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蒲松龄藏书183;草木传说_蒲松龄论文

论蒲松龄藏书183;草木传说_蒲松龄论文

关于《蒲松龄集#183;草木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草木论文,蒲松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蒲松龄一生著述颇丰,概括起来,可分三类:一是小说,二是《农桑经》一类的杂著,三是戏曲、俚曲。在路大荒《蒲松龄集》所收戏曲、俚曲作品中,固不乏批评现实,抨击黑暗的作品,但比之《聊斋志异》终觉逊色。个中仍有值得一书的作品,《草木传》即是。

作为戏剧文学作品的《草木传》

《草木传》从60年代刊印至今,似乎并没有引起过戏剧史家的注意,就是研究蒲松龄的学者,也大多置而不闻。以虚拟人物的方法来反映古代中医药学这个“现实”,它当然不可能像《窦娥冤》、《赵氏孤儿》那样悲壮激越,也没有《西厢记》、《桃花扇》那样的令人荡气迴肠。试想想,在几百个中药药名这样小小的壶中天地里,却要翻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就像在梅兰芳演出《霸王别姬》的大剧场中,辟出一个角落靠几句说学逗唱来吸引观众一样的困难。但《草木传》亦自有成功之处。

《草木传》10回之外,如同《汉宫秋》的“楔子”,《琵琶记》的“开场”,也有个小段名曰“开演”:生上引:天有不时寒暑,人有旦夕灾殃。坐诗:药味君臣数丹经,逢场亦可作戏听;莫谓气血无少补,端资调和益性灵。白:在下神虚子。因吾善晓人意,能达众性,遂将《本草》一书,不免乘间融通一回。西江月:医道玄妙莫测,精义入神莫加,《黄帝内经》奥无涯,玉版灵兰可嘉。伊尹配作汤液,补泻俱有所差;雷公炮制更堪夸,尤要细心腾拿。白:我今胡诌直演一番便了。……道言未了,甘草来也。下。

这个小段在相当的高度上概括介绍了中医药学,说出了作者写此剧本的意图。从其内容即可看出,此剧断非读几句汤头歌诀的走方医生或咬文嚼字的乡村秀才所能为。和一般的古典戏曲一样,剧中人物登场,多亦引诗自况:

例,(第一回 栀子斗嘴)老生扮甘草上引:名传千古羲皇世,品重当今医士家。诗:光阴送尽两鬓苍,克壮其猷四海扬,虽有许多神妙手,谁能独效在疆场。白:老汉姓甘名草,字元老,山西汾州府平和村人氏。

小旦上引:款冬寒已至,半夏热初行,用治风痰嗽,前胡艺独精。白:奴家甘菊花。

例,(第三回 妖蛇出现)正旦扮乌蛇上引:学来武艺最为高,癣疥不仁皆能疗,若问奴家名和姓,群蛇队里称乌梢。

例,(第九回 番鳖造反)付净扮鳖子后跟四卒上白:番里番来番又番,金毛狮子过玉关,满江撒下皮裘队,要把中原闹一番。我乃西番御驸马,改名又叫马前子。父王差我领定人马反进中原,使出恶毒,管教他吐血而亡。

甘草又名美草,《广雅》谓之美丹,出《神农本草》。因其性味平和,“久服轻身延年”(见《神农本草》),列为上品,是中药里应用历史最悠久的药品之一。古人把它视作“九土之精”,认为他能“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明·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故也是中药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甘菊花即菊花,属常用清热解毒药。所述款冬花,陶弘景引傅咸款冬赋序云:仲冬之月,冰凌积雪,款冬独敷华艳。李时珍《本草纲目》:“后人讹为款冬,乃款冻尔。款者至也,至冬而花也。”款冬“主咳逆上气”亦治“寒热邪气”,故云“款冬寒已至”。李时珍《本草纲目》:“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神农本草》认为“主伤寒寒热”,又可治“喉咽肿疼”“欬逆肠鸣”。前胡:《本草纲目》引唐·甄权谓可治“气喘咳嗽”,李时珍认为可“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故云“用治风痰嗽,前胡艺独精。”

