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施用腐植酸复合肥的综合效应与机理研究

油菜施用腐植酸复合肥的综合效应与机理研究

彭正萍[1]2001年在《油菜施用腐植酸复合肥的综合效应与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菜地长期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养分失衡、蔬菜品质变劣等问题,采用室内模拟、砂培、土培和微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颗粒HA复合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对油菜产量、品质、土壤养分转化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室温30~32℃,无作物生长的条件下,施肥后2~8h等养分无机肥N、P、K释放量显着高于HA复合肥;随时间的延长,两种施肥处理的养分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培养2~4周(K在8h)后HA复合肥养分释放量开始显着高于无机肥。全程培养时间里,无机肥N、P总释放量高于HA复合肥,K总释放量则表现出HA复合肥高于无机肥。②土培条件下,所有施肥处理较对照有显着增产效果,参试肥料间产量差异不显着,但一般表现为HA复合肥较相应无机肥产量高。在投入等养分量条件下,腐植酸能促进油菜对N、P、K、Zn、Mn的吸收,提高N、P的利用率和K的回收率;显着降低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提高Vc、可溶性糖、粗蛋白含量及SOD、POD、NR活性;还能有效提高油菜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蒸腾强度,降低其气孔阻力,从而保障水分及各种代谢活动旺盛;HA复合肥在改善油菜品质方面显着优于无机肥,尤以4号HA复合肥(HA-NPK-Zn)最优;微区施肥量试验与土培试验部分结果一致。③HA复合肥刺激油菜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和干物质的合成,为生产丰收提供物质基础,油菜产量与施肥量呈二次曲线相关,HA复合肥用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2E-05X~2+0.0402X+48.993(R=0.889),施肥量为1005kg/hm~2时,最高产量达69.19t/hm~2,无机肥用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2E-05X~2+0.0346X+48.585(R=0.934),施肥量为865kg/hm~2时,最高产量达63.55t/hm~2,HA复合肥较无机肥最高产量提高8.87%。④HA复合肥较等养分无机肥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P、速效K含量;同时,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土壤脲酶活性,而且在HA作用下,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之间表现出极显着的线性关系(加Mn处理除外),HA复合肥提高土壤呼吸量,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加速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和利用。

赵众[2]2016年在《锌腐酸增值肥料在东北玉米和水稻上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的肥料增效剂是将当前最先进的生物技术与微量元素螯合技术结合, 对腐植酸材料进行改性优化, 成功研制出的高效肥料增效剂,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区划研究所研发。本次试验在瓦房店选择了东北玉米和水稻两种作物,分别进行追施增值尿素——锌腐酸尿素与普通尿素比较的大田试验。在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棕壤新型肥料试验基地,进行将锌腐酸二铵、尿素、氯化钾配施和等养分的普通无机肥料用作基肥比较,增值二铵——锌腐酸二铵和等养分的磷酸二铵用作种肥比较的小区试验,研究了锌腐酸尿素对玉米和水稻的生物性状和产量影响以及锌腐酸二铵对各个生育时期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追施锌腐酸尿素处理和普通尿素处理在玉米株高和穗行数上基本相同,但在穗粗和千粒重方面前者要显着高于后者。锌腐酸尿素处理下产量达到了665.08kg/亩,比普通尿素处理增产8.15%。2.追施锌腐酸尿素处理在水稻的株高、有效分蘖率、穗粒数上都与追施尿素处理差异显着,秕粒数和千粒重略低于普通尿素处理。产量上,锌腐酸尿素处理比普通尿素处理提高了7.39%。3.锌腐酸二铵用作基肥试验中,锌腐酸二铵处理在各个时期土壤pH值几乎都为最低,对于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的释放有积极的作用,土壤氮磷钾养分基本上在每个时期都是最高的,在个别时期与磷酸二铵施肥处理达到差异显着。锌腐酸二铵处理中,株高、穗行数、穗粗上均优于普通施肥处理,产量达到了626.73kg/亩,比普通施肥处理增产3.98%,与普通施肥处理达到了5%显着差异水平。4.在锌腐酸二铵作种肥试验中,锌腐酸二铵处理pH值基本在最低值,生育前期锌腐酸二铵处理下土壤速效氮含量低于磷酸二铵处理,在后期情况相反,在土壤速效磷钾含量方面,锌腐酸二铵处理的提高作用明显,但锌腐酸二铵处理在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产方面无明显的效果。

