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路径与对策_终身教育论文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路径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型论文,路径论文,对策论文,理念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1)01-0003-09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1.01.001

本世纪初,我们国家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无论是全民学习还是终身学习,其主体是成人学习,因为全民中成人是绝大多数,一生中成人时段最长。作为研究和促进成人教育和学习发展的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把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在经过几年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基础上,中国成协组织了108位成人教育的实践和理论工作者参与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课题组”,开始了长达两年半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项目,是作为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设立的,并列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这项课题研究,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国际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力求反映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建设特性;既要阐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又要提出前瞻性思路,更要提出可供行动的对策。整个研究,紧紧围绕“建设”这个主题,沿着为什么建设学习型社会、什么是学习型社会和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逻辑和技术路线展开。其中,为什么建设,是回答建设的缘由;什么是学习型社会,是回答建设的理论基础;怎样建设,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价值所在。课题研究工作从2007年12月启动,于2010年6月完成。在项目课题总构思和框架下分9个子课题同时启动的研究,分别是“学习型社会提出的时代背景研究”、“学习型社会建设基本理论研究”、“学习型社会建设战略构思与对策研究”、“学习型社会中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社会学习平台和社会学习资源建设研究”、“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学习型城市社区研究”、“学习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在各子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研究,先后完成各子课题报告和项目总课题报告,并于日前出版发行。

我们对学习型社会建设几个基本问题的主要思想观点如下:

一、关于对学习型社会的界定

综合国内外学者从本体论视角认识学习型社会,我们认为,应从学习型社会的目的、对象、要素、特征、作用等方面来综合表述学习型社会。依此,学习型社会应是以社会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形成终身学习文化为基本特征,能保障和满足社会成员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使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开放、创新、富有活力的新型社会。概言之,学习型社会的本质,即为以学习求科学发展的社会;或者说,以学习求社会及成员科学发展的过程。

上述表达,明确了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明确了“一个中心”:以社会学习者为中心。

第二,明确了“两个目的”: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明确了“四个关键性要素”:要素之一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之“基石”;要素之二和之三是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学习型社会之“架构”;要素之四是终身学习文化——学习型社会之“灵魂”。

二、关于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属性

我们认为,学习型社会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学习型社会是学习理念深入人心的社会 这正如学习型社会表述中所强调的“终身学习文化”已成为社会基本特征。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已成为社会的核心理念之一”,其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深入到社会成员意识之中。每个单位、每个组织、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把学习视作一种生活方式和手段,作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2.学习型社会是学习行为的全员性、全程性的社会 在全社会终身学习文化的氛围下,学习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和终生行动,无论是组织和个人,无不置身于持续学习之中,学习活动成为社会的时尚。

3.学习型社会是学习机会平等的社会 这正如学习型社会表述中所说的,学习型社会能保障和满足社会成员的学习基本权利和终生学习需求。具体来说,在学习型社会中,每一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困难人群和特殊人群,包括下岗失业人员、支边返城无业人员、残障人员、外来工及其子女、破损家庭成员,社区中家庭妇女和老人,以及新生人员等,均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自主的教育选择权,真正体现学习型社会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4.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和教育作为社会最基本职能”的社会 经“学习、教育与社会形成互动、密切交织”的过程,整个社会构建成完善的学习服务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从而使学习和教育贯穿于所有社会成员、所有组织、所有经济社会活动之中。换句话说,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和教育职能,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系统,而是“超越学校教育的范围”,“把教育的功能扩充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

5.学习型社会是学习活动无障碍的社会 基于学习成为社会的核心理念之一,整个社会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和教育作为社会最基本职能,学习服务和终身教育体系又得以建立和完善,因而学习型社会不仅是一个为社会成员终身学习而动员的社会,也是一个学习活动得以保障而无障碍的社会。

6.学习型社会是学习、创新、发展成功转化的社会 正如前述,学习型社会是“一种开放、创新、富有活力的社会,因而,学习型社会最基本的品格在于为每一民众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每个人可以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终身学习得到保障,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开掘,创造才智得到充分施展,自身的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实现。这正如学习型社会表述中所阐明的学习型社会能“有效地促进社会成员终身发展,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三、关于学习型社会的价值取向

我们认为,学习型社会的价值取向是:顺应并推进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1.顺应并推进人类社会发展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

