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工业有限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研究

中海工业有限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研究

周建华[1]2007年在《中海长兴国际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船舶修理并不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可以说伴随着人类造船史的开始便应运而生,并且随着航运市场的兴衰而起伏跌宕。现代修船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叁密集”行业。由于全球化所代来的国际产业分工调整,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亚洲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促进海上贸易量的大幅度攀升。拥有修船业发展所需要的充足廉价劳动力,修船设施的进一步提高及修船技术、工艺进步等因素,使得过去以地理位置为竞争优势的欧美、日韩、新加坡和中东等世界修船中心,正向具有地区贸易及低成本优势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转移。据有关资料表明,全球修船业每年的市场总量在200亿到300亿美元,中国修船业正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中海长兴作为中国修船业中的重要一员,在中国海运集团和中海工业有限公司的全力支持下,正逐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中海长兴在全新的管理层带领下,年修船产值翻番,并成功地进行了“中海普陀山”船坞的移位、“中海九华山”船坞的接收、调试和投入生产以及3000米码头岸线的开工建设,都将为中海长兴今后跳跃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快速建设和发展阶段,如何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立的难得机遇,扬长避短,避免重走中国修船企业盲目的经营发展模式,如何理性、客观地分析和解决中海长兴的经营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课题。该文首先运用了五力竞争模型和SWOT模型对中海长兴竞争环境和内外因素等进行全面分析,以此来检查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并给出了企业将来的发展思路。另外,该文还运用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SPACE)矩阵、质量功能发展(QFD)模型、波士顿矩阵等战略研究理论进行分析,从战略层上,建议企业加快技术和管理创新,开拓改装船、油轮和LPG/LNG船舶及海洋工程船台的新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本文进行了企业的战略定位,提出了中海长兴实施进取型发展战略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明星和金牛产品为主的差异化的总成本领先战略。从战略目标实现的对策上,就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全面成本管理、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建议和意见。

刘显华[2]2001年在《中海工业有限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讨论在当今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流,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从战略的角度分析中海工业有限公司作为以船舶修理及其相关产业为主的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目标定位,确定具体的对策措施,来确保中海工业有限公司在未来的中国修船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在国际修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分析了国际修船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分析世界经济和贸易持续稳定地增长,促进了海运业的发展;而运输船队的不断扩大、船舶的老龄化促进了世界修船业的发展。同时,世界船队的大型化、专业化趋势,给修船业无论从基础设施还是技术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修船能力的过度发展,使得国际修船竞争更加激烈,按照修船行业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特点,世界修船能力在低成本地区迅速扩张,即世界修船活动中心转向东亚的趋势毋庸置疑,给我国修船发展带来机遇。第二章分析了国内修船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国轮保有量增加、国轮的老龄化、船型结构的不合理、到港外轮的迅速增加等促进我国修船企业的发展。我国船队的大型化、专业化趋势,特别是中海集团船队的大型化、专业化发展给中海工业带来威胁,提出了更高的基础设施要求和技术要求。我国修船工业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1990年后的十年发展,已形成坞容量达436万载重吨的船坞群,坞容系数约为9%,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最大已能承修30万吨的超级油轮。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远工业、中海工业作为我国叁大修船骨干企业,已逐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修理方面转变。第叁章通过地理位置、资金能力、设备能力、生产技术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管理、人事劳动等方面对中海工业有限公司做了内部条件分析,在列举了公司的优势条件的同时指出,中海工业只能修理6.5万载重吨以下的船舶,外轮产值比率偏低,没有发挥公司的规模经济等不足之处。第四章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的情况,结合企业的目标定位制定对策措施。(1)增加6.5万吨以上20万吨以下修船能力,退出1万吨级以 下修船市场;(2)通过坚持科技进步的技术发展目标,大幅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生 产施工工艺水平,发展专业化修理技术,提供差异化服务;③调整组织管理结构, 发挥公司的规模经济;④调整营销策略,提高外轮产值比率;⑤加强人事管理,增 强企业活力。