车升国[3]2015年在《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肥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由单质肥到复合(混)肥、复合(混)肥由通用型走向专用化,是世界肥料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幅员辽阔,土壤、气候和作物类型复杂多样,农业经营以小农经济为主,规模小、耕地细碎化。因此,区域化、作物专用化是我国复合(混)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根据我国不同类型大田作物的区域分布特点,系统研究区域作物需肥规律、气候特性、土壤特点、施肥技术等因素,开展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原理,研究建立了“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制定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农艺配方的原理与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作物氮磷钾施肥总量以及基肥和追肥比例,从而获得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基肥、追肥中氮磷钾配比,也即复合(混)肥料配方。通过施肥模型确定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配比,使作物产量、作物吸收养分量、作物带出农田养分量、肥料养分损失率、养分环境输入量、土壤养分状况、气候生态等因素对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影响过程定量化。根据区域作物施肥量来确定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生产的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可同时实现氮磷钾叁元素的精确投入。(2)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小麦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获得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中氮磷钾比例为1:0.40:0.31,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65:0.51。不同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春小麦区1:0.42:0.15、1:0.60:0.21;黄淮海冬小麦区1:0.45:0.40、1:0.79:0.70;黄土高原冬小麦区1:0.50:0.09、1:0.77:0.14;西北春小麦区1:0.47:0.47、1:0.80:0.81;新疆冬春麦兼播区1:0.27:0.25、1:0.65:0.59;华东冬小麦区1:0.42:0.38、1:0.61:0.54;中南冬小麦区1:0.24:0.28、1:0.35:0.43;西南冬小麦区1:0.34:0.26、1:0.57:0.43;青藏高原冬春麦兼播区1:0.62:0.70、1:1.04:1.17。(3)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玉米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中氮磷钾比例为1:0.40:0.30,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93:0.69。不同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春播玉米区1:0.65:0.52、1:1.39:1.11;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1:0.37:0.18、1:0.62:0.30;北方春播玉米区1:0.45:0.08、1:1.73:0.32;西北灌溉玉米区1:0.39:0.36、1:0.95:0.86;南方丘陵玉米区1:0.27:0.40、1:0.50:0.73;西南玉米区1:0.41:0.29、1:1.22:0.87。(4)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水稻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中氮磷钾比例为1:0.44:0.56,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75:0.96。不同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早熟单季稻区1:0.47:0.18、1:0.94:0.35;华北单季稻区1:0.35:0.28、1:0.61:0.50;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区晚稻1:0.29:0.58、1:0.49:0.98,早稻1:0.34:0.37、1:0.57:0.63,单季稻1:0.53:0.95、1:0.92:1.63;江南丘陵平原双单季稻区晚稻1:0.42:0.75、1:0.63:1.12,早稻1:0.44:0.80、1:0.67:1.22,单季稻1:0.51:0.45、1:0.75:0.67;华南双季稻区晚稻1:0.33:0.50、1:0.61:0.92、早稻1:0.39:0.74、1:0.71:1.36;四川盆地单季稻区1:0.58:0.83、1:1.05:1.49;西北单季稻区1:0.53:0.30、1:0.90:0.52;西南高原单季稻区1:0.77:0.97、1:1.32:1.66。(5)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马铃薯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31:0.89,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54:1.59。不同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北方一作区1:0.39:0.56、1:0.53:0.77;中原二作区1:0.39:0.58、1:1.10:1.62;南方二作区1:0.15:1.04、1:0.26:1.85;西南混合区1:0.47:1.55、1:0.79:2.60。(6)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油菜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73:0.70,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1.16:1.11。不同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春油菜区1:0.70:0.55、1:0.80:0.63;长江下游冬油菜区1:0.50:0.24、1:0.86:0.40;长江中游冬油菜区1:0.60:0.56、1:1.13:1.07;长江上游冬油菜区1:1.00:1.20、1:1.20:2.34。(7)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棉花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37:0.65,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67:1.17。不同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黄河流域棉区1:0.45:0.94、1:0.84:1.76;西北内陆棉区1:0.44:0.44、1:0.74:0.73;长江流域棉区1:0.24:0.65、1:0.45:1.20。(8)根据农田士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花生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全国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35:0.85,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48:1.10。不同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花生区1:0.22:0.69、1:0.35:1.11;黄河流域花生区1:0.59:0.86、1:0.76:1.10;长江流域花生区1:0.31:0.90、1:0.48:1.40;东南沿海花生区1:0.35:1.07、1:0.78:2.41。(9)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大豆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43:0.52,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43:0.52。不同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北方春大豆区1:0.43:0.33、1:0.43:0.33;黄河流域夏大豆区1:0.6:0.72、1:0.73:0.87;长江流域夏大豆区1:0.48:0.79、1:0.48:0.79;南方多熟制大豆区1:0.60:1.07、1:0.60:1.07。

