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论文_杨艳艳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论文_杨艳艳

广西省资源县资源镇初中 541400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科德育的渗透中具有独特的条件。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应有的语文知识,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教师应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实际情况,及时适当,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本文主要阐述了德育渗透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德育渗透

“小学难懂,中学难教,高中难学”的观念是当今学生对各个阶段的学习和成长特点的理解,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了当前我国教学的客观现实,尤其是“中学难教”这一阶段,接触环境和反叛心理的主客观原因,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被动或主动地顶撞老师使教学过程中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因此,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当前中学语文研究的热点。

一、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语文教学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增强对社会的公德心等世界观,树立理想。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紧密结合。将道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对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爱国情怀。语文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自我发展的需要,未成年人德育实施的需要,初中语文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提高初中语文教育的有效性。语文作为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它能够全方面的教育学生。

二、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1.增强意识,探索文本德育因素。“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语文教材,或颂扬真善美,或鞭假丑恶,或抒写高洁品性,高尚人格,或赞美大好河山,或表达人间真情家园情怀,或揭示人生哲理……每一篇文本,无不是作者情感的表露,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是取之不尽的德育载体。教师的教学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中道德教育观念和表达的主体。面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初中生来说,教师应牢记教育人的责任,增强德育意识,增强渗透意识。掌握渗透的可行性,善于探索文本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寻找文道结合的交融点和灵活运用的教育智慧,适时适当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通过课外阅读渗透道德教育。阅读书籍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内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很多有益的书籍可供学生参读,除了增加课外知识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技巧用的书可供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除了增加课外知识外,学生还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丰富他们的业余时间。在阅读课外书时,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名人经典进行阅读。这些文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还可以了解文章中每个人物的生活态度,并从文章的整体内容中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课文阅读书籍中《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童年》等书籍都是蕴含了较深的道德内涵,可以让学生学习里面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做人的品德。学生除了可以阅读名人传记之外也可以阅读一些比较有意义和健康的文章。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学生更喜欢在线下载文章进行阅读。但是,互联网上有一些对学生有害且毫无意义的书籍。因此,教师需要向学生推荐并选择一些优秀的课外文章供学生参读。

3.在学生作文中有意识地渗透道德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德育的一种方法是将其渗透于学生的作文中。教师可以根据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书写,比如:让学生写一个班级里最佩服的同学或者是我应该向某某某学习等,主要目的就是令学生认真观察对比谁是你最佩服的人,谁是你应该学习的人,你最钦佩的是谁,你要学习他什么,通过比较分析认真反省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课本内容虽说丰富,但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方面还是需要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进行摄取,把身边发生的真实事情用作文书写出来,理解现实生活的真谛,提高学生自身鉴赏生活的能力。

4.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不失良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目标密切相关。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原因。用独特的视角审视学生的思想特点,发挥语文教学思想导向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有思想摆脱庸俗浅薄的泥潭,跟上时代的步伐。比如,在教学《陌上桑》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大胆直言:“罗敷真是太傻了,太守有权有势,嫁给他可以吃香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比在家里整天采桑养蚕强多了吗?”不要简单地认为这种想法离经叛道、幼稚可笑。实际上,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持有这种想法的绝非个别。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讥讽、训斥。而应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摆正人生航向。

总之,道德教育的渗透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道德教育渗透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需要老师找准两者之间的融合渗透点,适当渗透德育。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渗透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光辉 教育应触及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尝试[J].基础教育参考,2007,(09)。

[2]吴攀清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J].读写算(教研版),2012,(19),47。

论文作者:杨艳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论文_杨艳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