1.1.2 贫困户内生动力不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协会与形势发展有一定脱节,农业组织化程度低。未脱贫的村民中存在这样的村民,对国家政策认知低,得过且过,“心”“智”“志”“技”等方面不成熟,还有拖沓、懒散思想,形成了自身长期以来的“等、靠、要”思维,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术后即刻及术后24个月侧凸和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术后冠状面及矢状面偏移与术前相比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尽管侧凸和后凸Cobb角均有显著改善,部分患者术后仍残留冠状面或矢状面失衡,可能与骨盆倾斜等原因有关[15]。术后24个月SRS-22问卷各项得分及总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2.1.2 抱团取暖,走规模经营道路意识不强。当前经济发展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产业的选择和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形成多部门、多产业联动的体制机制。在加快土地流转后,要实现产业优化,聚集效应,朝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以六盘水成功的产业看,形成规模经营的不多。有的产业可以形成规模,如水城县比德镇曾经种植山药、小黄姜,但是布局单一、不具规模,与产业选择、优化和多方面的支持分不开。
1.2 客观上
(2)日本灯桩设计建设。日本海上保安厅在灯桩设计建设方面,全部推行标准化建设。其发展的思路是:灯桩设计建造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
2.1.1 对自身资源禀赋研究不深。过去在推进扶贫工作的进程中,六盘水有盲目发展的势头,如跟风规划、拍脑袋决策的情况。有的产业小、散、弱,重点不突出,规模化程度不够,“小生产”难以适应消费“大市场”。有的市场把握不准,生产什么、需要什么分析不透彻,且挖掘特色优势不够,没有形成具有本地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或产品,或者农业深加工、精细化开发不够,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
1.2.3 利益联结不紧密。有的公司、合作社享受扶贫政策或惠农政策,但是没有与贫困户按要求建立和执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成效不明显。有的利益分配不合理,存在“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现象。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不深,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极贫乡镇一般缺少经营主体,即便有经营主体,往往又缺乏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持,抵御风险能力弱,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的合作社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带动能力弱,存在空壳社、僵尸社现象。
2.1.3 资源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社会组织帮扶不足,创新机制不够。现有的资源供给和需求不成比例,发展不充分,不仅是政府单方面所作为,更要思考社会上团体组织能否发光发热,创新现有帮扶模式,注入新鲜血液。乡村发展具有潜力,但如何将现在有效的资源供给充分挖掘,实现“物有所值,物尽其用”还有待探究。
1.2.1 脱贫指标体制机制不完善。在核对贫困户信息时出现贫困户自身信息和村委会掌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精准识别面临数据难题。人口精准识别难、地理精准扶贫难,导致帮扶措施制定不精准、产业扶贫成效不理想[1]。现实中缺乏长效稳定带动脱贫的机制,一定程度上出现政策制定与实践脱轨的现象,扶贫政策无法精细化、制度化和政策化。精准扶贫的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一定程度上贫困农户返贫风险大时无能为力,后续帮扶乏力。
2 难点分析
2.1 产业选择不精准,扶贫成效不理想
1.2.2 扶贫干部考核体制机制不完善。扶贫干部驻村任职中存在一句顺口溜:“农村工作难干,扶贫干部想哭。”一些轮战的干部能力有限、认知不到位,无法从更高层面统筹扶贫工作。驻村工作队在整合社会资源、资金使用上缺乏统筹目光。在选派贫困程度深的乡镇、村领导干部时,对照任务指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干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与坚中之坚的形势不相适应,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强,思想上主次不分,工作上丧失机遇,行动上贻误战机。驻村过程中,党政主要领导、班子成员精力不集中,没有形成聚焦难中之难的合力。扶贫干部的指标考核需细化科学化,当前缺乏相关的完善考核考评机制。
1.1.3 乡镇人才流失严重。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百千万人才工程”选拔到乡镇工作的村干部,因为待遇、自然条件等原因,不愿意长时间在农村工作。近年来,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大多数来农村工作的人员只是为了获得基层工作经历,不用心、不用情、不用力。农村留不住人才,而村无人则不兴,久而久之导致恶性循环。乡村振兴的一大指标就是人才振兴。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基层、打基础是我们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法宝,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和边缘化问题,如果我们坚持精准施策、多点推进、持续发力,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强、工作实、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2.1.4 农村旅游精准扶贫管理不够。六盘水市是西南地区欠发达的资源型城市,地处乌蒙山区,优势凸显。六盘水自然风光旖旎,如北盘江大峡谷、妥乐古银杏、梭戛生态博物馆、百车河温泉、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以及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等,都是可以向外界宣传的名片。然而,现状是它们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并不高,配套设施不够,缺乏旅游扶贫专门的管理机构,旅游部门和扶贫办不能完全融合,从而无法实现精准管理[2],同时无法实现对旅游扶贫的全方位监督。另外,旅游开发管理配套不到位,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专业性有待提高。
2.2 金融助力不够,资金来源受限
助力脱贫攻坚,离不开资金支持。现实中,金融供给不充分,金融支持力度不够。脱贫发展需要和“三变”改革所需资金量巨大,而精准扶贫资金来源单一有限,政策没有明显边界。资金一直是扶贫开发的重大难题,表1分析了影响扶贫的金融因素。
表1 可能影响扶贫的金融因素
2.3 “后扶贫”时代与可持续精准乡村开发存在断层
六盘水市当下有的县区已实现脱贫,有的驻村干部已经撤回各自单位,包保扶贫对象已无后顾之忧。然而,精准扶贫应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将产业选择的精准、资金支持的精准、人力支持的精准作为“后扶贫”时代的目标。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则农村兴,没有产业的农村无法脱离过去的藩篱。产业选择方面,有的地方存在跟风现象。这里的人力因素包括振兴乡村的村民和发展乡村的人才,无人则乡村振兴无从谈起。当下有的村还存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也是影响乡村振兴的一大因素。除“人”的问题,还有深层次问题。
马尾大桥跨江段主桥分左右幅,采用双向八车道,桥面宽度42.5 m,设计荷载等级为城市-A级,抗震设防烈度等级为Ⅶ度。马尾大桥主桥桥型布置如图1所示,主跨采用240 m空腹式钢-混凝土混合变截面连续箱梁结构,其余各跨均采用变截面连续混凝土箱梁结构,主桥桥跨布置为795 m。
参考文献
[1]邢晓娟.试论中国精准扶贫的难点及对策[J].邢台学院学报,2018(4):16-17.
[2]杨娜.六盘水市旅游精准扶贫现状、问题及改善措施[C]//2016年首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6.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9-35-2
作者简介: 唐黄(1983—),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传统文化。
标签:精准扶贫论文; 精准脱贫论文; 六盘水论文; 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