王英[3]2008年在《SHG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SHG公司)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所属的国有大型一类企业,1972年开始兴建,是中国大型修造船基地之一。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快,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在这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更大发展,是目前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从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发展、基本竞争战略的比较、修船业的历史发展的回顾、现状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修船行业国内外竞争态势及对SHG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比较,归纳出SHG公司的外部机会和威胁,明确了其自身优势和劣势,通过SWOT分析,最后得出SHG公司要想在船舶修理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公司要走差异化道路,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论文首先论述了驱动企业全球竞争的主要因素。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密集度增加,造成今天企业间的超级竞争环境的主要驱动力,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传统的管理理念已无法给公司带来竞争力,因此,管理者必须培养全新的管理理念,特别是结合内外环境的变化,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论文对有关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总结出行业组织模型和资源基础模型是一个企业制订竞争战略的基础,行业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都影响着企业的业绩,两者对企业的发展并实施其战略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发展企业最有效的竞争战略,必须对公司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整合。所以对该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修船行业环境和公司内部环境进行了详尽阐述,明确了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归纳出公司的优势和劣势。论文对公司环境分析和企业能力分析后,应用SWOT分析法,将企业的优势、劣势与环境中的机会、威胁进行配对分析,形成了相应战略设想。论文根据该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修船行业特点,对公司进行市场定位,确定了企业“蓄势发展、突出特色、稳健扩张”的战略指导思想,通过对叁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对比,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和在本行业中所处位置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公司主要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战略,使自己的产品和管理区别于其他企业,在全行业范围内树立起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最后按照差异化战略要求,对SHG公司在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顾客关系管理等方面给出实施措施,这对公司有效实施战略起到了保障作用。

任杰[4]2011年在《中海工业江海联运项目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是结合中海工业有限公司战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江海联运产业)所作的发展战略研究。本文阐述了江海联运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战略思想、目标及战略策略,并且对江海联运的市场运作多元化经营思路,以及江海联运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防范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其中:1首先简单介绍了中海工业有限公司,阐述了江海联运的内涵和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2分析了中海工业发展江海联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全面阐述了江海联运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4明确了江海联运战略实施策略。5讨论了江海联运船队的经济状况和获利能力,指出江海联运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价值。6深入探讨江海联运可能遇到的风险与相应的对策措施。我们认为,江海联运业是中海工业五大战略发展重点之一,是中海工业主业的延伸和补充。本文阐述的观点是中海工业战略发展思路的补充,也是我们认真学习中海工业战略发展思路的一点研究和体会。本文研究成果对中海工业江海联运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和实际参考应用价值。

吴四川[5]2009年在《友联修船厂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友联修船厂是一家地处深圳蛇口的修船企业,成立于1989年,是招商局旗下的全资企业,随着世界修船中心逐步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区域转移,以及蛇口地处世界第一、四大集装箱港口香港、深圳的有利地理位置,2003年招商集团战略决策扩大规模,新建立了一个面积达70万M2的修船基地,2007年建成,这样友联修船厂就由一家国内十强修船企业逐步向世界一流修船企业迈进。但在当前的修船业中,友联船厂不仅要面对国外修船企业的挑战,同时还要面对国内修船企业的激烈竞争。因此,公司当前和最近几年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直接影响公司今后的生存与发展,以及是否能真真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论文以战略理论为指导,从战略分析、战略构思、战略选择、战略实施等方面对公司进行战略研究。论文分析了公司的内务部环境,归纳出公司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外部环境中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充分利用公司所处的天然地理优势,以及深圳政府为了以港兴市和适度重工业化而大力扶持港口企业为契机,提出公司有效整合企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公司的发展战略。并通过生产流程再造、完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并实行联盟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等措施,将战略落到实处,使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修船企业。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了选题的意义、逻辑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友联修船厂的情况介绍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第叁部分进行了宏观环境分析,并运用产业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等,对友联修船厂战略定位环境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友联修船厂的资源与能力分析;第五部分运用核心竞争力提出了与友联修船厂匹配的新的战略定位;第六部分则分析了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措施和实施方案。