人类社会发展史充分表明,社会发展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发展;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必然造就出相应经济属性的社会。农业社会,是原始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化发展的产物;工业社会,是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发展的产物。当今时代,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现代社会正呈现着历史性的变化趋势:由作为工业主义结晶型的社会正让位于伴随着信息革命崛起而形成的知识型社会。这种转变,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的重要位置被前所未有的凸显出来。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并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才能保持人与社会的动态平衡。于是,随着知识社会的出现,相应的“学习型社会”理念被提了出来,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作为教育和社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一方面,学习型社会是以信息革命和知识社会作为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和发展空间,信息革命的深入发展,知识社会的向前推进,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社会民众整体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准的提升,又为知识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从而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建设学习型社会是顺应并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

2.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学习型社会的最终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世间的最高价值。马克思曾指出“人就是人的世界”,“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未来的新社会是人的社会制约性和社会为人发展性的统一。一方面,人受其社会性制约,表明人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人的社会性属人的意义,是为了人。未来社会是“以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尽管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决定的,是互为条件的;然而,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目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等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统领各类社会发展。据此,建设学习型社会,不仅应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而且应以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具体而言,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开发,人的素质得以整体提升,人的创造得以充分发挥,人的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人得以全面而自由发展,应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取向和最高价值。这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关于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素

1.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新学习文化的形成

当前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创建学习型社会过程中追求的就是全民参与的终身学习文化。我们认为新学习文化有以下特点:

一是以终身学习为核心理念。这是新学习文化的首要特点。新学习文化,是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核心的学习文化,其实质为终身学习文化。

二是以学习者为本。这是新学习文化的基本特点。其反映在:学习的最终价值取向在于促进学习者的终身全面发展;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学习活动设计应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应发展学习者自我导向性学习;学习的评价尺度是学习者,应以学习者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来评价学习活动。

三是以能力发展和创新为重点。这也是新学习文化的基本特点。相对于传统学习文化以认知和掌握知识为重点,新学习文化强调以能力发展和创新为重点,认为能力发展是学习活动的主题,并十分重视创新的理念与行动,以此来应对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的挑战。

四是强调组织学习的发展。这是新学习文化的一个普遍特点。新学习文化认为,学习场域不仅是正规的教育机构,而是处处皆可成为学习场域。每个组织单位均应重视履行学习和教育职能,发展组织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从而使组织学习充分发展。

五是多种学习形态并存且都受重视。这也是新学习文化的一个普遍特征。传统学习文化歧视并不承认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正规学习处于独尊地位;在新学习文化中,三种学习形态均受到重视和认可,并且相互沟通和连结,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六是各种文化相互连结和融合。在传统学习文化中,教育领域与劳动领域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均相互分离,学校作为专司教育的机构,往往成为学校所辖区域的文化孤岛。然而新学习文化则不然,它主张教育领域与劳动领域沟通结合,学习文化与工作文化紧密连结和融合;主张学校与社区沟通结合,学习文化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连结和融合。学习文化即生活文化,生活文化即学习文化。

七是网络学习成为重要学习方式。受到科技发展的历史局限,传统学习文化尚未将网络学习含纳其中。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的生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这种变革的主要标志是催生出了网络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可以说,网络学习的兴起使学习打破了时间、空间、容量的限制,更有弹性、更人性化,且更能有效分享学习经验和知识,网络学习也因此成为新学习文化的重要表征。

2.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各类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件,学习型社会实质就是由一个个学习型组织构成,没有一个个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也就没有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具体而言,以下具体的学习型组织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学习型家庭。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也是一个人学习和受教的第一场所,学习型家庭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细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可以说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第一落脚点。

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团体。企业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事业单位是促进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机构。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则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单位。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创建,也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

学习型城乡社区。社区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社区建设在我国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潜力也较大,社区发展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随着社会的经济转型,我国城市居民也正经历着由“单位人”、“新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化。学习型城市社区的创建,不仅可带动社区内的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事业的创建,也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提供了保证。乡村社区也是构成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学习型乡村社区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学习型乡村社区建设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以说,学习型乡村社区的创建直接左右着学习型社会目标能否真正实现。

