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豫南地区野生大型毒菌资源与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菁[1](2021)在《梵净山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梵净山地处于我国中亚热带中心,周围被喀斯特山区包围成为生态孤岛,地形复杂,小生境变化众多,植被繁茂,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其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同纬度带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几个之一。本文通过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组成、相似性、大型真菌与植物群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摸清梵净山大型真菌多样性做一些初步探究,为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做资料的积累。(1)经过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采集以及查阅相关记录文献,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共鉴定出大型真菌811种,隶属于2门7纲23目87科249属。其中食用菌有100种,药用菌79种,毒菌40种,梵净山新增490种,中国新记录14种,贵州省新记录种有14种,中国特有种3种分别为:绒柄华湿伞Sinohygrocybe tomentosipes、Aureoboletus zangii和红绿藏氏牛肝菌Zangia olivaceobrunnea。大型真菌名录按照《Dictionary of The Fungi》第十版(2008)和“Index Fungorum”数据库进行编撰。(2)根据区系地理组成分析,物种数含10种及以上的优势科有24科,有589种,占保护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73.37%,涵盖了保护区内的大部分种类,其中红菇科Russulaceae有106种,占总种数的13.07%,牛肝菌科Boletaceae有40种,占总种数的4.93%。含5种及以上物种的优势属有40个属,共485种,占总种数的59.80%,最多的为红菇属Russula 65种,占总种数的8.01%,其中也包含子囊菌门的炭角菌属Xylaria、虫草属Cordyceps和马鞍菌属Helvella。保护区内主要以世界广布型为主,有137个属,占总属数的55.20%,北温带分布型和热带-亚热带分布型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不少的属为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型,保护区内还有中国特有属的分布。将梵净山大型真菌属的区系成分与周边省保护区和地区的做相似性分析,得到梵净山与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系数最高。(3)通过大型真菌与6个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得到群落Ⅳ落叶阔叶林的丰富度最大,群落Ⅲ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的大型真菌多样性指数最佳。对样方中大型真菌营养方式及基物选择分析得知,梵净山大型真菌主要以腐生真菌为主,以营土生方式为主。根据冗余分析(RDA)可知,梵净山大型真菌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影响,特别是鹅膏科、齿菌科等,而红菇科、小菇科等受到的影响较小,因此在保护区内广泛分布。
冶晓燕[2](2021)在《文县尖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甘肃省文县尖山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森林覆盖率高,水热条件优越,孕育了丰富的大型真菌物种资源。本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集、分类鉴定和统计分析,对文县尖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在尖山设立9个样点进行野外调查并采集标本,共获得628份大型真菌标本,其中32份只鉴定到属;596份标本采用形态学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共鉴定出351个物种,子囊菌32种,担子菌319种,隶属于5纲,21目,61科,131属,其中包括甘肃新记录种134个。在此基础上参照真菌字典《Dictionary of the Fungi》第十版和全球真菌在线数据库(http://www.indexfungorum.org/)系统,对其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编目。区系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优势科有13个,分别为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蜡伞科Hygrophor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小皮伞科Marasmiaceae、小菇科Mycen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光茸菌科Omphalotaceae,共含物种215种,占总种数的61.25%;优势属有22个,分别为粉褶菌属Entoloma、丝盖伞属Inocybe、湿伞属Hygrocybe、丝膜菌属Cortinarius、小脆柄菇属Psathyrella、小菇属Mycena、裸脚伞属Gymnopus、杯伞属Clitocybe、乳菇属Lactarius、马鞍菌属Helvella、田头菇属Agrocybe、鹅膏属Amanita、小鬼伞属Coprinellus、靴耳属Crepidotus、环柄菇属Lepiota、小皮伞属Marasmius、球盖菇属Stropharia、口蘑属Tricholoma、红菇属Russula、拟鬼伞属Coprinopsis、蜡伞属Laccaria、乳牛肝菌属Suillus,共含物种202种,占总种数的57.55%。地理区系组成分析显示,135个属分为5种分布型:1)世界广布属72个,占总属数的53.33%;2)北温带分布属45个,占总属数的33.33%;3)泛热带分布属13个,占总属数的9.63%;4)热带-亚热带分布属4个,占总属数的2.96%;5)中国特有属1个,占总属数的0.74%。