彭正萍, 毕淑芹, 门明新, 薛世川, 孙旭霞[4]2005年在《腐植酸复合肥对油菜的施用效应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微区试验研究自制腐植酸复合肥对油菜的施用效应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用量对油菜品质和各种生理活性均有明显影响,并影响最终产量。与无机肥相比,腐植酸复合肥表现明显的优势。该复合肥的用量与油菜鲜重呈显着二次曲线相关,施肥量在1 005 kg/hm2时,鲜重高达69.19 t/hm2。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上,施用腐植酸复合肥较无机肥提高油菜体内Vc含量,但只有前者用量在300 kg/hm2时,油菜中Vc含量超过不施肥,以后随施肥量增加Vc含量逐渐下降。硝酸还原酶活性和NO3--N含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以后逐渐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峰值在600 kg/hm2,NO3--N含量的峰值则在1 200 kg/hm2;蒸腾速率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前者峰值出现在900 kg/hm2时,气孔扩散阻力与蒸腾速率变化趋势相反。

王蕾[5]2007年在《小麦—玉米合理施肥及土壤养分运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农业生产中长期重施氮、磷肥,轻钾肥的施肥习惯,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土地质量变劣等问题,本文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宁晋地区大陆村镇试验地为供试土壤,进行土壤供应能力,小麦-玉米生育期间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和养分在土体中的垂直分布,土壤-小麦-玉米系统中养分平衡状况及其小麦-玉米的生长发育的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在碱解N<70mg/kg,速效P>30mg/kg,速效K<80mg/kg的土壤中,土壤磷素至少能满足小麦-玉米两季高产的需求,施磷并不能增加粮食产量。第一季小麦土壤磷素贡献率为104.0%,钾素为94.5%;小麦收获后玉米季土壤磷素贡献率为103%,钾素为105%;第二季小麦,土壤磷素贡献率为94.6%,钾素为89.6%。不施肥条件下,土壤供应氮、磷、钾分别为290.1,31.2和142.8kg/hm~2,氮钾肥配施能显着提高土壤供磷量;氮磷肥配施能显着提高土壤供钾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4.1%和28.6%。土壤磷钾贡献率降低,供肥能力下降,说明该地区保证氮肥供应,减少磷肥用量和增加钾肥投入是提高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关键施肥措施。2.在该试验地块进行化学肥料和腐植酸复合肥料的试验,在化肥试验处理中,小麦高产所需N、P_2O_5、K_2O分别为276.0,207.0和168.8kg/hm~2,其中50%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底施,剩余氮肥结合浇春一水追施;在腐植酸复合肥试验处理中,采用秸秆还田,小麦高产底施腐植酸复合肥750kg/hm~2,追施尿素225kg/hm~2。在土壤速效P含量为35.3mg/kg时,玉米高产适宜养分投入量为纯N288kg/hm~2和K_2O 216kg/hm~2。小麦追肥的关键时期是拔节和灌浆期,玉米则是拔节和大喇叭口期。3.土壤碱解N、速效P、速效K的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而碱解N和速效K在50~70cm出现富集。不同肥料的用量和品种对养分在土体中的分布规律影响不同。化肥具有暴、猛、短的养分释放特点,施入土壤后养分释放速度快,随灌水和降雨向深层淋失量相对较多,而腐植酸复合肥具有养分的缓释效应,从而减少土壤养分向深层淋失,对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4.施用腐植酸复合肥可以显着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总腐殖酸含量,经相关分析二者之间呈极显着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第一季小麦为0.785,第二季为0.758。

