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面对今年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形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出口贸易论文,形势论文,冷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进出口贸易的预期目标是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据海关统计,今年头两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99.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其中出口361.4亿美元,进口337.7亿美元,分别增长14.5%和17.7%;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3.7亿美元。乍一看,似乎外经贸增势良好,进出口贸易实现了新世纪的开门红,而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必须冷静面对今年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形势,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主要特点
第一,在不同贸易方式,不同企业性质之间,出口增幅很不平衡。加工贸易出口持续较快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而一般贸易和国有企业出口增长不足平均水平。今年前两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306亿美元,其中出口147.9亿美元,进口158.1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25%,进口增速比出口高出15.4个百分点,进口呈加速增长态势,国有企业出口增幅只有0.2%。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幅分别为17.4%和26.8%,高于出口平均增幅,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有企业出口接近零增长所带来的影响。
第二,从欧盟和美国进口大幅上升,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长较快。今年前两个月,我国从欧盟和美国进口额大幅上升,分别增长22%和23.1%。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也较为活跃,其中从东盟进口增长28.6%,从俄罗斯进口增长1.25倍。出口除了对台湾地区、南非下降外,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保持了增长,其中对日本、东盟和俄罗斯的出口增速为21.5%、27.9%和35.2%,均高于全国出口平均增速。对香港出口仅增长4.8%,对美国出口虽增长11.3%,但如果考虑香港转口下降的因素,对美国的出口已明显减缓。对美国和香港出口增速比全国出口平均增速分别低3.2和9.7个百分点,按目前规模计算,对这两大市场出口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年出口额就减少约10亿美元。
第三,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滑坡。今年1~2月份,机电产品出口161.2亿美元,增长27.4%,高于全国出口平均增速12.9个百分点,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达44.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62%,高于全国出口平均增速47.5个百分点。服装、纺织品、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等商品的出口明显减速,其中服装、玩具出口分别下降1.3%和9%。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部分弥补了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乏力的影响。
第四,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上升。今年1~2月,进口工业制成品27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其中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钢材等进口量都分别增长了近30%。
从前两个月外贸出口的总体情况看,外贸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并延续了去年由高而低的减缓趋势,出口进度与实现全年8%左右的预期目标的要求差距较大,同时,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贸易顺差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对当前外贸进出口面临形势的几点认识
应当说,当前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是好的,今年世界经济有可能实现低速增长,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外贸进出口总体上面临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不过,虽然从前两个月的出口数字看仍有较快的增长,但影响外贸出口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很难就此对全年出口走势做出乐观的判断。
1.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急速下滑,美联储今年初两度采取非常降息措施,仍未遏制滑势,增长率几乎为零,形势比预期严重,有可能从经济史上最长的扩张期的巅峰大幅滑落。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00年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0.9%。据专家测算,美国经济增长每下降1个百分点,我国外贸出口就下降5个百分点左右。
2.我国外贸出口竞争力仍处于较低水平。1999年和2000年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分别为92.5%和96.9%,除机械设备外的工业制成品的商品贸易竞争指数分别为0.252和0.24,这说明我国贸易的增长主要还是依赖量的扩张,出口竞争力仍然以价格竞争为主导。我国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玩具等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竞争日趋激烈。去年以来,国内能源、燃料、动力、棉花、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商品出口竞争力,直接增加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成本。
3.一些地区和企业在外经贸经营活动中存在骗取出口退税、走私、逃套汇等违法犯罪行为,低价竞销、低价竞标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外经贸经营秩序,增加了外贸政策落实的难度,降低了外贸管理的效率。因此亟待转变观念,加强沟通协调,提高行政效率,共同为企业扩大出口、优化进口结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国有企业出口增长乏力。近两年来,在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和贴息等鼓励政策的作用下,国有企业出口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还不高,特别是许多国有外经贸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十分突出,将对国有企业出口实现新的增长形成严重制约。