该地区大型真菌地理区系组成复杂多样,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同时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分布特征,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泛热带、热带-亚热带成分。中国特有属的分布进一步证明了该地区重要的生态位置。资源评价结果显示:该地区分布可食用菌59种,多为蘑菇科Agaric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等;药用菌15种,药食同源13种;该地区经济真菌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可观。同时还发现38种毒菌,包括有毒红菇Russula emetica、黄盖鹅膏Amanita subjunquillea、淡红鹅膏Amanita pallidorosea、簇生黄韧伞Hypholoma fasciculare等剧毒种。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部分大型真菌在西北地区的分布提供证据,使我国的大型真菌区系分布数据更为精确,同时能为尖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大型真菌资源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杜巧丽,蒋君梅,李向阳,谢鑫[3](2021)在《大型真菌重金属富集能力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大型真菌在生物资源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方面也具重要作用。由于其生长发育快、生物转化率高,且能高效将无机物转化成富含硒、锗、高氨基酸等功能食用菌产品,对于大型真菌的产品开发愈来愈受欢迎。已有研究表明,大型真菌在快速转化生物物质时,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毒素等大量物质也被富集。且自大型真菌富集重金属的特性被发现以来,人们对此也展开了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对大型真菌在重金属方面的富集能力、机理和修复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
袁江玲,雒婉霞,徐晓辉,徐佳丽,冯玉明[4](2020)在《一株新疆罕见野生大型真菌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文中指出目的对一株采自新疆境内的罕见大型野生真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采用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和生态习性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该真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结果形态学特征及生态习性表明,该大型真菌为真菌界担子菌门蘑菇纲鬼笔亚纲鬼笔目笼头菌科柄笼头菌属黄柄笼头菌(Simblum periphragmoides Klotzsch),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该真菌rDNA-ITS片段的扩增产物长度为675 bp,登录NCBI进行Blast比对,其近似物种分类单元为真菌界担子菌门蘑菇纲鬼笔亚纲鬼笔目鬼笔科鬼笔属,未具体分类到种;该野生大型真菌的ITS序列已上传GenBank,登录号为No:MT260887。结论首次报道新疆可采集到黄柄笼头菌,为其进一步研究及利用奠定基础;野生大型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需要进一步优化。
张黎光,祁鹏,戴璐,霍文严,乔婷,李峻志[5](2020)在《秦巴山区毒蘑菇资源调查》文中指出为秦巴山区毒蘑菇中毒预防及抗癌活性物质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对秦巴山区毒蘑菇资源开展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和采集,对其毒性进行考证,并列举已报道的毒素成分及中毒类型。结果表明:秦巴山区毒蘑菇共124种,分别隶属于2门3纲6亚纲9目32科60属,其中担子菌门115种,子囊菌门9种;毒蘑菇毒素成分包括鹅膏毒肽、鬼笔毒肽、毒伞肽、毒蝇碱、异恶唑衍生物、色胺类化合物、胃肠道反应毒素、鬼伞素、鹿花菌素和卟啉类毒素等;中毒类型分别为肝肾损伤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呼吸循环衰竭型、溶血型、多脏器损伤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
王锋尖[6](2019)在《鄂西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鄂西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主要包括湖北省内的神农架、十堰、宜昌、恩施、襄阳、随州等地,境内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三峡库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闻名世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鄂西独特的地理位置、温润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充沛的水分,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大型真菌。通过文献查阅,除神农架以外,鄂西其余地方少有大型真菌资源的公开报道。本研究对鄂西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鄂西大型真菌物种濒危程度进行了评价,编制了鄂西大型真菌红色目录。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本研究对鄂西地区范围内的3023份大型真菌标本(野外采集获得的2151份标本及馆藏872份标本)整理、鉴定,共鉴定出841种,隶属于2门、7纲、23目、94科、295属,其中,子囊菌类95种、胶质菌类32种、伞菌类418种、牛肝菌类56种、腹菌类32种、多孔菌类140种、红菇类68种,包括食用菌208种,药用菌182种,有毒菌245种。发现并描述新种1个:蓝紫黄蘑菇Xanthagaricus ianthinus Y.Li&F.J.Wang,拟定新种2个:湖北光柄菇Pluteus hubeiensis Y.Li&F.J.Wang、武当假亚脐菇Pseudoomphalina wudangensis Y.Li&F.J.Wang,中国新记录种11个:高丽冷杉生菌Abieticola koreana Hyang B.Lee、砖红小蘑菇Micropsalliota lateritia Heinem.