赵煜弘[6]2009年在《不确定环境下IMC-YY公司的战略选择》文中认为IMC-YY是一家中外合资的修船新企业,2006年建成投产,销售产值以每年超过100%的增长速度发展。2008年产值达到8.3亿元人民币,已跻身中国十大修船企业之列。但是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越陷越深,美、欧、日纷纷褪去往昔浮华,新兴经济体景气度从顶峰跌落,拖累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风云突变,连续了近6年的兴旺行情在这一年落下帷幕。在总体市场不景气的状态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已不可避免。在如此不确定的环境下,船厂如何突破制约,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规避各种风险,如何把握机遇,成为修船企业发展命运攸关的问题。本论文以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为指导,从战略分析、战略构思、战略选择、战略实施等方面对公司进行了研究。对该公司所处的修船行业环境,公司内部环境和企业能力进行了详尽阐述,明确了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归纳出公司的优势和劣势。应用SWOT分析法,将企业的优势、劣势与环境中的机会、威胁进行配对分析。本文还对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战略选择也进行了研究分析,作为对SWOT分析法的补充,由此形成相应战略设想。论文根据该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修船行业特点,对公司进行市场定位,确定了企业“突出特色、稳中求变,顺势扩张”的战略指导思想,通过对叁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对比,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和在本行业中所处位置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公司主要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战略,使自己的产品和管理区别于其他企业,在全行业范围内树立起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最后按照差异化战略要求,对IMC-YY公司在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顾客关系管理等方面给出实施措施,这对公司有效实施战略起到了保障作用。

杨海波[7]2007年在《中国油气上游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石油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石油供应越来越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石油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对石油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能源尤其是石油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石油供需、石油安全、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提高油田的勘探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实现油气上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来满足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分析中国油气上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油气资源的供需形势和保障程度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论述了中国油气资源现状对油气上游工业提出的挑战,阐述了中国油气上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本文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本项研究所涉及的企业竞争理论、价值链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中国油气上游工业可持续发展力的建设构想。通过中国油气上游工业的现状分析,说明了中国油气上游工业相关技术层面以及体制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详尽阐述了中国油气上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第四章中,对世界主要石油公司上游竞争战略概况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国内外叁个大型油气公司的油气上游竞争战略特点的剖析,对比了国内外石油公司上游竞争战略的差异特征。第五章通过对基础竞争战略、竞争发展战略和辅助竞争技术战略叁个部分的分析,构建了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内外油气上游市场竞争战略体系,提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正确竞争发展战略的制定,将成为我国油气资源的持续有效开发和安全稳定供应必然途径。第六章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油气上游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及保障措施完善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议和结论。

杜培培[8]2008年在《中国石油开发企业跨国并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受国际原油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石油的代价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经济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跨国并购浪潮和中国政府鼓励海外投资政策的推动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寻找石油资源已经成为缓解中国国内石油供需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重点对以跨国并购为主线,重点研究中国石油开发企业的跨国并购发展进行研究。全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论文的整体概述,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与论文的框架;第二部分是跨国并购的相关理论概述,阐述了跨国并购的含义、分类、发展历程、程序及动因研究;第叁部分在对中国叁大石油开发企业背景和经营现状介绍的前提下,指出面对石油资源的供需危机,跨国并购是中国石油开发企业的必然战略抉择;第四部分通过介绍中国石油开发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石油开发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特点,并应用各种财务指标和经营业绩数据显现中国石油开发企业跨国并购的显着成效;第五部分在肯定中国石油开发企业跨国并购的积极意义基础之上,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最后,第六部分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石油开发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一系列改进意见。目前,国内对跨国并购的研究多限于外资对中国企业的并购,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石油开发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比较少。本文的特色之处在于以企业跨国并购的理论为指导,系统地集中探讨中国石油开发企业的实践活动,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找出影响未来发展的不利因素与问题,从中探索未来改进方向。论文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条件所限,有关公司的内部信息数据收集不够完整,因此对中国石油开发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缺乏详细的分析。

