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安全输血论文_蒋海霞1,闫爱美1,李玉红2

1潍坊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261041;2 青州市中医院 262500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情况,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重要性和高危科室。方法: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对需要输血的 2500 例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结果:2500例申请输血的患者不规则抗体总阳性率为 1.0%;微柱凝胶检出的敏感度为 100 %,聚凝胺法敏感度为 88.0%,2种方法的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病科、肛肠科以及肾病科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率占了总阳性率的 80.0%。结论:微柱凝胶法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检敏感度高,更有利于保证临床上的输血安全;对于肝病科、肛肠科以及肾病科等出现反复输血的科室,在输血前更应该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以减少输血风险。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微柱凝胶法;输血安全;交叉配血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由 ABO 血型鉴定误差引起的速发性溶血反应发生率正在显著减少,现有资料表明,不规则抗体是引起溶血反应的主要原因。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特别是对于高危科室的输血者,可有效降低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我院采用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对 2 500 例申请输血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旨在分析不规则抗体出现的危险因素和筛查技术的选择,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 3 月—2015年 3 月期间输血前备血的2 500例患者,男 1 280 例,年龄 25 ~ 78 岁,平均年龄(35.1 ±2.9)岁;女 1 220 例,年龄 22 ~ 80 岁,平均年龄(32.1 ±1.9)岁。

1.2 试剂与仪器

抗人球蛋白试剂,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标准试剂红细胞,37 ℃专用孵育器,卡式离心机,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以上均由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3 方法

1.3.1 聚凝胺法 聚凝胺试验主侧:受血者血清2 滴加供血者 3 %~ 5 %红细胞 1 滴;次侧:供血者血清 2 滴加受血者 3 %~ 5 %红细胞 1 滴。2 管各加低聚液 0.65 m L 和聚凝胺液 2 滴,混匀后 3 000r/min 离心 1 min,弃上清液,加解聚液 2 滴,轻摇观察结果,凝集在 1 min 内散开为阴性,1 m in 内不散开为阳性。

1.3.2 微柱凝胶法 ①凝胶卡上做好标记:Ⅰ、Ⅱ、Ⅲ;②分别向凝胶孔相对应加入 50 μ L 0.8 %的筛查红细胞Ⅰ、Ⅱ、Ⅲ;③分离被检者的血清或血浆,确保无纤维蛋白块存在,加入被检患者的血清 50 μ L;④置 37 ℃专用孵育器中孵育 15min;⑤放入专用卡式离心机离心 10 min,然后观察结果;⑥取出观察结果:红细胞相互凝集,滞留于凝胶分离柱上方或中间为阳性;反之,游离筛检红细胞能通过凝胶分离柱沉降到分离柱底部为阴性。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行χ 2 检验分析,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规则抗体筛查率

筛查 2 500 例申请输血的患者,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 25 例(1.0 %),男 12 例,女 11 例(见表 1),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自身抗体 5 例,同种异型抗体 20 例,抗-E 11 例,抗-D 2 例,抗-c 2 例,抗-e 3 例,抗-C 2 例,抗-M ur1 例,抗 N 1 例,抗 JKa 1 例,抗 Fy a 1 例和抗 JK b 1例。微柱凝胶检测法的敏感度为 100 %,微柱凝胶法单独筛选出抗 JKa、抗 Fya、和抗 JK b 各 1 例;聚凝胺法,敏感度为 88.0 %。2 种方法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高危科室分析

25 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肝病科、肛肠科以及肾病科占了 20 例(80.0 %),其他科室占了 5例(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5例患 者 中,20 例(80.0 %)有 输 血 史,10 例(40.0 %)有妊娠史。抗体效价在 1 ∶256 以上的15 例,14 例出现在肝病科、肛肠科以及肾病科。

3 讨论

3.1 血型不规则抗体

血型不规则抗体是指除 ABO 血型系统的抗体以外的所有抗体,绝大多数为免疫球蛋白 G(IgG)类抗体。IgG 抗体属于单倍体,分子长度约24 nm,主要是经妊娠或输血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盐水介质中不能凝集,只能致敏相应的红细胞,在木瓜酶、牛血清蛋白、抗人球蛋白和凝聚胺等条件下使致敏红细胞发生凝集。近年的研究表明,不规则抗体是引发迟发性免疫反应和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不规则抗体在正常人群中检出率为 0.2 %~ 2.5 %,由于检出率低,往往被医生所忽视。许多医院已经展开了 Rh(D)抗原的常规检测,对 Rh 阴性的患者进行同型输注,但是 RhE、C、c、e 阴性患者并未输同型血,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引发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

3.2 不规则抗体筛查

由 ABO 血型不相容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主要由人为差错引起,现在各个医院规范输血科制度以后,已经可以避免,本院 10 年间未发生此种事故;回顾性分析本院 10 年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现 ABO 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的主要原因。笔者研究发现,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在输血人群中阳性率占 1.0 %,与正常人群中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率相符。由输血产生的免疫性抗体,以 Rh 抗体为最多,本院产生的抗体主要为 Rh 血型系统引起的占了 80.0 %。各抗体频率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抗原的免疫原性及其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抗原的免疫原性愈大,产生抗体的机会愈多。其在种族中分布的阳性和阴性比例越接近,产生抗体的机会也愈多,D 的免疫原性为 50.00,E 仅次于 D,D 阳性者在我国汉族人中分布频率为 0.9966,而 E 为 0.47。所以,临床上溶血性输血反应以抗-E 为最多,而抗-D 占次位。但是 D 抗原现在已经纳入大部分医院的输血前常规检查,避免输血时 D 抗原所致免疫反应,因而抗 D 产生的频率有下降趋势。

为了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选择一种快速准确又灵敏的配血方法是关键,微柱凝胶检测法的敏感度为 100 %,而聚凝胺法的敏感度为 88.0 %。微柱凝胶法是在包含试验需要的各种抗体的特定凝胶柱中加样本红细胞悬液和血浆,进行温育后离心,微柱孔径只允许 1 个红细胞通过,红细胞若凝集成块不能通过凝胶间隙,留在凝胶上端为阳性结果,反之,未凝集的红细胞可通过凝胶颗粒,沉于凝胶底部,为阴性结果。红细胞的凝结程度,决定了其滞留程度,这是否可以判定不规则抗体的强弱程度,笔者将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探讨。聚凝胺是利用低离子介质破坏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使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加入解聚液后非特异性凝集散开,而特异性凝集不会散开。在测定大多数抗体时(如 Rh系统有关的抗体)比抗人球蛋白法、酶法更加敏感,但肝素、止血敏会降低聚凝胺反应的敏感度,部分聚凝胺法阳性结果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或消失,解聚液量的多少有时候也会影响结果的判断,这些可能是聚凝胺法敏感度低于微柱凝胶法的原因。

微柱凝胶法具有灵敏度高、结果稳定可靠、容易判断,而且标本用量少、易于标准化操作,同时便于保存和摄像等优点,适用于临床常规不规则抗体筛检;所以笔者建议应将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别是抗-E 作为输血前常规检测项目,以确保临床安全输血。

参考文献:

[1]翁琼珠,林礼兴.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检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11(8):104-105.

[2]王全立,罗卫东,穆士杰.临床输血与免疫[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35-36.

[3]李流娇,刘凌.微柱凝胶技术在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8):81-82.

[4]胡丽华.临床输血检验[M].2 版.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0:20-21.

论文作者:蒋海霞1,闫爱美1,李玉红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安全输血论文_蒋海霞1,闫爱美1,李玉红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