、牧场黄蘑菇Xanthagaricus epipastus(Berk.&Broome)Hussain、石墨粉褶菌Entoloma graphitipes E.Ludw.、棱镜孢粉褶菌Entoloma prismaticum Hir.Sasaki,A.Kinosh.&K.Nara、可疑球盖菇Stropharia ambigua(Peck)Zeller、卡斯特光柄菇Pluteus karstedtiae Menolli,Justo&Capelari、变色光柄菇P.variabilicolor Babos、绒盖光柄菇P.velutinus C.K.Pradeep,Justo&K.B.Vrinda、坚实田头菇Agrocybe firma(Peck)Singer、威帕特假小孢伞Pseudobaeospora wipapatiae Desjardin,Hemmes&B.A.Perry。补充湖北省新记录属37个:囊盘菌属Ascocoryne、绿盘菌属Chlorencoelia、螺菌属Neobulgaria、核地杖菌属Scleromitrula、杜蒙盘菌属Dumontinia、平盘菌属Discina、大团囊虫草属Tolypocladium、冷杉生菌属Abieticola、暗褶伞属Melanophyllum、小蘑菇属Micropsalliota、黄蘑菇属Xanthagaricus、黏伞属Limacella、拟锁瑚菌属Clavulinopsis、粉褶红盖菇属Entocybe、Porpolomopsis、裸伞属Gymnopilus、暗皮伞属Flammulaster、木生杯伞属Ossicaulis、灰顶伞属Tephrocybe、雅典娜小菇属Atheniella、囊皮菇属Cystoagaricus、须瑚菌属Pterula、雅薄伞属Delicatula、法伞属Fayodia、假小孢伞属Pseudobaeospora、假亚脐菇属Pseudoomphalina、毛缘菇属Ripartites、杵瑚菌属Pistillaria、核瑚菌属Typhula、裘氏牛肝菌属Chiua、红孢牛肝菌属Porphyrellus、臧氏牛肝菌属Zangia、拟蜡伞属Hygrophoropsis、白齿耳菌属Mycoleptodonoides、棉絮干朽菌属Byssomerulius、蜡卧孔菌属Ceriporia、地花孔菌属Albatrellus,补充湖北新记录种274个。物种多样性编目按照《Dictionary of the Fungi》第十版(2008)系统和真菌索引(http://www.indexfungorum.org/)排列。区系多样性的研究:包含10个物种及以上的科定义为鄂西地区大型真菌的优势科,经过数据整理发现优势科有24科,共包含608种,占鄂西地区大型真菌总科数的25.53%,占鄂西地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72.29%。优势科为蘑菇科Agaric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鹅膏科Amanit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小皮伞科Marasmi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光柄菇科Pluteaceae、层腹菌科Hymenogastraceae、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皱孔菌科Meruliaceae、小菇科Mycenaceae、类脐菇科Omphalotaceae、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拟层孔菌科Fomitopsidaceae、蜡伞科Hygrophoraceae、钉菇科Gomphaceae、花耳科Dacrymycetaceae、火丝菌科Pyronemataceae、炭角菌科Xylari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而包含10个物种以下的科共有70个,仅有物种233种,占总种数的27.71%,在本区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包含5个及以上物种的属定义为鄂西地区大型真菌的优势属,经过数据整理发现优势属有41个,占总属数的13.90%,计439种,占鄂西地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52.20%。物种的区系地理组成上,鄂西地区大型真菌主要以北温带分布种、世界广布种为主,其中北温带分布种206种,占鄂西地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24.49%;世界广布种168种,所占比例为19.98%。其它区系成分如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分布种、欧亚大陆分布种、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占14.03%、12.49%和11.06%。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特有种占整个区系成分的7.13%,丰富的特有成分,说明了鄂西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物种濒危程度评价及红色目录编制:依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和标准,对841个大型真菌物种的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并编制了鄂西大型真菌红色目录。评估结果表明鄂西有大型真菌易危物种3个:近杯伞状粉褶菌Entoloma subclitocyboides W.M.Zhang、承德高腹菌Gautieria chengdensis J.Z.Ying、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 M.Zang,占被评估物种总数的0.36%。此外,近危的大型真菌有8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Fr.、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ex Murrill、东方色钉菇Chroogomphus orientirutilus Y.C.Li&Zhu L.Yang、东方钉菇Gomphus orientalis R.H.Petersen&M.Zang、密枝糊菌Ramaria stricta(Pers.)Quél.、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Pers.)Pat.、灵芝Ganoderma lingzhi Sheng H.Wu,Y.Cao&Y.C.Dai、杯冠瑚菌Artomyces pyxidatus(Pers.)Jülich。另数据不足的有223种,无危的607种。易危、近危以及数据不足的物种均为需要关注和保护的物种。因此,鄂西地区需关注和保护的大型真菌达234种,占被评估物种总数的27.82%。