5.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去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涉案金额超过5亿美元。今年,美国、欧盟、日本等对华反倾销可能进一步增加;日本产业界正酝酿对我纺织品设限,涉及金额约20多亿美元。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其区内优惠条件(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的美国对墨西哥的优惠)使我国出口商品特别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国际上劳工标准这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又浮出水面,国外进口商要求进厂检查生产工人的工作环境、工资标准、劳动时数、工会建设等,以此作为下订单的依据之一,无疑增大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商和出口商的经营成本。
6.制约我国外经贸持续发展的一些中长期因素依然存在。例如,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还不高,总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还不强;沿海地区原有的加工成本低廉优势正逐步递减,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越来越严重;外经贸经营主体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落后,竞争乏力,非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外经贸宏观调控与管理还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科学性和有效性亟待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仍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7.往年的高基数加大了今年进出口增长的压力。1999年~2000年我国进出口累计增长46%;从绝对数看,1999年比1998年净增367亿美元,去年比前年进出口净增1136.6亿美元,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迈上了新的台阶。今年进出口增长8%的目标,当时是在预计去年全年进出口完成4500亿美元的前提下确定的,按此计算,今年月均进出口需达到405亿美元。而去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实际完成4743亿美元,实现增长8%的目标,月均进出口需要达到427亿美元,比原计划多22亿美元。
三、今年外经贸形势的政策含义
解决当前外贸出口滑坡问题,既要有应急的措施,也应考虑中长期对策,我国“九五”外经贸计划的顺利完成,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标志着我国已经实现了由贸易小国向贸易大国的转变,据世贸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有可能上升至第7位。面对“十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冷静思考,淡化传统的计划指标观念,不能再过分追求进出口贸易的单纯数量增长,着眼于“十五”外经贸发展的大局,切实夯实外经贸发展的基础,为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做好充分的政策研究和调查工作,为此,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抓住机遇,调整改进外经贸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和政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培育和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
1.新形势下应当更加强调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国今年的对外贸易仍可能保持稳定的增长,但增长幅度可能会低于去年的水平。为了保证今后一个时期进出口的持续和健康增长,当前应当更加强调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要加强外经贸领域规范化管理,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贸易促进体系,形成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秩序。二是要在努力保持一定外贸增长速度的同时,积极推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以实现进出口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增长。三是要加大外经贸体制改革的力度,鼓励和引导进出口企业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优化商品结构,依靠良好的品质和营销策略而不是低价竞争去扩大市场份额。四是要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严格依法行政,依规行政。
2.从今年开始,我国外贸进出口由高速增长转向适度和可持续的增长。出口既要保持一定增长速度,又要注意优化商品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进口和出口增长应当大体平衡,并与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增长基本保持同步。要由以互通有无为基础的贸易,转向既有建立在水平分工基础上又有建立在垂直分工基础上的贸易。今后,我们在发挥劳动力资源充足优势,发展产业间互补性贸易的同时,要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通过进出口结合和以进带出,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源,增强综合竞争优势,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要提高出口商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价值,包括技术、环保和服务含量,在高档次和高附加值的制成品市场上以及服务贸易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要由奖出限入的出口鼓励政策,转向为国内外企业创造一种接近中性的竞争环境,通过经营机制转换而不是行政保护,来实现微观主体的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转移。
3.尽快建立世贸组织规则通报咨询机构,保持外经贸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和今年全国外经贸工作会议的要求,外经贸部将建立一个世贸组织规则的通报咨询机构,以履行相关义务,提供相关咨询服务。这一通报咨询机构将代表我国履行世贸组织要求的100多项通知义务,对世贸组织成员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所提出的问题,作出权威性的答复,并对企业及有关方面,提供世贸组织规则和外经贸政策的咨询。这是我国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准备工作,建立公正透明的外经贸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地方新制定和实施有关涉外经济的规定、指令、行政指导和其他措施,都要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持一致,并到外经贸部及时备案。为增强涉外经贸法规、政策的透明度,建议对现有的涉外法规、内部规章进行清理,或分布或废止。今后涉及涉外经贸政策规定的,凡普遍适用的,一律公开,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行政干预,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要加快涉外经济立法,依照国际经贸法律制度规范我国的对外经济活动,并建立完善的与国际经贸规则、惯例相适应的对外经贸法律机制。在加快涉外经济立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有关的国际公约、惯例标准相衔接,才能为我国对外经贸政策的制定和经贸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要加快国际经济法律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不断扩大,我国涉外经济诉讼和仲裁日益增多,应当把抓紧培养国家急需的国际经贸法律人才放在十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