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1996年开始,以贴沙河为突破口,对市区多条河道进行了驳坎改造、截污、绿化、引水等综合治理,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旧城改造的进度,改善了旧城风貌。但由于城区河网众多,而河道整治涉及面又相当广,河道整治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河道的主体功能要求未达到:河道填堵,水系萎缩;河道防洪标准低,如2007年10月的“罗莎”台风袭击杭州城区时,由于内河河道排水不畅,造成城区大面积受淹;生活、工业污水污染;城市内河环境用水不足。二是在发挥防洪效益的同时,未发挥其改善环境的作用:缺少对城市河道岸线环境改造的规划目标。三是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其所的地理位置和条件,发挥应有的生态、景观、旅游等多种功能。四、河道生态化整治规划的具体措施1.理顺机制,落实职责,坚持长效,细化管理对市区河道的管理责任分工进行调整和理顺,建立健全河道管理长效机制,对市区范围内河道防汛清淤、卫生保洁、排污整治、河岸景观绿化和设施维护管理等全面实施环境管理,并建立日常检查考核机制和责权利相统一的投资分担机制在河道管理中借鉴城市园林绿化、环卫等管理模式,全面落实河道管理目标责任制,成立专业化队伍,分区、分河、分段,定岗、定点、定人,每天由河道保洁人员对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全方位巡视检查和管理,并做好巡查纪录,将巡查发现的有关情况及时通报管理和执法部门处理。广泛开展河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的意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河道管理,最终在齐抓共管的大环境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市民齐心共建文明生态城市。2.城市滨水景观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与河流、湖泊、海洋相毗邻的特定区域,是能见水、近水、亲水的特色景观环境,也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具有自然、开放、方向性强等空间特点和公共活动多、功能复杂、历史文化丰富等特征。城市滨水区将成为一个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新热点。60年代欧美广泛开展以充实改善水空间功能为目的滨水区建设,拉开了大规模城市水空间规划建设的序幕。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一个具有健康富裕的生活条件与美丽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富有活力的社会,确保一般河流的水量,恢复洁净水流,保护水质,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建设城市水网并加强绿化,要求水边空地具有舒适开阔的空间,为各种娱乐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并重视它的生物多样性,将城镇改造与滨水环境成为一体的居住区。3.用非工程性措施改善城市河流生态是研究的新方向。利用河流的水动力特性进行水资源调度和利用河道本身的自净功能与生物的净化功能改善水质,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是研究的新方向。利用河流的水动力特性,特别是感潮河流的水动力特性进行水资源调度,增加水量,稀释水体,输移污染物,提高水体纳污能力,从而提高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已经为上海市苏州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证明为一种有效的改善水质辅助手段。结束语:城市河道整治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系统的水利工程。所以,城市河道整治需要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工程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现在国内出现的景观河道建设仅是水利工程学与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的结合,缺乏对生物科学、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城市河道整治应吸取国外城市河道整治前车之鉴,建设生态型的城市河道,保持城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参考文献[1]李淑杰.浅析生态化河道整治规划[J].陕西水利,2017(4).
论文作者:刘宏飞,林柏延,张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河道论文; 城市论文; 水体论文; 河流论文; 水质论文; 生态论文; 环境论文; 《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