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论文_谭凤仪 周春辉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论文_谭凤仪 周春辉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852农场中学 谭凤仪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852农场中学 周春辉

课标要求及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语文第四学段教学内容,课标要求: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条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欣赏、体验、领会、获得,学习水平为感悟,学习内容是文学作品。

第二条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行为动词是说出、品味,学习水平是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是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被安排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是一篇报告文学。前两个单元领略了人间真情和自然之歌,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这篇课文展示了过去罗布泊的美丽景象和消逝的罗布泊的现状,同时也追溯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得出造成罗布泊消逝的罪魁祸手是人,从而呼吁人类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同时,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报告文学,为以后报告文学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在经过初一、初二以及初三第一、二单元的课文学习和训练后,学生已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劣势:对于像本文这样报告文学,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在学习时学生不容易透过现象看本质。

因此在教学时我考虑让学生多读多思,重视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社会现实,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多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去理解本文的内涵。使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品读和感悟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并掌握报告文学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课标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材分析中指出:“让学生着重把握作者感情。”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并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课标要求“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多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去理解本文的内涵”。根据课标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品味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

学习目标:

(3)动探究生态环境

(1)通过解读文本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赏析语言学生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遭破坏的深沉原因,学生汲取历史教训,懂得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并掌握报告文学的写法。

活动一、情境导入,引入课文。(预设时间3分钟)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请1-2名学生举例),同学们举了一些例子,而老师今天想和同学们谈谈新疆的“罗布泊的消逝”,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点评:该环节设计自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堂】

活动二、自主探究,理解字词。(预设时间5分钟)

萧瑟(xiāo sè):形容冷清、凄凉。

和煦(héxù):温暖。

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吞噬(shì):吞食;并吞。 裸露(luǒlù):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

1、引导自主探究:课件出示字音或者字形,让学生自主标注字音,正确规范地书写字形,并对课件上展示的词语进行恰当、准确地释义。

2、小组合作探究:组内成员沟通交流课文内其他需要掌握的字音、字形以及词语释义。

【点评:字词环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更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重点字词以及释义】

活动三、带入情境,整体感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设时间5分钟)

提问: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

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概括文意,归纳要点。

2、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活动四、发散思维,深入探究。(预设时间10分钟)

(一)通过多媒体对比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今昔的变化,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昔日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近日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让学生探讨罗布泊消逝及青海湖、月牙泉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罗布泊仙湖已经消逝,青海湖湖水正在下降,月牙泉却濒临干涸。你知道导致这样结果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吗?对西部大开发有何启示?

【点评:此环节可以适当延长时间,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仔细考虑】

活动五、品读课文,赏析语言。(预设时间10分钟)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要求学生找出体现报告文学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句子。

1、教师提示: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

2、方法: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句子评析。

文中语句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引用数据,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品读一下,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例句如下)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1)昔日: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 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2)现在: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点评:通过对罗布泊今昔情况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保护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

活动六、细细揣摩,拓展延伸。(预设时间5分钟)

1、月牙泉美景已经不在了,青海湖正在缩小,悲剧仍在继续。胡杨的干枯,罗布泊的消逝,他们的惨状让人痛心疾首。类似这样的悲剧终止了吗?你能说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吗?

2、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心中理想的家园?

【点评:通过该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活动七、课文小结,布置作业。(预设时间2分钟)

悲剧不只是罗布泊一个,同样的悲剧还在很多地方上演,青海湖、月牙泉,还有千千万万的其它地方。

同学们: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这样的悲剧还在继续。请你说说我们生活周围环境被破坏的事例,并谈谈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过去:绿洲、仙湖昔:胡杨挺拔、草木茂盛

现在:沙漠、神秘今:一片荒凉、死亡之海

教学后记: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像本文这样的报告文学,所以在学习时难免不容易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教学时我特别考虑让学生多读多思,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联系课文内容和社会现实,感悟作品内涵,体味作者情感和文本的现实意义。学生通过这堂课了解到人类与自然的渐渐疏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引发当今青少年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

总体点评: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设计及教学,设计了诸多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也能领会作品的内涵,更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既为以后语文学习中报告文学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也为报告文学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论文作者:谭凤仪 周春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  ;  ;  ;  ;  ;  ;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论文_谭凤仪 周春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