柳洪鹃[6]2011年在《食用型甘薯施用腐植酸和钾肥改善品质的生理基础》文中认为为了探讨甘薯施用腐植酸和钾肥改善品质的生理基础,本试验选用北京553和济薯22两个食用型品种为试验材料,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进行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腐植酸对甘薯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1.1对块根产量的影响施用腐植酸可提高北京553的块根产量,HA17处理增幅达到显着水平;济薯22施用腐植酸后对产量的影响达不到显着水平。腐植酸影响产量的原因也因品种而异,北京553施用腐植酸后通过提高单薯重来增产,主要是促进中、小薯向大薯转化;而济薯22施用腐植酸是通过提高单株结薯数使产量略有升高,主要是提高了大薯的数量比例。1.2对甘薯块根营养品质的影响施用腐植酸后降低了块根中淀粉含量而显着提高了块根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施用腐植酸后主要降低了块根中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略有降低,同时降低了直、支比,改善了块根的适口性。同时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幅大于淀粉含量的降幅,说明施用腐植酸能促进淀粉向可溶性糖转化,从而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施用腐植酸后功能叶中磷酸蔗糖合酶活性显着提高,功能叶中蔗糖含量也显着提高,结合茎蔓中蔗糖含量下降或相似,同时块根中不溶性酸性转化酶和碱性转化酶活性提高,说明施用腐植酸后增加了源端光合产物的供应,保证了光合产物运输通道的畅通,增强了库端光合产物的卸载能力,保证了蔗糖的供应。而蔗糖合酶活性的降低,则减少了淀粉的合成,增加蔗糖的积累;淀粉酶活性的提高也减少了淀粉的含量,增加了葡萄糖的含量;SST活性的提高则促进碳素向果聚糖库的转移,是果聚糖含量增加的生理原因之一;可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的提高为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积累奠定基础。综上,腐植酸通过以下叁种方式增加块根中可溶性糖含量:第一,提高块根中可溶性糖的供应量;第二,腐植酸抑制了块根中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化;第叁,腐植酸促进了块根中淀粉向可溶性糖的转化。通过对主要生长时期块根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发现北京553块根中维生素C的主要积累时期为生长中后期,而济薯22的主要积累时期为生长前期和后期,施用腐植酸后显着提高了各时期块根中维生素C的含量。通过对主要生长时期块根中硝态氮含量的测定,发现济薯22中硝态氮主要积累时期为生长中后期,施用腐植酸后显着降低了各时期块根中硝态氮含量。对北京553的研究发现,施用腐植酸提高了主要生长时期块根中氨基酸含量而降低了硝态氮的含量,即腐植酸促进硝态氮向氨态氮转化,减少硝态氮的含量从而改善块根的品质。2钾肥对块根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2.1对块根产量的影响增施钾肥可以显着提高块根产量,增产原因存在品种差异。北京553施用钾肥后既提高单薯重又提高单株结薯数,主要是提高了大薯的数量比例和质量比例;济薯22施用钾肥后显着提高了单株结薯数,对单薯重影响不大。2.2对块根营养品质的影响甘薯施用钾肥后能提高块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同时淀粉含量也升高。块根中可溶性糖各组分含量均显着提高,而淀粉含量的提高主要是施钾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钾肥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的生理原因与腐植酸有相同之处,即施用钾肥也能改善源端光合产物的供应,保证光合产物运输通道的畅通,增强库端光合产物的卸载能力,保证蔗糖的供应;通过提高可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提高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通过提高SST活性提高果聚糖含量。不同之处在于,钾肥能显着提高SS的活性促进淀粉的合成,而收获期块根中淀粉含量略有升高,主要是因为钾肥显着提高了块根淀粉酶活性,促进淀粉水解,减少淀粉含量而促进可溶性糖的积累。施用钾肥可以提高块根中维生素C的含量,而降低块根中硝态氮的含量,改善块根品质。