王冶[7](2016)在《黑龙江省凤凰山及周边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文中认为本文对黑龙江省凤凰山及周边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资源价值以及区系组成进行了研究。物种多样性研究方面,在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虎头林场、饶河县五林洞、抚远县西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600余份,鉴定209种,隶属于2门6纲18目51科108属。其中子囊菌门3纲5目6科9属9种,担子菌门3纲13目45科99属200种,30个黑龙江新记录种。本研究通过对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虎头林场、饶河县五林洞、抚远县西山大型真菌资源的统计,共确认食用菌130种,药用菌37种,毒菌16种;其中食用菌占总数的61.9%,药用菌占17.6%,毒菌占7.6%。通过对地区野生大型真菌分离菌种共得到菌种117株,共65种。区系组成方面,经鉴定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共有133种,隶属于5纲16目44科76属,确认:凤凰山地区的伞菌科Agaric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为优势科,共占总种数的33.1%;蘑菇属Agaricus,鹅膏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红菇属Russula和乳牛肝菌属Suillus为优势属,共占总种数的24.1%;凤凰山地区中大型真菌以世界广布种和北温带广布种为主,占该保护区总数量的69.2%,其中北温带广布种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了45.1%,其他地理区系成分各占一定比重,说明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在区系地理成分上具有明显的北温带特征;相似性系数的结果表明,除去较近的蜜蜂山外,乌苏里江流域与凤凰山地区的区系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长白山地区,大青沟地区最远。
张黎光,李峻志,祁鹏,李安利,戴璐,吴小杰[8](2015)在《毒蕈毒素药用价值及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微生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来源之一。真菌是微生物的重要类群之一,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大型真菌是一类药用资源极为丰富的真菌,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大型真菌具有显着的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过敏、抗炎、抗氧化等活性。有毒大型真菌也称毒蕈,除了对人和其他动物有种种毒害作用外,在更多的方面还有很多益处。文章介绍了毒蕈在抗癌及其他药用价值、生物防治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毒蕈研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王振[9](2014)在《泰山区系大型病毒物种资源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型毒菌是菌物中能使人、畜误食后引起中毒或者死亡的一类大型真菌的总称,亦称毒蕈,毒蘑菇。其在菌物界中不是一个自然分类单元,而是具有人畜误食后能引起中毒反应的共同特征,故将其划分为一类,是大型真菌中比较特殊的类群。通过对泰山区系大型毒菌的种类资源调查表明,泰山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大型毒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既有全国各地广有的毒菌类群,也有本区系特有的种类。本研究为泰山区系大型毒菌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1.2012-2013年,先后在泰山区系的10多个景区进行大型真菌调查,共采集457份大型真菌标本,其中大型毒菌标本126份。通过传统分类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共鉴定大型毒菌43种,隶属担子菌和子囊菌2门,4纲6目16科,其中发现鹅膏科1新种,山东省新记录19种。2.泰山区系43种毒菌,隶属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柔膜菌目Helotiales锤舌菌科Leotiaceae1种;盘菌纲Peziz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马鞍菌科Helvellaceae1种,火丝菌科Pyronemataceae1种;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炭角菌目Xylariales炭角菌科Xylariaceae1种;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伞菌科Agaricaceae4种,鹅膏科Amanitaceae13种,丝盖菇科Inocybaceae5种,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1种,塔氏菌科Tapinellaceae1种,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2种;牛肝菌目Boletales牛肝菌科Boletaceae4种,圆孢牛肝菌科Gyroporaceae1种,乳牛肝菌科Suillaceae1种;红菇目Russulales红菇科Russulaceae3种,鬼笔目Phallaes鬼笔科Phallaceae4种。3.发现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鹅膏科Amanitaceae1新种,药乡鹅膏菌(拟命名)Amanita yaoxiangsis。山东新记录19种:分别为柠檬黄侧盘菌Otidea onotica、林生鬼伞Coprinus silvaticus、白橙盖鹅膏菌A.caesarea、白条盖鹅膏菌A. chepangiana、赤褐鹅膏菌A. fulva、卵盖鹅膏菌A. ovoidea、环盖鹅膏菌A. pachycolea、块鳞灰毒鹅膏菌A. spissa、角鳞灰鹅膏菌A. spissacea、白毒鹅膏菌A. verna、肝褐丝盖伞Inocybe radiata、毛脚丝盖伞I. repanda、裂丝盖伞I. rimosa、簇生沿丝伞Naematoloma fasciculare、肉色杯伞Clitocybe geotropa、假美柄牛肝菌Boletus pseudocalopus、褐圆孢牛肝菌Gyroporus castaneus、中华散尾鬼笔Lysurus mokusin f. sinensis、竹林蛇头菌Mutinus bambusinus。