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烟台大学附属中学 264000
学习焦虑是中学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据调查,中学生中存在学习焦虑心理的占有很大比例,达到了47%。有些学生一进课堂就头疼、一拿起作业就紧张,特别是随着考试的来临,他们会产生头痛、吃不好、睡不着等许多问题。学习对他们不是快乐的事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笔者认为,具有上进心的学生角色和因此而承担的学习压力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尽管他们的意图是好的,但是还是有些过度了。
过度焦虑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常常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失败感,由此产生的紧张、焦虑、不安、困惑等情绪常常困扰着学生自己,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中学生学习焦虑心理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自己要学会自我调适,并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
应该怎样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呢?
一、发挥优势,确立自信
有学习焦虑心理的学生一般都缺乏自信心、有自卑心理,总担心不如别人、被别人瞧不起而产生心理压力。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是防治学习焦虑心理的重要手段。考试只是一种检测的手段,由于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总是存在差异性,考试失误是正常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和作业中的失误,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可以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特别是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要多看到学习中的进步和成功,学会欣赏自己的成功。
教师、家长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使他们重拾自信,体验到自尊、自豪和成功的喜悦,克服焦虑心理,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是引导学生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最佳切入点。教师要发现孩子的优势,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培养,使学习步入良性循环。
二、正视自己,合理定位
焦虑严重的学生都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
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即要有自知之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过高的自我评价往往会使自己盲目乐观,定位过高,对自己的成绩产生过高的预期,这样反而会以收获失败而告终。应提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确立发展目标,并脚踏实地、分步实施。
其次,学生不要沉溺在自我批评中。有意识的自我批评和反省是必要的,但是过度的自责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和任务的完成,过度自责只能让自己变得更胆怯,缺乏自信、畏首畏尾,没有执行力。
最后,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依赖于他人,尤其是教师对他的评价态度。如果他经常从教师那里得到表扬、奖励,他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肯定自己,充满自信,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行为;反之,如果一个人经常受到批评与责罚,长期得不到肯定和赞扬,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做事缺少自信,变得优柔寡断。
三、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正确的归因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行为与学业成就间的因果关系,能让学生认识到造成学业不良的原因是多种方面的。正确归因可以避免学生片面地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脑子笨、学习能力差这些无法改变的先天条件和外部条件所决定的。当学生认识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意识到只要逐步改进学习方法、积极改进学习行为,就能获得学习的进步时,他们就能主动克服消极的心理焦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促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其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向学生指出这些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只要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有所改进,同样能取得很大的进步,要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通过自身努力能取得学业的进步。那么,学生就会有奋发向上的变化,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情,扫除心理上的障碍。
四、调节心境,面对压力
面对压力,要教育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认识到压力的存在是正常而非可怕的,从而心境坦然、直面压力。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认识到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认识到只有心理上具有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坚强意志,行动上有一丝不苟、百折不挠的努力,才能获得来之不易的成功。并培养他们正视现实的能力,逐步增强其心理承受力。
简单的方法有:
1.音乐调节法。
在学习感到疲劳或困难时,听一些轻松欢快的歌曲可以使人心境舒畅,倍感轻松。
2.活动调节法。
当我们心境不好时,不要强迫去看书学习,可以到室外去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放松一下自己。
3.睡眠调节法。
学习疲倦或紧张时,不妨到床上或趴在桌上睡一会儿,让大脑放松一下,转移一下思路,可以恢复体力和改善心境。
只有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在遇到焦虑慌乱时,才能冷静沉着、从容洒脱。这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的合力协作,及时给予学生疏导与治疗,摆脱心理危机,促使学生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论文作者:车淑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学生论文; 焦虑论文; 心理论文; 自己的论文; 认识到论文; 自信心论文; 压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