学习型城市。城市是人类社会高度集约的地域类型,学习型城市则是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高度。学习型城市的创建与形成,可以有效地发挥其辐射性、服务性、基础性等功能,从而有效地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学习型政府。政府是社会的行政权力机构,学习型政府的创建,不仅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组织保证,也为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起着示范榜样作用。也正因此,学习型政府的理论论证与实践建设近年来都可谓方兴未艾。

学习型政党。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执政党,是学习型社会的“首脑”。学习型政党的创建,则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强有力支撑和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3.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服务体系的构建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是营造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工程。只有建构了终身教育体系,才能保障和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学习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也是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基本标志。终身教育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为满足社会成员终身接受教育的需要,达到一定教育目标所构建的各级各类教育、各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综合教育系统。终身教育体系的构架就应由上述两部分构成:就终身教育系统内部一体化而言,那就是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整合的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就终身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协调发展而言,那就是这种一体化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与外部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和改善相协调。概言之,终身教育体系的构架,应是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整合、内外协调、整体优化的教育系统结构。

纵向衔接,就是强调按照各级教育的职能和作用,上下连接,以满足人们从生到死一生中持续不断地接受全面教育;强调教育发展过程中连续的各个阶段和层次之间有机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纵向衔接的系统。

横向沟通,就是指教育内部的各种形态、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教育互相沟通,建立起相互联系的教育体系,改变传统教育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孤立隔绝的状态。

纵横整合,就是注重各级教育层次和各种教育类型的整体相关,形成与人的发展需要相对应的纵横交错的网络,做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上下左右的互通和有机结合。人们在需要的时间,无论从哪一点进入教育体系,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都能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内容和手段,都能自由接受最适合的教育。

内外协调、整体优化,就是指终身教育内部系统与其外部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之间应协调发展,达到终身教育系统内外功能整体优化,更有效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成员终生发展服务。

同时,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也是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基础,它是指对社会成员自主学习服务的体系。其建设主要是社会学习平台和社会学习资源的建设。前者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公共学习平台,即网上学习平台的建设,还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和媒体的建设;后者主要是指非正规学习的文字、图形、影像等形式的学习资源建设。

五、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基本标志

1.终身学习文化的形成 其包括终身学习物质文化的建造;终身学习制度文化的建立;终身学习精神文化的培育等。终身学习文化长效地潜移默化影响着广大社会成员,无形地强有力推动着学习型社会建设。尤其是人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能自觉主动地终身学习。社会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不再局限于儿童、青少年,社会中广大的成年人、老年人也开始普遍要求提供学习机会并参与学习活动。整个社会就是学习者共同的学习场所。在学习型社会里,学习和教育不仅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而且会发展成一种新兴产业,并成为公民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学习从那种狭隘、功利行为转变为主动的贯穿生命全过程的自觉意识和生活需求。知识增长和扩展的无限性,决定了“学无止境”成为社会的基本生存状态和运行准则。

2.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服务体系的形成 学习型社会构建了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整合、内外协调、整体优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完成了社会信息网络学习工程,社会成员的网络学习的参与率达到相当的比例,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媒体等高度发达和完善,各类学习材料丰富多彩,不断更新补充,为社会成员时时、处处、按需、终身自主学习提供便捷的学习平台和资源。

3.各种学习型组织创建并逐步普及 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团体、学习型家庭构成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单位,这些单元的创建普及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是衡量学习型社会是否建立的重要标志。

4.社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显性的教育资源,能让人们充分共享;隐性的教育资源,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无形的教育资源,能总结提炼并加以利用。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地开发,并能够打破区域限制,实现地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5.每个社会成员的学习权利和学习需求得到保障和满足 所有社会成员包括处于社会底层的困难人群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6.社会各单位组织重视履行学习和教育职能各单位组织能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提供各具特色的教育资源、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的活动。

7.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成为社会第一要务“学习型社会”非常重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社会基本实现知识化、信息化,知识产业和知识劳动者的比重,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分别达到或超过50%。在学习型社会里,知识的创新指数、知识传播指数高于以往其它任何社会。

8.数字化学习方式逐渐成为首选 微软领袖比尔·盖茨说:“国际互联网是一个浪潮。它将冲击计算机工业以及其他的工业,淹没那些在这一浪潮中还没有学会游泳的人。”网络和信息技术成为个体学习的关键因素。在学习型社会,学习形式的信息化成为必然,包括学习系统、学习资源;资源交流等方面高效整合。