4.按中毒类型分类,胃肠炎型的15种;神经精神型10种;肝损害型10种,溶血型4种,呼吸衰竭型2种,未发现有光过敏性皮炎型的毒菌。5.在泰山区系内分布的大型毒菌资源,不同景区的分布有所差异,以灰鹅膏菌Amanita vaginata、褐圆孢牛肝菌Gyroporus castaneus、星孢丝盖伞Inocybe asterospora、粒皮马勃Lycoperdon umbrinum、密褶黑菇Russula densifolia、混淆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 confusis、点柄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苦粉孢牛肝菌Tylopilus felleus等种类在各地普遍分布。各景区特有分布的大型毒菌:桃花源4种,润滑锤舌菌Leotia lubrica、欧氏鹅膏菌A. oberwinklerana、臭黄菇R.foetens、中华散尾鬼笔Lysurus mokusin f. sinensis;竹林寺4种,白橙盖鹅膏菌A. caesarea、白条盖鹅膏菌A. chepangiana、白毒鹅膏菌A. virosa、肝褐丝盖伞I. radiata;普照寺1种,卵盖鹅膏菌A. ovoidea;中天门3种,晶粒鬼伞Coprinus micaceus、角鳞灰鹅膏菌A. spissacea、毒红菇R. emetica;后石坞1种,马鞍菌Helvella elastica;徂徕山林场3种,墨汁鬼伞C. atramentarius、毛柄网褶菌Tapinella atrotomentosa、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药乡林场6种,炭球菌Daldinia concentrica、赤褐鹅膏菌A. fulva、药乡鹅膏菌(拟命名)A. yaoxiangsis、毛脚丝盖伞I. repanda、裂丝盖伞I. rimosa、竹林蛇头菌Mutinus bambusinus。6.泰山区系分布的毒菌中,生长在海拔300-400m之间的有墨汁鬼伞C. atramentarius等11种;生长在海拔400-500m之间的有白橙盖鹅膏菌A. caesarea等10种;生长在海拔500-600m之间的有星孢丝盖伞I. asterospora等6种;生长在海拔600-700m之间的有欧氏鹅膏菌A. oberwinklerana等24种;生长在海拔在700m以上的有马鞍菌H. elastica和臭黄菇R. foetens2种。7.泰山区系43种毒菌中,为植物菌根菌的15种;有药用价值的13种;块鳞灰毒鹅膏菌A. spissa、角鳞灰鹅膏菌A. spissacea和白毒鹅膏菌A.verna具杀虫活性,可开发植物杀虫剂;应用价值尚不明确的有18种。
梁登登[10](2014)在《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西部,登封市的北部,属于伏牛山系,是中国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由两组山峰组成,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太室山和少室山各有36峰,共计72峰,在72峰之外,山上还有谷、洞等各类景致。不仅景观优美,植被的种类也非常丰富,有“国家森林公园”之美称,是我国继张家界之后的第二个森林公园。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本地区植被分布、土壤分布、地质特点都已经被调查,但是对大型真菌的调查还没有报道。笔者对地质公园内大型真菌的种类、生境及与周围植被的关系做了调查。通过对大型真菌资源的探究,旨在了解本地大型真菌资源概况,更希望能驯化出观赏性真菌从而促进本地旅游业的发展。(1)调查方法采用按照路线采集方法。共选定了基本覆盖所有区域的七条路线,于2012年7月到2013年12月每周六采集一次,时间为一天。采用传统分类学方法进行鉴定。优势种的确定方法是按照在七条路线中,其中在不同路线中的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地点都能发现的种确定为优势种,其余种为非优势种。(2)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共鉴定出大型真菌2门4纲7目23科40种,其中层菌纲、异担子菌纲、腹菌纲这三个纲属于担子菌门,盘菌纲属于子囊菌门。本地区的优势种共有6种,占总数的15%;可食用真菌有24种,占总数的60%;药用真菌有12种,占总数的30%;毒菌有9种,占总数的22.5%。(3)海拔分布,在海拔1000-1500m时,随着海拔升高,真菌种类逐渐减少;600-1000m时,随着海拔的降低,真菌种类逐渐增加;600m以下,真菌种类和数量减少。(4)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共有5个植被型,31个群系,大型真菌在阔叶林和针叶林以及混交林中广泛分布,与周围植被关系密切。(5)大型真菌种类最丰富的时间是八月初到十月初,随着温度降低,降雨量减少,大型真菌的丰富度明显降低。
二、豫南地区野生大型毒菌资源与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豫南地区野生大型毒菌资源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梵净山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意义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区域概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研究主要内容 |
1.7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 |
2.1 研究材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标本采集 |
2.2.2 DNA提取 |
2.2.2.1 CTAB法 |
2.2.2.2 ES提取法 |
2.2.3 PCR扩增 |
2.3 数据处理 |
2.3.1 DNA序列拼接与对比 |
2.3.2 标本鉴定 |
2.3.3 大型真菌编目 |
2.3.4 相似性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大型真菌的物种组成 |
2.4.2 部分中国新记录种 |
2.4.3 中国特有种 |
2.4.4 优势科的组成分析 |
2.4.5 优势属的组成分析 |
2.4.6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
2.4.7 相似性分析 |
3 大型真菌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相关性 |
3.1 研究地概况 |
3.2 研究方法 |
3.2.1 样地设置 |
3.2.2 大型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
3.2.3 冗余分析(RDA) |
3.2.4 数据的测定 |