番鳖即番木鳖,又名马钱子。《本草纲目》:“番木鳖生回回国,今西土邛州诸处皆有之。……或云能毒狗致死”,确有大毒。另有本鳖子,出宋《开宝本草》,二物结实形似鳖,故以鳖名。木鳖子“六月结实,似栝楼而极大,生青,熟红黄色,肉上有软剌”(《本草纲目》引宋·苏颂)。剧中显然将二物混同介绍,故以“金毛狮子”状其形,并以“西番御驸马”自称,这里面包括了产地和药物的性状特征,当然不若本草文献之详尽。

《草木传》对药物的介绍,其平淡处多借题发挥,或谐其声,或迭其韵,或用其事,或铺排类比,往往有一发难收之势:

例,(第二回 陀僧戏姑)栀子白:呸!你是什么弟子?善治头疼蔓荆子,吸去滞物蓖蔴子,……下气定喘有苏子, 解结散毒皂角子。子儿甚多,你说你是子不是?有了。唱:想必是庵闾子行水散血,好像那牡荆子治浮肿痈,莫非是海松子去风疗嗽?不就是浪荡(当作莨菪)子止搐拦风。姑白:胡说!难道你就不是人了?栀子白,你是个甚么人?养胃进食有砂仁,通经破血有桃仁,……。

栀子和山慈姑的两句对话,一气数说了18种药物的功效。

例,(第五回 灵仙平寇)灵仙上:你是何人?秦白:是你听了。老爷善驱风,逐水有奇功,你若肢节疼,先问老爷名。老爷秦艽是也。唱:你若有金箔难免惊搐,省的你黄疸了要须茵陈。灵仙白:好狗才!唱:治噎食定然要取你狗宝,摊膏药我还要揭你狗皮。……。黄唱:我今日宁肺嗽与你百合。仙唱:用木瓜治的你转筋霍乱。姜唱:用马鞭打的你通经破血。英唱:铜青剑治的你乱眼不明。

在用法上却花样翻新,一语双的。如金箔的功效是镇心安神,用以治惊痫、癫狂、心惊;剧中却说“有金箔难免惊搐”,显然有恐吓对方的意思。百合可以“温肺止嗽”(金·张元素),这里却加了另一层,即要与对方战一百回合。木瓜本治“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本草纲目》),却说要治的对方“转筋霍乱”。这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又进了一层,但对药物功用的记述,仍然严格遵循文献记载。

科普文学的价值就在于把知识性与文学情趣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枯躁乏味的东西变得生动活泼。《草木传》不仅做到了这一点,它还多了一件武器,即配以梆子戏唱腔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原本极为严肃的本草书变得朗朗上口,易学易记。这在戏剧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创举。

《草木传》的作者问题

关于《草木传》的作者,路大荒氏在《蒲松龄集》后记中曾说:“这篇作品是否为蒲氏本人所作,尚待考证,所以收为附录”。路氏不作结论,原因有二。一是在蒲氏墓表碑阴所录蒲氏戏三出和俚曲14种中没有《草木传》;二是“一些流传的抄本……例如《草木传》剧本就和据说是乾隆时期的抄本《本草记》剧本以及道光年间的抄本《药会图》的形式完全相同。”

对此,还可作如下补充:

第一,山东省淄博市蒲松龄纪念馆杨海儒先生征集到的“清中叶旧抄本《药会图》的内容与《草木传》相同,“只是少了一小段很短的开演部分”(见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笔者于90 年代初在山西民间收集到的道光14年抄本《群英会》,其内容与《草木传》或同或异,而同者尤多。加上路氏所述之《本草记》,笔者所知之《草木春秋》,合起来共有五个剧目,但只有辗转于山东淄博一带的《草木传》有署名蒲松龄的抄本流传。这就使人不禁对《草木传》到底是否为蒲松龄所作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