9.社会文明开放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各种文化相互连接与融合 在学习型社会里,社会的精神文化得到了培育、塑造与发展,社会凝聚提升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并形成了与时俱进而富有特色的社会文化风格;社会具有较高的开放程度,社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多元文化得以较好融合。在学习型社会里,多种文化相互连接相互融合,包括教育领域与劳动领域融合,学习文化与工作文化紧密结合,学习文化与社区文化沟通融合,学习文化与社会文化密切连接。在这里,学习文化即生活文化,生活文化即学习文化,这种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最终会促成和谐社会的形成。

六、关于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构建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挑战性很强而又具有战略价值的工作。课题组大胆对其框架作一尝试性探索。

我们认为,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要遵循5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符合事物客观实际及其发展规律。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主要是指它能否准确反映出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属性和形成要素,是否符合社会学习化建设的一般规律。

2.先进性原则 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1)反映时代要求。评价体系的设计要与时俱进,应反映时代特征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规定性,从而体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发展方向,起导向作用。(2)反映新颖性。要吸收国内外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新理念、新成果,又符合党和国家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

3.一致性原则 这是指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应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整合一致。该原则是现代评价特点:强调发展目标与评价指标一致性的体现。评价指标体系实质上是发展目标的具体化。据此,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具体展开。

4.现实性原则 这是指所制定的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应从本国本地区的实际出发,能被广大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民众所理解和接受。据此,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虑先进性,又要考虑现实性,在两者结合点上提出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5.简明性原则

七、未来10年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基本对策

1.积极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社会之“基石”。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10年,以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城乡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政党建设为重点,抓好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

学习型城市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社会的地域空间类型,是学习型社会的“缩影”。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应紧密结合。发挥学习型城市在整个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辐射作用和引领作用。学习型组织建设应强化过程意识,重视特色创新,注重整体推进,运用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策略。进一步推进其建设模式的改革创新,形成由党政主导下的“多力合一”共建模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管理体制,形成一个由决策、执行、参谋咨询、监督、反馈等五大子系统构成的、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封闭回路的管理网络系统。

学习型社区建设。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社会之基础。其建设途径:培育社区精神;建设并指导社区各类学习型组织,其中包括学习型家庭、楼组、小区;广泛而深入开展社区教育。

学习型企业建设。学习型企业也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其建设途径:改造不能适应学习型企业建设的企业制度——学习型企业建设的前提;实现组织学习——学习型企业建设的关键;创新运作机制——学习型企业建设的支撑,如,“双环学习”、“系统思考”、“内外评价”等机制;实行学习与创新、工作(生产)、教育培训相结合原则。

学习型机关建设。这里,主要是指学习型政府机关。其是学习型社会之“龙头”。学习型机关建设途径:确立学习型机关的共同愿景;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机关互动共享的组织学习系统;抓好机关各司局处室的团队学习;建立健全机关学习制度体系;机关领导集体带头创建学习型组织;建立完善学习型机关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学习型社会的“首脑”。未来10年其突出建设的重点:确立崇高的党组织建设目标;增强“四个尊重”的意识;领导集体带头示范学习;基层党组织学习化建设;切实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

2.科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体系是学习型社会基础性的“架构”。未来10年,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重点应放在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以及解决与其他社会系统沟通协调等基本问题。

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是教育衔接和沟通的基础和突破口。学分银行主要功能:学分的记录与累积功能;学分的互认互换功能;学分的兑换功能。其功能体系建设可采取“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策略:首先,把建立各类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制度作为建立学分银行的初步尝试;其次,在职业教育体系内尝试建立学历教育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制度,以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制度;第三,建立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与成人高等学历课程之间学分互认制度,以及与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之间学分互认制度;第四,社区成员的学习活动可以建立终身学习卡制度或个人学习账户制度。先将个人所获的学分数和学习成果加以记录和累计,发挥学分银行的存储功能;随着学分银行实践的完善,再进行终身教育体系内学分的认定和互换,乃至于兑换为学历。

建立和完善高中后学历教育沟通制度。一是推广合作办学模式。成人高校、职工大学主动与普通大学建立合作办学关系,以利于纵向衔接。二是制定“高中后各类学历教育沟通和衔接”的法规政策。三是建立“沟通”的协调机制,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等。四是建立“沟通”的专家咨询组织。

