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纠正孩子任性的坏习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任性论文,习惯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固执已见、一意孤行。有这种习惯的孩子做事情时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听不进他人善意的劝告。如果事不遂愿,就大吵大闹、乱发脾气,或者闷闷不乐、伺机报复。这样的坏习惯当然要及早纠正,否则孩子到社会上必然碰壁,也无法立足。
常常听到许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很任性,气死我了”;还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一个比一个任性,真拿他们没办法”。其实,多数孩子只是有点任性,真正很任性、养成了任性习惯的孩子还是少数。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要把任性同韧性区分开来。韧性是一种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表现为有主见、有追求、有毅力、有耐心、独立性和反抗精神。如少年董存瑞为了参加革命队伍不懈努力,终于如愿。又如有的孩子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劝说其学做工,但这孩子在帮助家长干活的同时坚持上学读书,还取得了好成绩,这也是有韧性的表现。对此家长应当支持。
对于确有任性习惯的孩子,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敢于和胡闹的孩子“较劲”。从孩子的任性的形成来看,多数是由家长无意或有意的娇惯和迁就造成的,家长越是迁就退让,孩子就越是骄横。认识到这一点,家长对任性的孩子就不能手软了。比如,家长带孩子出去游玩,孩子缠住爸爸要背他,爸爸不背他就哭,妈妈劝孩子不要哭,他就在地上打滚,死也不肯走。在此情况下,爸爸妈妈态度要一致,明确告诉孩子不能背他,也可以向前走一段等待孩子,直到孩子起来赶路为止。俗话说得好,“胳膊扭不过大腿”,只要家长坚持不背,孩子一会儿自觉没趣,就会收场。像这样的做法,对孩子任性是个打击,次数多了他就会悟出一点道理——任性是没有好处的,从而改变对别人的态度,不再任性。
第二,要对孩子晓之以理。有的孩子任性并非有意对抗大人,而是事出有因,孩子有他自己的“道理”。对此,家长要仔细地了解孩子固执己见的原因,心平气和地告诉不能任性的道理。比如,有的孩子三番五次地要求家长给他买名牌球鞋,家长不答应他就以不去上学相威胁。经过了解,家长知道孩子班里的几个要好同学都买了这种名牌球鞋,孩子觉得自己不穿这种鞋太没面子。于是,家长告诉孩子小学生并不需要都穿这种鞋子,自己家里经济条件不适合买昂贵的鞋子,讲清同学之间攀比没意思之类的道理,以此来说服孩子。还有的孩子,客人来家里硬着头不出来问候,家长不能简单地以孩子不懂事就迁就他,或者用惩罚逼孩子出来,而要找出原因。如是因为孩子认为客人应该先给他打招呼,给他带小礼品;或是认为客人与他无关;或是他正在忙着功课……总之要针对各种情况说服他要有礼貌,这样孩子就没有借口了。
第三,要预防孩子任性的发作。孩子的任性发作一般是有规律的,他总是在某种情况下才出现固执行为的,对此家长一定要心中有数。当可能诱发孩子任性的条件将要出现时,预先做好“防范”工作,不让孩子的任性发作起来。比如,有的孩子“客来欢,人来疯”,总是缠住到家来的客人不放,对此家长可以在客人来到之前告诉孩子要有礼貌,不要妨碍大人和客人之间的交谈,否则大人和客人就不会喜欢他,也不愿带他到客人家去玩。当客人来家时,要根据孩子的表现,或表扬他表现好,或暗示他该走了,或批评他不该缠客人。这样,不给孩子的任性发作的机会,也会使他的任性逐渐淡化。
第四,要正确地运用家长的权威。大量的调查表明,孩子出现任性同家长不能正确运用自身的权威作用有很大关系。家长平时如果能够真诚地关心孩子、平等地和他谈心、严肃地批评他的过错,就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权威,取得孩子的敬佩和信任,家长的劝说就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任性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如果家长以为自己是老子,自己供养了孩子,就一定要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根本不考虑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就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出现任性的情况。当然,有的家长总是像保姆一样对待孩子,什么都顺着孩子的意愿办,对孩子的无理行为也不能严肃批评,这必然助长孩子的有恃无恐心理,强化孩子的任性。因此,家长一定要正确地运用权威,过于严厉、过于慈悲都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