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就业援助:一项评价研究--以失业者为例_社会论文

社会工作与就业援助:一项评估研究——以失业人员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工作论文,为例论文,失业人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10)06-0076-06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因为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调节社会矛盾和不均、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来维护社会秩序(即社会结构的稳定性与社会运行的有序性)[1](P25)。显而易见,切实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因为社会工作人才在协助失业人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失业人员提供的服务是叠加式与嵌入式相结合的完整统一。所谓叠加式服务,是指社会工作人员在向失业人员提供物资或现金给付援助,满足其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也向其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心理辅导、精神慰藉、行为矫正等非现金、非物质的服务;而嵌入式服务,是指社会工作人才在遵循专业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伦理守则的前提下,运用科学而有效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技巧,为失业人员提供服务,以使整个服务更具人性化,更富成效性。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假设1:社区资源、社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政府投入以及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影响着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的内容(具体操作化为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宣传与咨询、就业岗位援助、社会权益维护六个方面)。

假设2:社区资源、社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政府投入以及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影响着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的质量(具体操作化为服务态度、服务频次、服务效果三个方面)。

2.变量界定

(1)自变量——社区资源、社工的专业素养、政府投入、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

本研究将社区资源具体操作化为拥有的社工人才规模和拥有的社会资源两个方面;将社工的专业素养操作化为学历层次、职业资格认证、专业类型、专业理论与技巧的了解情况、专业理论与技巧的运用情况、培训时间等六个方面;将政府投入操作化为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两个方面;将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操作化为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政府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两个方面。

(2)因变量——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的内容和质量

本研究将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的内容具体操作化为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宣传与咨询、就业岗位援助、社会权益维护等六个方面;将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的质量具体操作化为服务态度、服务频次、服务效果(即操作化为失业人员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的认可度、失业人员的心理调适状况、技能提升状况以及社会权益维护效果状况四个指标)三个方面。

3.研究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10年1月-2月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问题研究”情况所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成都市的失业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调查对象(失业人员)的选取主要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原始资料,发放问卷60份,有效问卷55份,有效回收率为91.7%;调查对象(社区工作人员)的选取也是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4份,有效回收率94%。

三、结果分析

为了全面地考察各自变量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内容和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社区资源、社工的专业素养、政府投入以及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为自变量,以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的内容和质量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此来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二者的具体关系。

1.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内容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在考察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内容的影响因素时,以社区资源、社工的专业素养、政府投入以及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为自变量,以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内容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表1所示。

从表1模型1、2中各变量决定的显著度可以看出,各项自变量的显著度都是大于0.05,都未通过显著度检验,因此都不能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内容产生显著影响。

从表1模型3中各变量决定的显著度可以看出,对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有显著性影响的自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其中,政府的资金投入对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提供影响最为显著,对因变量的贡献也是最大的,其Beta值为0.703,T的显著度为0.001;政府的政策支持次之,其Beta值为0.649,T的显著度为0.035。通过以上回归系数说明,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都对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的开展,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即政府对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越多,那么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也就越多。这一基本结论正好说明了政府在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开展过程中的基本功能。

从表1模型4中各变量决定的显著度可以看出,对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开展有显著性影响的自变量仅一个,即政府的政策支持,其Beta值为0.810,T的显著度为0.026。这说明如果政府越是采用通知、规定等文件形式来重视失业人员问题社会工作人才针对失业人员开展的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也就越多。

从表1模型5中各变量决定的显著度可以看出,对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援助服务的开展有显著性影响的自变量有两个,分别是社区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其中,社区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对失业人员就业岗位援助服务的提供影响最为显著,对因变量的贡献也是最大的,其Beta值为0.504,T的显著度为0.031;政府的政策支持次之,其Beta值为0.497,T的显著度为0.004。通过以上回归系数说明,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失业人员就业岗位援助服务的提供有着正向的显著性影响,即政府对失业人员就业岗位援助的政策支持越多,那么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援助服务也就越多。但是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援助服务的成效并不仅仅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而更多地取决于失业人员所在社区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因为社区中越是拥有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越是能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援助服务。

从表1模型6中各变量决定的显著度可以看出,对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提供社会权益维护服务开展有显著性影响的自变量仅一个,即社会工作人才对专业技能的了解和运用情况,其Beta值为0.278,T的显著度为0.031。这说明如果社会工作人才对专业技能的了解越透彻、运用越熟练,其越是能更好地帮助失业人员维护基本生活保障、自身技能提升、医疗、养老、住房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根据上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区资源、社工的专业素养、政府投入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的内容有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的假设1得到了部分证实。

2.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质量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在考察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质量的影响因素时,以社区资源、社工的专业素养、政府投入以及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为自变量,以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的质量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表2所示。

从模型2和模型3-2中各变量决定的显著度可以看出,各项自变量的显著度都是大于0.05,都未通过显著度检验,因此都不能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频次和失业人员心理调适状况产生显著性影响。