张水勤, 袁亮, 林治安, 李燕婷, 胡树文[7]2017年在《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腐植酸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实,腐植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本文从腐植酸刺激植物根系生长、调控土壤与肥料养分转化及肥料利用率和影响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施用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的途径,阐述了腐植酸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的机理,旨在梳理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现状,为腐植酸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进展】1)腐植酸能够对植物产生类似生物刺激素的效应。它能够提高植物根系H+-ATP酶等的活性、刺激植物根伸长和侧根生长点的增加,从而增加根系活力及植物根系与土壤养分的接触面积,增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2)逆境胁迫下,腐植酸能够通过调节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并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缓解甚至消除逆境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从而促进植物生长;3)腐植酸能够通过与氮素、磷素和钾素发生结合效应,与磷酸盐产生竞争效应和对钾离子的吸附作用固持与活化土壤与肥料中的养分,提高土壤肥料有效性和缓释性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促进植物生长;4)腐植酸还能够影响土壤中与养分转化相关的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在活化养分的同时,保蓄养分,降低养分的损失,为植物生长保障持久的养分供应;5)腐植酸对植物生长的促进效应受腐植酸结构特征、添加量和供试植物种类等因素的影响。【建议与展望】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和研究技术的差异,人们对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因此,腐植酸的基本特征、影响腐植酸作用的主控因子、土壤–植物系统中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途径和腐植酸对土壤功能性微生物等的影响都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李奔[8]2013年在《复合肥、腐植酸液肥对苋菜重金属富集和转运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苋菜种植实验,探讨复合肥、腐植酸液肥对苋菜重金属富集和转运的影响,以期为蔬菜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方法]在长沙市某实验基地选取4块菜地(总面积约为200m2),将菜地分为10份(每份面积约为20m2),随机分为清水组(A处理)、复合肥组(B-D处理)、腐植酸液肥1号组(E-G处理)、腐植酸液肥2号组(H-J处理),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5次。A处理,整个实验过程施用清水;B-D处理,播种前分别对土壤施用复合肥0次、1次、2次,实验第7、14、21天分别施用复合肥1次;E-G处理,播种前分别对土壤施用腐植酸液肥1号0次、1次、2次,实验第7、14、21天分别施用腐植酸液肥1号1次;H-J处理,播种前分别对土壤施用腐植酸液肥2号0次、1次、2次,实验第7、14、21天分别施用腐植酸液肥2号1次。实验第1天,在离每份菜地两端约50cm,两侧约30cm,间隔约2m处分别取5份土样,共50份,取样深度为0-20cm,每份重量为800~1000g。取土样后对菜地进行实验处理,每个处理均施用浓度为1%的肥料15kg(取0.15kg复合肥或腐植酸液肥,加水14.85k),每天1次,于实验第3天处理完毕后,进行苋菜播种。实验过程中,及时浇水防旱。实验结束时,每个处理分别取5份苋菜样品和5份土样,共100份,每份重量为800~1000g。整个实验期为31天,苋菜播种至收获为28天。检测种植前后土壤以及苋菜可食部和根部铅、镉、汞、砷、铜、锌含量,按照《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2-2006)、《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2762-2005)分别对土壤、苋菜进行评价。采用富集系数(BCFs)和转运系数(TFs)分别评价苋菜吸收累积土壤重金属和重金属由苋菜根部向可食部转移能力大小。BCFs越大说明苋菜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越强;TFs越大说明苋菜转运重金属的能力越强。[结果]1.实验第1天,不同处理除土壤pH值、铅、铜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处理土壤镉、汞、砷、锌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处理土壤pH均值为7.46,土壤铅、镉、汞、砷、铜、锌含量分别为40.41.1.69.0.21.25.88.24.48.73.97mg/kg;土壤铅含量A、H、I、J处理,土壤镉含量各处理,土壤砷含量C、D、E、F、G、I处理超过国家蔬菜土壤限量标准。实验结束时,土壤铅、镉、汞、砷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铜、锌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镉含量各处理仍超过国家蔬菜土壤限量标准。苋菜可食部铅含量B、C、D、F、G、I、J处理超过国家叶菜类限量标准,苋菜根部铅含量A、H、I、J处理超过国家叶菜类限量标准;苋菜可食部和根部镉、无机砷含量各处理均符合国家蔬菜限量标准;在检出限为0.00012μg/mL时,苋菜各处理均未检出汞。2.清水组、复合肥组、腐1号组、腐2号组苋菜铅含量分别为0.24、0.76、0.38、0.38mg/kg;镉含量分别为0.12、0.13、0.07、0.09mg/kg;砷含量分别为0.051、0.025、0.041、0.055mg.kg。苋菜铅含量清水组、腐1号组、腐2号组均显着低于复合肥组(P<0.05)。苋菜镉含量腐1号组、腐2号组均显着低于清水组、复合肥组(P<0.05)。苋菜砷含量清水组、腐1号组、腐2号组均显着高于复合肥组(P<0.05)。3.苋菜富集重金属能力大小依次为:镉>铅>砷>汞。清水组、复合肥组、腐1号组、腐2号组苋菜铅BCFs分别为0.004、0.031、0.015、0.007;镉BCFs分别为0.058、0.090、0.053、0.053;砷BCFs分别为0.0024、0.0010、0.0015、0.0023。苋菜铅BCFs清水组、腐2号组均显着低于腐1号组(P<0.05),腐1号组显着低于复合肥组(P<0.05)。苋菜镉BCFs清水组、腐1号组、腐2号组均显着低于复合肥组(P<0.05)。苋菜砷BCFs清水组、腐2号组均显着高于腐1号组(P<0.05),腐1号组显着高于复合肥组(P<0.05)。4.清水组、复合肥组、腐1号组、腐2号组苋菜铅TFs分别为0.54、6.18、2.22、0.95;镉TFs分别为2.68、3.50、2.66、1.94;砷TFs分别为0.43、0.24、0.54、0.63。苋菜铅TFs复合肥组显着高于腐1号组(P<0.05),腐1号组显着高于清水组(P<0.05),腐2号组与清水组、腐1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苋菜镉TFs腐2号组显着低于复合肥组(P<0.05),清水组、腐1号组与复合肥组、腐2号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苋菜砷TFs清水组、腐1号组、腐2号组均显着高于复合肥组(P<0.05)。[结论]1.实验菜地土壤检测的几种元素本底值除铅外,镉、汞、砷、铜、锌含量在各处理间基本均衡。2.土壤锅(1.69mg/kg)、砷(25.88mg/kg)含量超过限量标准未导致苋菜镉、无机砷含量超过叶菜类限量标准;土壤汞含量在0.15~0.25mg/kg范围内,苋菜中无富集。3.施用复合肥可增加苋菜对铅、镉的富集量,并促使铅由苋菜根部向可食部转运,导致苋菜可食部铅含量超过国家叶菜类限量标准,同时复合肥能减少苋菜对砷的富集和转运量。4.施用腐植酸液肥未增加苋菜对铅、镉、砷的富集量;与复合肥相比,腐植酸液肥能减少苋菜对铅、镉的富集量,并将部分铅、镉有效地阻滞于根部;其中以腐植酸液肥2号效果更为明显。