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打破隔绝教育领域与劳动领域之间的壁垒。一是要强化学习宣传,形成对继续教育的共识。二是高等学校进一步门户开放。改革入学选拔方式,实行考试和推荐、申请、甄试相结合;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提供兼时制、晚间制、周末制、集中制等多样化的学习研修方式;改革教学模式,实行多样化的“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和方法,采取考试式、实习式、作业式、工作成就取代式等多种评价或综合评价方法等。三是企业实行“带薪教育假”制度。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带薪教育假”制度,包括确定教育假时间、保证经济待遇、确定享有者的资格、规定企业的责任与义务、规定学习者的教育费用来源等。四是完善校企合作体制,包括合作办学,建立“双导师制”;联合研发,建立“校企技术创新联盟”;人员合作与交流,培养“双师型”教员。

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区的沟通结合,打破隔绝教育与社会生活领域之间的藩篱。为推进“学社融合”,应在下列方面作出努力:教育理念应进一步取得共识;发展规划应形成整体性体系;管理体制应进一步形成一体;教育资源应进一步共享;教学活动应共同策划安排;教育队伍应进一步共建;政策制度应共同制定等。

3.大力推进社会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建设

科学构筑学习型社会之“架构”,不仅要有终身教育体系,还包括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为此,应加强社会学习平台和社会学习资源的建设。前者,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公共学习平台,即网上学习平台为主,还包括可供公共学习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后者,主要是指非正规学习的文字、图形、影像等形式的学习资源。

加强规划。制定《社会学习平台和社会学习资源建设规划纲要》。建设系列化的社会学习平台;编制“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习资源体系框架”。

加大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的投入机制,改进和优化学习平台的硬件配套;建立“社会学习资源建设基金”。

建立合力式推进模式。社会学习资源建设,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宜采取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社会学习资源建设共同体”,是建设社会学习资源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组建的“社会教育与终身学习资源建设委员会”作用。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一方面,政府需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建立和完善对优秀社会学习资源的征集、评选、推展、出版、奖励等制度;另一方面,运用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学习资源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制度,或建立以质论价,政府或使用单位(组织)购买社会学习资源产品制度。

4.高度重视终身学习文化的营造

终身学习文化是学习型社会之“魂”。终身学习文化的形成,又是学习型社会的根本性标志。根据学习文化结构,建议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来营造终身学习文化。

终身学习物质文化是指终身学习文化外在的物化形态。其包括终身学习的建筑、景观、设施、资源、文物、产品、环境等。物质文化,尽管是终身学习文化的浅表层面,然而仍是终身学习文化构成的重要成分。营造终身学习物质文化,可采取如下主要举措:其一,终身学习的实体、设施和资源建设。其二,各类学习文化的实体、载体等建设。其三,终身学习物质产品的设置和展示,如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社区居民终身学习成果展等。

终身学习制度文化是指终身学习文化以制度规范形式所表现的文化形态。其包括终身学习的规章、制度、公约、宪章、会议纪要等。制度文化,是终身学习文化的中间层面,是终身学习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涵。它是由行之有效的终身学习活动积累上升所形成的长效机制。营造终身学习制度文化可采取如下举措: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活动制度;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保障条件制度;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检查评价和表彰奖励制度。

终身学习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终身学习文化。其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在人们头脑中理念层面上的升华。其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主要是指终身学习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信念精神等。培育终身学习精神文化可采取如下的举措:其一,愿景建设。其是指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组织)中,通过确立社会(组织)成员共同认可并为之奋斗的远景目标,培植社会(组织)及成员终身学习的意识、理念和价值观。其二,“一训三风”建设。其是指终身教育机构在建设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过程中培植机构成员终身学习的精神文化。其三,无形资源挖掘。其是指对社区、单位组织经长期的积淀所形成的终身学习精神资源加以挖掘,并作为终身学习的宝贵财富,从而培植社区、单位组织及成员的终身学习精神文化。同时,可通过“活动渗透”、“实践陶冶”、“示范引导”、“深化研究”等举措培植终身学习精神文化。

5.强化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建立有关组织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