从模型1中各变量决定的显著度可以看出,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态度有显著性影响的自变量有三个,分别是专业类型、对专业技能的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培训时间。其中,对专业技能的了解和运用情况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态度影响最为显著,对因变量的贡献也是最大的,其Beta值为0.411,T的显著度为0.025;专业类型次之,其Beta值为0.240,T的显著度为0.001,培训时间再次之,其Beta值为0.065,T的显著度为0.047。通过以上回归系数说明,对专业技能的了解和运用情况、专业类型、培训时间等变量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态度都有着正向的显著性影响,即社会工作人才对专业理论与技巧了解越多、对专业理论与技巧运用越熟练,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态度就越好;社会工作人才所学专业越是接近社会工作专业,其服务失业人员的态度也就越好;社会工作人才接受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培训时间越长,其为失业人员服务的态度也就越好。通常情况下,社会工作人才对专业价值观念的认同及其内化,对其具体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由此可见,社会工作人才所学专业越是接近社会工作专业、所接受与社会工作有关的培训时间越长,其越是理解、认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其在实践过程中也就越践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社会工作人才对失业人员提供服务的态度好坏是衡量社会工作人才践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程度的有效标准之一。这说明了社工的专业素养影响着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态度。

从模型3-1中各变量决定的显著度可以看出,对于失业人员对社会工作人才所提供的服务效果认同度有显著性影响的自变量有三个,分别是社会工作人才对专业技能的了解和运用情况、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以及政府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其中,政府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对失业人员认同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对因变量的贡献也是最大的,其Beta值为0.731,T的显著度为0.000;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次之,其Beta值为0.425,T的显著度为0.015;对专业技能的了解和运用情况再次之,其Beta值为0.289,T的显著度为0.023。通过以上回归系数说明,政府、社会大众以对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提供服务的认同,对失业人员认同社会工作人才所提供的服务都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即政府和社会大众越认同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提供的服务,那么失业人员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的认同度就越高。这一基本结论正好印证了前文的“人在情景中”理论。此外,失业人员对社会工作人才提供的服务认同度也会受到社会工作人才对专业技能的了解和运用情况的影响。

从模型3-3中各变量决定的显著度可以看出,对失业人员技能提升状况有显著性影响的自变量仅一个,即政府的政策支持,其Beta值为0.065,T的显著度为0.047。这说明对大部分失业人员而言,在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条件下,提升其基本技能状况仅仅依靠自身的能力或社会资本是非常困难的,而更多是依赖政府以及社区提供的免费技能培训。

从模型3-4中各变量决定的显著度可以看出,对于失业人员社会权益维护状况有显著性影响的自变量有三个,分别是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的资金投入以及社区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其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失业人员社会权益维护状况影响最为显著,对因变量的贡献也是最大的,其Beta值为0.411,T的显著度为0.037;政府的资金投入次之,其Beta值为0.240,T的显著度为0.001,社区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再次之,其Beta值为0.206,T的显著度为0.023。通过以上回归系数说明,在解决失业人员问题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对失业人员社会权益维护状况有着正向的显著影响,即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越是重视失业人员问题的解决,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越是能得到很好的维护。这一基本结论也基本符合自我国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来失业人员问题发展的现状。这说明了社区资源、社工的专业素养、政府投入以及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对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服务的效果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社区资源、社工的专业素养、政府投入以及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的态度与效果有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的假设2得到了部分证实。

四、结论与建议

1.基本结论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社区资源、社工人员具有的专业素养、政府投入以及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的内容与质量都有显著性影响。

对于社区资源、社工人员具有的专业素养、政府投入以及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内容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区资源、社工人员具有的专业素养、政府投入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内容影响显著。具体而言,政府对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支持越多、资金投入越多,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也就越广泛;政府越是采用通知、规定等文件形式来重视失业人员问题的解决,社会工作人才越是重视开展失业人员政策宣传和咨询工作;社区拥有的社会资源越多、政府对失业人员就业岗位援助政策支持越多,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援助服务也就越广泛;社会工作人才对专业理论与技巧了解越多、对专业理论与技巧运用越熟练,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技能提升、医疗、养老、住房以及子女教育等社会权益维护服务也就越多。因此,研究假设1得到了部分证实。

对于社区资源、社工人员具有的专业素养、政府投入以及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社区资源、社工人员具有的专业素养、政府投入以及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对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服务频次无显著性影响。(2)社工人员具有的专业素养对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服务态度有显著性影响,即社会工作人才对专业理论与技巧了解越多、对专业理论与技巧运用越熟练,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服务的态度就越好;社会工作人才所学专业越是接近社会工作专业,其为失业人员服务的态度也就越好;社会工作人才接受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培训时间越长,其为失业人员服务的态度也就越好。(3)社区资源、社工人员具有的专业素养、政府投入以及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对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服务效果影响显著,即社会工作人才对专业技能的了解和运用情况、政府和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对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所提供的服务有显著性影响;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失业人员技能提升状况有显著性影响;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的资金投入以及社区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对社会工作人才协助失业人员维护自身的合法社会权益有显著性影响。因此,研究假设2得到了部分证实。

