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理论界“以德治国”座谈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界论文,座谈会论文,以德论文,首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深入学习、研究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2001年3月22日下午,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日报社、《前线》杂志社、市社科联、共同组织召开首都理论界学习江总书记“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座谈会。北京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龙新民出席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有七人先后发言,现将发言内容作一综述,以供学习参考。
■“以德治国”思想是重大理论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教授罗国杰认为,“以德治国”的提出,是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所作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新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特别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都十分重视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在治国中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还明确提出,要从教育入手,用教育和法律两个手段解决问题,这里已经蕴含着既要抓法治、又要抓道德教育的思想。但是,明确地把法治和德治作为治国方略的两个重要方面,强调二者相辅相成、不应有任何片面性的思想,在我党的文献中,以前是没有的。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王东认为,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新形势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倡导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的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创新。“以德治国”思想,把现代化的世界文明成果与中华文明优秀民族传统熔为一炉,是中华文明21世纪现代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文化、现代化人类文明成果这三大源头的综合创新。首先,“以德治国”的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其理论来源首先存在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主流之中。其次,“以德治国”的理念,是对中华文明优秀民族传统的继承发展,其思想渊源于中华智慧的思想主流之中。再次,“以德治国”的理念,是对西方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成果与正反历史经验的学习借鉴,其思想源流广泛存在于世界文明成果之中。西方现代化不是单打一的经济过程,由宗教改革而焕发的新教伦理作为精神支柱是其四大支柱之一。
■“以德治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以德治国”到底是一个什么内涵?有人认为,儒家的德治就是人治,现在一强调德治,会不会走向人治?对此,罗国杰教授指出,中国古代的德治并不就是人治。我们所说的“以德治国”,与“人治”有根本的区别。江泽民同志把“以德治国”同加强道德建设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加强道德建设,才能实现“以德治国”的目的。这一提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要把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也就是说要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认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他认为,总的来说,加强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党政干部和国家公务员,都要德才兼备、在道德上起模范作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干部的提升、任免、奖惩中,在考察干部的政绩时,都要把干部的道德品质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其次,要在全国人民中,认真贯彻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加强道德建设的要求,把培养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感,树立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羞耻之心,作为我们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后,在治国的各项工作中,在管理的各种方法中,都要充分运用奖励和惩罚这两种有效的手段,加强对道德行为的鼓励和对不道德行为的批评、制裁。
北京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姚桓也认为,从“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来看,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中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就是实行“德政”;第二,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第三,在全社会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提“以德治国”,会不会冲淡、影响“依法治国”的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以德治国”,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
对此,罗国杰教授指出,“以德治国”,绝不是不重视“依法治国”,而是在重视“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把“以德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两者不可偏废,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法律重在惩治一些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强制的、权威的,而道德重在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养成人们对违法犯罪的羞耻之心,使人们在自己的内心中筑起一道抵御犯罪的堤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实行法治的结果,仍然存在一些不好解决、很难解决甚至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办法才能真正使它们得到解决?确实有些问题的出现单纯依靠法治是解决不了的。这就需要道德的力量。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道德是重在治本的,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才是防止犯罪的根本途径和最有效的手段。道德的力量主要是依靠它的劝导力和说服力,是依靠它在人民的内心中所形成的信念发生作用的,就这方面而言,德治也需要有法律的强制作为保障,否则,我们的社会秩序、国家安定就无法保持。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林泰认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完整的治国思想。他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思想来源的角度,分析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性。首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邓小平一贯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东西,……用法律和教育两个手段解决这个问题。”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的新概括,把邓小平用法律和教育两个手段解决问题的思想,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赋予它更深刻的内涵。其次,江泽民“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批判继承。古代儒家治国思想是“德主刑辅”,“异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异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种治国思想有合理的方面,但也有缺陷,一是重德治轻法治,二是以刑法代法治,这些都和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相去甚远。“依法治国”正是对古代治国方略缺陷的纠正(同时也吸收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思想)。另一方面,古代德治思想中有许多封建性的糟粕是我们所不能吸取的,但也有许多优秀思想应当借鉴:如“为政以德”、“民惟邦本”、“居官无私”、“政以处心,廉以律己”等。“以德治国”思想正是对古代德治优秀思想的批判继承。发扬这些优秀传统,并使之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将使我们的治国方略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再次,在实践上,法律要靠道德的支持,道德需要法律的实施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也分不开。要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必须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首都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房宁则认为,“依法治国”是对市场经济以及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外在的规范,在治理国家、社会过程中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依法治国”并不是社会发展、稳定的全部机制,它仅仅还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一个方面。孟子说:“徒法不能以自行”。“依法治国”必须与“以德治国”相互结合,社会才能稳定、均衡地发展。
■“以德治国”与市场经济
房宁教授指出,“以德治国”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中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发展及运行规律的新的认识与把握。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的早期,即在市场经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也曾遇到市场经济的法则对社会关系和社会道德的冲击、市场经济的逻辑对社会领域的渗透的问题。但市场经济毕竟在西方建立并发展起来了。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为何没有冲毁一切?是什么力量制约了物欲的激流?这应当说是资本主义发展或者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奥秘之一。西方思想家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对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宗教因素对市场经济的社会影响的限制做了深刻的阐述。在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以新教伦理为主体的道德因素和市场经济的理性因素是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这一重要的历史辩证法,值得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借鉴。
他认为,目前,我们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急需一种制衡的力量限制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以防止市场经济理性代替所有的社会准则。这种制衡力量就是道德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以德治国”正体现了对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的深刻的认识。市场经济也只有在“以德治国”与之制衡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的运行和发展。没有“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就失去了思想基础;没有道德的力量,市场经济必然要出现失范和混乱。因此,“以德治国”体现了一种重要而深刻的历史辩证法,是对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规律性的深刻认识,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新发展。
■如何贯彻落实“以德治国”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檀传宝认为,切实加强学校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是落实“以德治国”思想的一个自然的命题。
他认为,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根本。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的一个重要逻辑应当是完成一个亟待完成的学校德育的重心转移:从过分泛化、过度政治化的非常规德育走向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和基础的常规的学校德育。在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等最为基础的德育环节加强教育力度是当前和今后学校德育工作应当注意的突出问题之一。他指出,这一结论并不是要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等其它教育主题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得到加强,但是加强的根本策略也应转移到讲求科学、注重质量上去),而是强调这样一个基本的教育逻辑:从时间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等等应当在适当的道德教育之后逐步进行(比如道德教育应当成为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贯穿始终,而思想政治教育等等应当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次第加强);从逻辑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当然更应当奠基在基本道德教育的基础之上。
北京社科院院长、研究员高起祥认为,“以德治国”的根本是要求执政党必须实行德政。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落脚点还是在“治国”上。“以德治国”的核心和真谛,首先在于执政党,包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施以德政。这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是在新形势下党对自身提出的基本要求,而绝不仅仅是针对普通老百姓或青少年提出的道德修养与道德风范问题。他认为,“以德治国”首先要求执政党必须实行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是施以德政。“以德治国”还要求执政党和党员领导干部真正成为江泽民总书记所要求的“三个代表”。
姚桓教授认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中心环节。从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看,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风貌应该成为全社会的表率;党的思想建设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他指出,在社会转型期,党的思想建设面临着空前复杂繁重的任务,核心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具体到领导干部,则要解决四个问题:明确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明确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改革观;明确干部的权力来自谁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对领导机关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树立正确的责任观。
标签:以德治国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道德教育论文; 政治论文; 依法治国论文; 理论界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道德论文; 时政论文; 法治中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