第二,杨海儒先生所藏《药会图》中有一篇序言,其中一段话很重要,现转录于下:“晋之郭子秀升先生,儒医也。穷极素问,阐抉灵枢,而居心慈祥,人品端方,非市井吾俦。与余订交,不殊金兰。其暇谱有传奇,则乃群药。”以此可知《药会图》的作者实为山西人郭秀升。这对《草木传》为蒲氏所作论无疑是一个十分有力的挑战。

第三,笔者所藏之《群英会》共八场,其中六场的内容与《草木传》基本相同。其雷同之处亦甚多。现赘举于下:

《群英会》小旦白:我且问你,你是何人?武生白:你问我,我是县学中一个朋友,有名劣生马齿苋。

《草木传》白蛇白:你是何人?斛白:我是县中一个武秀才,有名劣生金石斛是也。

《群英会》武生白:我进的时节,宗师膀胱火盛,痈肿难止,有篇蓄通草,就进了我。那时也是小水不利,……当面把我进了,焉何说我不通?

《草木传》斛白:宗师大人考我的时候,他那膀胱大(应作火)甚,小便不通,那时我有通草两篇,把我进了,怎见的我不通?

文中所述通草又名木通,《名医别录》谓可“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属常用中药之列。

似此还有许多。这表明《草木传》,《本草记》,《药会图》,《群英会》等确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它们的作者,恐怕很难判定为蒲松龄。笔者还对《群英会》方俗用语做过一些考察,如:“圪哜眼”(喻不费力),“我在此胡椒一会”(谐音胡嚼,即胡说八道),“我从来没受这号圪囊!”(窝囊)这些确属山西中部常用语。再加《群英会》中的唱词与山西梆子的唱腔极为吻合,说明《群英会》确是流传于山西,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是否表明《群英会》的写作,与山西的梆子戏有着更深的渊源呢?

第四,总体来看,有清一代是我国戏曲发展的繁荣时期。但到了乾隆末,嘉庆、道光时期,昆曲式微,花部诸地方戏百花齐放,进入了全盛期。花部戏曲能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更贴近人民大众,它乡音浓郁,人物真实,形式通俗,曲调悦耳。这同时也是作为梆子戏的《草木传》、《群英会》诸药性剧得以产生并广泛流传的必要历史条件。

蒲松龄生于明崇祯13(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54(公元1715)年,正值梆子戏发展的较早时期。考察蒲氏的剧作,或以“戏”名,或称“俚曲”,并无“梆子腔”的踪影,这至少表明梆子戏在当时的山东淄博一带尚未蔚成风气,故没有也不会成为蒲氏创作的艺术形式。

第五,蒲氏一生,确曾编写过一些医学著作如《药祟书》等,出于对人民大众的爱护,其对医学著作也是较为留心并有所了解的。但考之全部《蒲柳泉先生年谱》,其中虽有几处关于疾病生死的记载,却未有一定涉及蒲氏为人问病用药的事实。就连他的夫人“榻上呻吟四十余日”至辞世止,年谱中也只说他“作悼亡七律七首,七绝一首”,同样没有提到蒲氏设方医病的事。据此我们断定蒲氏一生确无行医治病的经历,故其对药物知识的熟悉程度,尚不足以融会贯通到可以写出《草木传》这样的剧作来。很难设想《草木传》是靠查阅本草文献的功夫写成的。

《草木传》虽刊于《蒲松龄集》,但它并非蒲氏的作品。通过《草木传》,我们了解到清代中叶的戏剧舞台上,曾经产生过一批以梆子戏的形式传播中医药知识的科普戏剧作品,如《群英会》、《药会图》、《本草记》、《草木春秋》等。它们在梆子戏盛行的我国北方地区曾广为流传。《草木传》等剧本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戏曲史、中医药发展史的研究内容,也提出了古代科普戏剧这样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这实在是前人的光辉创举。

标签:;  ;  ;  

论蒲松龄藏书183;草木传说_蒲松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