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病例来自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接收的90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与研究组(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二组营养支持效果。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值得推荐。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胃肠道肿瘤手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113-02
胃肠道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是其有效治疗方式,但手术风险较高,术中创伤较大,极易损伤到胃肠道功能,引发胃潴留、肠麻痹等胃肠病症的发生,对术后康复极为不利[1]。为此,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时辅助于有效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均是胃肠道肿瘤手术常见的营养支持途径,选择何种途径的营养支持方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为选择最为安全有效的胃肠道肿瘤手术营养支持方式,本次研究对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接收的90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差异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来自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接收的90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入选标准:明确诊断为胃肠道肿瘤;接受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治疗;术前未进行放、化疗治疗;意识清醒;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肿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手术禁忌证;术前服用免疫增强剂药物;精神障碍类疾病;拒绝参与此次研究。90例患者男52例,女38例;年龄41~74岁,平均(46.45±3.33)岁;其中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及其他各32例、21例、25例、12例。将90例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二组患者的一般信息区别不大(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通过静脉导管输入的方式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其营养液主要成份有0.2g/kg的等氮、3.5g/kg的葡萄糖,糖份含量/脂肪含量为3/2,此外营养液中还包含胰岛素、维生素、钾离子、氨基酸、甘油磷酸等,将营养液混合均匀后每天进行静脉滴注,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差异适当调整营养液的各成份含量,待患者可以经口进食后,开始慢慢减少营养液的供应量,并在肠外营养支持的同时做好常规护理工作。
研究组患者则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补液治疗,并经鼻插入胃肠减压管,妥善固定管道,术后14~22h待患者肠鸣音恢复后通过肠内营养管将250ml 的5.0%糖盐水缓慢滴入营养管内,患者若无不适反应,则将500ml的5.0%糖盐水与500ml的能全力进行稀释,再慢慢滴入营养管内,根据患者的耐受力,缓慢提高滴速,12h后再注入500ml的能全力,术后2至3天后,可将能全力滴入量提高到二倍,若没有发生不适反应,术后第4天可让患者进食一些流食,术后第7天可将胃管与营养管拔除,让患者进食一些半流质食物,再逐渐恢复到普食。
1.3 评价指标
(1)观察比较二组患者术后7天各项营养指标,抽取患者的肘静脉血2~3mL,利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2)观察比较二组患者术后各项胃肠道指标恢复时间。(3)观察比较二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处理,并发症发生率通过例数及%表示,给予χ2检验,营养指标及胃肠道指标通过x-±s表示,并给予t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 二组患者术后7天营养指标比较
见表1。
3.讨论
传统的肠外营养支持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的营养需求,但长期肠外营养支持容易对胃肠黏膜造成损伤,致使肠屏障功能减弱,肠内细菌移位,不但会延长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且同时还会加大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预后较差[2]。近年来,临床越来越多研究认为[3],胃肠道肿瘤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但能够迅速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能量,且同时还能有效避免肠外营养支持所导致的肠道细菌移位等问题,不会对肠黏膜造成损伤,显著缩短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时间。这与本次研究相符,本次研究对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肠内营养支持相较于肠外营养来讲,更符合人体的生理模式需求,能够迅速补充患者术后所需的能量需求,患者的耐受性更强,术后各项指标康复更迅速,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且临床操作时简单、经济、有效。研究中我们肠内营养支持的营养液主要为能全力,在输注时采用加热器,将营养液温度维持在38~40℃,并通过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滴速,且置管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有效的预防了术后腹胀腹泻的发生。
总的来说,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邓丽华.不同营养方式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06):946-948.
[2]汪雪芬.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在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患者中的作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6):15-16.
[3]周华友,杨超,杜黎,等.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08):1028-1030.
论文作者:高颖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营养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胃肠道论文; 肿瘤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