2.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从社会工作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对我国来讲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行政化”、“非专业化”、“非职业化”等特征。2007年5月,四川省政府为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四川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和谐四川”的精神,实施了“社工人才百人计划”。虽然这一计划的实施为四川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些社会工作人才提供的社会服务仍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即非专业服务)。本次实证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成都社会工作人员为失业人员提供的社会服务具有上述特征。从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来看,西方社会经历了近两百年的时间来促使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针对“专业化”,美国学者恩斯特·格林伍德1957年在《专业属性》一文中曾指出,专业必须具备以下五个要素[2]:系统理论、专业权威、社会认可、伦理守则、专业文化。虽然恩斯特·格林伍德提出的五要素并不是衡量社会工作这一职业是否专业化的唯一标准,但却可以有效地衡量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职业的专业化程度。

在我国,“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的任务,是随着80年代初社会学的恢复和民政工作的发展而被提上议程的[3]。而且,当时民政部也提出“民政工作是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这一命题[4](P82-83)。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体制大转型的不断推进,原本具有“行政色彩”的特色社会工作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已不能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加强专业社会工作建设,为社会成员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已是迫在眉睫。根据恩斯特·格林伍德衡量专业必备的“五要素”我们不难看出,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所指的“社会工作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技巧以及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职业所特有的职业伦理守则和专业的文化。李迎生教授认为,“理论体系”是衡量一个专业是否成立且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标志。因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是对社会现象进行合理、科学解释,以及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基础,而且专业权威也来自于对系统化的理论体系的学习[5]。职业伦理守则和专业文化是增强社会工作社会认同度、确保与巩固社会工作社会地位的重要基石。但是目前在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等领域,绝大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知识都是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舶来品”,所以,加强我国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尤其是价值理念与伦理守则的本土化是十分迫切的。

美国学者麦克里德和梅耶在总结西方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存在十大价值冲突[6]:即个人价值相对于制度目标;个人自由相对于社会控制;团体责任相对于个人责任;相对论和实用论,相对于绝对论和神圣论;安全保障相对于奋斗、苦难和自制;革新变迁相对于传统主义;异质性相对于同质性;文化决定论相对于自然遗传论;相互依赖相对于个人自主;个性化相对于模式化。这些价值冲突的焦点在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对我国社会工作实践来说,同样也存在价值理念冲突的现象,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个体独立与家庭依赖的冲突、稳定保守与创新发展的冲突等。当然,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其本质属性——价值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体系(如:人的尊严和价值都是至高无上的;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改变自己的潜能)不会受到任何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是超出国界和意识形态之上的[1](P57)。所以,在遵守社会工作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也是尤为重要的。

(2)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衡量一个专业的最低标准是已经是一种职业,而职业需要相应的培训、技能以及社会认同[7]。显而易见,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其作为一种职业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可喜的是,这一问题早已引起了我国党和政府的关注与重视。2006年7月20日,国家人事部和民政部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标志着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在我国开始走向职业化管理的道路[8]。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以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目标,以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为重点,以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为手段,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2008年6月,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的进行,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但是,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问题并没有因为上述政策、法规以及职业资格评定而解决,还有一系列诸如社会工作人才岗位设置、工作职级、薪酬标准以及资格认证管理等问题还有待解决。因此,加大社会工作在岗位设置、职级晋升、薪酬奖励、培训评估、资格认证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力度,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是尤为必要的。

(3)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相一致的“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建设”。所谓“社会体制”,即通常所说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指第一部门国家(政府)与第三部门社会(NGO、NPO等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构架,主要包括政府社会职能、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治理、NGO、NPO以及国家社会的关系等。通常情况下,社会体制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点:政社分开、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对NGO、NPO实行免税政策、社会服务福利性[9]。显而易见,在我国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过程中,我国社会体制改革应该进一步促进政府在就业、教育、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养老、住房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通常情况下,社会服务的提供有政府直接经营和政府购买两种形式[10]。政府直接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典型特征。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政府直接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这一方式并没有改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单位制”的瓦解,政府已无力完全承担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导致大部分社会成员在就业、教育、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养老、住房方面的服务处于真空状态。因此,我国政府在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服务的提供形式应该逐渐地由“政府直接提供”向“政府购买”转变。为实现社会服务提供形式的转变,需要大力培育我国的NGO、NPO等民间组织。显而易见,政府在社会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角色应该定位于法律、法规及其政策的制定、资金的提供,而这些社会服务的提供主体则是NGO、NPO等民间组织。本研究的实证调查结果也证实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对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提供服务的效果有显著性影响”。从香港社会工作的运行来看,香港政府支付了社会工作机构90%的经常性开支,而且还设立了用于资助社会福利计划的非经常性开支和有限的社会福利试验计划开支的“奖券基金”[11]。

标签:;  ;  ;  ;  ;  ;  ;  ;  ;  ;  ;  ;  ;  ;  

社会工作与就业援助:一项评价研究--以失业者为例_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