王锋[9]2009年在《腐植酸钾的研制及对食用型甘薯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于2006年3月-2007年10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进行。本试验主要研究了腐植酸钾肥料的研制方法,及其不同腐植酸钾肥料在优质食用型甘薯北京553上的生物学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腐植酸钾的研制腐植酸的活化采用氢氧化钾溶液与风化煤反应的方式进行,综合考虑作物根系对肥料pH值的要求、腐植酸活化率以及产物的含水量等,适合制备活性腐植酸的反应条件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浓度,风化煤与氢氧化钾溶液比3:1。在加入适量膨润土的条件下,利用风化煤腐植酸和经过活化后的风化煤腐植酸与硫酸钾混合生产的颗粒肥料,其颗粒抗压强度都得到了显着提高。活性腐植酸钾与腐植酸钾相比氧化钾含量和游离腐植酸含量相似,水溶性腐植酸含量显着提高。砂柱淋洗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钾和活性腐植酸钾在施肥前期能抑制钾素的释放,活性腐植酸钾的缓释效果明显好于腐植酸钾。2.甘薯施用腐植酸钾优质高产的生理基础2.1腐植酸钾对甘薯块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腐植酸钾处理对增加甘薯结薯数、提高单薯重、提早结薯、促进块根膨大都有明显的效果。与等量氧化钾比较,施用腐植酸钾每株所结薯块数相似,平均薯块重显着增加,块根产量显着提高,增产8.04%;施用活性腐植酸钾每株所结薯块数显着增加,平均薯块重相似,块根产量显着提高,增产9.40%。腐植酸钾处理显着提高了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降低了块根淀粉含量和硝态氮含量。活性腐植酸钾比腐植酸钾更有利于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和硝态氮含量,二者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差异较小。2.2腐植酸钾对甘薯植株内氮、钾元素的吸收和分配的影响腐植酸钾处理在甘薯块根膨大前、中期,叶片的氮、钾含量都提高;而块根的氮含量显着下降,而钾含量显着提高;在甘薯块根膨大后期,叶片的氮、钾含量都有下降趋势,而块根的氮、钾含量都明显提高。在甘薯的整个生长期,腐植酸钾处理叶片和块根N/K比值都显着下降,更有利于光合产物向块根转移。2个腐植酸钾处理差异不显着。2.3腐植酸钾对甘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硫酸钾和腐植酸钾肥料都能促进甘薯块根和植株干物质量积累,腐植酸钾的作用更为显着。但活性腐植酸钾处理和腐植酸钾处理的差异不显着。用Logistic方程对甘薯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进行拟合说明:2个腐植酸钾处理提高甘薯块根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的主要原因是该处理甘薯块根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快,而与积累活跃持续期长短无密切关系。腐植酸钾既能够提高生物产量、又能提高干物质在块根中的分配率,还能提高收获期干物质在叶片中分配率,这有利于防止叶片早衰、延长功能期。2.4腐植酸钾对甘薯钾素生产效率以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腐植酸与钾肥配合施用能提高钾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而由于大幅度提高了总吸钾量,使的钾素产干物质效率和钾素产块根效率都明显降低。但活性腐植酸钾处理和腐植酸钾处理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着水平。