3.2.5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植被群落类型 |
3.3.2 不同植被群落大型真菌及差异 |
3.3.3 大新真菌的营养方式与基物选择 |
3.3.4 生境对大型真菌的影响 |
3.3.4.1 环境因子与大型真菌优势科的关系分析 |
3.3.4.2 土壤因子与大型真菌优势科的关系分析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文县尖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现状 |
1.1.1 生物多样性概述 |
1.1.2 大型真菌多样性概述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地概况 |
1.2.1 地理位置 |
1.2.2 气候类型 |
1.2.3 自然资源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调查地设置 |
2.2 研究材料 |
2.2.1 标本采集 |
2.2.2 标本整理 |
2.2.3 标本记录 |
2.2.4 标本处理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调查法 |
2.3.2 形态学鉴定 |
2.3.3 分子鉴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文县尖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分析 |
3.1.1 调查结果 |
3.1.2 多样性编目 |
3.2 文县尖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分析 |
3.2.1 优势科属分析 |
3.2.2 地理成分分析 |
3.3 文县尖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评价 |
3.3.1 食用菌资源 |
3.3.2 药用菌资源 |
3.3.3 毒菌资源 |
4 结论与展望 |
4.1 主要结论 |
4.1.1 物种多样性研究 |
4.1.2 区系多样性研究 |
4.1.3 资源现状评价 |
4.2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文县主要食用菌 |
附录 B 文县主要药用菌 |
附录 C 文县常见毒菌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3)大型真菌重金属富集能力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型真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 |
1.1 大型真菌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 |
1.2 主要大型真菌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 |
1.3 真菌不同部位对重金属吸附的差异 |
2 大型真菌对重金属吸附的生理及生化机制 |
3 大型真菌对土壤的修复 |
3.1 真菌可以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指示剂 |
3.2 净化土壤重金属 |
3.3 修复重金属污染水源 |
4 大型真菌重金属富集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
4.1 大型真菌资源研究 |
4.2 大型真菌机理机制研究 |
4.3 大型真菌育种研究 |
5 结论 |
(4)一株新疆罕见野生大型真菌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供试野生菌株 |
1.1.2 酶及生化试剂 |
1.2 方法 |
1.2.1 子实体的形态学鉴定 |
1.2.2 菌株的ITS分子鉴定 |
2 结果 |
2.1 野生菌的形态特征 |
2.2 野生菌ITS基因提取及PCR扩增结果 |
2.3 野生菌ITS基因序列分析 |
3 讨论 |
(5)秦巴山区毒蘑菇资源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秦巴山区的毒蘑菇资源名录 |
2.2 秦巴山区毒蘑菇资源的分布及其毒性 |
2.2.1 木耳科(Auriculariaceae) |
2.2.2 鹅膏菌科(Amanitaceae) |
2.2.2. 1 鹅膏菌属(Amanita) |
2.2.2. 2 Aspidella(属) |
2.2.2. 3 Echinoderma(属) |
2.2.3 伞菌科(Agaricaceae) |
2.2.3. 1 蘑菇属(Agaricus) |
2.2.3. 2 环柄菇属(Lepiota) |
2.2.4 粪伞科(Bolbitiaceae) |
2.2.4. 1 粪锈伞属(Bolbitius) |
2.2.4. 2 锥盖伞属(Conocybe) |
2.2.5 珊瑚菌科(Clavariaceae) |
2.2.6 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 |
2.2.7 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 |
2.2.8 蜡伞科(Hygrophoraceae) |
2.2.8. 1 湿伞属(Hygrocybe) |
2.2.8. 2 蜡伞属(Hygrophorus) |
2.2.9 层腹菌科(Hymenogastraceae) |
2.2.9. 1 Deconica(属) |
2.2.9. 2 盔孢伞属(Galerina) |
2.2.9. 3 滑锈伞属(Hebeloma) |
2.2.9. 4 垂幕菇属(Hypholoma) |
2.2.9. 5 勒氏菌属Leratiomyces |
2.2.1 0 丝盖伞科(Inocybaceae) |
2.2.1 1 小皮伞科(Marasmiaceae) |
2.2.1 2 小菇科(Mycenaceae) |
2.2.1 2. 1 小菇属(Mycena) |
2.2.1 2. 2 扇菇属(Panellus) |
2.2.1 3 physalacriaceae(科) |
2.2.1 4 鬼伞科(Psathyrellaceae) |
2.2.1 5 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 |
2.2.1 5. 1 库恩菌属(Kuehneromyces) |
2.2.1 5. 2 环锈伞属Pholiota |
2.2.1 5. 3 Protostropharia(属) |
2.2.1 5. 4 球盖菇属(Stropharia) |
2.2.16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
2.2.16.1杯伞属(Clitocybe) |
2.2.16.2香蘑属Lepista |
2.2.16.3口蘑属(Tricholoma) |
2.2.17科未定 |
2.2.18牛肝菌科(Boletaceae) |
2.2.18.1牛肝菌属(Boletus) |
2.2.18.2网孢牛肝菌属(Heimioporus) |