韩梅[9]2013年在《金融危机后我国海洋化工业贸易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一国国内经济,出现经济波动或经历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周期是与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相伴相生。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其实质是虚拟经济问题。如果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冲击,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就会出现较大的缩减,出现经济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已经蔓延至全球,影响深度也在进一步扩大,并且正在向实体经济延伸。论文首先介绍了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理论、经济全球化理论以及战略性贸易理论,这些理论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再次,从理论到实践简略介绍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外贸现状,构成后续章节研究的铺垫。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危机使我国出口贸易增速明显回落;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居民消费需求下滑,加剧了我国出口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贸易摩擦。然后,阐述了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传导机制以及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不利后果。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机制主要表现有四方面:需求传导、汇率传导、价格传导与贸易保护主义。在这四种内部影响机制影响之下,使我国出口贸易的国际市场需求明显减弱,出口产品优势降低,国际竞争力削弱,加工贸易企业流动性风险加大,企业出口坏账增加,外贸出口增速和外贸顺差程度明显下降;再后,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指导下,从政府和企业层面就改善我国出口贸易形势分别提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具体战略。我国政府部门应着手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人民币汇率,给出口企业以喘息之机;主动防范贸易保护主义,鼓励和支持以投资带动贸易的形式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内外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我国出口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施市场多元化;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快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做强品牌转攻内销市场;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汇率风险,增强自身风险控制能力。接下来以山东省山东中海化集团为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国际贸易战略进行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国际贸易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最后,针对具体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战略,提出企业组织结构措施、企业组织文化发展措施、财务管理发展措施、技术创新发展措施、国际市场营销发展措施、信息化发展措施。由于本文作者能力的限制,只从理论提出了山东中海油化工集团公司国际贸易的发展战略,具体实施步骤和控制措施还需在以后实践中逐一实现。另外,随着石油加工技术的创新和国际油价波动等因素的变化,各大国际石油公司技术的创新及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也将受到影响,油品及化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对公司业务增长产生的影响,需在今后进一步关注。

张健[10]2008年在《锦州港货运船舶代理有限公司经营策略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航运业是服务性行业,船舶、货运代理行业作为航运业的一个特殊分支,它提供的商品也是一种服务商品,是海上船舶运输的辅助性服务。船货代业的竞争是服务水平的竞争,即通过各种市场营销策略组合,保持现有顾客,并进一步吸引潜在顾客。全球化的游戏规则,使船货代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仅来自国内,还要接受外国强大竞争者严峻的挑战。本文以锦州港货运船舶代理有限公司的经营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中国加入WTO,海运市场进一步开放的需要,对公司自身状况和影响船货代市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SWOT分析,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锦州地区船货代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定量预测,并以此为基础,对公司经营发展的目标和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策略及具体应对措施。尽管文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相信会对锦州港货运船舶代理有限公司,乃至整个船货代理行业进行发展战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海长兴国际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 周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2]. 中海工业有限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 刘显华. 上海海运学院. 2001

[3]. SHG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王英. 昆明理工大学. 2008

[4]. 中海工业江海联运项目发展战略研究[D]. 任杰.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5]. 友联修船厂战略研究[D]. 吴四川. 复旦大学. 2009

[6]. 不确定环境下IMC-YY公司的战略选择[D]. 赵煜弘. 复旦大学. 2009

[7]. 中国油气上游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 杨海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8]. 中国石油开发企业跨国并购发展研究[D]. 杜培培.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9]. 金融危机后我国海洋化工业贸易发展战略研究[D]. 韩梅.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10]. 锦州港货运船舶代理有限公司经营策略发展研究[D]. 张健. 大连海事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中海工业有限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