王平[10]2018年在《腐植酸对氮肥转化、损失及油菜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腐植酸是一类天然大分子有机物质,含有苯环、羟基、羧基、甲氧基、醌基等官能团,具有提高土壤肥力、刺激作物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作用。近年来,腐植酸作为肥料添加剂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培养试验和生物试验的方法,研究腐植酸不同添加量对尿素的改性增效作用,探讨其对土壤氮素转化及损失的影响规律,揭示腐植酸在调控土壤氮素去向中的作用,为增值氮肥的开发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腐植酸高添加量能够抑制氨挥发损失,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土壤表观硝化率。与CK对比,高用量腐植酸可显着降低氨挥发量,各处理平均降低12.08%,且随着腐植酸添加量的增加对氨挥发的抑制作用增大;培养前期,5%-50%添加量范围内腐植酸能提高土壤脲酶活性,至5 d时平均提高了35.13%,75%腐植酸添加量的土壤脲酶活性降低了13.23%,但培养后期(14 d后)高用量腐植酸处理均能提高土壤脲酶活性;添加腐植酸使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且随着腐植酸添加量的增大,土壤铵态氮含量呈增加趋势,至培养112 d时,高用量腐植酸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平均增加了39.63%;在整个培养期间,腐植酸处理的土壤表观硝化率平均降低了17.20%,且腐植酸的添加量越大,土壤表观硝化率越低。2.腐植酸低添加量能够减少氨挥发损失,提高培养后期土壤脲酶活性和硝态氮含量,抑制尿素水解,降低氮素淋溶损失。与CK2相比,HA1、HA2、HA3处理的氨挥发量分别降低了7.33%、8.39%和9.13%,其中HA3效果最好;HA1、HA2、HA3处理在培养后期能提高土壤脲酶活性,至培养14 d时分别提高了15.87%、19.99%和31.32%,但对培养前期脲酶活性无显着影响;HA1、HA2、HA3处理培养前3 d的土壤尿素态氮含量平均分别提高了15.94%、37.73%和47.63%,且随着腐植酸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尿素态氮残留量增加;腐植酸能够减少尿素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淋溶损失,增加水溶性磷的淋溶损失。3.腐植酸可以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显着提高作物根系活力,促进生长(株高、叶面积、叶片数),显着增加生物量,改善品质。与单施NPK肥相比,每盆的鲜重平均增产幅度达32.33%;可溶性糖和VC分别提高了1.60%-6.92%,可滴定酸度含量降低了20.36%-29.94%;叶绿素含量增加了12.52%-19.21%;根系活力增加了0.88%-43.01%。