2.2.18.3 Imleria(属) |
2.2.18.4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 |
2.2.18.5粉末牛肝菌属(Pulveroboletus) |
2.2.18.6 Suillellus(属) |
2.2.18.7粉孢牛肝菌属(Tylopilus) |
2.2.19圆孢牛肝菌科(Gyroporaceae) |
2.2.20拟蜡伞科(Hygrophoropsidaceae) |
2.2.21桩菇科(Paxillaceae) |
2.2.22乳牛肝菌科(Suillaceae) |
2.2.22.1小牛肝菌属(Boletinus) |
2.2.22.2乳牛肝菌属(Suillus) |
2.2.23钉菇科(Gomphaceae) |
2.2.23.1枝瑚菌属(Ramaria) |
2.2.23.2 Turbinellus(属) |
2.2.24鬼笔科(Phallaceae) |
2.2.24.1竹荪属(Dictyophora) |
2.2.24.2鬼笔属(Phallus) |
2.2.24.3散尾鬼笔属(Lysurus) |
2.2.25红菇科(Russulaceae) |
2.2.25.1乳菇属(Lactarius) |
2.2.25.2红菇属(Russula) |
2.2.26平盘菌科(Discinaceae) |
2.2.27马鞍菌科(Helvellaceae) |
2.2.28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 |
2.2.29盘菌科(Pezizaceae) |
2.2.30火丝菌科(Pyronemataceae) |
2.2.31Cordieritidaceae(科) |
2.2.32星裂盘菌科(Phacidiaceae) |
3 结论与讨论 |
(6)鄂西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2.3 湖北省研究概况 |
1.3 研究地概况 |
1.3.1 地理与地形 |
1.3.2 气候条件 |
1.3.3 土壤状况 |
1.3.4 植被状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鄂西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编目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研究方法 |
2.2 鄂西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编目 |
第三章 新种与拟定新种、中国新记录种和湖北省新记录 |
3.1 研究材料 |
3.2 研究方法 |
3.3 分子生物学鉴定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新种与拟定新种 |
3.4.2 中国新记录种 |
3.4.3 湖北省新记录属、种 |
3.4.4 鄂西光柄菇属大型真菌多样性 |
第四章 鄂西地区大型真菌区系组成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优势科分析 |
4.2.2 优势属分析 |
4.2.3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
第五章 鄂西地区大型真菌红色目录 |
5.1 研究材料 |
5.2 研究方法 |
5.3 .评估结果与分析 |
5.3.1 大型真菌受威胁物种 |
5.3.2 大型真菌近危物种 |
5.3.3 大型真菌需关注和保护物种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黑龙江省凤凰山及周边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绪论 |
1.1 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概况 |
1.1.1 国内研究概况 |
1.1.2 国外研究概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地区概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凤凰山及其周边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材料 |
1.1.2 研究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结果 |
1.2.2 凤凰山及其周边地区大型真菌物种编目 |
1.3 小结 |
第二章 凤凰山及其周边地区大型真菌资源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研究材料 |
2.1.2 研究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大型真菌资源价值统计 |
2.2.2 大型真菌种质资源收集 |
2.3 小结 |
第三章 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区系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研究材料 |
3.1.2 研究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0 大型真菌组成特征 |
3.2.1 优势科属分析 |
3.2.2 物种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
3.2.3 凤凰山与其他地区的区系关系比较 |
3.3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1 结论 |
1.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毒蕈毒素药用价值及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毒蕈毒素的概况 |
2 毒蕈毒素的抗癌价值 |
3 毒蕈毒素的其它药用价值 |
4 毒蕈毒素的生物防治潜力 |
5 问题与展望 |
(9)泰山区系大型病毒物种资源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大型毒菌研究概述 |
1.1.1 大型毒菌研究现状 |
1.1.2 大型毒菌毒素及中毒类型 |
1.1.3 大型毒菌的经济价值 |
1.2. 大型毒菌分类研究进展 |
1.3 研究区域的概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材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调查地的选择 |
2.2.2 野外调查及标本的采集 |
2.2.3 大型真菌标本整理保存 |
2.2.4 大型真菌标本鉴定 |
2.2.4.1 大型真菌传统分类方法鉴定 |
2.2.4.2 大型真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泰山区系大型毒菌种类资源 |
3.2 泰山区系大型毒菌山东省新记录种描述 |
3.2.1 柠檬黄侧盘菌Otidea onotica(Pers.)Fuckel |