国家设立“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委员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涉及全社会的事业,需加强国家宏观综合的协调管理。“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委员会”作为国家推进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指导协调管理机构,其职能是规划指导、统筹协调、督导评估和支持保障等。该委员会在教育部内下设办公室,同时挂“成人终身教育司”牌子,作为该委员会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宏观管理的日常运作。

建立国家层面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中的智慧和作用。

(2)法规制度保障:尽快制定有关法规制度

尽快制定《终身教育促进法》或《终身学习促进法》。该法制定,应明确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为目标的发展战略框架;明确规定社会各方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中的权责和义务;明确各种教育资源在发展终身教育中优化配置途径或方式;明确经费来源、条件保障等。根据终身教育的内涵、属性和基本特征,以及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终身教育立法应突出以整体性协调发展内容为立法重点,以区别于教育单行子法;突出以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成人教育内容为立法重点,以解决成人教育至今未立法的问题;突出以全民参与和全民终身学习内容为立法重点,以保障形成学习型社会。

建立和完善成人教育制度体系。坚持成人教育基本制度,加大成人教育宏观政策支持力度。从我国成人教育制度建设的现状出发,未来成人教育制度建设,既要巩固和完善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现有制度、又要建立社区教育等新的制度,更要考虑各种成人教育制度之间协调沟通。要着力研究和建立教育沟通制度、成人学习成果的认定、互认制度,规定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认定、互认的相关问题。建立和完善“学分银行”,以学分互换为中介,搭建初中后各级各类成人教育衔接和沟通的“立交桥”。

加强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可为成人教育发展提供标准化的技术支持,为国家有关成人教育的法律法规提供实际操作的工具,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教育服务指南国家标准,并逐步制定“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评价标准”、“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能力评价标准”等各专项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进一步规范培训市场,促进成人教育培训健康发展。

(3)财政保障: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了教育利益主体的多元性。成人教育的投资机制总的应体现并遵循“谁投资、谁受益”或“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形成政府、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城镇和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举办者多元投入机制。

公益性的成人教育服务,如扫盲教育、社区公民素质教育、国家公务员培训,以及由政府提供经费的其他成人教育服务的成本,应由政府完全或主要承担。中央和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财政拨款中应有一定的比例用于该成人教育培训。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举办的成人学校及成人教育机构,办学经费由举办者筹措,各级政府可给予适当的扶持或奖励。

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举办的成人学校及成人教育机构,办学经费由举办者筹措,各级政府可给予适当的扶持或奖励。

企事业组织中举办的职工教育经费,可按计酬工资总额的1.5%-2.5%掌握使用,也可按生产总值利润或营业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农民教育中有关扫盲、师资培训、教材编写等方面费用,由各级教育部门在教育经费中列支。县属农民中专校、农民技术学校的经费由县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费用,由县教育经费和乡镇政府统筹解决。总体上农村成人教育经费,2012年达到人均1元,2020年达到人均3-5元。

各地要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可按常住人口年均1-2元标准拨付。逐步建立起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逐步增加对成人教育的财政拨款,到2020年,财政拨款的成人教育经费应占到教育经费预算的一定比例。

(4)队伍保障: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终身教育工作者队伍

该队伍是指从事非正规教育的终身教育工作者,包括社区教育工作者、企业教育培训师、干部教育培训师、社会教育培训师等。其建设对策有:

解决终身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化,包括设置专业岗位、确定岗位编制、制定岗位专业职务系列等基本问题。这是终身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前提。

加强终身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研究与专业团队的建设。

建立终身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制度,设立和实施“终身教育工作者培训项目”。

尽快制定终身教育工作者队伍的政策法规,发挥政府保护终身教育工作者专业社会地位的干预作用。

营造终身教育机构内部的终身学习文化,促进终身教育工作者专业化。

引导终身教育工作者强化主体开发意识,加强自我学习。

(5)理论保障:加强对学习型社会的科学研究

我国学习型社会研究,应以国情为基点,以人为本,调查研究民情、民生、民意;应植根于丰富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践,研究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新问题。制定学习型社会研究的科学规划。国家和地方建立健全有关研究机构,充分发挥现有的成人教育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拓展成人教育研究领域,加强成人教育学专业学位点建设,更好地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

收稿日期:2010-11-30

标签:;  ;  ;  ;  ;  ;  ;  ;  ;  ;  ;  ;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路径与对策_终身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