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刘荣香

(龙岩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均有34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干预,给予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其进行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运动发育(PDI)评分及智能发育(MDI)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经过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PDI评分与MDI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PDI评分与MDI评分经过护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运动发育水平以及智能发育水平,且效果较好,应予以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效果观察

前言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指新生儿在围生期出现窒息现象,从而导致其发生脑组织缺氧、缺血的脑部病变[1]。该疾病具有致残率与致死率高的特点,临床症状主要有患儿发生肌张力松软、昏迷、惊厥。患儿发病后若是未能得到有效治疗,还可伴发癫痫、脑瘫等后遗症,不仅对其身体造成影响,还不利于其后期发育[2]。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的进步,临床研究发现,通过治疗及护理后缺氧缺血性脑病能被治愈[3]。因此,该文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采用循证护理进行干预。经研究后分析得出,循证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现作如下分析。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按照随机原则将这6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均3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性15例,女性19例;孕周为38~40周,平均孕周(38.96±0.25)周;根据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该组患儿中有轻度12例,中度有15例,重度有7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有16例,女性有18例,;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周(39.47±0.76)周;该组患儿中的HIE严重程度有轻度13例,中度14例,重度7例。对比两组患儿的男女比例、胎龄等基本资料具有均衡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进一步分析。

1.2护理方法

给予常规护理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干预,主要有保暖、营养支持、降颅压、氧气支持等。对于具有功能障碍的患儿,需密切检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并为其制定康复计划。

给予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干预,具体做法如下:

(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与几名职称在中级以上的护士组成,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小组成员各司其责,明确循证护理的内容。

(2)制定护理方案。各小组成员需要收集产妇和患儿的资料,并根据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严重程度,对其做系统性的评估。通过评估后,对其存在的问题,查阅和分析相关资料,并进行总结,为患儿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

(3)执行护理方案。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之前制定的护理方案对患儿进行护理,在此过程中,对其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进行密切观察。若护理过程中患儿病情发生了新变化,则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原先制定的护理方案再次进行循证,并作出调整。

(4)家庭健康教育。对患儿的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就患儿的病情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家长进行指导。通过指导让家长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患儿的病情、预后注意事项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使家长紧张、担忧、焦虑不安等情绪得到放松,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利于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运动发育水平(PDI)与智能发育水平(MDI),并对其进行评定,得分越高则可说明运动发育水平与智能发育水平恢复得越好,反之则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应以()表示,并采用t对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值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护理前的评分相比,经过护理后,两组患儿的PDI评分和MDI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PDI评分与MDI评分提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如表1: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这种疾病由于病因较为复杂,患儿发病后常会发生肌张力松软、昏迷、惊厥等临床症状。患儿若是没有得到有效治疗,随着患儿病情的加剧极易发生癫痫、脑瘫等后遗症,这将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并给家庭带来极大困扰[4]。因此,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

为了能有效治愈该疾病,临床上通常在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后再给予其护理。我院本次研究主要以收治的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加循证护理分别给予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进行干预。经研究发现,常规护理后的康复效果较为一般[5]。循证护理主要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护理计划,并根据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对原先制定的方案进行调整,针对性较强,可有效改善患儿惊厥、脑水肿等症状。

研究结果表明,循证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运动发育水平以及智能发育水平,对患儿健康有促进作用,且效果较为显著。由此可见,循证护理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珺.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8):238-239.

[2]陈慧.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及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04):95,97.

[3]朱血梅.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243-244.

[4]刘南石妹.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6,1(06):122,124.

[5]岳彩芹.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0):265-266.

论文作者:刘荣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2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刘荣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