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分析论文_刘春萌

山东民安建筑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市 272000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能力,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包括控制算法设计和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两大模块,提出基于双模积分稳态控制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算法,采用模糊参数辨识模型建立电气自动化控制单元,结合内环控制和外环控制方法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态控制,采用功率补偿方法进行电气自动化输出稳态性调节,采用双模积分稳态控制方法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优化。在DC/AC逆变器模型下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远程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包括计算机程序控制模块、指令加载模块和电气自动化集成控制模块等,对各个模块进行硬件设计。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稳态性较好,增益较大。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内环控制;外环控制

引言

虽然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时间非常短,但是对人们的生活有产生了极大影响。目前,电气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已趋于成熟。另外,工业、农业、国防均应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1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机械化的生产已经基本取代了人工化生产,受益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设备,现阶段各行业生产效率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产品的质量和规格也得到了保证和统一,此外由于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生产使得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大幅度提升,增加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被广泛的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保障,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计算机能够实现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全方位监测,无论电气系统何时何处发生故障,计算机系统都能及时准确的知晓并进行有效的处理,综上所述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无疑是工业生产中的一项伟大革新。

2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分

2.1电气负荷自动化系统设计分析

采用负荷自动化方式对电气系统进行控制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证电气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它对电气系统根本负荷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电设备出现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之中,过去传统的电气负荷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下的需求,如果坚持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久而久之会产生电力不足的情况,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对电气负荷管理方式更新改进中,电气负荷自动化控制系统逐渐显示了其控制优势,凸显出其重要地位。另外,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大多数的电气部门都具有专门的电气控制系统,实现了监控和检查同时进行的可能性。

2.2通讯设计

通讯属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主要部分,电气自动化通讯系统能够保证信息资源传输过程中的精准性及速度。事实上,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终端节点比较多,所以,想要提高通讯质量和效率,电力部分现代经常使用的通讯方式就是结合无线、有线的传输方式进行通讯,在通讯方式选择过程中,要对用电用户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合理有效的选择最佳通讯方式。

电话线与专线作为有线通讯方法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其中,电话线通讯方法所用成本比较低,相对来说其通讯安全及可靠性也比较低,虽然电话线连接过程中较为方便,但是具有较低时效性。这也说明,电话线通讯方法通常用于对实时性要求比较低的配电终端。与电话线相比,专线通讯方法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时效性都比较高,在对于时效性方面有较高要求的配电终端中使用,但其成本也比较高。

无线通信方式主要是结合普通电台通讯及高速智能传电,普通电台通讯一般在电气负荷控制及管理过程中使用,成本较低,缺乏良好可靠性,不能够在高要求可靠性配电终端中使用。相比来说,高速智能传电通讯方式的传输速率比较高,并且具有良好的精准性,能够实现路由功能的自由选择,还能够实现电网运行的自动上报,安全可靠,能够在对可靠性具有较高要求配电终端中使用,但是成本比较高。当系统处于运行状态,通过主线程开展必要的串行口初始化操作,利用通信线程完成串口监视,一旦出现相应地通信事件,通信线程会利用自定义消息告知主线程,主线程就能实时开展串行口读写处理。主线程与通信线程间利用消息方式创建联系,如果主线程无需再接收相关消息,需要及时将串口监视线程撤销,串行通信流程如图1所示。在实际通信阶段,由主战对各个从站实施轮询,当接收到主战发出的命令或者数据,并依据命令返回数据至从主战,依托这种方式,组成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系统。

2.3自动化软件

自动化软件包含有诸多领域,分别为操作环节、应用软件、监控环节和工具软件等。经过系统资源管理,可实现人机接口管理和数据信息采集。通过实施有关措施,自行判断与统计,可实现通讯调度,完成管理数据库的目标。因为自动化软件系统的稳定性较高,机器与人之间的配合度较高,此外具有可移植性、实用性的特点,所以应用的软件的类型比较多,包括自动控制、场内发热等。

图1 串行通信主程序实现

2.4计算机监控系统

为确保计算机监控系统与自动供热系统有效融合,需要完善监控系统,并结合供热系统的种类、单机容量和总装机的真实容量。此外,需全面考虑系统模式和系统作用,进而设计科学化的系统配置与监控系统。目前,计算机监控方式比较常见,通常借助常规控制措施达到监控目的。计算机监控方式投资较小、要求不高,可实现理想效果。对其结构而言,通常分为分布式和集中式,经全面比较可知,较为理想的是分布式自动供热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还具有如下特征,供热主控制层可及时、有效控制和监视被控目标、实现数据共享、监控下级设备控制层等。

2.5电气自动化分布系统控制分析

中央处理器是电气自动化系统中最核心的装置,系统中其他装置提供监测的各项有效数据和信息都会在中央处理器处进行汇聚、处理,进而选择出具体有用的信息。电气自动化分布控制系统就是协助中央处理器收集和归纳数据信息,并形成有效的分支框架,将中央处理器与其他设备相连,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其管控效果。

结语

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的优化设计,能提高电机的输出功率增益和效率,本文提出基于双模积分稳态控制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算法,采用模糊参数辨识模型建立电气自动化控制单元,结合内环控制和外环控制方法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态控制,采用功率补偿方法进行电气自动化输出稳态性调节,采用双模积分稳态控制方法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优化。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远程控制,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研究得知,本文设计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较好,能提高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传统方法下,功能单一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逐渐向着更加简便、快捷、多样的方向发展,越来越符合当前的发展情况,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不仅仅局限于监测电气设备,还会对生产过程和人事管理进行扩展,以全面化的管控制度和手段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任娟,晁勤,李义岩.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及运行特性仿真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4,32(4):402-406.

[2]李寿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电力系统无功功率控制研究[J].电气应用,2012,31(8):32-34.

[3]聂波.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其应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167-168.

[4]董林宝.电气自动化仪表与自动化控制技术中的运用[J].新疆有色金属,2017(40):96-97.

论文作者:刘春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分析论文_刘春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