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论文_杨辉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论文_杨辉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第三初级中学 537819

摘 要: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素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挖掘美学因素,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这对学生审美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品德美 行为美 艺术美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要求把学习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的目标提出来,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特别是在美育教育目标等方面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政治教育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一、挖掘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品德美

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辉煌壮丽的爱国主义史诗。从苏武牧羊到文姬归汉,从大禹治水到西门豹治邺,呈现出一批批灿若星辰的人物。他们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在历史上起着典范的作用,成为了多少代人修身立德的楷模。比如大禹治水,公而忘私,离家在外十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霍去病的“匈奴未灭,无以为家”;岳飞的“光复失地,还我河山”;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掷地有声的誓词及其壮丽人生,无不让学生为之动情。“黄河百战穿山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愿将此身报国家,何须生入玉门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等,皆是其良好道德的具体体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林觉民在《与妻书》中,痛陈清王朝的黑暗与腐朽,最后以身许国,慷慨赴死,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绝唱,戊戌变法中的谭嗣同,心甘情愿为改革维新献血以唤醒国人,其候刑时,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千百万中国人所铭刻。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等豪言壮语产生了美的境界,使美得到升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典型的历史事例是我们进行美育教育的绝佳素材,它能激励学生不断地去追求与探究。用史实对学生进行道德美感的教育,能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既有血染沙场的英雄,又有不屈不挠的杰出人物。汉代司马迁,因遭腐刑而作《史记》,屈原遭受流放乃著《离骚》,文王被囚羑里而演《周易》等,给我们提供了历史人物光辉的道德美事例。学生从中能感受到一种悲壮的道德美。这种历史上悲壮的道德美,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人物,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养成坚毅而果敢的性格。 

二、挖掘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行为美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王朝的更迭与外敌的入侵,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他们都以自己个人的行为方式,表现着对祖国的赤诚和热爱,如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夏明翰,面对屠刀,视死如归,慷慨赋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中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不朽的信念!参加广州起义,最后被敌人逮捕的革命夫妇周文雍和陈铁军,在生与死的紧要关头,毅然选择了刑场,用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声来做自己人生中最庄重、最壮烈的婚礼,这种行为是何等的可歌可泣。我们在历史课教学中应不断挖掘这些英雄行为的典型实例,激励新一代的少年。正是这些历史人物的美好行为,塑造了无数个光辉的历史形象。综上所论,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完美人性的塑造,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一代新人,从而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的凝聚力,这也是素质教育赋予的教学任务。

三、挖掘历史教学中文化的艺术美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从教学内容的每章每节中找到美的结合点,如文学的艺术美等,以唤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众所周知,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热情讴歌祖国壮丽河山,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语言生动。“诗圣”杜甫因其能准确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被称为“史诗”。唐代诗歌句子整齐,结构匀称,讲求押韵,注重格律,适合歌咏,感情表达充沛而强烈,文字优美简练而含蓄,能给学生很好的感染、陶冶和引导,有助于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美育教育。另外,还有明代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也有着美育教育作用。除此之外古代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作品,也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材料。还有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成为了中华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让学生认识、体会我国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化,另一方面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及其美的创造能力,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历史》.1~9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杨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5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论文_杨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