参考文献:

[1]. 油菜施用腐植酸复合肥的综合效应与机理研究[D]. 彭正萍. 河北农业大学. 2001

[2]. 锌腐酸增值肥料在东北玉米和水稻上的应用研究[D]. 赵众. 沈阳农业大学. 2016

[3]. 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D]. 车升国. 中国农业大学. 2015

[4]. 腐植酸复合肥对油菜的施用效应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彭正萍, 毕淑芹, 门明新, 薛世川, 孙旭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5]. 小麦—玉米合理施肥及土壤养分运移规律研究[D]. 王蕾. 河北农业大学. 2007

[6]. 食用型甘薯施用腐植酸和钾肥改善品质的生理基础[D]. 柳洪鹃. 山东农业大学. 2011

[7]. 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研究进展[J]. 张水勤, 袁亮, 林治安, 李燕婷, 胡树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8]. 复合肥、腐植酸液肥对苋菜重金属富集和转运的影响研究[D]. 李奔. 中南大学. 2013

[9]. 腐植酸钾的研制及对食用型甘薯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D]. 王锋. 山东农业大学. 2009

[10]. 腐植酸对氮肥转化、损失及油菜生长的影响[D]. 王平. 山东农业大学. 2018

标签:;  ;  ;  ;  ;  ;  ;  ;  ;  ;  ;  ;  

油菜施用腐植酸复合肥的综合效应与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