3.2.2 林生鬼伞Coprinus silvaticus Peck |
3.2.3 白橙盖鹅膏菌Amanita caesarea(Scop.)Pers |
3.2.4 白条盖鹅膏菌Amanita chepangiana Tulloss&Bhandary |
3.2.5 赤褐鹅膏菌Amanita fulva Fr |
3.2.6 卵盖鹅膏菌Amanita ovoidea(Bull.)Link |
3.2.7 环盖鹅膏菌Amanita pachycolea D.E.Stuntz |
3.2.8 块鳞灰毒鹅膏菌Amanita spissa(Fr.)P.Kumm |
3.2.9 角鳞灰鹅膏菌Amanita spissacea S.Imai |
3.2.10 白毒鹅膏菌Amanita verna(Fr.)Bertill |
3.2.11 肝褐丝盖伞Inocybe radiata Peck |
3.2.12 毛脚丝盖伞Inocybe repanda(Bull.:Fr.)Bres |
3.2.13 裂丝盖伞Inocybe rimosa(Bull.:Fr.)Quel |
3.2.14 簇生沿丝伞Naematoloma fasciculare(Huds.)P.Karst |
3.2.15 肉色杯伞Clitocybe geotropa(Bull.)Quel |
3.2.16 假美柄牛肝Boletus pseudocalopus Hongo |
3.2.17 褐圆孢牛肝菌Gyroporus castaneus(Bull.)Quel |
3.2.18 中华散尾鬼笔Lysurus mokusin f. Sinensis(Lloyd)Kobayasi |
3.2.19 竹林蛇头菌Mutinus bambusinus(Zoll.)E.Fischer |
3.3 泰山区系大型毒菌新种 |
3.3.1 药乡鹅膏菌(拟命名)Amanita yaoxiangsis S.X.Jiang.sp.nov |
3.3.2 分子学鉴定 |
3.4 泰山区系大型毒菌中毒类型 |
3.4.1 胃肠炎型 |
3.4.2 神经精神型 |
3.4.3 溶血型 |
3.4.4 肝脏损伤型 |
3.4.5 呼吸循环衰竭型 |
3.4.6 中毒类型不确定 |
3.5 大型毒菌的分布 |
3.5.1 大型毒菌在各景区的分布 |
3.5.2 大型毒菌在不同海拔的分布 |
3.6 泰山大型毒菌资源的开发潜力 |
4 讨论 |
4.1 泰山区系大型毒菌种类资源 |
4.2 泰山区系大型毒菌毒性及中毒类型 |
4.3 泰山区系内的大型毒菌分布 |
4.4 泰山大型毒菌资源的开发利用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泰山大型真菌野生资源采集记录表 |
附录2 泰山区系大型毒菌图片 |
致谢 |
(10)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大型真菌资源研究概况 |
1.1.1 大型真菌野外调查常用的方法 |
1.1.2 大型真菌鉴定常用的方法 |
1.1.3 大型真菌标本制作的方法 |
1.1.4 我国北方不同地区的调查情况 |
1.1.5 我国南方不同地区的调查情况 |
1.2 野生菌的驯化情况 |
2 引言 |
2.1 研究的依据和目的 |
3 调查区域的概况 |
3.1 区域的发展历史 |
3.2 着名景点的简介 |
3.3 地质概况 |
3.4 土壤状况 |
3.5 气候特征 |
3.5.1 气温 |
3.5.2 风 |
3.5.3 降水量 |
3.6 植被特征 |
4 材料与方法 |
4.1 研究材料 |
4.2 研究方法 |
4.2.1 采集菌种的概况 |
4.2.2 这七条路线分别是 |
4.2.3 标本的鉴定 |
5 研究结果 |
5.1 结果 |
5.2 伞菌分属检索表 |
5.3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
5.4 子囊菌门Ascomycotina |
5.5 优势种的种类 |
5.6 大型真菌的分布海拔 |
5.7 大型真菌资源 |
5.7.1 食用菌资源 |
5.7.2 药用菌资源 |
5.7.3 毒菌资源 |
5.7.4 与周边植被的关系 |
6 结论与讨论 |
6.1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菌物多样性及意义 |
6.2 优势种的开发利用 |
6.3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大型真菌的海拔特点及经济菌的开发 |
6.4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大型真菌资源开发的建议 |
7 大型真菌的图片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四、豫南地区野生大型毒菌资源与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梵净山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D]. 张菁.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2]文县尖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D]. 冶晓燕. 西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大型真菌重金属富集能力机制研究进展[J]. 杜巧丽,蒋君梅,李向阳,谢鑫.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03)
- [4]一株新疆罕见野生大型真菌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J]. 袁江玲,雒婉霞,徐晓辉,徐佳丽,冯玉明.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0(03)
- [5]秦巴山区毒蘑菇资源调查[J]. 张黎光,祁鹏,戴璐,霍文严,乔婷,李峻志. 贵州农业科学, 2020(03)
- [6]鄂西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D]. 王锋尖.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4)
- [7]黑龙江省凤凰山及周边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D]. 王冶. 吉林农业大学, 2016(04)
- [8]毒蕈毒素药用价值及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J]. 张黎光,李峻志,祁鹏,李安利,戴璐,吴小杰. 药物生物技术, 2015(01)
- [9]泰山区系大型病毒物种资源调查研究[D]. 王振.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1)
- [10]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调查[D]. 梁登登. 河南农业大学,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